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28 21:35

太空圈地、卫星狂热与星链:21世纪星球大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作者:沈丹阳,编辑:陈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21世纪卫星狂热与太空圈地的现状,以及马斯克的星链项目如何引发了一场全球太空竞赛。

• 💥 太空圈地竞赛激烈,卫星数量激增,ITU管理面临挑战

• 🚀 马斯克的星链项目改变卫星行业,实现现金流收支平衡

• 🌍 低轨道卫星通信成为新趋势,马斯克领先他人一步

2021年9月,ITU(国际电信联盟)收到了一份令人哭笑不得的申请:国土面积略大于浙江舟山的非洲小国卢旺达,宣布将建设两个大型卫星星座,包含足足32.7万颗卫星。


ITU是联合国旗下的专业机构,负责分配、管理卫星以及无线电资源。近些年,全球范围内的卫星狂热,令ITU越来越手足无措。


要知道,从1957年世界第一颗卫星上天,到2022年11月这66年间,整个人类社会只发射过14450颗卫星[3]


然而,仅2017-2022年,ITU就收到了上百万颗卫星发射申请。不仅是卢旺达,各个大国与航天企业,都在大搞“军备竞赛”:年底,加拿大高调宣布未来要再射10万颗卫星;法国公司E-Space不甘示弱,一口气注册了11.6万颗;而在今年5月,上海蓝箭鸿擎科技也向ITU递交了1万颗卫星的建设计划——这已经是中国第3个万颗卫星建设计划了。


2023年ITU发布的《Handbook on Small Satellites(小卫星手册)》中提到,已有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卫星发射计划。


各个国家之所以如此激进,罪魁祸首还是那个男人——埃隆·马斯克。


当大家还在忙着搞规划时,马斯克的SpaceX已经往地球轨道发射了约6100颗星链(Starlink)卫星。这些卫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可以向地球各个角落提供网络服务。


如今,与世隔绝的巴西原始部落,已经通过星链看上了色情网站;而在炮火纷飞的俄乌战场,星链更成为了唯一的战场通信手段,被前线士兵称为“战争的上帝”。


围绕“外太空的上帝”,一场21世纪星球大战,正悄悄拉开帷幕。


低轨道的“上帝”


星链的诞生,可以说与“上帝”八竿子打不着。


众所周知,马斯克创办SpaceX,是为了有朝一日移民火星。梦想很伟大,但现实却相当骨感:创办初期,SpaceX曾多次在破产边缘徘徊,生存都是问题。


最艰难的2008年,马斯克一度发不出工资,最后找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借了50万美金[4]。“穷怕了”的马斯克,一直在想方设法筹集火星移民资金。


2014年末,他突然意识到太空有一座金矿。


由于经济落后、自然环境等因素,许多地区其实并没有基站。目前,仍有约80%的陆地地区,以及95%的海洋地区,没有被地面网络所覆盖,例如巴西原始部落。马斯克认为,利用通信卫星提供网络服务,可以弥补这个巨大的市场缺口。


“通信产业每年大约赚1万亿美元,如果我们能有3%的市场占有率,那就是300亿美元,这比NASA的预算还要多。”他在内部说道[5]


在航天领域,卫星通信并不是一个新词。


太空中共有三条适合卫星运行的轨道,分别是低轨道(LEO)、中轨道(MEO),以及地球同步轨道(GEO)


此前,各大航天机构放的卫星,多集中于地球同步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的优点,在于轨道高度最高,单颗卫星的覆盖面积大。只需1颗即可覆盖本土,3颗覆盖全球,建设成本较低。缺点在于,离地球实在太远了,通信质量并不高,时延较大。


例如我国的天通一号,正是由3颗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通信系统。国内手机厂商力推的“卫星通话”功能,大多都是基于天通一号实现的。


但马斯克所押注的,是低轨道。


由于离地球最近,低轨道卫星可以实现类似5G的高速网络服务。然而,由于轨道高度低,单个卫星覆盖范围窄;为了确保覆盖率,需要打造一个庞大的卫星集群,建设成本和难度极高。


在马斯克的构想中,星链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由42000颗卫星构成的超级集群。


当时,马斯克的星链构想,其实是个相当疯狂的想法。因为,他并不是第一个对低轨道卫星动心思的人;然而,过去所有的尝试,几乎全部以惨败告终。


盖茨向左,马斯克向右


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启动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往低轨道发射77颗卫星,组建一个覆盖全地球的网络。摩托罗拉将这个项目命名为铱星(Iridium),因为金属元素铱的原子序数刚好为77。


摩托罗拉的梭哈,很快引起了硅谷的跟风。


比尔·盖茨听闻后,兴奋地拉上“蜂窝电话之父”麦克维与沙特王子,成立了Teledesic;而高通则和一家国防承包商搭伙,成立了Globalstar;当时,还有一家火箭初创公司轨道科学,也组建了名为Orbcomm的卫星互联网公司。


然而,上述四家公司,却在本世纪初集体宣告破产,一度产业界让“谈卫星色变”。盖茨的Teledesic最终关门大吉,其余三家则卖身给不同的机构。


明星公司“四连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难以低成本量产卫星。


众所周知,传统航天基本由国营机构掌控,没有市场竞争压力,基本上怎么高端怎么来。卫星也不例外:制造基本多在实验室而非工厂完成,昂贵且流程复杂。


上世纪末,老牌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为铱星项目打造了125颗LM700卫星。这批卫星总共耗费了约7亿美金[6],平均算下来,每颗卫星的造价高达560万美金。


铱星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只收获了约2万个用户[7],根本摊不平前期支出,光速破产。


然而,马斯克却找到了破局的关键。如今,星链已是SpaceX的现金牛业务。


2023年11月,马斯克宣布星链已经实现现金流收支平衡。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测算,2024年星链将带来3.47亿美金的收入,并且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40年,星链的营收将达到420亿美金,占SpaceX收入的82%[8]


同样是“建造上帝”,马斯克与铱星的结局,为何大相径庭?


复刻火箭的成功


事实上,星链项目也曾走过一段弯路。


2018年,马斯克算了笔帐,意识到一个大问题:自家的卫星还是太贵了。只有将星链的成本降到1/10、同时将生产速度提升10倍,这个项目才可能实现盈利。很显然,星链也没能摆脱瓶颈。


于是,一个夏日周六的夜晚,马斯克没有任何预警地飞到星链项目所在的西雅图,解雇了全体高层。接替这项工作的,是以马克·容科萨为首的8名资深火箭工程师。


实际上,卫星生产制造的模式,其实与火箭十分相似,都分成了设计、生产、测试、总装四个大环节。过去,SpaceX已经成功摸索出一套改造传统火箭的方法论;如今,马斯克准备在星链上复制火箭的成功。


这套火箭制造法的核心理念,是用产业的思维造航天器件。具体来说,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


  • 一是垂直整合。在汽车产业中,垂直整合、自己生产零部件,是个常见的降本手段。马斯克在造火箭与星链卫星时,也都自己生产零部件。


  • 二是质疑一切传统,快速迭代。在马斯克看来,没有逼近物理极限的设计,都是有问题的。


例如在传统卫星设计中,天线与飞行计算机之间是彼此分离的。因为航天工程师默认,两者之间需要进行热隔离。然而,容科萨接管团队后,便追着航天工程师问,为什么要热隔离,并逼着对方给出温度测试数据。


这么追问了五次之后,星链的航天工程师被烦到受不了了,立即取消了热隔离,将天线与飞行计算机做了一个集成部件。测试后发现,这么设计一点影响都没有。


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初代V1星链卫星诞生了,其成本约为20万美金/颗,只有LM700卫星的1/28。后来推出的V2卫星,重量从260公斤增加到730公斤,并且支持手机直连,但单颗成本仍旧只有约80万美金[9]


与此同时,SpaceX遥遥领先的火箭回收技术,又将卫星发射的成本降低了70%[10]。两相结合下,星链的商业竞争力一骑绝尘。


2019年5月,第一批星链卫星进入轨道。四个月后,马斯克使用星链发布了一条推特。彼时,外界并没有意识到,随着星链计划大获成功,一场全新的21世纪太空竞赛,即将爆发


太空圈地运动


2024年6月14日,一架搭载了22颗星链卫星的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缓缓升空。按照惯例,SpaceX的社交媒体直播了这次火箭发射。不同于自带流量的星舰,猎鹰9号的发射并没引起太多讨论。


在2024年的前6个月,猎鹰9号已经发射了足足60次,平均每2.7天直播一次,比许多带货主播还勤快。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星链的发射任务,有足足43次——马斯克正在加快星链建设的速度。理由很简单:太空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首先,低轨道所能容纳的卫星数量,是有限的。


马斯克曾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认为低轨道可以容纳数百亿颗卫星[11]


然而,业界普遍不同意这番说法。哈佛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提到,随着轨道越来越拥挤,卫星运行将堪比在没有红绿灯的暴风雨天气飙车,相撞风险会急剧上升。2021年时,星链卫星就曾数次险些与我国空间站相撞。


“我非常怀疑,当卫星数量达到10万颗以上时,还是否能够安全运行[12]。”麦克道尔说道。


其次,卫星通信所需要的频段资源,也是有限的。


简单来说,从太空往地球传输信息,主要是依靠电磁波谱。根据频率从低到高,电磁波谱可以划分成多个不同特性的频段。低轨道卫星高度主要集中在500-1500km之间,频段汇聚在Ka、Ku和V/Q波段等等。


单个频段所能容纳的通信卫星,实际是有限的;一旦过载,很可能会出现信号干扰、通信质量下降等问题。


目前,主流的Ku波段已接近饱和,围绕Ka波段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随着这几个频谱资源的饱和,适宜开展卫星互联网业务的波段将进一步减少。


当下,上述两大关键资源,统一由国际电信联盟(ITU)进行管理;而它所定义的规则,相当简单粗暴:先到先得。围绕低轨道的比拼,本质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太空圈地运动。


对于后来者而言,这注定是场极其艰难的比赛——当大家都还在热身的时候,马斯克已经跑了一半了。


尾声


2022年,比尔·盖茨专程拜访了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由于两人都当过世界首富,又都造过卫星,盖茨深感惺惺相惜。然而,这趟拜访之旅并不愉快。自从知道盖茨曾做空特斯拉股票之后,马斯克就表现得异常刻薄。


他甚至在推特上发了一张盖茨的丑照,阴阳他该减肥了。



很显然,马斯克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很多时候,他甚至算不上是一个道德感充沛的人。


他的各种商业骚操作,大众早已见怪不怪;至于私德,更是一言难尽。星舰第四次试射之后,《华尔街日报》就爆出,马斯克曾与SpaceX的实习生、员工发生过不正当关系,并多次要求对方给他生孩子。


然而,他对科技进步的推动,同样难以忽视。


除了众所周知的星链、火箭、电动车,马斯克还参与了DeepMind的早期投资,并参与创办了OpenAI。如今备受关注的通用机器人,同样是马斯克提出来的。


即便被马斯克阴阳,盖茨仍旧公开表示:“关于埃隆的做法,你怎么看都行。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推动科学和创新的边界方面,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多。[5]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可能全由“圣人”完成;至少在科技创新上,我们应该允许那些开拓者有些瑕疵。


参考资料:

[1] Satellite operators criticize “extreme” megaconstellation filings,spacenews

[2]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governments proposed launching over one million satellites, but where will they all go,the conversation

[3] Space debris by the numbers,ESA

[4] Elon Musk’s Space Dream Almost Killed Tesla,bloomberg

[5] 埃隆·马斯克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6] LM 700,astronautix.com

[7] Iridium Fails to Find a Market : Satellite Phone Misses Its Orbit,The New Yorker Times

[8] SpaceX: Prepare for Liftoff,Morgan Stanley

[9] Starlink soars: SpaceX’s satellite internet surprises analysts with $6.6 billion revenue projection,spacenews

[10] 通信行业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通信发展提速,星地一体未来可期,中信证券

[11] Elon Musk rejects claims he is squeezing out rivals in space,FT

[12] How many satellites can we safely fit in Earth orbit,space.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作者:沈丹阳,编辑:陈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