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09 08:06

谁在种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陶丽娟(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博士生),编辑:多点西兰花,原文标题:《陶丽娟丨谁在种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儿子种田,老人管田”模式在农村的实践和意义。

• 💡 父子合作种田,实现最大限度动员家庭劳动力

• 🌾 两代人合作种田,增进日常互动和情感交流

• 💰 老年人在村养老通过种田自养,降低成本并实现自身价值

寒假回家,得闲与G村爷爷们聊天,听到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儿子种田,我们管田”。G村村干部向我们介绍,这种分工在村里很常见,村里老年人完全靠自己种田的仅有2~3户,大多是儿子在村种田,老人在村管田。G村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西畔,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一、合作种田的特征


“儿子种田,老人管田”模式有几个特点。


其一,父子合作,老人为主老人平时在村管田,遇上体力跟不上或者农忙时喊儿子回来。“田是儿子种,管是老人家,体力跟不上,老人家撒化肥、打农药体力不行时,又不想请人,就会打电话给儿子来搞,儿子搞完后回去。”


其二,自耕为主,流转为辅。此模式以耕种自家田为主,有余力的家庭再承包土地。村里一家人自耕地大约是10亩,刨去儿子家4口人和老人家2口人的口粮,卖谷约7000~8000元,种田主要是解决一家人的口粮,卖些谷子补贴家用或留给老人养老。据村里种田的老人说,要靠种田赚钱,至少需要种15亩。


二、合作种田的形成


“儿子管田,老人种田”模式得以形成,主要有几个条件。


其一,本村人种本村地。G村土地使用主要以自耕和内部流转为主,村里土地大多是本村人在种,土地流转也是在村内流转,没有外包。这一方面与本村是鄱阳湖边的鱼米之乡,种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有一定保障有关,水稻一季产1100~1200斤/亩,自耕能够满足一大家的口粮,且口感好。一方面与2020年本村“虾稻共作”的兴起有关,“虾稻共作”30~50亩才有赚头,到2022年,想回村养虾的人家都没地可包了。“村里人大多是种自家的田,没有外包。村里人自己内包,给兄弟和村里人种。”


其二,老人居住在村,是田地日常管理的基础条件。“老人常年在家里,可以帮小孩看看水,看看虫,有情况就给儿子汇报,儿子下来搞一下。”村里种地的中青年基本都有父母在村居住,父母在县城或城市居住的家庭基本不种田,他们大多将田地流转给亲戚或村里其他人。


其三,子代工作时间灵活,能够随叫随到。他们大多从事非正式工作,如建筑工人、装修工人、水电修理工人等,能够在平时和农忙时节随时回来帮忙。“要做什么事就打电话叫他下来,他做完事就回县里,接着务工,主业是务工,副业是种田。”


其四,距离适中且交通方便,子代来回便捷。G村距县城开车1个半小时的路程,两地距离相对适中,村里还有来往县城的公交车,车程2小时,每天早中晚三班,不论是开车还是坐公交来回都相对便捷。“年轻人做完事就回县里,有车开车,没车赶公交。”


其五,农业机械化是两代人合作的基础。人力主要用于撒播、日常监管虫害和排水,必要时请人插秧和打药。机械化主要包括窜田机、收割机、电灌电排、无人机撒药等,两者相互配合。机械化的使用,使老年农民从重体力活中解放出来,他们不再需要干犁田、手动抽水等体力活,能够将重心转向管理田地,老人在管理过程做不了,喊儿子回来帮忙,充当劳力。在此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是两代人相互配合降低种田人力成本的合作基础。


三、合作种田的意义


“儿子种田,老人管田”的模式,对农民家庭意味着什么?


首先,最大限度动员家庭劳动力。“儿子种田,父母管田”的模式,一方面发挥了在村老人的劳动力优势,实现在地化管理田地;一方面发挥了县城务工子代的劳动力优势,他们作为劳动力帮忙,减少请人的成本。“体力不行,不想请人就打电话给儿子来。“两代人合作种田,不仅可以将在村老年人动员起来,还可以填补县城务工农民的闲余时间,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劳动力参与到家庭经济积累中。


其次,增进两代人的日常互动和情感交流。两代人合作种田,使得父子两代人有了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连接点,“有情况就给儿子汇报,儿子下来搞一下”,田地情况是他们的沟通交流的载体。子代回村后,父子两代共同在田地劳作,回到家里一起吃饭,说一说最近家里发生的事,促进两代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支持。他们在共同的农业劳动生产中,创造共同经历和记忆,体验完整的家庭生活。“事情多会住家里,白天一起忙,晚上一起吃饭。”


最后,为老年人在村养老提供支持。老年人在村养老具备的主要是土地生产资料,通过种田自养。“身体好的自己种田减轻子女负担,儿女在外打工负担重。”虽然机械化发展带来了老年农业从业年龄的延长,但请机器或请人的成本都不算低。有儿子回来帮忙,父子合作种田的模式,使得农村老年人可以更好通过机械化和子代劳动两个条件来控制种田成本和种田的劳动强度。尤其在种田总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他们依靠儿子这一劳动力,可以降低请人请机器的成本,安然在村里做田地管理者。他们能够在村有事可做,实现自身价值,继续为家庭做贡献。


比如G村T爷爷,他去年做了腿部手术,虽然没办法干重体力活,但还能在家里帮忙管田,遇到重体力活喊儿子回来,两代人合作种了10亩地,不仅够一大家人的口粮,还能卖谷补贴家用。在此过程中,身体不是那么康健的老年人,也能通过管田来实现自身价值,在农村做家庭的生产者而不是城市里等待供养的消费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陶丽娟(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博士生),编辑:多点西兰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