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5-28 15:00
为什么很多酒店不愿意接待老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讨论了很多酒店不愿意接待老外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和麻烦罚款等方面。

• 💼 大量经济型酒店不接待外宾,影响了入境游发展和老外在中国旅行的便利性

• 🛂 一些酒店业者担心涉外信息录入麻烦,怕出错遭受高额罚款,导致不愿意接待外籍旅客

• 🌍 官方对接待外籍游客政策的调整逐步推进,但酒店业者在政策解释权问题上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性


没有涉外经营许可证,酒店能接待外宾吗?这件事上周末在酒店圈引来了热议。


首图|旅界实拍


梳理事情前,我们先来回顾下引发酒店人大讨论的引子:


近期,由于来自尼日利亚、英国、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网民留言反映,酒店以“不具备涉外资格”“不知道如何将信息录入系统”为由拒绝其入住,“在小城市,或入住快捷酒店更是如此”,这造成境外人士在国内住宿有诸多不便。


公安部、商务部、国家移民局收到中国政府网转去的网民留言后,作出如下答复:


针对网民反映的境外人员住宿不便问题,要求旅馆业不得以无涉外资质为由拒绝接待境外人员,指导监督旅馆业进一步改进涉外接待服务能力,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中国政府网公众号截图


这条官方回应一出,不少酒店人一脸懵圈,毕竟这几十年来,大家也一直在默默地遵从当地公安的规定,大多以“有无涉外经营资质”作为能否接待外宾的标准,在携程等OTA的“政策服务”页面,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酒店能否接待外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政”,一些酒店从业者在旅界搭建的行业社群中纷纷交流起接下来的应对方案。


湖南酒店从业者A君担心的是,若在没有涉外资质的情况下接待了外宾,到时酒店不会被查处吗?


他的理由是,酒店接待外宾,需要去当地公安局领取涉外经营许可证,这几乎是每家酒店在开业前需要掌握的常识。


安徽合肥的酒店加盟商B君则怀疑称,如果无论酒店有没有涉外资质都能接待外宾,那这个涉外资质还有什么用?


他同时感慨道,“早就该取消这个涉外资质认定了,这都是几十年前的政策产物了,酒店在经营范围、资质上面对的条条框框太多,有的时候想想都头大。”


另有河南的酒店经营者C君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询问了当地派出所,得到了如下答案:



C君并不意外,他认为国家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


也有一些国内城市走在了前面,云南大理一位酒店业者告诉旅界,“官方通知取消涉外资质规定,其实也就是去年的事情,而我们之前不接待外宾,现在正常接待外宾,当地派出所没说啥。”


不难看出,与“酒店取消刷脸入住”的政策刚下达时类似,关于酒店接待外宾是否需要涉外经营许可证的问题,各地还属于观望状态,官方回应后的各地执行力度与标准也有待统一。



说起来,酒店的涉外经营资质这件事确实年代比较久远,属于尘封的回忆。


据有据可查的条例,198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第7项曾对旅游(涉外)营业许可证曾做出如下规定:



虽然是36年前的“老政策”,不过现在依然有效,但旅界此前也曾报道过,当下大量的国内酒店不愿意“评星”,据文旅部统计,去年四季度的一星级酒店更是只有可怜的7家,呈现出逐年缩水的态势。


那么,对于这些尚未评星的酒店能否不办涉外经营许可证的问题,其实相关政策并没有统一答案。


从各地酒店业者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旅界获悉,国内各地酒店为了经营安全,往往选择向当地公安申请“涉外经营资质”,以确保酒店有资质接待外宾。


当然,一些经济型酒店本来一年到头就接待不了几个外宾,索性不愿给自己揽事,也就不去申请这个资质了,相对应地,这些酒店也不接待外宾,只做国内客人的酒店生意。


大量的廉价、经济型酒店不接待外宾,这显然对当下提倡入境游,推动老外入境消费的趋势造成了掣肘。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国对泰国、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多个国家持普通护照的人员陆续试行免签政策。


多国免签后,上海街头再现老外摩肩接踵的盛况,吉林等边境省市也迎来大量的跨境游客,入境游沉寂了几年时间,终于盼来了一些好的苗头。


说实话,我们不能把老外想得太有钱,就像国外,越是奢华的酒店里,国人的身影就越多,很多老外,尤其是欧美日韩的客人,他们盛行的是“背包穷游”的理念,若经济型酒店不接待,确实会给很多希望来中国旅行的外籍游客造成困扰。


早在去年夏天,坐拥25.5万粉丝的韩国博主No mad Shaun将自己的中国之旅拍成了Vlog,他指出了一些在中国旅游不太便利的地方,引发两国网友热议。


他将中国之旅比喻成“西天取经”,比如视频里他说外国人打车难,还有在中国只能住四星及以上的酒店,但他觉得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太贵了。


回看这件事,其实就是大量的经济型酒店不具备“涉外资质”产生的结果。


放眼全球,东南亚、欧洲、美国、日韩、澳洲等国内入境游客群的目的地也均不存在需要获取“涉外经营资质”才能经营酒店的条文,难怪外籍旅客入华后会有如此不适感。


由此,无论从纵向来看这条旧政策对于当下入境游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是横向对比其他国家对于酒店是否涉外的管理规定,取消酒店“涉外经营资质”这件事应该说并无不妥。



官方发文,酒店可以接待外籍游客,这意味着收入来源增加了,事情肯定是好事情,但为什么一些酒店人宁可有生意不做,也不想接待外国人?


从一些酒店业者的反馈来看,主要还是怕麻烦,A君依稀记得当年在酒店前台干活,大家把录入外籍游客信息当成是一件很恐怖的事,“皆因信息繁杂,对接也很麻烦,很容易错漏。”


关于这一点,有河北沧州的酒店加盟商D总称,自从去年国家开始鼓励入境游产业,很多事情就有了一定好转,“比如没有涉外资质,也没有境外录入系统的酒店可以通过手工台账记录,跟地方派出所提前报备就可以接外籍游客,不再那么排斥了。”


可以看出,早在官方回应之前,接待外籍旅客的新政就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得到了逐步推进,而现在有了多部门的联合声明,未来有望进一步优化、扩大政策落地范围。


其次,一些中小酒店业者不愿意接待外籍旅客,还是因为怕罚款。


E君回忆起自己的酒店曾因将外籍旅客的信息录错而遭到高额罚款,“如果多录错几次,酒店就要等着停业整顿,直接怀疑人生了。”


一些酒店同业对此感同身受,均希望在入境游政策调整期,官方部门能保证一定程度的“政策柔软弹性”。


“毕竟大家适应、消化起来新政策肯定需要一定时间,且当下官方发文与地方政策又有些相悖的地方,业者左右为难,再被高额罚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D总直言。


事实上,这也引申出一个同业倍加关切的核心问题:酒店能否接待外籍游客的最终解释权到底归谁所有?搞清楚这一点,中小酒店从业者才能安心接待外籍旅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