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8-06 08:19
冯仑:年轻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种进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冯仑,封面: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年轻人不愿意早早结婚生孩子了。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 2018 年全国结婚率只有 7.2‰ ,已经连续五年下降了。全国的新生儿人数是 1523 万,比 2017 年减少 200 万人,出生率仅为 10.94‰ ,创下了近 60 年来的新低。


之前民政部有过一个调查,表明 2012 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的主力军是 20 岁到 24 岁的年轻人,到了 2017 年主力军就变成了 25 岁到 29 岁的人,推迟了整整 5 岁。


从数据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届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前辈们大不一样了。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在他们看来都是很正常的。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不婚、不生孩子的思想挺正常,甚至可以算是社会的一种小小进步。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件事,我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种进步?


在说到不婚不育之前,我想说说婚姻和生孩子这事的本质。


先说婚姻。之前我说过一句话,好女人都是“追求爱情,顺便结婚”。而有的女人却常常会“追求结婚,顺便爱情”。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里的好坏不是在简单的褒贬和评价,只是想说明这个人对待婚姻是不是怀着一种功利的态度。


那么从婚姻来看,大家都会想到爱情。实际上婚姻是一种契约,它是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法的理念不外乎正义,正义的本质就是公平。”


在结了婚之后,夫妻双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财产的问题,俗气一点说“结了婚就得谈钱”,如果是怀着“追求爱情、顺便结婚”的态度,爱情就是主导,那么这时候两个人的经济能力差距就不重要了。


但如果是怀着“追求结婚顺便爱情”的态度,婚姻很可能成为一个工具,用来拉平夫妻双方的经济差距,不管是男强女弱还是男弱女强,这种基于利益的婚姻就不纯粹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故事,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流行过一部舞台剧,叫做《玩偶之家》,易卜生的作品。里边的女主角叫娜拉,是家庭主妇,本来生活挺幸福,但有一次因为帮朋友找工作的事情和丈夫吵架,意识到丈夫其实只关心他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把妻子当成了一个不需要爱和尊重的玩偶,所以娜拉离开了家。


娜拉尚且觉醒,敢于离家出走,拒绝了凑合着过,现在的年轻人就更有想法了,他们更看重人格、精神和经济的独立,流行的生活态度是“不将就”。东西可以少,但质量要好,所以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就会更加慎重。


《美食、祈祷和恋爱》 | 高质量单身好过低质量凑合


再来看看生孩子这件事。


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但当人类发展到现在,生孩子又不完全是为了繁衍。


在古代,对于生孩子有一个很精辟也很现实的解释,那就是“养儿防老”。在那个年月,人老了,他就会丧失下地劳动的能力,如果他不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者商人、官僚,那他就很难在年老之后养活自己。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只能靠结婚、生孩子,而且最好能生儿子,越多越好。这样家里才能有壮劳力,保证老两口下不了地的时候依然有饭吃,有衣穿。


在那个时候温饱就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所以生孩子不是为了“爱孩子”,而是为了“用孩子”,把生孩子当成了一笔投资去做。


大家知道这种想法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现在我们有了一整套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还有商业保险来做补充。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做好理财规划,那么等他老了,他可以去养老院或者请保姆,没有孩子也能够很好地生活。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生孩子的意义才又被人拿来重新思考。


这些年流行过一个词,叫做“原生家庭”,就是指一个人和父母组成的那个家庭。从前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我爸怎样,我妈怎样”。现在大家更愿意去讲“我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看起来区别不大,其实这个词要强调的,不是你父母本身有什么优缺点,而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对于你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原生家庭”这个词上可以察觉到,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开始更多地关心到内心层面,愿意去回本溯源地找到自己性格缺陷的来源,也很关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保证温饱之后还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小偷家族》 | 朝不保夕,何谈未来


之前我还看到过一句话,叫做“为什么当父母不需要考试?”我一想,是啊,现在什么都流行考个试,拿个证书,在对待孩子这么重要的事上,造人却不需要“考试”,不需要“资格”。这是否合适呢?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年轻人似乎达成了一个默契,生孩子的前提从“用孩子”转变成了“爱孩子”,所以生孩子必须要很慎重。


说到这儿,就不难发现,的确年轻人现在不婚、不育,他是有他的考量的,这种考量应该说是一种进步。道理很简单,整个社会已经意识到了结婚生子不再是一道必须简单使用的公式,而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


在宗族社会,人丁兴旺就代表着一切美好,每个人都被大家族捆绑了,所以年轻人就必须去结婚生孩子,否则就要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精神压力。


但是现在人口流动太频繁了,宗族社会已经被瓦解,大家族的存在感已经很低了,逢年过节偶尔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平时都是陌生人和年轻的流动的人口在一起相处,父母也是一样,生活逐渐地形成了各自的轴心。老年人和年轻人各过各的,老年人跳跳广场舞,下下棋,中年人可以旅游,年轻人可以追追剧、刷抖音。


平时谁会注意到一个陌生人有没有结婚生孩子呢?大家彼此似乎更关注自己,而不太把目光投射在别人的怀里。


当然,目前年轻人不得不结婚生子的压力,还是来自于上一辈的家庭。当上一代的家人和孩子的距离,无论是心理距离还是生活中的空间距离都越来越远的时候,这种压力就会逐渐消失,年轻人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对于他们来说结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生不生孩子,其实是一个自己就能作主的选项。成年之后每个人都会清楚地感觉到理性和感性的博弈。现在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社会更加多元,有时候感情到位了,但是理性却让他们对待结婚生子更加谨慎。


《北京爱情故事》| 多元社会更需要理性和克制


我一直有一个判断,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奋斗的驱动力,也有他们成功的理由。每一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每一代人都会比他们上一代人更优秀更强。


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网络,不仅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同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也能参考几十年前的同龄人的生活和想法,他们能看到计划生育的年代,也看到了开放二胎的年代。对于结婚生子,这些年轻人看到的样本不比任何一代少,所以他们在选择什么时候结婚生子,还要不要结婚生子的时候,可以参考的经验就更多,提出的想法和诉求也就更多。


当这些年轻人面对人生的选择题时,他们利用看到过的样本,也能推理出适合自己的答案或者归纳出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更何况现在科技进步了,人均寿命也在提高,社会变得更多元,所以容错率也就更高,大家彼此之间的宽容度也就更大了。


哪怕这些年轻人先给自己一个不太合适的答案,那他也有机会一边奋斗一边积攒自己的能力和财富的资本,慢慢修正答案。


去年有个新闻报道,在日本东京,有个男人叫敬腾显严,他和一个叫初音未来的动漫角色结婚了,花了 200 万日元办婚礼,还邀请了 39 位朋友做见证。敬腾显严也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他拿到了结婚证。这已经是初音未来作为妻子,发出的第 3700 张结婚证了,有意思吧?


对于离家出走的娜拉来说,鲁迅认为她要么回去,继续忍受丈夫和没有爱的婚姻,要么就堕落。对于敬腾显严来说,他拥有了理想中的爱情,顺便得到了现实中的婚姻,不管新娘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类,他都是幸福的。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给了年轻人可以不婚不生孩子的选项,只要他们能承担相应的后果,那这就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对于他们的选择大家都应该给予尊重,因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生活得幸福有尊严比再漂亮的数据都好看。


我祝福这些敢于做出选择,也敢于承担后果的年轻人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冯仑,封面: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