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也该让医院围着病人转了

特别策划

2024-06-28 19:07

题图|视觉中国


想象一下,把购物软件的“猜你喜欢”和社交媒体的“附近推荐”应用到医院场景下,会怎么样?


走进门诊楼,手机主动提示“第一步挂号”并开启了院内3D导航;体检时,为你自动规划排队用时最短的检查顺序;检查报告生成后,“猜你想看”自动推送电子报告单……


当医院“变聪明”“变主动”,患者就可以“变懒惰”“变轻松”,少跑腿,多省心。


建设智慧化、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当前全球各国医疗智慧医院体系升级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自2010年前后起,便开始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的建设;日本在2018年宣布投入超百亿日元建立10所围绕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医院;北美已经出现了全数字化运营的新型医院……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和设备进入医疗系统,智慧医院应运而生。我们的看病流程和就医体验,正在被科技逐渐重塑。而重塑的结果是更冰冷机械,还是温暖人性化?智慧医院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看病难、效率慢等问题,仍然值得长期观察和思考。


究竟什么是智慧医院?


关于数字化医疗转型的畅销书《未来医疗》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医疗流程:


一位结肠癌患者预约了肿瘤切除手术,入院前3天,她的个人健康监测系统在家中已经完成了术前检查,心率、血氧、血压和各个器官指标以及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等,都已远程传送到医生的设备上。经过视频通话,她与医生完成了术前沟通,并观看模拟动画视频了解入院后的日程安排和手术进行的全过程。


当她进入手术病房,发现一切就像自己在演示视频中看到的那样,熟悉之中又多了几分安心和平静。通过病床对面的电子屏幕,她可以与自己的医生、家人视频通话,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病历信息和手术前教育资料。通过口头对话的形式,屏幕里的智能助手可以解决她关于手术安排、住院时长和用药计划等的大部分疑问,无需等到医生护士查房时才能得到答案。


术后,灵活的机器人在病房之间穿梭送药,可移动CT能够随时推入病房完成检查,3D打印设备实时将检查得到的器官模型打印出来,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内脏恢复情况……


事实上,这一流程中的许多场景和功能在当下的智慧医院已经实现,医院“变聪明”的速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6月28日,广东顺德,由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斥资超100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86亩的大型综合非营利性医院——和祐医院正式投入运营。



美的楼宇科技美控智慧建筑总经理孙靖博士介绍,和祐医院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了智慧化就医流程。例如,从进入医院停车场的那一刻起,去哪里、怎么走?怎样能以最短路径找到挂号、缴费、就诊、检查、拿药的每个区域?就医时先挂号还是先建卡?种种这些繁琐的就医环节,都可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和手机APP,一目了然地发送到患者或家属的手机上。


第一次到医院就医,就像进入游戏的新手村,院内自动导航与任务实时推送就像“任务地图”,每一步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用时大概多久,通过美的楼宇科技“1+Next 透明门诊”智慧辅助就诊系统被清晰地告诉患者。


1+Next 透明门诊


而对于住院患者来说,对智慧病房的期待除了让看病更便捷,还要更安全。毕竟,危重病人的一次跌倒,或是ICU患者的一次误拔管,都可能对生命产生威胁,这时便需要高效灵敏的危险识别报警系统。


和祐医院的ICU病房中,引进了视频AI识别拔管动作的软硬件设备,一旦发现患者拔管,会自动推送当班责任护士,护士端需确认收到信息并及时上前急救。类似地,病房患者根据智能手环的实时监测,也可以实现防摔倒实时报警功能。


这些设备在软件上与医护人员的电子终端相联通,病房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可以远程随时查看。也就是说,医生护士无需穿过长长的走廊实地进入病房,就能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也可以在线回答患者的问题。医生护士因此而节约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也能够投入到更加宝贵的地方去。


毕竟,一次流畅、便捷、舒心的就医体验,背后其实由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人共同参与,包括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药师、后勤、信息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等各个角色。


智慧医院的价值和本质所在,就是通过创新技术重塑医疗过程,解决不同医疗角色的核心需求——病患希望减少等待时间、节省医疗开支、简化医疗流程;医护人员期待提升医疗效率、减少安全损失、提升医疗竞争力;运营管理者则要求提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人员效率……


在和祐医院的设计中,全院上下互联互通的智慧化科技应用不仅能够方便医患,节约双方的时间精力,还能为医院提供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


最直观的体现是,如果医院一年电费预计6000万元,通过数字化机房基于仿真模拟和节能算法等的智慧化应用,一年可节省电费约20%。


所谓仿真模拟和节能算法,可以理解为将医院各个区域不同设备的用电情况在数字化系统中同等“克隆”,进而监测分析哪些设备存在用电浪费,然后调整算法通过智能操控实现自动关闭或者停用,从而节约能源消耗。


不得不说,这也是美的在医疗领域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此前美的楼宇科技已经在全国316个城市成功助力包括上海市同济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安启迪儿童医院等在内的2071家医院开启智慧与低碳之旅。


我们为什么需要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这一概念自诞生之初起,就被赋予了种种期待。


无论是世界前沿的科学家、医疗专家还是我们身边的每个普通人,对于人类未来医疗服务场所和形式都怀有美好畅想。而所有想象开始的起点,就是终结就医中种种复杂不便的环节和医患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对医院就医流程、疾病本身和治疗方式都知之甚少,我们在想到医院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恐惧、担心和焦虑。


因此,智慧医院提升医院运转效率和医患体验的底层逻辑,首先是减少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让患者更安心更放心,也让医生更专注踏实地看病。


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基础设施,也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全球趋势。


据德勤《数字孪生智慧医院白皮书》,近10年来,美国已经划拨了270亿美元用于电子病历的建立与推广,通过构建电子病历奖惩制度、电子病历认证标准、病历系统技术标准与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多重措施,打造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系统,促进临床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中国亦是从2010年起,便启动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CHIMA(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对全国1062家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2022年度,12.3%的受访医院在信息化方面投入2000万元以上,11.7%的医院投入低于50万元,比2018-2019年度分别增加75.7%和减少42.4%。总体而言,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金额普遍增加,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上到整个医疗行业,下至一家具体的医院,信息化基建都不容小觑。


在和祐医院,从临床信息的电子病历、HIS系统到医用设备的后勤管理再到能源运营系统等,都集成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为了解决以往智慧医院面临的主要痛点和痒点。


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


例如,医院智能化设备、子系统众多,缺乏统一的数据及信息一致性管理,系统、应用和场景用户体验差、运维难度大,升级迭代困难。


又如,智能化、信息化及医疗设备数量庞大,巡检、维护难度大,缺乏统一的运维平台,故障、维修过程及运维效果不清晰,无法闭环管理。


以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运营情况不了解,缺乏数字化辅助管理工具等。


除了缩小人与人的信息鸿沟,让人与物(如检查、拿药等环节)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顺畅,也是智慧医院必不可少的建设维度。


为此,美的楼宇科技为和祐医院搭建了全院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智慧医院的诸多功能都离不开物联网的基建。例如,在全院公共区域建设院内导航系统, 患者可通过手机实时导航至诊室、病区及反向寻车等。


和祐统一物联网平台及应用测试


医护及安保人员佩戴的工卡支持一键报警及定位功能,突发状况下,医护及安保可按下报警按钮,并显示其位置,同时支持将求救信息传送至就近的安保人员。


特殊患者佩戴定位手环, 可实时监测其位置、求救信息及体征信息等。


紧急事件发生时,可联动附近监控向护士站或保安室等发出报警,提示相关人员迅速处理报警事件。


当把医院中的种种环节,全部拆解为“人找人”“人找信息”“人找物”这三大场景时,会发现在全面信息化和统一物联平台上,可以“生长”出无数具体的智慧场景。


也就是说,打好基建+按需迭代=会生长的智慧医院。


不难想象,未覆盖全院的物联网+数字化系统在未来还有许多应用空间。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在北美,加拿大多伦多已经出现了首个全数字化运营医院Humber River Hospital,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智能工作流及运营管理系统等,实现80%医院后台操作自动化,大幅缩减药品发放和临床检验的时间,提升工作人员效率,也节省了医疗资源。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造和重塑,看病就医这件事,究竟是会变得更冰冷、更机械,还是更温暖、更人性化?


和祐医院设计之初,美的楼宇科技参考了国内外多家优秀的对标医院,集合了医疗、养老、休闲为一体的新加坡黄廷芳综合医院也是其中之一。


在那里,孙靖看到的一个场景被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


那是给身体残障或功能障碍患者在出院前的模拟适应区域,设有商店和公交车站等公共设施,瘫痪病人可以提前适应如何使用轮椅出行,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者等可以学习如何独立生活,区域内还布控了智能设备进行危险识别和预警,那是医院为他们回归社会准备的过渡社区。


孙靖博士说:“医疗保健叫做Healthcare,其中的‘care’如何实现?我想这是我们建设智慧医疗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