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12 07:39

争论AI是否有意识毫无意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远举,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当下,大模型表现出了智能涌现的能力,很多人认为,5年内,可以涌现出来一个有自由意志的版本。


OpenAI的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表示:ChatGPT可能拥有自我意识。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则表示,大模型不存在主观感觉能力,多少亿参数都不行。


很多人可能觉得,那么多大咖都在争论,你凭什么来说。


且听我慢慢说来。


或者有人会说,人可以感知肚子饿,机器人也可以知道自己电量不足,扫地机器人都会在电量不足的时候,主动去充电。但这不是“主观感觉”吗?


他们争论的是感知,一种主观的感觉。讨论这个问题,或许真需要一点“佛性”。


你闭上眼,感受微风吹过,感受一下自己的自我意识,或者说“灵魂”,是不是在双眼之后,鼻子上面一点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眼观鼻,鼻观心”。所谓“我思故我在”的感知。


对人工智能来说,可以安装传感器。如果有一个大模型操控的机械臂,上面有传感器,机械臂靠近火源,传感器会感觉到热,这个信号会传递一个热的Prompt,大模型会说,“我差点烫到了”,然后缩回手臂。这都是现实的技术。


但是,大模型真的感到了热和痛吗?它只是从它收集到的语料中发现,热对应这句话。


或者,大模型的服务器里有传感器,它会开玩笑,“你的这个问题,让我激动得CPU都烧热了”。但它真的有喜怒,真的能感受到CPU的热吗?



这是哲学史上的经典问题。


计算机之父,在上世纪50年代就研究过“机器能否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图灵实验。图灵认为,如果一台机器在感知方面表现得跟人完全一样,那么,从本体论层面,去争论它到底有没有主观感知,就没有意义,我们就把它当作有主观感知就可以了。


简单地说,图灵认为,有没有无所谓,足够像就有了。这也是图灵实验的原理。


AI的过程,其实可以全部换为蒸汽机和机械开关,那么一个巨大的蒸汽机,咔咔转动的机械,会是活的吗?


一支笔无数稿纸,理论上都可以重现AI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时间会耗费很长很长。那么,这个过程会产生意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前几年认为,不能。现在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工艺,可能很重要。


也就是说,一秒能写100亿个字的笔,和一秒只能写一个字的笔,可能的确会产生本质的不同。像星球一样大的,蒸汽机推动的,一秒只能运行1000次的计算机,和4纳米的一秒运行100亿次的计算机,会产生本质的不同。


意识是达到某个复杂度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涌现。自我、意义,都是复杂演化系统演化出来的适应性“幻觉”。只要系统足够复杂,的确可能涌现出意识。


但AI有意识和人类能观测、确定AI有意识是两回事。就像一个量子同时具有速度和位置,但人类不可能同时观测到。


AI是否会产生“自由意志”,比这个更基础的问题是,AI是否有“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下一层是“意识”“感觉”。只有当AI有“感觉”之后,才有可能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


类比的就是植物没有感觉,昆虫、爬行动物可能有“感觉”,高等哺乳动物有“自我意识”,而人类则讨论“自由意志”。意识是一切的基础。


其实,自由意志是什么,自我意识是什么,意识是什么,可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别说证明机器有,一个人要证明另一个人有感觉都很难。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人有感觉,但要由人类到机器,从碳基到硅基去探索机器是否有感觉,遇到了困难,产生了争议。但其实,真正困难的地方,并不在于这个过程。而是人的感觉本身。



人有意识吗?一个人可以自知自己有意识,但怎么知道他人有意识?这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


人判断另一人是否有意识,推导过程是:我能确定自己的存在,我有意识,我有大脑;他有大脑,他也有意识。这个推理过程,并不严密。因为人类不知道大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的。


人觉得,除了自己之外的人类都有感觉、有意识,这不是严密的逻辑,而是经验主义的推己及人。


抛开缸中之脑这些假设,一个人不难确定自己是存在的,但他怎么确定周围的人是有意识的呢?或者他接入的是一个巨大的虚拟游戏,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是NPC,即电脑控制的角色。


反过来,在其他人意识中,也无法确定你是不是一个NPC。


这是因为意识具有不可观测性与私有性


一个人永远无法知道另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感知。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讨论一个准备性的问题:你看到的红色和别人看到的红色一样吗?你眼中的红色,和我眼中的红色,是一样的吗?


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一个人的两只眼睛,可能会有轻微的色差。色彩简单地说,深一些、浅一些。白色,可能黄一些、蓝一些。两只眼睛通向同一个大脑,这很容易被感知到。你现在就可以试试。


所以,不同眼睛看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那么,一个人看到的颜色色温更高,比如,一般人眼中6500K的白色,在他眼中实际上和一般人7000K的白色差不多。他永远无法知道这个差别,也无法告知别人这个差别,因为他没有办法把脑子里的东西抠出来,给别人看。


色盲、色弱,是通过比较的方式“外化”为可以表述的东西。比如,分不清绿色和红色,那么,绿色方块中的红字,你就不能分辨。但有些差异,是无法外化的。推到极端,你永远无法知道另一个脑中的红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打个比方,我们眼中的红色,在某个人眼中,很可能是绿色。但这不会影响他的生活。当他年幼时,老师指着一张图片告诉他,这是红色,红色这个词,这个感觉,就和他脑中的那个颜色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颜色深浅,是一个最简单的感知,都无法通过严密的逻辑对应,至于感知,这种东西,就更难了。人永远无法知道当一只鱼的感觉,哪怕是VR也只能模拟鱼的视角,而无法模拟鱼的感知。


现在流行所谓的生命上传。假如生命上传,传完了,那个被上传记忆塑造的人说,他有了你所有记忆、性格,他会觉得,自己已经被上传过来了,然后告诉工作人员,“你们可以杀死我原来的身体了”。


实验人员走过来说,我们要杀死你。原来的你,也就是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你,看着另外一个你,比你更年轻的你,一个“他者”。你接受自己被杀死吗?


科幻小说中的瞬移门,如果是基于传递信息的,其实也是杀掉进去的这一个,在另一处组合一个。那么,你进不进?


实际上,一个人甚至都没办法证明,现在自己的自我意识,就是过去自己的自我意识。人都觉得自己的意识是稳定的,20年前的小孩,和现在的自己,是共有一个意识的。这种意识的稳定性,是虚假的吗?


今日之我是昨日之我吗?所有人类觉得自己一直存在,对意识的连贯性的肯定,其实源于身体的连贯性。其实这也只是一种经验,而非精确的逻辑。


早上,你醒过来,新的一天开始了。但这个时候的你,和那个刚刚被灌入意识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人无时无刻在进行新陈代谢。过去的身体会变为二氧化碳、尿素排出去,食物会变为新的身体。去年自己的“自我意识”可能已经死掉了,现在的自己,不过继承了去年自己的记忆而已。就像那个从生命上传设备走下来的那个人。



这就是著名的忒修斯之船。


普鲁塔克记载的古希腊传说中,“忒修斯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作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问:‘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么时候不是的?’”


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在证明今日之我是昨日之我之前,人无法证明他人有意识。在人类证明他人有意识之前,人无法证明AI是否有意识。


至于自我意识就更复杂了。一个自我意识和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差别,是分子级别的,还是原子级别的,是组成两个意识的特定原子不同,还是在宇宙中的绝对位置?


打个比方,如果意识是一个杯子的高度和直径,哪怕精确到纳米,人类可以造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但如果是指特定的一组原子,则这个杯子就是唯一的。如果是后者,那永远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杯子,就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意识。


这就是意识的私有性,所谓意识上传,就是破解意识的私有性。但人类还搞不清楚意识的产生机制,更不用说分清楚意识的私有性,实现上传。


如果人类能证明、定义一个意识,意识就不再是私有的。这就是人类达成永生的这一天。但这一天可能永远无法到来,也就是说,AI的意识的确可能出现,但人类永远无法证明,就像人类也永远无法知道另一个人类是否有意识。


用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说,无法感知、无法检测的东西,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无法检验世界是不是虚拟的,那么虚拟和非虚拟这个问题,就没有意义,采纳最简洁的设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活动、生产。


同类例子就是光速不变原理。单向光速是不可测量的,因为信息不可能比光速更快,人类只能测量往返光速。这就产生两个假设,第一,光速往返速度不同,去的时候快,返回的时候慢;第二,往返光速都是一样的。显然,第二个假设更简单,于是采纳最简单的那个:真空光速各向同性。


所以,如果现在要证明AI有意识,要有严密的逻辑。由于意识的无法观测性、私有性,是很难去找到证据的。


争论AI是否有意识,就像去争论光速往返的速度是否一样,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从经验角度看,图灵实验就够了,计算机之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必再争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远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