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世界高速运转,女性投身其中。“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已成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
虎嗅将目光投向那些富于独立、进取精神的新一代女性,她们来自文化、科技、商业领域,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完成对自我持续的建构与重构。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宇春。这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名字。故事的精华并不在于,14年前,一个普通的大三学生如何踏上命运的高速列车,而是伴随着骤然而至的成功,李宇春如何面对世界、面对自己。
虎嗅年轻组作品
作者 | 常芳菲
编辑 | 曾欢
见面前的几个小时,李宇春刚经历了两个小型崩溃。
前一天的新专辑会议从早上十点持续到夜里两点,各路人马汇聚一堂。“相当于第三拨人出去吃了个饭,回来跟第四拨人,开了第五拨会。”她说。
而在几个小时之后,李宇春需要回到公司,接受一天密集的采访。“昨天很累,今天也很累,就‘闹’了一会儿。”
事实上,李宇春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工作,从五月份的Met Ball就开始了。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跟着连轴转:“如果有一天能在凌晨三点前躺下,就算早下班了。”
当然,李宇春不会真的发脾气,只是说话声音变得大了些。
这已经成为她职业人格的一部分:忠于自我感受,又能精准管理情绪。
但作品不被人理解,李宇春就没那么容易释怀了。
起因是有人评价李宇春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喜欢你》是个ice cream。冰激凌的特质是:甜蜜、轻巧、快速融化。
“这怎么会是一首ice cream?是我的表达出了什么问题吗?”她皱着眉,脸上写着困惑和惊讶。
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源是她的父母,两个青涩的年轻人到成为“灵活胖子”长达三十几年的生活,她认为似乎很难用“甜蜜、轻巧”来概括。
而工作人员听到的感受则与她的创作初衷截然相反,念及于此,李宇春有点怀疑自己。
对14年前的李宇春来说,成名后的一切都是问号。
3528308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全民票选的冠军意味着什么?“红”了之后会遇到什么?为什么是她被时代选中而非别人?她常常向自己提问,但每个答案都是未知的。
成为全民票选的冠军,让李宇春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亚洲英雄》。每当媒体问起,她总是很清醒地说,这是节目的成功,不是李宇春个人的。
但她确实立刻成为巨星,高晓松形容过那种盛况,“她抬一抬胳膊就是钱”。最忙的时候,李宇春一天要跑三个城市,经常睁开眼睛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与此同时,那个大三学生就这样猝不及防被推入了人群中。
为了制作李宇春签约太合麦田后的首张EP,高晓松精心导演了一场反追踪,才把她从尾随粉丝手里“抢”到自己的房车上,沟通歌曲创作。即便如此,整个交谈也只持续了短短1小时,李宇春就不得不奔赴自己下个行程。高晓松说自己生平第一次这样写歌——列好17个问题,挨个问完,拿李宇春的回答填上了一首《冬天快乐》。
自然,人群中并不都是善意和关切的眼神,也有审视、质疑。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李宇春呢?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是我。”李宇春说。
2006年开始,举办了长达10年的“Why Me”演唱会,就是20出头的李宇春自我追问之下诞生的产品。“为什么是我,一边是问号,一边是感叹号,因为想要证明自己。”她说。
不断刷新的许多数字证明,她是中国最有号召力的偶像之一。全新创作专辑《哇》上线35小时59分,销售额即突破1500万元,李宇春成为第一且唯一一位成为拥有3张“殿堂金钻”数字唱片认证的歌手。李宇春的演唱会开票,不啻是一场战争——为防止服务器因为瞬时流量过大而瘫痪,承销方需要动用100个工程师维护网络。
但李宇春寻求的证据,与流量时代给一个明星定义的商业价值指标无关,与唱片销量、演唱会出票速度、热搜排名无关,只在于她能否达到自己的“金线”。
李宇春死磕的劲头出了名。她可以把自己关在录音棚里几个小时,就为了想出更好的专辑方案;歌词里的一个用字,她要摇摆很久,哪怕周围人都觉得差别不大;对虎嗅提及上一张专辑《流行》,她念念不忘其中的“两三秒”——“母带制作完成之后,结尾多出来了两三秒,影响了下首歌衔接。”她说,“这张专辑我要尽力避免。”
最近一年,李宇春都在练吉他。不管工作多忙,都保证每天晚上1小时~2小时练琴时间。而对她来说,连练琴都是有标准的。
“我有一把还不错的琴,但是我就每天看着它,不弹。我去弹一把便宜的琴。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水平)还不配。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弹那个琴。”李宇春半开玩笑地说。
曾经这种努力只有一个指向,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Why Me”10周年的筹备阶段,李宇春写了《西门少年》自况,每一个句子都铿锵到可以用感叹号结尾——独自一人的坚持毕竟举步维艰啊/但我知道你绝不可能妥协吧。“我当时觉得自己就是不畏流血、不怕流言、不停奔跑”她说。
但现在,“你再让我写一首,我写不出来了”。因为她把注意力,从观察自我、证明自我,转向了注视他人。
新专辑里,她写《给女孩》:请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不用怀疑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色彩。每一个字唱得清清淡淡。
很难说这种转变是在哪个瞬间发生的,“也可能是岁月带来的”。
那岁月也带来“Why Me”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我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人生阶段,这个答案不那么重要了。”李宇春说。
当然,李宇春并不是对所有的事都不在乎。
对“被人注视”这件事,她异乎寻常的敏感。
她的工作人员向虎嗅讲述了这样的一瞬间:
当时她心情不错,正在和身边人打闹,但有人举起手机想要拍下来,尽管拍摄者的姿势非常隐蔽,李宇春还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且立刻停下动作。
“我对观看很敏感,大概跟我参加工作的方式有关。”李宇春笑着承认。
她对人群同样谨慎。
在《十三邀》上,李宇春坦然展示自己的恐惧:台湾夜市上人头攒动,工作人员都在问她要不要吃什么,可面对人群,李宇春只想拔腿就走,全无品尝美食的心情。哪怕其实根本没有人认出自己。
“那一瞬间觉得被打回原形。”她说,“我是受了点伤。”
2008年,李宇春为了汶川地震的伤者献血,但网友质疑其真实性,甚至批评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我甚至会想,我捐的血是不是用在了一个特别讨厌我的人身上。很戏剧,很魔幻。”李宇春说。
对于性别的玩笑,李宇春也很难释怀。
最初,那只是一个网络流行语的恶搞,最终演变成一种全民娱乐。10年前的互联网语境里,“中性”还和坚毅、独立这些特质无关。“其实大家可能已经根本都不记得那个时候的伤害了。”李宇春说。可是,显然,她还记得。
2009年7月内蒙古音乐节上,当年台下的人,一边向台上扔矿泉水瓶,一边发出嘘声要把李宇春轰下台去。在助理的保护下,李宇春不得不打着伞,坚持唱完《少年中国》《Why Me》《和你一样》三首歌。
那个阶段的李宇春把自己隔绝起来。想不清楚的事情,就自己想;再难的关,也要自己过。
刚刚出道的时候,经纪人问她中秋节要不要一起吃饭,她的反射弧长达两周,最后也只回两个字:不吃。2013年,有记者问她最像什么动物。李宇春把自己比做鸵鸟——总是一个人在孤独地奔跑。
但她把注意力从证明自己上移开之后,她身上自我保护的铠甲也渐渐脱落。李宇春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小天地,尝试理解更多的人。
她开始关注自己同龄人的际遇;关注社会新闻;她也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接演《十月围城》《血滴子》,还在《捉妖记2》里秀了一把四川话,甚至接演了长达8小时的话剧《如梦之梦》。
而李宇春理解的第一个人,是她的父亲。“我从小就知道我要离开成都。”她说,“那个时候并不懂我爸爸为什么可以一辈子在这里当普通警察,现在知道了,那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我妈妈和我身上。”
这是她安全感的最大来源。“这是我的原生家庭给我的。”
当然,李宇春身上有些东西也没有改变。
直到今天,她依然不是一个热爱分享的明星。
回归微博2年,只发了59条内容。有人评价,李宇春是要从根本上掐断别人对自己隐私的窥探欲。她只是对自己“永远跟不上热点”有点无奈:“一个事情,我可能要思考很久。等我想出结果,这个事就已经过了。”
她也依然不关注娱乐新闻。很多明星在演出前会再三确认同台歌手和演员的咖位,李宇春从不。
李宇春“参加工作”的14年,就像她自导自演的短片《态度》一样。一群青年举着“选秀”、“音乐节”的牌子,然后他们摔了吉他、砸掉啤酒瓶。她从中走过,玻璃碎片划过李宇春的脸,她的脸上开始出现诸多伤疤。但在走过人群之后,这个伤疤慢慢变淡,直到消失。
“伤害是有过的。”李宇春又重复了一次,“我觉得它是有过的。只是现在被盖住了、结疤了,而我现在也可以坦然的谈论它了。”
“新女性”项目,将是虎嗅长期关注与投入的报道与评选产品,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支持,共同为新兴女性群体发声。
虎嗅2019年“新女性”往期报道,请点击此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