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作者:三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6年前的一个下午,艺术家邱志杰在南京长江大桥拍摄,偶然发现了一行有颜体行书风范的“书法”作品,字体血红,渗进大桥栏杆,表面覆盖上了一层浅浅的灰尘——这是大桥轻生者割破手指留下的众多“涂鸦”中的一个。
邱志杰拿酒精拼命地洗、刮、铲,然后割破自己的手指,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行新字,“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他把这句无厘头的话比喻成一个钩子,想用它“把轻生者从钻牛角尖的情绪中钩出来”。
割手指的时候,邱志杰才发现这有多难。他割了很多次,“割下去的一瞬间,脖子上的血管全都炸起来,人疼得,根本写不好字”。
左:当爱烟消云散,我剩下的只有忘情;右: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跳桥自杀事件常有发生。不论是前段时间引发全网关注的“胖猫事件”,还是最近的“太原5月发生多起跳桥”、“重庆长江大桥设巡警值守防跳桥”,每一次,都给社会留下巨大震荡,也让人疑惑: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在大桥轻生?最后时刻,他们在想什么?震荡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作为艺术家和策展人的邱志杰有同样的困惑。2008年,他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帮着救人”:从栏杆边拉下企图轻生的人,劝解他们,“听他们说悲惨得要死的故事”,然后找来他们的亲戚朋友把人接回去。但结局也不总是美满。
截至2019年11月,长江干流上已建成各类长江大桥115座,图为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看到的景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段经历让邱志杰思考了许多与生死有关的事情,创作了“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包含四五百件艺术作品。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青年艺术家在40岁之前完成了对所有媒体的探索和学习,最后聚集起来贡献给全世界的创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次经历影响了他的生死观和后来的一系列作品,他现在依旧和曾试图在大桥上轻生的人以及干预自杀的志愿者保持着联系。
在工作室的邱志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4月,我们在邱志杰的工作室见到了他。此时,离他在大桥上干预轻生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聊起那段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一、南京长江大桥上的自杀终结者
决定去大桥上救人之后,邱志杰先去找了一个人,陈思。
陈思是南京长江大桥上的志愿者,从2003年开始在桥上巡逻,持续至今已有21年,累计救下四百多位轻生者。邱志杰见到陈思时,他已经救下了一百多人,成立了民间组织“心灵驿站”。驿站是陈思租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分成男女宿舍,一共四张床铺,为轻生者提供短暂住宿。
找到陈思之后,邱志杰也开始参与到每天的巡逻和救人中。
他们救下来的第一个人是一个男人。男人说自己妻子怀孕了,小两口准备回老家生产,结果好不容易存下来的4000块在火车站被偷了。走投无路下,男人想到了自杀。
陈思把人劝下来,男人在他们面前跪倒,说夫妻俩必须同时在南京城里打工才能活下去,孩子只能回去生,然后让自己父母帮着带。陈思和邱志杰又去火车站找到了男人的妻子,送到医院,胎位不正,剖腹产要一万二,男人拿不出来。邱志杰二话没说去提款机取了钱交给他们。
“只是把人劝下来,他们转头还要去死,你不可能不介入他们之后的生活。”
和陈思一起救人的日子里,邱志杰做了许多“后脑勺访谈”。轻生者不愿意露出自己的脸,邱志杰也不愿意给他们打马赛克,“好像是什么坏人一样”,于是只拍他们的后脑勺。
里面有名校的女生,被男朋友抛弃之后来到长江大桥,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有小孩期末考试不及格,不敢回家面对父母的责骂;有开早餐摊的中年女人,摊位被没收了,走投无路要来自杀;有大老板做生意不顺利,被骗到只剩50万,游山玩水之后,带着仅剩的一万八来到大桥上,说那是自己的“上路费”……
自杀的理由五花八门,许多都是一念之差,“可能身体离开栏杆的那一刻就后悔了”。
到后来,邱志杰也成了高手,一眼就可以辨认出行人有没有自杀的意图。“如果一个人步行上桥,也不拍照,边走边看手机,神情若有所思,就得密切提防”。
有时候一周就遇到一个轻生者,有时候一周遇到三个,经历得多了,邱志杰劝人的话变得大同小异:
“你看我比你有钱,但是我老婆现在怀孕了,我没办法在家里陪着,人生就是这样有得有失,你要相信变化,可能好消息还在路上,可能就在明天啊……”
“资本主义建立的这一套时间管理制度,让大家每天朝九晚五打卡,这是非常邪恶的,把拖延描述成症状,但你试着拖一拖,也许事情就好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参加比赛的,而是来生活和创造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别人制定的标准,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游戏……”
“这都是一些劝人的时候才能说出口的话”,但有些人是劝不回来的。
“自杀的理由多是家暴、欠债、恋爱失败的,这些人你可以劝。有人得了绝症,不想给家里人增添负担,你劝回来了,他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寻短见。”
相处中,邱志杰也了解到陈思的故事。陈思曾在南京六合区的工厂打工,有段时间因为经济拮据而感到非常郁闷,厂里有个老人对他很好,经常开解他。有一年,陈思回老家过年,回来之后发现老人自杀了,于是他开始走上大桥去救人。
邱志杰问陈思,“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陈思说自己需要一套音响,让这些被救下来的人沉浸在感伤的音乐氛围中,直到他们哭出来。“只要哭出来就好了,哭不出来就会想死”。邱志杰就去给陈思买音响。
有一天,邱志杰突发奇想:“我想在你这里挂一个公元5000年倒计时的钟。”
陈思很快理解了邱志杰的意思:“人要是能想到公元5000年,眼前的这些困难算什么?”
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到现在,陈思缺钱时还会跟邱志杰求助。这不是一种符合商业模式的慈善行为,但符合人性。
志愿者、轻生者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庭,每年圣诞都会在心灵驿站聚一次,也有很多轻生者后来成了自杀干预的志愿者。只要有时间,邱志杰都会去参加他们的聚会。
二、伟大的建筑,与我们渺小的一生
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切。从1968年大桥开通以来,官方记录已有超过2000人在这里自杀。这2000人是指可以找到尸体、有身份证的人,还有更多人消失在了长江里。
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只比邱志杰大几个月。
它是第一座由新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大桥建设期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不再为中国提供钢材。为了争一口气,中国的工程师们自主研发了特殊材料,保证大桥钢梁的需要,因此,南京长江大桥又被称为“争气桥”。
对于邱志杰这一代的人来说,南京长江大桥是一个伟大的地方。小学课本上,第一篇课文叫《我爱北京天安门》,第二篇就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从小到大得到的每一张奖状、笔记本、铅笔盒、脸盆、毛巾上都有它的身影。
六七十年代的奖状上常常画着南京长江大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邱志杰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会不远万里去大桥上轻生。
有一天,他在大桥下看到了两张巨大的广告牌,都是豪宅广告。其中一张写着“仅剩36席,全国发售,世界会为有远见的人让路”,另一张广告词写着“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限”。
这背后暗含的意思是“你买我的房子就是成功者,不买便是失败者”。
邱志杰感到一种愤怒。“从来没有哪一代人像现代人一样如此渴望成功,可是今天成功的标准又如此僵硬。如果有房有车就是成功,如果成功意味着要踩着别人的头顶往上爬,这对人是多大的压迫。这样的广告词恨不得在教人去死。”
城市,成为成功和失败之间最残酷的舞台。在僵硬的成功标准下,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却也希望能将自己渺小的一生与伟大的事物挂钩,“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成为选择之一。这样的死,是他们最后的表达。
邱志杰还找到了其他原因。
南京是湿润的,从大桥上看不到长江奔流而去,对岸的景致常常笼罩上一片茫茫的雾气,“大桥就像一条通往彼岸的无尽的道路”。美国圣迭戈的科罗拉多大桥、旧金山金门大桥、法国埃菲尔铁塔、中国黄山都是多雾之地,在这样的地方,人容易陷入情绪危机,出现自杀的念头。
旧金山金门大桥上有个老警察,每次见到有人徘徊,他就问对方:“朋友,你明天准备干什么?”老警察用这个问题救了200多条人命。这像一个“刹车”,教会人们如何在极端痛苦时,放慢自己的决策。邱志杰作品中有一张的画的标题就是“What are you go doing tomorrow?(明天你准备要干什么?)”
邱志杰工作室的门上写着他最近要做的事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一次见到陈思时,邱志杰已经完成了版画《庄子的镇静剂》,在他看来,“庄子所代表的那一整套自由开放的世界观在近代的式微,是我们这个时代痛苦的原因之一”。
邱志杰也让轻生者画画,“我发现有些人哭不出来,但我在旁边画长江大桥,一画他们就哭。”等到他们接过画笔,哭着把大桥的栏杆画完,差不多也不想死了,“栏杆对他们来说是鬼门关”。
有些人没有勇气拿起笔来画,邱志杰就找了一些版画、字帖让他们填颜色、描红,尤其是写陶行知那一句,“想一想,死不得”。
作为一名实验艺术家,邱志杰相信艺术可以救人,“我们总是生活在一些套路里面,走着走着可能觉得走投无路了,但艺术是关于‘出路’的”。
艺术拯救心灵。
三、“我一点都不怕死了”
在长江大桥上劝人的时候,邱志杰的孩子即将出生。
如何保持心态平衡、如何看淡胜负输赢、如何看待爱情与变化、如何在恒常中等待……他反复跟轻生者、跟自己讲这些话,也是在提前练习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女儿邱家瓦出生的第十天,黄疸出奇的高。邱志杰现在还记得,她的胆红素数值695,医生说,即使治好了大脑发育也会受影响,问他们还要不要治疗。
“我当时快要晕倒了,我不相信,我在大桥上帮助过很多人,善有善报,怎么会是这样?”
邱志杰看到女儿躺在医院里,眼睛上覆盖着黑布,蓝色的灯光一点点试着漂去她皮肤上的黄色。他在日记里写道:
“瓦瓦,就算你变成一个傻姑娘,爸爸也会爱你的。但是,现在爸爸要把你治好。你会长成一个善良、坚强、美丽的姑娘……你活着,爸爸就活着。你会很像爸爸,因为今天小小的你是爸爸的老师。也因为对你的爱,爸爸会变得更好。”
邱志杰着手创作组画《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30张5.1米×1.9米的大水墨画,主题包括“不要失去你的平衡”、“用你的耐心战胜冷漠”、“你不用在他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每一种结果都并不太坏”等等,连接在一起刚好是一座南京长江大桥。
《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局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二年春天,展览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邱志杰抱着女儿邱家瓦出现在展厅里。“邱家瓦”成为中国艺术史中的一个形象,而瓦瓦已经是个健康的小婴儿了。
在女儿十三岁这年,这三十封“信”终于等来了回音,父女俩以写信的方式就这三十幅画展开对话,这些书信跨越了人生、时间、生命等命题,既揉杂了父女深情,又充满两代人的思想碰撞。岁月流逝,三十幅画变成了三十封信,而后又被整理集结为书出版,就叫《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
邱志杰与邱家瓦合著的《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2023年4月由千寻Neverend出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初中生瓦瓦写道:
“《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很早就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试着去猜想画中各个部件的意思,可还是无法理解……后来,我才明白你画出这些‘信’的目的,你是为了让我不成为那些想不开的人。假如有一天我真的想不开了,也许在阅读完这些信之后会好一些吧,哈哈。”
邱志杰为《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一书准备的手写书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做完“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之后,邱志杰的生死观有了巨大的改变。
他说起有一次志愿者们吃完午饭,刚上桥巡逻,就见到一个人来不及走到江心就跳了下去,桥下是坚硬的水泥地,人被抬走之后,满地的鲜血和脑浆,志愿者们都沉默地帮着收拾。
父亲去世后,邱志杰带着女儿瓦瓦去捡骨灰,指给她看“这是爷爷的骨头”。瓦瓦捧着温热的骨灰放进骨灰坛里,身边人都责怪邱志杰怎么带孩子做这么不像话的事情。
他问女儿:“家瓦,怕吗?”
瓦瓦说:“不怕。”
邱志杰与瓦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见过太多死亡,邱志杰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怕死了”。他甚至计划征集青年艺术家的方案,让他们在自己死后使用自己的身体。
“我死之后,由我的学生负责策展执行,我是策展人。艺术家们可以用我的皮肤、眼睛、牙齿、骨骼、头发、指甲等等来创作作品。我的葬礼会成为一场展览,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后感性·无我’。”
后来,邱志杰的艺术创作都像是“南京长江大桥计划”的延续:“上元灯彩计划”想要挖掘南京这座失败之城的历史根源;“世界地图计划”想要让人看到更大意义上的世界;“日常书写计划”在菜市场里办书法展,希望书法不再“沦为艺术”,而能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走投无路时的一条出路。
邱志杰的工作室门口贴着一张纸,写着“切碎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用艺术改造社会是一种积极而浪漫的姿态。邱志杰信心满满:“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不要让我们的年轻人在郁闷中死去,他们的创造力应该激发出来。”
四、让世界更“值得活下去”
现在,陈思还在大桥上巡逻,维持着“心灵驿站”的运作。
邱志杰正带着学生在东山岛上设计一片“国际儿童诗歌海滩”,他说,全世界的诗人都在帮他寻找孩子们的诗。
“树才和蓝蓝在帮我选中国孩子的诗,谷川俊太郎在帮我找日本的诗,泰国前文化部部长阿平南在找泰国的诗……不管一个人是做生意受挫、升职失败、感情破裂,还是其他原因让TA灰心丧气,希望他们都能来这片海滩上走一走。”
采访中,邱志杰随口念到了这些诗歌。
我写了一首诗放在太阳底下晒/想把它晒黄/像一首古诗/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姜二嫚)
如果我是一头野生动物/四周没有猎人/我在森林里踩着夕阳/像神一样散步。(铁头)
要是你要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朵朵)
在他看来,人类经常干一些和时间对抗的事情,把自己的形象和文字刻在石碑上,企图不朽。但这些庞然大物最后都会变成一个“花盆”,上面长满了植物。
他要在石碑上刻下诗歌,这些诗歌就和植物一样,非常弱小,却充满耐心。邱志杰希望这是一个更值得人活下去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有自杀念头的人可能会想:这样的世界存在吗?什么时候来到呢?
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我问AI关于自杀的问题,它说“找人谈谈或许会有帮助”。
我也无数次在搜索栏敲下“自杀”,每一次都会出现一个电话,旁边写着“你不必独自面对一切”。
有朋友告诉我,她曾经在深夜撑不下去时,拨打过这个电话。电话响了几声,传来一个人工合成的电子声:“您前面排队的还有23人”,然后响起了舒缓的钢琴曲。
每隔一段时间,电子声再度出现,提醒她排到了第几位。后来她与电话另一端的人聊了很久。这个过程中,最让她感到安慰的是,原来在那天晚上,还有另外23个人和她一样熬不下去了。
这也没有关系,第二天总会到来。
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感谢出版方“千寻Neverend”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资料:
1.邱志杰、邱家瓦《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千寻Neverend出品
2.果壳《真正自杀的人,大多数之前完全没想过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