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通信产业网 (ID:ccidcom),作者:党博文,编辑:博文,原文标题:《“飞高”低空经济:通信产业有什么?做什么?》
推动未来低空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如同一颗新星,在浩瀚的经济星空中冉冉升起。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无人机、低空物流、空中观光……这些新兴词汇正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描绘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空经济蓝图,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
通信产业,作为连接万物的纽带,在这波澜壮阔的低空经济发展浪潮中,又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产业链条下的“新空间”
伴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及技术创新的驱动,低空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探讨低空经济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低空”的定义。低空,通常是指距离地面垂直高度在3000米以内的空域。这片空域由于距离地面较近,气流稳定,且不受中高空飞行器的干扰,因此成为许多飞行器活动的理想场所。
而低空经济,正是以这片空域为依托,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参与者,通过载人、载货及其他多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引领并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提到低空经济,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无人机。这是因为无人机作为低空飞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且技术发展迅速。然而,低空经济并不仅仅局限于无人机领域。它还包括有人驾驶的航空器,如直升机、小型飞机等。这些航空器在救援、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低空经济具有应用场景多、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其核心价值在于在传统地面空间和中高空空间、太空空间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个新的空间范围,并加以利用形成产业。
这个新的空间范围不仅为航空器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可用于消费娱乐、工业生产、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是推动物流、商贸、交通、文旅等传统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手段。
要想富,先修路。通信网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与地面实体化的物理道路和交通设施不同,低空监管、运行、发展的“路”更多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之路、网络之路,如今,在5G乃至5G-A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持。
通感一体“催熟”低空经济典型场景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何保障飞行过程中的有效通信也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空管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形成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的智能互联低空数字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实时地收集、处理、分析和传输飞行器的状态信息、环境数据等,为飞行器的安全飞行提供有力保障。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杰表示,如果低空领域从业者仍将眼光停留在设计传统通用航空应用模式上,不加快推进以低空智联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变革,则低空经济新业态和新商业都是“空中楼阁”,不能付诸实施。
作为5G网络的演进和增强版本,5G-A(5G-Advanced)不仅继承了5G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核心优势,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通感融合、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等优势,成为驱动无人机、低空飞行器乃至整个低空监管生态系统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核心动能。
其中,5G-A技术支持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构建,能够将地面通信网络与卫星通信网络相融合,从而提供更加广泛和稳定的覆盖。这对于需要在广阔空域进行作业的低空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智能化方面,5G-A技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这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还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为低空产业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最为关键的是,5G-A技术通过将通信与感知能力相结合,实现了对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的实时传输。这一特点在低空产业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飞行器实现更加精准的导航和避障。
传统的通信与感知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两个系统都是向空间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电磁波,但二者通常独立存在。其中,通信系统主要是实现数据的传输,而感知系统主要功能是获取周围环境或物体信息并实现定位及追踪。传统的感知系统主要依赖于电磁波、雷达、红外线、摄像头等,其中以雷达应用较为广泛和典型。
随着5G网络的不断演进,5G-A正式纳入通感一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将同时具备通信及探测感知的能力。5G-A通信感知融合基于软硬件资源以及频谱资源共存、共享,实现在一张网络上同时支持无线感知与无线通信功能。
对于设备商来说,通信感知一体化通过空口及协议联合设计、软硬件设备共享,使用相同频谱资源实现通信功能与感知功能的融合共生,使得无线网络在进行数据通信的同时还能通过分析无线通信信号的直射、反射、散射,获得对目标对象或环境信息的感知,实现定位、测距、测速、成像、检测、识别、环境重构等功能,因此,以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中信科移动为代表的设备商都通过在Massive MIMO的不断创新来保障感知和通信性能的稳定,相关天线厂商也在着力打造有相关感知能力的天线产品。
作为网络建设的主力军,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正积极承担起低空智联网建设者的角色,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域监管和高效服务的新能力。
其中,中国移动不仅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精品5G网络和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在两江新区,重庆移动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国际博览会中心率先完成全市首个5G-A通感一体基站低空感知功能验证,成功实现无人机入侵感知和航迹监测,同时,中国移动还拥有国内最大的单体算力中心,将大数据能力与基础设施能力融合,支持空域开放、监督管理、风险评估和安全管控等业务需求,
中国电信也不断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建设。在5G-A通感一体方面,在深圳,中国电信5G-A低空通感网落地,完成低空物流、低空安防、航路保护各项验证;在雄安新区,中国电信完成了5G-A新型基站感知技术验证,实现了对无人机飞行轨迹实施精准定位,并对“黑飞”无人机进行有效防控,助力低空经济起飞;在南京,中国电信将数字经济的路修到天上,5G-A低空通感组网助力低空经济在物流、安防、监测、城市治理等领域创新发展。
在天地一体赋能低空经济方面,中国电信在低空“天地一体”卫星互联领域,自研电子机牌、天通机载卫星终端、低空智慧化管服平台等产品,满足航空器全空域管控需求,为低空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中国联通分别在深圳沙河产业生态园和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通过5G-A通感基站对低空感知数据的挖掘,与飞手培训学校联合探索对学员训练飞行轨迹的评估;广东联通大力建设低空专网,目前已覆盖超9100多平方公里空域,服务无人机库300余个,结合通感算一体技术,为环境监测、智能物流、安全应急等多个场景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赋能未来超万亿的低空经济。
产业链协力构筑新质生产力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透露,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报告》认为,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逐步显现。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5G-A以其超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连接数的特性,正逐步成为引领未来通信领域的领头羊。特别是在低空产业中,5G-A技术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通信支持。然而,就像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样,5G-A技术在低空产业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5G-A技术的高昂部署和运营成本。作为一项前沿技术,5G-A的建设需要铺设大量的基站、建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相关专家表示,通感一体基站的单价是普通5G基站的三倍。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设备维护、电力消耗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随着低空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普及,将带来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通信需求。这就要求5G-A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相关专家看来,低空经济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现在成了热词。低空经济是慢热型的,要有技术积累,所以这个产业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泡沫化,要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提质升级,加快通航动力自主研发,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此,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形成成熟、可盈利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在无人机物流配送、空中巡逻、农林喷洒等领域已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已进入领域的相关生产服务活动层次较浅,且许多领域尚处于空白状态等问题,我国低空经济市场应用场景受限,亟待商业创新。
赛迪智库相关专家表示,建议重点打造典型低空经济产业应用场景。结合飞行体验、短途旅行、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日益增长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商业应用场景发掘,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市场,同时建设以低空智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空融合基础设施,推进北斗、5G、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深度融合,启动多场景的产业化应用试点,重点发展多样化应用和服务,推动未来低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