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29 10:05

暴雨完了暴晒,极端天气为何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张文曦,编辑:钟毅,原文标题:《暴雨完了暴晒,今年的极端天气有完没完?》,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的雨,已经比热带雨林的雨还多了。”


网友的评论绝没有任何夸张色彩。今年4月,广州的降水量接近600毫米,相当于北京一年的降水量,超过了同时期的“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列全球第一。


自6月13日以来,强降雨导致广西共有11个市64个县(市、区)出现洪涝灾害。截至19日16时,已造成43.1万人受灾。之后,广东省梅州市同样遭受了特大暴雨,平远县出现了洪涝灾害。


而雨水似乎并不甘心就在广东停下,准确地说,并没有在南方地区停下。


6月24日10点,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有预测称,未来一段时间,南方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这些长江流域的省份和广西北部的降雨量,还有可能超过4月降雨量巅峰时期的广东。与此同时,北方的高温干旱也成了人们新一轮的煎熬。


当天气具体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时,人们才开始正视它的重要性。


今年南方地区的降水为什么异常多?为什么同期的北方地区却遭遇干旱?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还可能面临什么样复杂的天气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新周刊记者和“中国气象爱好者”(下简称中气爱)聊了聊。


南方雨下不停,北方持续干旱,到底是为什么?


每年夏季,我国南方的天气都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中气爱观察到,和以往相比,今年的副热带高压更加偏南、偏强,而这种变化,便是今年雨水异常多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打破历史纪录。(图/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以往每年4月前后,华南地区会开启长达半年的汛期,而汛期又可以分为前汛期和后汛期。其中,出现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的龙舟水,是前汛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一般标志着一年之中华南地区最强盛的降水时段到来。


然而,今年华南地区的强降水,却反常地提早出现在4月份。4月的异常持续的强降水和5、6月的龙舟水无缝衔接,使得华南地区的前汛期降雨量和阴雨时长创下纪录。“这和今年春季,副热带高压偏强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今年的副高异常强大,且在春季显著偏南,使得沿着副高边缘输送的水汽变得强烈,冷暖气团在副高北侧,也就是华南地区持续交汇,最终导致了旷日持久的超长降水。”中气爱解释道。


而如果把观察的视角从广阔的空间变为久远的时间,就会发现,我国的异常降雨早在去年就可能开始埋下伏笔。


厄尔尼诺现象。(图/联合国新闻)


2023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平均每2—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12个月,在此期间,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型态,但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也可能成为其发生的背景。


当时,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便预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和海洋中也可能会引发更多极端高温。”2023年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即便2023年已经过去,我国乃至整个世界,仍然受到一年前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中气爱对新周刊记者说,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热带太平洋海面的海温距平的变化,而海温距平的变化导致太平洋上空异常低压或者高压出现,从而影响大气环流。


“海温影响大气的时间需要比较久,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甚至大半年都有可能。”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跨年”影响——从去年秋季开始持续延绵至今年,在2024年冬季(1—2月)到达顶峰,在2024年夏季(6—7月)划下句点。


6月底,一条梅雨带分布在长江流域。 (图/@中国气象爱好者)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对我国气候会有两个典型的影响后果。第一,我国南方地区的异常降雨偏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另外,就是会导致秋季之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减少。”


6月23日晚,话题“杭州灵隐寺发大水”冲上微博热搜,西湖景区水位上涨,被网友形容为“白娘子大战法海现场”。湖南省长沙市同样遭遇了暴雨天气,市区多段道路、地铁站出现严重积水,人们戏称打工人需要“开船上班”。


然而,几乎在南方饱受降雨之苦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多地却在遭遇高温干旱的天气。


6月19日白天,新疆沿天山地区、陕西中部、河北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温达到了37—39℃。其中,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河南省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河南郑州市金口村的村民向前去采访的媒体表示,自己活了五十岁,未经历过像此次这样严重的干旱。


中气爱解释,北方陆地上的植被原本就比较少,沙漠、荒地较多。每年5月份天气开始变热后,阳光照射到这类干燥的地表上,地表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热空气也随之快速上升,形成一个强大的大陆高压。而在大陆高压控制下,北方地区的天气便表现为高温晴热。


河南省最高气温分布图。(图/河南省气象台)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或许会成为一种必然


伴随着越来越多复杂多变的气候事件,我们难以否认极端天气的存在。


在气候学界,观察者和研究者往往会用“距平”这个概念来判定异常和极端天气。简单来说,距平是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这个差值越大,意味着当下的数值越偏离原有的平均值。


南方地区远超过往平均值的强降雨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许多人印象中,南方地区降雨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在中气爱看来,今年南方较以往显著偏多的强降雨绝对算得上是一种极端天气。


究其原因,便在于它比以前来得更早、更强。我国南方的夏季主要降水都来自从海上吹过来、携带着水汽的夏季风。不仅我国,像印度、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亚洲南部国家都属于季风性气候的地区。


季风气候的特点之一就是“雨热同期”。雨热同期,顾名思义就是雨水和炎热一同降临。气候炎热时,雨水也随之变得充沛。对于很多亚洲南部的国家来说,夏季风爆发,通常在5月中旬以后。在往年4月份的时候,夏季风还尚未爆发,因此那时候我国大陆的降水并不会十分突出。


然而,受异常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和厄尔尼诺现象的综合影响,今年过早到来的强降水成了一个超脱常理的例外,打破了原来“雨热同期”的规律。


中气爱预测,我国今年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极端天气,其中便包括北方地区在7—8月主汛期来临时可能面临的由强降雨到来的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在7月中下旬到8月的高温天气等。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也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如果把我国过去几十年的极端暴雨、干旱、高温等天气的出现频率,通过一张图表来呈现的话,你会发现它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中气爱说到,“不一定每年都上升,但它总体会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生活中那些微小琐碎的衣食住行,实际上和更为宏大的天气、洋流系统息息相关:


连续的强降雨会引发洪涝灾害,致使农作物生长变慢,甚至歉收,有可能引发菜价的上涨;对一些地势较低,土质疏松的地区来说,强降雨还意味着山洪、内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风险;高温暑热,影响的也不仅是夏季电力账单里上涨的电费,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人、马路上的交警、脚手架上的工人,这些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体力劳动者,更容易受到高温之苦。


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报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与之前的20年相比,21世纪的前20年,高温事件增加了232%,洪涝灾害从上一个20年的1389起增至3254起。此外,干旱、山火、极端气温等灾害的发生次数也显著增加。


全球变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个国家,而是全球这个整体。


今年,极端高温天气席卷南亚多国,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气温一度高达52.9℃,这个夏天成为该国120年来最热的夏天。同时,在今年的朝觐期间,已有超过1300人在沙特阿拉伯因极端高温死亡;3月以来,东非多国遭遇前所未有的强降雨,引发的洪灾致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直到天气影响自己的生活,或亲眼看见灾害的那一刻,我们才短暂地体会到气候对人类的重要影响。等到炎热、干旱、山火、洪水过后,人们无法假装事情已经过去,也再不能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中完美隐身:学会如何和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共存,是现代人必须要面对的严酷现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