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18 10:54
“旅修疗愈”这门生意是割韭菜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近期旅修疗愈行业的现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变化。国内旅修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面临的困扰也得到了关注。

• 💰 对于旅修疗愈行业存在的价格虚高和服务不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 🌴 探讨了身心灵旅修在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热度

• 🏝️ 分享了一些旅修疗愈行业的实际案例,揭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和风险


前段时间,我接受了一家媒体采访,他们想让我谈谈旅修,我想这也不是新鲜玩意,就根据既有印象发表了一些观点。


但后来,我又认真研究了下近期这些打着“疗愈”旗号的旅修,感觉从国外火到国内后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


比方说,小红书上那些只讲每天几次正念、瑜伽、冥想,却对最基本的酒店星级闭口不谈,收取高价费用的行程真的合理吗?


再说个更直观的,3980元/小时的颂钵真的值吗?


我们都知道这年头,什么产品、课程一旦涉及到“身心灵”,价格就开始感人。


但一个旅游产品,模糊了最基本的服务,却过度追求所谓“身心灵的放松”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今年5月,一位从巴厘岛归来的“身心灵旅修”用户Jamie以“卷入巴厘岛身心灵骗局,我都经历了什么?”为题,回顾了自己因为信任“旅修组织者”被割韭菜后的反思。


“缴费12900元,7天6晚。”


“内容有正念徒步、即兴舞蹈、水疗愈、2天瑜伽节、浮潜、萨满住家体验等。”


巴厘岛ClubMed酒店/旅界实拍


实际上,Jamie收获的体验是:


“100元+一晚民宿,卫生堪忧,我和百里挤一张床、住三人间。”


“大家分头搭摩托出行,吃饭自己点自己的。”


“大家最期待的即兴舞蹈,因为未经同意占用教室,刚开始就被驱逐。”


事实上,这项国外统称叫“Wellness Tourism”的新兴旅游细分产业,是指为追求增进个人健康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在国内习惯称之为”旅游修行”,或者简称为“旅修疗愈”,呈现野蛮生长的隐秘态势。


从今年的头部企业来看,国内旅修正在刮起一股热潮,以瑜伽机构、度假型酒店和旅游机构为主,服务内容则从城市周边、短途出行、出国等多种形式呈现。


如何甄别市面上鱼龙混杂的机构,这成了困扰那些希望在旅途中重塑精神状态的年轻人的麻烦问题。




日趋火爆的旅修到底是不是“割韭菜”?


回答这个问答很难一概而论,虽然一些打着“旅修”幌子的个人与机构在到处圈钱,但这些年,一些主打疗愈的旅游度假式酒店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


曾经,有个在大理运营一家顶奢酒店颇为成功的朋友在腾冲想做一家新的度假酒店,当时她咨询我的意见,我也建议她因地制宜,利用腾冲火山温泉的优势,引入“旅修概念”,给都市身心疲惫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放松的休闲服务。


其实国外关于宅酒店休憩除了众所周知的“Staycation”,还有一个更加养生的说法“Retreat”,这个概念起源于基督教中退修、避静的概念,指的是选择一个宁静的环境,专注于在信仰中建立身心和谐统一。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出来玩,喜欢一站式解决问题,寻找内心平静甚至成为主要出游放松的目的之一,大家都想旅游归来得到充电,而不是越玩越累。


魔镜社交聆听数据显示,2023年10月至12月期间主要媒体平台“疗愈经济”话题下,消费者兴趣分布主要集中在女性、新中产等群体。而禅修、旅修、冥想、正念等“心灵按摩”方式,成为了新型疗愈手段。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形式,其实与国外的“健康旅游”模式差异并不大,因为中国游客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来自一线城市的年轻都市专业人士继续主导旅游市场,女性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设计旅游产品的机构、酒店营销策略做出改变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只不过,每当国内出现一个新兴产业,总会在粗放生长期产生分化,旅修亦如此,打着“疗愈”旗号掏空年轻人口袋的事频频发生。


身边一位近期在东南亚旅行归来的朋友A君称,她去巴厘岛前也时不时在国内教学员瑜伽冥想,呼吸之类的课,到了巴厘岛的乌布原本计划着和一些机构一起组织些静心疗愈类的活动。


与几家社交媒体上有着不少粉丝的“旅修组织者”交流后,A君却“彻底祛魅”了,她很担心和这些机构合作砸了自己招牌。


为什么?


A君认为很多国内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境外摇身一变价格翻了四五倍,一个价格上万甚至几万的课程用“修炼灵魂、治愈自己”的口号在社交媒体疯狂揽客。


“咖啡店/餐厅内每次也能听到邻座的中国人聊着能量圈这些大词,真的假的鱼龙混杂,你不知道羊皮之下到底是羊还是狼。”



接触身心灵“旅修”之前,我很难想象钱会来得如此容易。


相比常规巴厘岛旅游团数千元的成团费用,涉及到旅修产品价格高达数万元也不乏人问津总是让人惊讶。


A君说,撑起这套生态链底座的消费群体,很难在正规的OTA、旅行社找到相对应的旅行产品,只能来自以往信任的“身心灵”老师推荐,抑或出于对瑜伽、正念的喜好,在社交媒体上“慕名而来”。


一些旅修组织者“割菜”则往往利用消费者心理,选择用金字塔顶圈内成名已久的大师,将“尊者”们的身心灵疗愈套路搬到看似超脱于尘世的境外目的地,靠一小撮高净值用户的供养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


早在去年年底,多家媒体报道,在国内身心灵产业里,这些境外的旅修产品收费标准也仅仅是正常而已,一些打包了住宿、餐饮服务灵修班,价格早就在万元以上。


其中《新周刊》的一篇报道在社交网络上引发诸多关注:身心灵社群中知名KOL“学霸猫”通过社群运营与卖课等方式宣传一种名为“零极限清理法”的心灵疗法,倡导清除担忧、害怕等负面情绪,生活就能自然顺利,资源、机会会自然而然地来到面前。


与国内灵修产业近乎“邪教式”的授课不同,旅修最为吸引的客户群体,还是有健身基础的人群。


就像一张旅修日程表就能把旅修客人安排得明明白白:每天上午一项健身运动,下午一项户外活动,颇有健身训练营的严苛。


毫无疑问,相比人均旅游消费降级的大趋势,“旅修”的高客单价与看上去较容易的操作模式引爆了万亿元的“疗愈”经济市场。


但这些抱有美好愿景的消费者缴纳了高额费用,对行程、安排自然抱有较高期待,货不对板很容易引来投诉,进一步引发对整个“旅修”产业链的质疑。


当然,这也体现了讲究“情绪价值”的当下,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看景点的一种新趋势,旅行社、酒店应该给客人提供更多元的“本地生活异地化”的服务体验。


毕竟要让田野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稻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