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草莓脆
很多人去新疆,为的是观鸟——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统计,新疆至少栖息着496种鸟类,中国超过三成的鸟种,都能在此见到。阿勒泰地区作为野生鸟类迁徙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停留地,是全国六大观鸟区之一,更是不少“鸟友”心中的应许之地。
人们真正了解到阿勒泰丰富的鸟类,还得从“阿勒泰鸟爷”张国强和他的《阿勒泰野鸟》说起。
《阿勒泰野鸟》
张国强海峡书局,2015-8
张国强在阿勒泰公安政法系统工作了近40年,当了大半辈子“公检法人”。
如今,他最为人熟知的头衔是“阿勒泰鸟爷”“阿勒泰观鸟第一人”。
然而,退休之前,张国强其实并不懂鸟,也不懂摄影。2005年4月的某天,他在家里捣鼓着新爱好——一台佳能相机,随手拍到了窗台上一只漂亮的小鸟,“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动”。
“我们阿勒泰老百姓没有人认识这只鸟,因为它的颜色是灰色的,就一直喊它灰麻雀。”为了弄清楚这只“最熟悉的陌生鸟”究竟叫啥名字,张国强把照片打印出来,到乌鲁木齐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请教。马鸣教授告诉了他答案:这是只灰蓝山雀。
后来,这张灰蓝山雀的照片经专家推荐,被观鸟界最权威的《中国鸟类图鉴》刊用,这给了张国强很大的鼓舞。从此,张国强踏上了拍鸟路。10年间,张国强的足迹遍布阿勒泰的角角落落。上雪山、进密林、越戈壁,在马不停蹄的拍鸟路上,张国强不仅学会了几百种鸟的辨认方法,也掌握了各种鸟类的生活特点与习性。
《中国鸟类图鉴》
赵欣如/朱雷/关翔宇/钱程/张棽/钟悦陶/崔月
商务印书馆,2018-06
“过去不懂鸟,大家就管猛禽都叫‘老鹰’,黑颜色的都叫‘乌鸦’,其他鸟统统归入‘麻雀’(类)。”
第一次“加新”(观鸟圈“黑话”,指第一次切实地遇到并认出了某种鸟)就是灰蓝山雀,在张国强的镜头下,他每拍到一种鸟类,就像找到了代表着阿勒泰特色鸟种的一块拼图。
童谣里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指的是家燕这类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的季节性候鸟。家燕在阿勒泰有着特殊代表——蓝胸佛法僧,它们在阿勒泰美丽的夏天里繁殖,冬天则翻过欧亚大陆在遥远的西方过冬。
繁殖季节是拍鸟的好时机。阿勒泰有沼泽地、湿地、森林等多样化的环境,因地制宜也很重要。“像波斑鸨、大鸨这些鸟,它们在戈壁滩上生养(幼崽),你就必须到戈壁滩区(拍),其他地方都不行。”
“我和别的观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别人都爱在各地跑,拍不同的鸟,我就只拍阿勒泰的(鸟)。”在张国强拍鸟之前,当地对阿勒泰本土鸟类的认知甚少,整理阿勒泰的鸟类资料,成了他的一个心愿。
“我们阿勒泰地区(总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在拍鸟的过程中,80%的地方我都跑过,戈壁、森林、高原、雪山我都去过了。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鸟种,所以,这些地方你都得去。”
漫长的,不只是用脚丈量阿勒泰花费的时间,还有等待鸟儿“赏脸”上镜的时间。迄今为止,让张国强等待最久的是崖沙燕,为了拍到它,张国强在帐篷里足足等了7小时。
而最惊险的一次,是他在山上拍摄暗腹雪鸡。“当时眼睛就只顾盯着雪鸡看,没有看路,不承想,一下子就摔倒了,翻了下去。那还是在悬崖峭壁上,正好下方有丛灌木,要是没有灌木,真可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2015年,张国强如愿出版了《阿勒泰野鸟》图册,收录342种鸟类,刊载941幅图片,几乎涵盖当地资料记载的所有鸟种,其中有几十种是疆内、国内新发现的或罕见鸟种以及阿勒泰地区特有鸟种。
与鸟结缘20载,张国强最为满足的两点是:“一是我们对鸟类的研究基本搞清楚了,这对阿勒泰的生态保护,特别是对一些专业人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方便;二是我自己把好多问题弄清楚了。”
一般认为,在阿勒泰生活的是阿尔泰雪鸡,暗腹雪鸡只在天山出现。张国强通过自己拍到的暗腹雪鸡照片,证明它也是阿勒泰当地的雪鸡种类。
《阿勒泰野鸟》出版那一年,张国强因糖尿病引发左眼失明,并身患多种慢性病。他的观鸟日常也从户外转到了室内,“现在主要是做一些文书工作”。
截至2019年,“鸟友”们在新疆共计发现了白兀鹫、侏鸬鹚等13种中国鸟类新记录种,5种中国鸟类新记录亚种,40余种新疆鸟类新记录种。
就像鸟飞向群山、飞向荒野雨林,抑或远渡重洋,观鸟者抬头的每个瞬间,都是和鸟儿们共享这辽阔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