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钟兆民,编辑:彭韧,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投资实践中,估值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阿斯瓦斯·达莫达兰对此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他认为“估值是一切投资决策的灵魂”(Valuation is at the Heart of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价值投资实践的外部环境千变万化,但其理念却源自一个通俗易懂的常识——投资跟其他商业交易一样,永远要买得物超所值。引用巴菲特的名言:“你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因此,如果知道一家公司的价值几何,投资决策也就不难做出决定了。
然而,从分分秒秒都在变动的股票价格来看,股票投资者对于定量估值的争议和分歧要远大于定性因素。估值作为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决策的质量和成败。
经过多年的投资实战,我们对于估值的原创思考可以提炼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似禅宗对人生境界的比喻:“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在此,我们对这三重境界做简要分享,希望能对投资者在估值探索和实践中有所启示。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静态估值如何更精准:真理越辩越明,估值越校越准。
作为价值投资的践行者,我们认为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DCF)是逻辑最为严密的估值方法(如图1)。理论上,如果知道一家公司未来所有的现金流,在给定折现率的情况下,公司的价值就可以精准地算出,例如债券的定价。
图1 投资的价值——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之和,备注:Value=绝对价值; t=时间; n=第n年; FCF=自由现金流; R=折现率
然而,在实操过程中,DCF的应用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基于定性基础的现金流预测从纵向来看,势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靠程度逐渐降低;从横向来看,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现金流可靠程度也不同;另一方面,现金流的折现率也会受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估值差异巨大。
对于DCF估值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不足,我们团队采用“多维多人估值校验”进行弥补。“多维”是指“1+N”,即DCF加上其他不同估值方法的估值校验;“多人”是指对标的认知相当的研究员与投资经理之间、投资经理与投资经理之间的估值校验。
我们认为不同维度下的估值偏离度过大时往往蕴含着机会,也隐藏着风险。当估值偏离度正负超过阈值时,我们要求团队相互讨论、相互校验,查找原因,修订估值,希望改进和提高估值的准确性。在个人估值数据、团队其他同事的估值数据及股票市场市值三组数据之间反复校验,发现重大差异,弥合重大差异。真相和本质只有一个,发现差异、探究原因是寻求真相和本质的起点。
经过这样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多位成员交叉验证,在估值公式的科学原理正确的前提下,通过反复估算实践,就会越来越准。正如我的一位有木匠工作经验的朋友的说法:“活干多了,自有分寸”。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动态估值什么更重要:长期而言,精准估值又不是最重要的。长期投资的圣杯是:宁可贵一点也要买最优秀的公司。
在短期静态的维度,定量估值对投资结果的影响要大于定性分析,但在长期动态的维度,两者的权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为在动态的维度,时间因素驱动的复利效应在起作用,最终的结果是时间越长,初始成本对最终收益率的影响越小。
由于人们往往会高估短期因素的影响,而忽略长期因素的影响,因此,静态估值与动态估值的本质区别并不为众人所知。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投资模式有过一次明显的转变,即从“捡烟蒂”到“投资伟大公司”的转变。巴菲特称在芒格的影响下,自己从猿猴进化到了人类,可见从把握定量到把握定性的变化,对掀开投资的上限天花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就动态估值来说,投资的圣杯是宁可贵一点也要买最好的公司。对此,东方马拉松团队有一个原创性的数学原理证明:以一只“十年十倍”股和一只“三年一倍”股的买入成本与年化收益为例(如图2),如果都以成本1买入,两者的到期年复合收益率分别为25.9%与26.0%,收益率基本一致。但当二者均以高于成本价格买入时,投资结果却大为不同。
例如,对于十年十倍股来说,如果买贵了50%,意味着年化收益从25.9%仅仅下降到20.9%;如果买贵了一倍,意味着年化收益从25.9%下降到17.5%。因此,即使买贵了一倍,如果能选对公司,也会拥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投资结果。
相比之下,对于三年一倍股来说,如果买贵了50%,意味着年化收益从26.0%下降到10.1%;如果买贵了一倍,意味着收益变为0。可见,时间越长,投资成本对最终收益率的影响越小;时间越短,投资成本对最终收益率的影响越大。
图2:“十年十倍”股和“三年一倍”股的买入成本与年化收益对比
图3:成本与到期年化收益示意图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坚守投资本质最重要。我们认为投资估值的最高境界是不估值,犹如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投资研究也有渐修和顿悟之分!投资的本质就是做优秀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本分是坐等分红和判断公司管理层是否理性经营和决策,而不是根据估值高低经常做买卖交易。
首先,我们认为估值的最高境界是不估值,犹如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无招胜有招”的概念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详细的描述。风清扬对令狐冲说:“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他向令狐冲打一个比喻:要切肉,就需要有肉摆在面前;要砍柴,总得有柴可砍;对手要破你招,你总得有招给别人破。当你无招的时候,对方就蒙了。
在《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太极剑法”,最高境界即为所见剑招尽数忘记,心无拘囿,如行云流水,任意为之,这其实就是“无剑胜有剑”的剑术至高境界。同理我们认为投资的最高境界也是“无招胜有招”,估值的最高境界是不估值。
其次,再让我们看看投资大师们是如何看待估值的。巴菲特在《2022年致股东的信》中分享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成功的秘密,他详细回顾分析了可口可乐及美国运通这两笔投资:(1)可口可乐,1994年完成购入,成本约13亿美元,目前市值约250亿美元,每年分红从7500万美元增长至7.04亿美元。(2)美国运通,1995年完成购入,成本约13亿美元,目前市值约220亿美元,每年分红从4100万美元增长至3.02亿美元。
在持有年限长达30年的过程中,可口可乐与美国运通的股价当然也有高估和低估,但巴菲特始终一股没卖,在《2023年致股东的信》中,他再次强调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是计划永久持有的。
同样,一位投资专家曾经在公开场合分享了一则他向芒格请教投资的故事,对我们理解投资的极限大有裨益。他的问题是:“我投了非常棒的公司,但是基金到期了怎么办?”芒格说:“如果你投资了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像Costco一样,那么我的退出策略是:永远不要卖出”。
第三:先贤查理·芒格认为,投资是生活的一个分支。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物以稀为贵”的常识,与“物以稀为贵”对应的可以是“人以殊为尊”——由于生物学的遗传和变异,创造了神圣而又多样性的人类,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而有些人则是天赋异禀,出类拔萃。
对于竞争性、创新性行业,投资的关键就是投人。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市值最大的几家公司,大多数是由杰出的企业家带领团队创造出来的。我们相信比尔·盖茨创办微软、乔布斯创办苹果的时候,可能他们本人也无法预测到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高度。
同样马化腾创办腾讯、任正非创办华为的时候,可能也一样无法预测到企业扩张到现在的规模;日本投资人孙正义早早就发现马云的商业天赋,投资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业内最经典的成功案例之一。如果跟踪研究这些优秀的创业者,还是能较早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特质,假如有幸投资了他们创办的企业,超额回报是巨大的。这样的超额回报一定不是靠估值的定量分析能获得的。
佛教经典《金刚经》有“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教义,鼓励人们超越物质和形式的限制,寻找更深的内在意义。在投资中应用这一思想,意味着超越传统的财务估值方法,探寻企业的根本价值和持久潜力,这包括考虑企业家精神和公司的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市场地位、管理团队的素质,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等,而不仅仅是估值。
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正如曾国藩所言:天下致拙胜天下致巧。我们认为长期投资的本质是做股东,股东的本分是坐等分红,以及分析管理层是否理性经营和决策,除此之外,若还总想赚取股票的差价,难免有贪心和无知之嫌疑。真正的长期投资,就要像拥有稀缺的城堡房产、稀缺的古董名画一样,长期持有稀缺公司的股份,无问波动,无问西东!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式修行,我们从反复校验、追求静态估值的精准,到理解长期而言精准并没有那么重要,再到感悟估值本身也不重要了,估值的高境界是不估值,犹如武学的“无招胜有招”。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钟兆民(东方马拉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本文是东方马拉松投资研究团队三十多年实践和思考的结晶,公司合伙人温志飞先生、孔鹏先生、陆江川博士和杨小龙博士参与了本文的撰写和修订工作),编辑:彭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