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9-04 14:21
年轻人该去哪安顿自己?我们测评了100座城市

本文来自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 沉迷数据的DT君 ,Photo by Alessio Lin on Unsplash


城市对年轻人的渴望从来没有如此急切。


自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城市围绕落户、住房和就业发布宽松政策,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新增人口数量也成为许多政府年末总结成绩时的重要指标。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哪些城市才真正适合年轻人?


为了回答这个疑问,DT财经(ID:DTcaijing)在上海发布了《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下称<报告>),用“青和力”来指代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能力,借助来自于25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大数据,通过8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0个三级指标,对城市青和力进行量化评估。



综合考虑了人口、消费、GDP、产业结构等因素后,我们将100座城市纳入本次测评(城市挑选范围为除港澳台外的中国内地城市),最终,青和力排在前15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 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 武汉、南京、重庆、苏州、长沙、 西安、东莞、天津、郑州。(完整排名见文末,DT财经公众号后台回复“青年理想城”获取完整报告)



虽然《报告》仍然以城市排名的方式呈现结果,但我们认为,相比干巴巴的得分,城市在不同指标偏重上表现出的特色,才是影响青年人决定的关键。


所以,除了排名,我们在《报告》中还突出了三大内容,包括:1. 城市的直接对比;2. 地区之间的群体对垒;3. 小城市的突围。


1 中国版“双城记”——年轻人如何在同量级城市间做出选择


青和力排进前15名,就算是在广泛概念里更适合年轻人居住的理想城市。但我们按照青和力发展指数高低,还可以将这15座城市进一步分为5个分位档,它们依次是:①北京、上海;②深圳、广州;③杭州、成都;④武汉、南京、重庆、苏州;⑤长沙、西安、东莞、天津、郑州。


各档位间有一定差距,但同档位城市综合实力相差无几。


面对这些就算在青和力排名中也“形影不离”的城市,年轻人该如何做出选择?我们发现,这些城市虽然得分相近,很难说出谁更强势,但它们的细分指标表现各有所长,城市的特色也在数字中一一展现,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跟自己更默契的那一个。


举个例子,上海跟北京总分几乎相同,但上海在居住便利度、自我成长氛围、生活新鲜感等软实力方面领先,而北京在城市发展能级和工作机会含金量等硬核指标上表现更出色,我们用“工作是为了生活”和“活着是为了工作”来形容在两座城市不同的状态。类似的故事也在深圳和广州、杭州和成都、南京与苏州之间上演,《报告》对它们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来自于同档位城市间的龙争虎斗能让它们更加突出自身特点,不同气质的城市,也将会在不同诉求的年轻人群体中展现出迥异的吸引力。


2 地区之间的群体对垒——年轻人选择城市的大前提


随着城市越来越成熟,未来将更多出现组团竞争,而年轻人选择一座城市,很大程度上也是拥抱了整个地区的资源。所以,我们还重点从地区的角度进行了群体分析。


从省份分布来看,在排名前50的城市当中,广东、江苏和浙江各自贡献7座城市。优质的城市群让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在年轻人的争夺中占得先机。



华东城市在百城当中相当强势地占据42席。这42座城市中,排在百强榜前20的有7座,排在21~40名的有12座,41~60位的11座,其余的12市也均匀地排在61~100位。


这样的表现让年轻人在固定区域里获得了大量的优质选择——多个城市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排名段,年轻人可以就近选择更高阶的城市继续追求事业,或是在相邻的城市安于生活。    


广阔的中部地区近年在网红语境下有些低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青和力排名中失语。西南地区靠着成都(第6)、重庆(第9)和昆明(第24)撑起场面,中部地区的武汉(第7)、长沙(第11)和郑州(第15)也绝对称得上是“青年理想城”。


但我们也发现,尽管西南、华中和华北地区都不缺乏明星城市,但这些地区的资源过于集中在头部,其他城市的青和力发展指数排名多在榜单的后半段。这种明显的断层现象,让生活在这些区域的年轻人缺少了在区域内就近“退而求其次”的机会。


以西南地区为例,在头部城市成都、重庆和昆明分别占据第6、第9和第24名之后,直到第40位才出现了下一个西南城市——贵阳,再下一名就是第70位的绵阳;华中地区,第15名的郑州之后排名最高的是第66名的洛阳;华北地区,在第14名的天津之后,直到第41名才出现了同区域的石家庄。


看得出来,城市群是区域青和力发展的缩影,各城市群间也存在明显差距。基于现状,对于年轻人来说,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依旧是最理想的选择,这两个城市群集聚了最多的青年理想城。



虽然关于城市群实力之间的对比有了结论,但更实际的“年轻人到底要去大都会和小城市”的去留问题仍然没有结束。


3 小城市的突围


出于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的理解,人们常常用城市规模和GDP丈量城市发展程度。比如上一部分的分析结果也显示,城市青和力发展指数高低分布与区域经济水平的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我们在处理数据时发现,一些经济体量没那么大的中小城市也绝非单一和无趣的,它们分别与不同层次需求的年轻人达成了生活的共识。


比如, 厦门、昆明、沈阳、珠海等城市的青和力表现在较大程度上超出了经济体量的站位进入前30名。除了这些城市,海口、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桂林、绵阳、汕头等中小型城市,也在有限的经济体量基础上,表现出超越经济体量的活力。


在昆明、沈阳和厦门这些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极具竞争力的地级市。在报告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绍兴、嘉兴、镇江、惠州、台州等城市工作机会含金量指标较高。尽管这些城市规模不大、经济产业规模有限,不能给年轻人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但它们保证了现有工作机会的较高性价比。


部分小城市不光在收入上不乏亮点,消费体验指数之高也出人意料,比如佛山、嘉兴和宁波的人均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占地比甚至要高于上海。这种来自于生活品质的保证,也让一部分年轻人看到了小城市的魅力。


城市氛围方面,追求自律与成长的年轻人在一些小城市也能找到归属。数据显示,四线城市人均每周运动次数超过一线城市,小城市的运动热情可见一斑。许多小城市也十分看重自我价值的提升,比如两广地区的小城市在线上学习与阅读上投入了大量时间。


这些数字其实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虽然经济体量与城市青和力发展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挂钩,但这并非唯一的衡量指标。小城市也有自己的迷人之处。


以下为城市青和力TOP 100完整排名:



本文来自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 沉迷数据的DT君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