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中文(ID:barronschina),作者:曹妍,编辑:彭韧,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苹果AI项目的战略意义高于实际价值,对硬件销售影响还未可知。
OpenAI推出ChatGPT近560天后,苹果(AAPL.O)终于在2024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献出“AI大礼包”,赶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晚班车”。
苹果将其AI能力命名为“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基于内置大语言模型来理解、执行用户的语音或文字指令,覆盖自有及三方原生应用。同时,公司还宣布与OpenAI达成合作,接入GPT-4o支持下的ChatGPT完成更高级任务。
由于多数AI功能已经被市场预判,苹果股价在当日(美东时间6月10日)下跌1.92%。不过两天之后,该股连续上涨7.26%和2.86%,股价创下了历史新高。两天内,苹果市值增加3059亿美元,反超英伟达(NVDA.O),重新夺回美股市值第二桂冠。
此前,分析师对苹果估值的担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手机销量增长放缓、人工智能前景不明。如今,在苹果坚定人工智能战略后,市场期待AI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空间——特别是收入占比过半的手机业务,进而拉动估值增长。
目前来看,苹果AI项目的战略意义高于实际价值,下一个关键节点在于9月即将上市的iPhone 16系列。高盛硬件分析师迈克·吴(Michael Ng)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一定对苹果短期财务产生重大影响,关键要看它能否随着时间推移,提振硬件销售。
截至6月12日收盘,苹果股价收于213.07美元,总市值为3.27万亿美元,超过英伟达3.08万亿美元市值,落后于微软(MSFT.O)3.28万亿美元市值。
搭上AI“晚班车”
Mac、iPod、iPhone、iCloud……苹果乐于创新,也擅于整合。“很多产品和服务并不是他直接发明的,但他是把创意、艺术和科技结合在一起的大师。”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史蒂夫·乔布斯传》(《Steve Jobs》)一书中写道。
例如iPod上市(2001年)之前,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reative Technology)已经推出过一款开创性的音乐播放器设备;iPhone诞生(2007年)以前,摩托罗拉(Motorola)尝试将RAZR手机与iPod结合生产出ROKR音乐手机;而混合现实耳机Vision Pro在2023年推出时,“元宇宙”的浪潮早已渐渐退去……
跟很多人印象中不一样的是,苹果并不是一个立在潮头浪尖的创新者,但它善于在合适的时机将逐渐走向成熟的技术整合,为用户提供出色的使用体验。
AI技术的应用同样如此。2017年以来,苹果就在其iPhone和Mac芯片中加入了“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用户可使用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解锁iPhone,或是在Mac上进行指纹扫描。之后,苹果还发表了关于大型语言模型的相关论文。
直到今年初,苹果AI战略的具体方案依然模糊。在最新季度电话会上,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只是提到:“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变革力量和前景,相信我们拥有能够在这个新时代脱颖而出的优势。”
苹果犹豫背后,是当前AI技术无法为硬件设备带来革命性创新——根据中银证券梳理,AI手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AI应用阶段,各类大模型做成App产品,例如文心一言等;二是AI功能化阶段,大模型初步融入手机应用,例如Galaxy S24等;三是AI原生化阶段,AI智能体成为链接数字生态的入口。
目前,AI应用阶段相对成熟,市场正从AI功能化向AI原生化过渡。这意味着,用户其实可以直接下载App,而不是购买AI PC或者AI手机。
TechInsights新兴设备技术服务副总监维尔·佩特里·乌科纳霍(Ville Petteri Ukonaho)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多数对人工智能功能感兴趣的用户,都是通过App下载使用相关功能。对苹果等手机厂商而言,人工智能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卖点。
在AI硬件应用场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苹果选择此时入局,主要因为已有业务的市场空间正在收缩。
回望过去,苹果收入在2023财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出现下滑。到了2024财年,苹果一季度(截至2023年12月30日)收入在iPhone 15系列带动下实现2%同比增长,但二季度(截至2024年3月30日)又同比回落4.3%。
单位:亿美元
来源:公司财报
制表:《巴伦周刊》中文版
其中,iPhone销量下滑是“拖累”公司收入的主因。Tech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iPhone出货量同比微增1%,低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7.1%;今年一季度,iPhone出货量同比下降11%,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7%。
特别是占比约18%的中国市场,iPhone一季度出货量同比跌幅高达19%,TechInsights认为是中美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华为在5G市场卷土重来,为苹果带来强劲逆风。
正因如此,苹果自5月末开始在中国地区进行大幅降价,iPhone 15系列最高价格跳水超过2000元,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打出“iPhone 15限时促销”的信息流广告。本轮降价的最终效果,将在公司7月24日发布的三季报中体现。
就在苹果囿于销量困境之时,“AI概念”却疯狂崛起。英伟达因其AI芯片需求激增,第一财季(截至4月28日)收入同比增长262%;微软智能云部门(Intelligent Cloud)在截至3月31日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21%,成为表现最好的业务板块。
从已有业务成长性、AI增长潜力等角度来考量,苹果都需要加入这场AI领地之战——至少要向外界释放“参战”的信号。
股价先于基本面上涨
面临销量挑战的厂商不止苹果。由于换机周期延长、消费电子疲软,手机厂商经历系统改造、折叠屏等一系列尝试后,将新的希望寄于AI刺激销量增长。
IDC初步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从上年的5100万部增至1.7亿部,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近15%。随着行业参与者推动新芯片发展和使用场景进一步成熟,这一份额预计将在2024年之后迅速攀升。
自2023年末,主流厂商开始密集发布AI手机。例如今年1月,三星电子(005930.KS)推出搭载谷歌Gemini大模型的Galaxy S24系列,可实现“即圈即搜”“实时通话翻译”等实用功能。
根据Counterpoint统计,Galaxy S24系列上市后三周内销量比上一代产品增长8%,一季度占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58.4%,头部效应明显。而其他机型中,少有能得到类似的正向反馈。苹果想要追赶也并不容易。
来源:Counterpoint
制表:《巴伦周刊》中文版
对于“AI大礼包”,用户短期内可能为了新鲜感而更换手机。目前,Apple Intelligence适用于iPhone 15 Pro系列机型,这类机型仅占iPhone安装总量的约5%。而将于9月上市的iPhone 16系列,成为市场下一个关注重点。
“Apple Intelligence限制在去年售出的iPhone,让我们更加坚信AI可以帮助公司开启iPhone超级周期。”Evercore ISI分析师阿米特·亚纳尼(Amit Daryanani)写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等机构也表达了相似观点。
拉长时间线来看,“AI大礼包”对硬件销量的提振效果却充满不确定性。Apple Intelligence的确优化了使用体验,可并未带来真正意义的革新,包括用“备忘录”将草图生成图像、在“照片”中用语音完成视频创作等功能。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直言,如果只是从功能和使用场景上看,苹果AI功能并没有带来更多有新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在安卓手机上已经实现过的。
在创新不足的情况下,郭天翔认为封闭系统才是苹果的独特优势。他指出,苹果AI功能在各手机厂商中最接近于“AI智能体”概念——也就是前文所述第三阶段AI原生化。AI功能可在自有和三方应用落地,是安卓厂商目前甚至未来都很难实现的。
不过,由于端侧算力有限,苹果高级生成式人工智能任务需要依靠GPT-4o云端完成。具体场景是,当处理AI任务时,苹果会优先使用其端侧小模型,将数据保留在本地;如果任务超出小模型算力,则会被调至私有云的大模型进行计算;当面对更难的任务,苹果则会寻求ChatGPT更精准的反馈。
虽然苹果声称用户数据不会被OpenAI储存,但依然引发市场关于数据安全性的担忧。乌科纳霍指出,安全的人工智能是苹果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大销售动力之一。与OpenAI合作意味着一些数据可能超出苹果控制范围,或导致部分用户选择退出AI。
硬件销售之外,苹果还需向OpenAI支付使用费(也有消息称苹果将通过分销系统推广OpenAI)。理论上,公司可以从iPhone 16销量增长中受益,后续还可能向用户收取高级人工智能费用,或者向相关App开发者收费。可目前,苹果没有披露相关资金支出,现金流走向尚未可知。
“目前来看,Apple Intelligence只是苹果快速进入生成人工智能领域并且‘取悦’投资者的方法,解决方案没有最终确定。”乌科纳霍表示,预计苹果将在2025年或2026年的操作系统中改进人工智能,届时才能看到AI项目对硬件销售的更多影响。
即使iPhone 16销量、财务影响未知,苹果股价连续两天大幅上涨,已经说明这种“取悦”产生了效果。作为硬件厂商,苹果估值的底层逻辑仍然基于产品销售。但在现阶段,苹果能够站上AI赛道就够了——哪怕Apple Intelligence尚未显示出太多优势和特性,根据历史经验,投资者们仍然看好苹果能够后来居上。
年初至今,苹果股价上涨11%,仍落后于纳斯达克指数17%的涨幅,而这11%的涨幅几乎全部发生在过去两天。其他科技股中,微软、英伟达、ALPHABET(GOOGL.O)、亚马逊(AMZN.O)、Meta(META.O)今年涨幅依次为18%、153%、27%、23%和44%;特斯拉(TSLA.O)今年下跌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中文(ID:barronschina),作者:曹妍,编辑:彭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