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和讯 (ID:hexunofficial),作者:王晓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年来,商业银行正面临营收增长放缓与息差持续收窄的阴霾笼罩,昔日“金饭碗”的辉煌光环逐渐黯淡。
压力之下,银行正试图通过自建催收队伍、调整员工薪酬、反向讨薪等措施开源、降本,寻求稳健。
一、降薪传闻不断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建设银行总行员工将平均降薪10%。消息一出,立刻在银行间激起层层水花。
事实上,在净息差下行、提前还贷潮、存款定期化的几座大山不断挤压着银行的利润空间,业绩承压挑战下,不少银行已经或者正在采取“节流”措施。
针对此次建设银行降薪传闻,有知情人士透露,建设银行正全面推进薪酬调整,总行人员平均薪酬降幅大约为10%左右,降薪调整同时将波及子公司,且职级越高降幅越大。在2023年年报披露之时,六大行中建设银行人均薪酬就已有下降。
大行如此,股份制银行也不例外。5月末,有消息称平安银行多名员工表示,当月绩效出现不同程度“打折”,除考核前10%绩效不打折外,其余按不同梯次有不同程度打折,有业务部门绩效全员六折起。
除此之外,今年年初,多家知名银行纷纷采取行动,向员工追回了部分已发放的绩效工资,这一举措被形象地称为“反向讨薪”。
据不完全统计,37家公布人均薪酬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2023年人均薪酬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根据同花顺iFinD及公开数据整理)
对此,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降薪与银行业绩不景气有关,银行净息差收入持续降低,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通过降薪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多次强调要破除“金融精英论”,纠正对金融行业精英的过度崇拜和高薪待遇的错误观念,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这也是银行降薪的原因之一。
二、招聘专业催收人
一方面对内“收紧”,另一方面,银行也在向外延伸业务触角来平衡经营业绩。
近日,三湘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发布面向社会直招催收人才的公告,且对应聘者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最先引发关注的是三湘银行的招聘公告。该行公告显示,面向全国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五年及以上催收相关经验。
(图片来源:三湘银行官网)
除学历要求外,该行要求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账款催收技巧及团队业务提升能力,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目标达成;高级电催人才则需要具备电催知识、技巧及相关催收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同时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也均对招聘“催收岗位”提出学历及工作经验要求,甚至部分岗位学历要求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高标准”的背后银行也为求职者提供了可观的薪资条件,在某招聘网站上,多家银行均对专业“催收”岗位开出上万月薪。
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大多银行机构会选择将不良资产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而第三方公司的催收方式则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不合规等被监管处罚。这致使“银行”和“暴力催收”两个词在一些消费者心里划上了等号。
今年5月1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对金融机构催收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规范,在个人信息保护、贷后催收内部管理等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细则。在监管强化背景下,银行自建催收队伍亲自下场催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金融监管的增强,银行也需要更专业、更合规的催收团队来保证其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银行可能希望通过招聘专业人才来更好地控制流动风险,这也是银行为维护经营合规性落下的其中一子。
三、主动调整寻出路
当然,除监管趋严这一外部原因,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问题也是推动其自建催收队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监管发布的数据和各家银行2023年年报数据来看,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加,加重其经营压力。
以三湘银行为例,该行截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2022年末的1.53%上升至1.75%。另外,多家大型国有银行、股份行不良贷款余额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不良贷款规模攀升,也使得银行提高催收业务效率的紧迫性提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银行组建催收团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银行正在寻求通过提高内部催收团队的专业水平来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效率。
其实,无论是建“催收队”还是发“降薪令”,都是银行业在当前行业形势下做出的主动调整,是银行息差持续收窄之下缓解压力的求解思路之一。
在降薪潮席卷金融业的当下,每一家银行、每一位银行从业者也都在寻找穿越这场寒冬的答案。面对挑战,银行不仅要着眼于短期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更要从长远角度出发,构建更加灵活、公平且可持续的薪酬体系。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此前金融行业高薪得益于快速增长的业绩,而业绩下滑周期,员工薪酬肯定会受到影响。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降薪也与监管导向密切相关。
去年3月24日,原银保监会在公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中提到,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将员工激励与机构长远发展更好结合起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和讯 (ID:hexunofficial),作者: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