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欧洲价值 (ID:ouzhoujiazhi),作者、摄影:叶克飞,编辑:二蛋,原文标题:《在暴政面前用脚投票的雨果,选择在这座美丽小城避世》
今天是雨果的忌辰。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法国辞世。这位伟大作家曾经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期间,他为共和而奔走,赢得人们尊重。拿破仑三世称帝后,他提出异议,最终流亡国外。雨果的流亡持续二十年之久,直至1870年才回到法国。卢森堡的菲安登,就是其中一站。
菲安登城堡▲
我前往探访卢森堡菲安登城堡的道路,经历了不同地貌。先是一段笔直但逐渐向上的道路,有无尽麦田、茂密树林,蓝天白云下散落着零星村落,是典型的西欧乡村景致。当导航显示距离目的地还有十余公里后,就进入了盘山公路。
这是一段十分狭窄的盘山公路,弯道多直路短,而且全程都见不到阳光,头顶的密林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直到一个拐弯,菲安登城堡突然呈现眼前,才豁然开朗。
菲安登是一个乌尔河谷中的城镇,靠近德国边界,仅有不到两千人口。雨果曾数次在此客居,让小城有了难得的文艺气息。
小城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城堡,无论站在小城的哪个角落,抬头都可见到城堡雄踞高处。斜顶灰瓦,塔楼高耸,立于峭壁之上,当年也是易守难攻的所在。
这座小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高卢罗马人时代,当时山顶就已建有要塞。目前所见的城堡建于公元11到14世纪之间,最早属于菲安登伯爵家族,1264年后转给卢森堡伯爵,1417年又转给拿骚家族,即后来的荷兰王室。不过拿骚家族成为荷兰王室后,一心向西发展,不再将这里当做行宫。1530年,这里开始被法国奥兰治公国继承。
18世纪时,城堡曾遭遇大火和地震,受损严重。1820年,城堡被卖给当地一位香料商人。这位商人得到城堡后,将内部设施及砖石零星变卖,城堡因此成为废墟。
菲安登城堡内部▲
1827年,当时的菲安登伯爵回购城堡废墟,并计划修复,但1830年,比利时独立革命爆发,此事搁浅。1851年,荷兰的亨利王子自费重建城堡的小教堂。1890年,拿骚·威尔堡的阿道夫成为卢森堡大公,此后也开始修复菲安登城堡,但这次修复又被一战打断。
直到1977年,卢森堡大公吉恩将城堡让给国家,大规模修复工程重新启动,城堡得以修复,成为我们如今见到的模样。
菲安登城堡下还有旧日围墙环绕▲
如今的菲安登小城,其实也被旧时城堡的外围城墙半围绕。将车停好,就可以沿坡而行,直抵城堡。有意思的是,开车时眼见城堡在高处,可停好车后,仅需步行几分钟就能抵达,难得的气势与距离不成正比。
城堡尽可能复原为当年的格局与模样,内部恍若迷宫,兜兜转转柳暗花明。比较有意思的是城堡里的厨房,各种锅碗瓢盆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专门的铁架,用来挂锅。不过见惯了欧洲城堡,格局大同小异,无非是军事用途的堡垒,还有大公的居所、办公室等,当然还少不了教堂。
倒是从高处望下去,菲安登小城精致可喜。尤其是一栋距离稍偏的房舍,沿山坡而建,一条蜿蜒石阶伸向公路。因为整体呈梯形,内部格局必然有趣,也并未设立独立花园,反正整个山坡的草地都是自家乐园。如此有野趣的屋舍,在欧洲很是寻常,可我们中国人看着只有眼馋。
人均GDP位列世界第一的卢森堡,向以富庶著称,菲安登的居民也不例外,家家户户都是精巧别墅,多有漂亮精致的花园。这个在山谷和密林怀抱中的小城,确实有世外桃源的样子。
在城堡中望向菲安登小镇▲
雨果的旧居就在小城的桥头,如今已成博物馆。当年,雨果就是坐在那个靠近乌尔河的房间里,每日望向山顶的菲安登城堡废墟。
如今的这栋旧居已焕然一新,早在1935年,也就是雨果去世五十周年之际,它就被辟为博物馆。2002年,也就是雨果诞辰200周年之际,博物馆进行了翻修。如今,博物馆里还藏有雨果的手稿和书信。
资料记载,雨果曾在1862年、1863年和1865年造访菲安登。1871年,他因反对当局屠杀巴黎公社社员而流亡,在菲安登客居过一段时间。
另一个角度的菲安登▲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人说雨果曾被流放至此,显然是错的。流放是被动的,流亡是主动的,二者不可混淆。雨果前三次到访菲安登,都是在二十年流亡期间——1851年,拿破仑发动政变,作为反对者的雨果选择流亡国外,直到1870年才重返巴黎。
正是1871年的那次客居,不但时间长,留下的印记也最多。博物馆的展品和说明告诉我们,雨果曾参与当地的一次救火事件,也曾与一名18岁少女相恋,还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拔牙。
对于在暴政面前以脚投票的雨果而言,菲安登是理想的避世之所。只是,那个年代的卢森堡曾一次次被不同种族统治。时至今日,卢森堡人对自由的追求早已有了成果,这片土地富庶宜居,甚至是世界上最接近世外桃源的地方之一。而雨果,就是这座小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