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刘学文、肖凡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iPhone X,初代HomePods和初代AirPods,被苹果列为了“过时产品”,这听起来是一个挺矛盾的事情。
在我看来,即便到了iPhone 15这一代,其大致形态依旧沿用了iPhone X的样子。
而AirPods更是如此,初代的和最新的,用起来的体验相当接近,包括HomePods也是,音质依旧能打,根本看不出“过时”的样子。
但苹果定义中的过时,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根据苹果的分类标准,停售超过五年但不到七年的产品会被归为“过时产品”,这就意味着它们可能无法获得苹果官方的维修服务,但如果仍有零件可用,苹果仍会提供最多两年时间的维修服务。
若是超过了七年,官方只能给你一句:自求多福,各自安好。
过时的悖论:一损俱损
音乐人李荣浩最近因为还在使用带线的EarPods耳机而登上热搜,因为带线的耳机如今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老旧物件,不科技也不时尚,不方便还很闹心。
每每从口袋或包包里掏出这一团杂乱无章,有时甚至还会打死结,越解越紧,越紧越急。
霎时间想听歌的心情不知道跑去了哪里,转而就想拿剪刀和它做个了解。
但抵不住,它耐用啊。
李荣浩的回应也是如此:
跟音质没关系,我听歌时间久,EarPods不需要充电而已。
有线的烦恼被TWS耳机连根拔起,我们曾经都认为这种极简化是产品的最佳形态,更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人性设计,但谁又能想到,为了给方便、简洁的功能设计让路,反而掉进了无线的陷阱。
当厂商以轻薄,防水和美观之名,将电池设计成不可拆卸之后,用户几乎就没法自己更换电池。
电池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异形电池,还有集成度更高、unibody程度更高的产品出现,成为如今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流后,这也恰恰意味着,它们的维修难度在指数级上涨。
部分一体化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没想着让你打开,厂家仿佛对自家产品有绝对的信心,能一直用到全产品周期的结束。
比如AirPods这类,维修拆解网站给初代AirPods的可维修指数是0分:考虑到拆解风险、维修成本、过程繁琐度和零部件稀缺性(特别是电池)等等因素,有这闲钱和时间,不如换一副。
看看这篇“AirPods电池更换”帖子的评论区,果然,全球很多网友都想修好自己久经沙场的初代AirPods,但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也很一致:去哪买电池?
这就是优雅的代价:追求unibody和seamless的苹果,引领了极简的潮流,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比如初代Apple Pencil,更是只能破坏性拆解,拆了就装不回去。
即使有了如上困扰,我依然很难说这样的设计,是道非错即对的选择题。
因为就使用体验,它们很实用,也很方便,不用担心有线缠绕问题。极简化的产品变得更好看,一体化也减少了产品上的缝隙,使用场景变宽了很多,比如洗澡刷剧、游泳听歌。
很大程度上,你我都是新式设计的得利者。
但前提是,它们得足够耐用,别出岔子,不然unibody和seamless的反噬效果,无论从金钱还是时间成本上,都会“加倍奉还”。
反过来说,在“大家都这样做”的市场中,你非要来个复古——比如3.5mm耳机孔和可拆卸电池——亦或反骨的设计,都先不谈消费者会不会买单,光是找到供应链,都是个问题。
除此之外,我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加州利弗莫尔市东大道的利弗莫尔-普莱森消防局里,有一颗特殊的灯泡,自从1901年装设完成后,它就一直亮着(期间因两次停电灭掉过,但不是其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算上今年,它已经连续工作了123年,具体能要亮多久,没人知道。
因此,这颗长明灯也被人们称为“百年灯泡”,还顺带创下了“最长寿的灯泡”这项小众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百年灯泡由手吹制,是名副其实的手搓工艺,其背后的制造商是谢尔比电气公司,很有戏剧效果的是,谢尔比灯泡厂在1925年就正式宣布倒闭了。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灯泡的质量过硬,以至于许多人买了一次之后根本不需要买第二个。
高质量,最后成为了谢尔比灯泡厂的“掘墓人”。
在谢尔比倒闭后的数十年里,依然有许多家庭都在用着他们的产品,尽管当时也有很多生产灯泡的厂家,但人们普遍反映别家的根本不够用,寿命大约在2500小时左右。
反观百年灯泡,寿命已经达到一百多万个小时,而且还在不断刷新纪录。
当灯泡普及为大众产品时,生产灯泡的厂家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生产一次性灯泡,并将置换费用转嫁给消费者可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
上世纪20年代,控制全球白炽灯生产的“太阳神卡特尔联盟”,就诞生在这样的逻辑阴谋下,它们合谋将灯泡使用寿命限制在1000小时。
而这,也是“计划报废”起源实例。
虽然没有任何一家厂商会承认,但计划报废依然广泛存在,也时刻影响着你我,即使你一台手机能用三五年,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耗电怎么这么快?屏幕怎么有重影?按键怎么失灵了?系统怎么这么卡?
你也许可以说“计划报废”是个阴谋论,但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许多因为无线化,一体化和无缝化的产品,因为电池寿命的原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使用两三年之后,变成了废品,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我那台诺基亚N93,找到适配的充电头依然能开机,但另一台iPod Touch 4,却难逃一劫——鼓起的电池硬生生地把后盖顶飞,它的背板还很锃亮,但我很清楚这种情况只要放在家里,就时刻有危险。
话说回来,一个只能支持30分钟音乐播放时间的AirPods过时了吗?它的发声单元,蓝牙连接芯片,麦克风都好好的,完全没有过时,只是电池快要寿终正寝而已。
比如我的同事刘学文,正在大规模地经历这种痛苦:他拥有十多个真无线蓝牙耳机,但不少两三年前的产品在最近开始大规模地出现电池和电源问题:
1个单边耳机无法充电
1个单边耳机电池电量只够30分钟音乐播放
1个耳机舱无法充电
1个充电触点因为天气潮湿生锈结膜而无法充电,需要清洁
而他的有线耳机,有服役达到10年的。
简言之,因为电池,以及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原因,不少本可以是耐用品的电子产品,开始变成了消耗品。
编辑部的同事有过很切身的体会:以前D11小蜜蜂电池没了,换一个五号电就能继续用,现在换电池还要寄回去。感觉厂家正在用一种神奇的方式培养消费者的完美主义:
可拆卸电池是落后的,严丝合缝的才是高级的,原厂的才是最好的,能换的绝对别修它。
更讽刺的是,消耗品的售价,比耐用品高得多。
因为想智能,结果变智障
所谓祸不单行,就是我的同事何宗丞在升级了SONOS的新App之后,整套音响全部瘫痪,5.1立体声变成了六块砖。
感性地回复完朋友后,他也理性地对此做了分析:
一般来讲,音响是个可以传给孙子的耐用品,但这几年音响高度依赖App和组网,如果软件层面无法向下兼容,硬件就提前退役了。
而在同一时间,倒霉同事刘学文家里的B&W音箱,也完全连不上,变成了一块优雅的砖。
不少音频厂商,长于硬件,但软件短板明显,而且基于拥抱智能化推出App,几乎无一例外,尤其是海外音频厂商的手机App使用体验堪称灾难。
以往只需要长按蓝牙按钮,等待蓝灯闪烁,然后打开手机或者电脑连接音箱播放音乐的体验,开始变得极其复杂,并且中间要踩无数的坑。
其中我遇到过最令人费解的是一些独立品牌的迷之操作,除了要在手机设置里连接蓝牙,还要再到耳机专门的App里面,把每只耳机逐个匹配,才能正常使用,如果你要换了其他设备,上述的过程就得重来一遍。
App设计不合理,连接耗时长,失败率高,断连几率大,时延明显,左右声道不同步......
放以前要是说有线比无线方便,我直接一句倒反天罡就扔回去了,但把这无线的浑水蹚了个遍后才发现:线是没了,但麻烦也多了。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踩到过类似的天坑,如果有,请移步评论区。
并且,不少音箱开始去掉3.5mm接口以及基础的蓝牙直连功能,只能通过App连接,问题是,这些App好用易用的概率,和刮刮乐中大奖的概率差不多。
如果说3.5mm接口和蓝牙直连是乡村小路的话,通过App设置连接就是一条高速公路,能走带宽更大的Wi-Fi通道,也能组Mesh联动各个房间的多个音箱,但事实却是,这条高速公路处处塌方。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经历过或还记得,两年前“米家App大规模宕机”事件。
2022年的4到6月,有大量米家用户在网上反映他们的App崩掉了,还是两次。包括灯泡、洗衣机、电视、路由器、空调在内的所有关联设备都没法控制。
让大部分网友最崩溃的是,为了实现智能互联、增加用户粘性,这些家具大部分都没有配备专属遥控器,手机里的App就是唯一的开关。
这次宕机事件影响之大和深,还和米家的用户基本盘有关。
根据小米2021年财报,米家App的月活用户达6390万,小米AIoT连接设备有4.34亿件,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达到880万。
大几千万人的衣食住行,因为一个软件,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并不是觉得App不好,有了应用的产品就有了线上互联的能力,比如在7月份的广州,下班一进家门空调就早都开好的感觉,不要太美好。
但放眼当下,万物都在谈智能,全员都有App,甚至连枕头、牙刷、水杯都有了专属App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到底变简单了,还是更复杂了?到底是减少了谁的成本,还是拉开了谁的代沟?
这很难评,但能看到的是,许多产品的智能化体验还不够好,甚至还会遇到非常不好的。厂家在制作产品时的“结果导向”思维很重要,你想做出怎样的产品决定了你实现它的方式。
这个结果在很多厂家的眼中,只是因为“别人都在做”,而不是为了把产品变好用。
爱范儿办公室附近的一个早餐店旁边,经常有一群老者坐着闲聊,旁边有一台锈迹斑斑的老风扇给他们送风,风扇的使用年纪很可能比屏幕前的你还要大。
它没电池,也没法联网,手机无法操控它,但它能用30年,甚至更久,我也不知道它是过时产品,还是永不过时产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刘学文、肖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