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云(ID:cheyunwang),作者:于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电动车除了驱动方式与传统燃油车区别的根本不同之外,在体验上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驾驶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了发动机的噪音,驾驶起来更加安静。减少噪音污染是好事,但也有另外一面。比如过于安静的电动车对于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以及一些残疾人士来说,可能会因为意识不到车辆的接近而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让电动车获得足够的“存在感”,尤其是在晚上、狭窄的街道和小区内,欧盟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宣布,在今年7月1日起,所有新售的电动车都必须加装能够在20km/h的速度以下发出一种声音或噪音的声学车辆报警系统(Acoustic Vehicle Alerting System,AVAS)装置。而且最晚在2021年7月1日之后,全部的电动车就都要配备低速声音提示,而且禁止关闭声音提示。
什么样的声音?声音要多大?
对于给电动车刻意加上声音引起路人注意我们已经不陌生,甚至小区里的老年代步车也都有不少配备有提示音,再远一点还有厢式货车和一些电动三轮车在倒车的时候还会有“倒车请注意”的提示。但究竟什么声音才是合适的声音呢?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动车在低速行驶时,比如长安CS15 EV会发出“滴滴”的蜂鸣声、北汽EX会发出类似鸽哨的声音,日产在之前已经在车展上展示过的电动车声音系统Canto,可以在车辆时速达到20~30km/h时根据车辆不同的行驶情境发出音色、音调不同的多种声音。甚至雪铁龙的概念车Ami One还拥有“混合了男女人生的有机音乐”,就像是合唱团,说实话有点诡异。而且根据各个厂家设定的不同,有些车辆可以手动将声音关闭,有些则不能强制关闭。
不过虽然正式颁布了法律,但这条法律倒是没有规定具体是什么样的声音,不过鉴于这是一个以提醒路人为目的的设置,而不是混淆视听。捷豹路虎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车上用了一种类似科幻电影中飞船的声音,结果路人听到之后不是检查四周而是纷纷向天上看,“找飞碟”而不是看车显然不合适。
而就在法律颁布没多久,奔驰也公布了一个视频展示自己的AVAS系统:
奔驰目前正在位于辛德芬根(Sindelfingen)的梅赛德斯奔驰技术中心(MTC)进行声学测试,展示的声音在车辆行驶的时候类似一种合成的电流声,而在倒车时的间断提示则比较像敲击钢琴琴键。而且,奔驰在欧洲、中国、美国市场将会根据具体的法规使用略微不同的声音。
另外,残疾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视力障碍者靠听力辨别车辆的时候其实是并不是听每一辆车的声音,而是通过整个车流的整体声音和相对安静的空挡来判断。所以,这是另一个可以帮助车企在设计声音时提供的帮助,让噪音可以跟车流的声音更加匹配。最基础的,还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适合人类听见和辨别的音色和频率区间。
不过既然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在另一方面也相当于给了车企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是说以后车企们也可以将声音考虑到整个产品以及品牌形象的层面了。比如,想要突出科技感的奥迪自然可以使用一种合成效果的模拟声音,而想要突出优雅的像雷克萨斯,或许用一些温柔的乐器原生会更合适。所以,如何把词汇转化成提示声音,还要加上自己品牌的特性并符合法规要求,也是车企们需要好好琢磨的。
另外不仅仅是主机厂,供应商们也开始直接给车企们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就在欧盟的法律开始正式实施的时候,哈曼也推出了HALOsonic噪声解决方案中最新的外置电子声音系统(external Electronic Sound Synthesis, eESS),可以根据油门和速度传感器来调整声音的音色和音量,将提示声音从车辆前后发出。
至于音量,欧盟规定电动车需要发出至少56分贝的声音,并可以随着车辆加速或减速来升高或降低音调。56分贝的声音并不大,在一些机构给出的噪音指示级别中,这大致相当于一台空调、冰箱这种家电的噪音,而一台普通的内燃机的怠速噪音一般在75分贝。所以,这56分贝的噪音应该足以引起路人和骑自行车人的注意了。
类似的法规已经出现
其实,早在2010年左右,包括一些车辆工程组织、主机厂以及其他相关的团队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场会议进行讨论。之后大家决定签署协议,国会通过了《行人安全促进法案》,要求为所有的混动车、电动车增加噪音装置,并在2019年开始全面为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安装人工噪音,来提示车旁边的行人、自行车以及残疾人士。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调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在2011年一个报告中指出,与一辆传统燃油车相比,有40%的人更愿意自己被一辆电动车或者混动车撞到。
NHTSA规定,从2019年9月1日起,会要求车企旗下至少半数的电动车和混动车型在30km/h的速度一下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要介于315-5000Hz之间,车速每增加10km/h,声音就要增加3分贝。纯电动车或混动车型的纯电模式下,车辆需要发出47-67分贝的声音。
不过NHTSA原有的计划被推迟到了预计明年9月份,NHTSA仍然在考虑是否要允许各个品牌提供不同的声音来让车主们选择,比如是类似引擎的轰鸣声,还是类似合成人声的提示音,不过NHTSA不建议采用引擎轰鸣的声音。
日本则在去年就施行了类似的计划,规定2018年3月之后生产的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都要加装一种车辆接近报警装置,以确保车辆周围的交通参与者可以意识到车辆的接近。不过日本的法规明确规定,电动车的声音不能是类似动物、下雨、刮风等自然界中可以听到的声音。
我国同样也拥有类似的法规,在去年1月1日执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法规中明确指出,当电动车起步后低于20km/h的速度下,应当能够给车外人员发出提示性声响。当驾驶者离开车辆但车辆仍处于“可行驶模式”时,应当通过明显信号装置提醒驾驶者。
那么有了法规的督促,为什么电动车低速提示音并没有大范围普及呢?
反对的声音
根据NHTSA的研究,当有提示音之后,电动车在低速行驶下的安全性可以增加19%,并且预计在2020年的保有量之后,没你那能减少2400起行人受伤的事故。无论是从研究报告中还是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中,低速提示的配备似乎还是要必要的。
一般来说,这个提示装置或喇叭要装载保险杠内,并与比如OBD接口相连获取车速信息,这对于车企来说就是一笔额外的费用。根据NHTSA的数据,混动车要多付出150美元、电动车要多付出55美元。而且新车相对还好说,如果等到要求所有车型都要配备,还要发起召回。
而且刚才我们也说了,具体什么声音受欢迎谁都不知道,以后逐渐变成了表现产品力的一个细节,弄low了反而还不如不加。所以,车企们是非常不乐意费这个劲的。NHTSA从2014年开始就希望推出这一法规,不过迫于车企的压力一年年往后推,一直推到现在。
另外,还有来自学术机构的不同声音,比如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Automotive Research,CAR)。尽管已经有不少调查都显示低速过于安静有安全隐患,但这个结论的前提是电动车/混动车更加安静。乍一听感觉这似乎是当然,不过他们的测试结果并不这样显示。
他们同时用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来让240位参与者进行测试,年龄最大95岁、有14%有一定听力障碍、35位有实力障碍。结果发现噪音的区别只有在全油门和高速下才会有明显区别,而在其他驾驶环境下,整体表现并没有明显区别。而且随着内燃机技术的更新、微混技术的使用以及发动机启停技术的普及,燃油车也越来越安静。所以,即使电动车需要加人工噪音,那么几乎同样安静的汽油车也应该加装,电动车并不是区别点。
另外,也有不少人认为与其费力加装,不如将精力放在普及更加直接和有效的主动制动系统上。不过无论如何,目前欧盟针对电动车和混动车的法规已经要实行了,而且涉及的范围是可以“电动加速”的车型,也就是说包括了像丰田等一系列的混动车型。
车云小结
过于安静对于安全的隐患毫无疑问是存在的,对于那些之前将噪音作为重要指标抑制的电动车来说,过于安静看起来也不完美。或许有一点,马路上拥堵缓慢行驶的时候,不再有喇叭声和尾气,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低速行驶提示音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云(ID:cheyunwang),作者: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