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11 14:53

十年个体户,劝你慎入坑(上)

本文是小宇宙播客节目“姜就一下”《十年个体户的经验分享:副业、自媒体、一人公司与上班》的文字版,部分内容有删改。由于篇幅较长,文章分为上下两篇编发。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个十年个体户的经验分享,探讨了个体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作者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 💡 个体户需关注获客能力,收入稳定是关键

• 🚀 做个体户需自我评价,不受外界评价影响

• ⏳ 做个体户需注意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以免陷入困境

十年没上班是怎样一种体验?

 

姜旭:我周围有一些个体户,但是都做的时间太短,比如两个月、半年、一两年。我会觉得这个观察样本还不够丰富,所以我找了一下朋友圈,判官老师是十年的个体户。

 

而且最近判官老师在即刻上也有一些观点,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前几天有一个师弟找他,这个人在某厂做中层,不太开心想裸辞,问他怎么做个体户。

 

然后判官老师说,其实出来做个体户,难受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跟上班比也是一样(难受),而且还没人给你钱。这年头没有那么多可以站着挣的钱,尤其是有家有口的人,要给自己留足够的安全边界。

 

我看了这段内容,特别想跟判官老师聊一聊,平常找你咨询做个体户的人多吗?

 

判官:最近两年还是挺多的。大家上班都挺焦虑的,怕哪天被裁了后面怎么办?所以就想提前了解。

 

姜旭:问了你很久,最后没出来的,是不是会更多一些?

 

判官:我基本是劝退的。但凡他们会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通常就是没做好准备。

 

姜旭:或者你看到有的人直接就开始做了,你就觉得这个人差不多(有戏)

 

判官:对,也有那种先不问先开始做,这可能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种方式。

 

姜旭:判官老师,应该是十年前就开始做个体户了?

 

判官:我是从2013年的下半年开始的。除掉中间2017年和2019年各有一段短时间上班的话,我个体户的经历加起来肯定是有十年了。

 

姜旭:你自己能不能总结一下,你分别尝试过啥事?

 

判官:我做过挺多的事的,比如说做过社交产品。

 

姜旭:社交产品应该不算个体户,这已经算创业了吧?因为可能拿融资之类的。

 

判官:前半段是纯粹的个体户,是个生意,就是一个付费的社群。后面我就有点飘了,挣到钱以后就想融资做成一个App。

 

其实回头看一下,那个时候想法是有点左了,当时就应该回去找个班再上几年,而不应该去走所谓的融资创业这条路。

 

除了社交产品之外,我还做过内容流量,还有个人IP孵化、特殊儿童教育、海外医药、出海流量变现,还有刚才说过的自媒体。因为个体户手里一般会有几个项目在同时推进,所以在阶段上收入上可以互补。看上去做过的事情挺多。

 

姜旭:这件事情应该是某一个阶段重点做其中一两件事情,是吗?

 

判官:对,在同一个阶段可能只会有一两件事情在推进,但是这十年下来的话,还是做过挺多的事情的。

 

姜旭:IP孵化是哪一年开始做的?这可能是这几年还比较火的一个方向。

 

判官:是从2019年开始的。当时身边有朋友,他本身有一个业务,希望扩大一下规模。他其实是在被获客所烦恼,没有办法扩大他的客源。

 

所以我就建议他通过内容来做流量,来做个人IP孵化。当时视频还没有完全的崛起,所以我当时建议他从图文、从文字入手,后面又转到短视频这一块。

 

姜旭:这些生意大概率是有赔有赚?还是说有一些非常赚钱,或者有一些赔钱、赔了很多?

 

判官:有非常赚钱,也有不怎么赚钱的,基本上没有赔过钱的。

 

因为做个体户,如果这个生意短时间内你发现不赚钱,甚至有赔钱的趋势,那你就快速的把它停掉了。

 

姜旭:那不会觉得你作为个体户,参与了这么多事情,会不会不够聚焦?如果你聚焦了,有没有可能会更挣钱?

 

判官:因为我做个体户这些年,核心都是用内容获取流量,尤其是免费流量。至于说落地落在什么项目上,这个是根据当时手里的资源,你的合作方来定的。所以我倒不认为这里边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这年做生意下来,核心的获客手段没有变化。至于后端通过什么业务来变现,这个都是因地制宜的。

 

姜旭:能问一下你作为个体户的收入,能够覆盖你的支出?或者说你还是稍微赚到点钱?

 

判官:收入的话和上班差不多。这些年下来,收入按年算下来,大概可以参考移动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在2017年左右的收入水平。

 

姜旭:判官老师也上过班,现在又做了这么多年的个体户。你觉得上班跟个体户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判官:最大的差异还是对你自控力的要求。

 

姜旭:你说到这个自控力我还挺有感受的。因为我失业过,我就会发现我有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在家只能玩耍,只能看电视、打游戏,和猫一起玩,但无法做到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后来没办法,就到朋友的公司去呆着,去找一些事情做,就算是看电视剧也要在别人的公司里做。这样保证我一个人不会长时间地躺在床上,或者说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样的一天过去我就特别悔恨,我觉得今天什么事情都没做。

 

但是出去就算是玩一天,我会觉得今天有几个记忆点很好,今天玩了什么或者怎么样。所以我会觉得上班的环境对我特别的重要。

 

判官:对,是有这个问题。因为上班的时候会有人给你任务,对你做时间管理。个体户的话,目标和过程这两个方面是需要你自己来把控的。你做个体户是需要自己制定目标,自己来做计划,包括时间分配,你要自己来定这些事情。

 

坦白讲我也没有做得很好,但是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享受这个时间的自由度。

 

你刚才说到的时间管理问题,我也观察到很多人确实在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

 

比如我这些年做自媒体,接触了一些机构的记者。这些记者他们表面上是在上班,但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节奏,可能一周只需要去公司开一次例会,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去预约采访对象,然后在家写东西什么的。但是这里面有很多人,精神状态,甚至是健康状态,变得一塌糊涂的。

 

其实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被管理的,这是我的观点。它可能是一种广义的管理,不是说一定在某一个机构里被一个上级管理,也可以是被一些外在的力量约束一下。

 

比如说作息时间,再有就是健康管理、精神状态,大多数人其实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以个体户状态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你终于可以不用再去按点上班,不用再去通勤了,挤地铁、挤公交了,也没有一些讨厌的同事、领导、下级来烦你。

 

但是很多人他进入到这种状态的时候,一开始很开心。但十天半个月顶多一个月之后,他就会发现整个人变得特别的无所事事,然后就很空虚,就开始慌。你刚才好像也有点这个意思。

 

姜旭:对对对,我的那种慌,还有一种是你看别人都在公司工作、做项目,好像都在进步,然后我现在没上班、没项目,我好像就不进步了。

 

判官:对,这就是一种不自信。因为你原来在做事,然后你就会觉得心里踏实一些。但是你不做事的时候,或者你看到别人在做事的时候,你就会心里没底。

 

而且从结果上来说,上班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确定性。你知道你每个月会拿到工资,隔段时间你会拿到奖金,所以未来在一段时间内是确定的。

 

但是做个体户通常意味着你的收入没那么稳定,有可能开张吃三年,也有可能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很多人他是不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他就会慌。

 

姜旭:你说的这个确定性我特别有体会。比如我不上班不赚钱的时候,我今天假设玩的时间比较长,我就非常有罪恶感。因为我会觉得没有净流入,全是净支出。然后如果我上班的时候摸一会儿鱼,甚至就赚到了。我摸鱼的这一小时,有人为我付费,我也产生了价值。

 

还有一种是你上班的时候,不管这个项目做成与做不成,最后当月工资都会发给你的,无非影响的是年终奖有多有少。

 

但是当个体户如果你不做事情,很有可能是手停口停,而且还有很多项目是做不成的。

 

判官:对,我认为大多数人其实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想进体制内工作的人一直很多,因为体制内的工作通常是对抗不确定性的终极选择。

 

当然了,这个确定性它只是一种稳定的可预期的生活状态,不一定意味着好的生活状态。因为,对于什么是好的生活状态,每个人主观体验差别很大。

 

做个体户更劝退的事情也有很多了。比如刚才问上班和个体户的差异,那我还能想到一个地方,就是互联网行业我们说的个体户,很多是线上获客,线上交付的。

 

一旦你的业务涉及到线下,那你就多了很多被社会毒打的机会。你才会意识到,上班的时候老板和企业替你挡掉了很多雷。但是你做个体户时,事无巨细都要自己面对。

 

姜旭:线下是指比如说你开个餐厅、咖啡店、奶茶店这种选择。

 

判官:对,开店是一个特别大的坑。我之前也差一点开过一个包子铺,我在我的书(《产品觉醒》)里面写过那段经历。幸亏没开,当时如果开的话,那血本无归,因为那个地址在半年后就被拆迁了。现在北京石景山区有一个台湾街,当时我们选址就是选在那儿。

 

如果拆迁的话,这事儿跟房东有关系,对我们这些租户来说,拆迁的收益拿不到,而且前期的装修什么的全白扔了。所以线下这块我是尽量的不碰,尽可能只做纯线上的获客和交付。

 

最关键的事情:获客

 

姜旭:我们说的这个最大的差异,很多人还是非常想当个体户的。你觉得做个体户最关键的事情是什么?

 

判官:我认为是获客能力。

 

姜旭:为什么不是选我在什么赛道,做什么业务,要卖给谁,这个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客户我还可以去找。

 

判官:比如还是刚才你说的即刻上,我回复我那个师弟的,他来问我这个问题,他说你看我从大厂出来,我去做咨询行不行?

 

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不在乎你想做什么,但是第一件事你需要想清楚,你不管做什么,你怎么获客,从哪儿去获取你的客户,这个事才是对个体户来说真正重要的。

 

至于你获客以后想干什么,做咨询、做培训或者卖东西,这个都是根据你具体熟悉什么、擅长什么、你有什么资源,这个是后话。

 

个体户最重要的永远是获客。你在公司的时候,你看不到获客的过程,除非你本来就是个销售,但是公司的销售也是有一整套的体系去配合他打单的,个人需要操心的事情没那么多。

 

但是变成个体户之后,你在获客手段上如果没想清楚,光想着我去搞什么业务。但是你做这个业务,本身并不会天然给你带来客户。

 

所以很多人想当然的上来先想我靠什么挣钱,那你的客户从哪儿来?很多人没想清楚。

 

不管你想靠内容带来自然流量,还是靠广告投放,还是靠你的一些社会资源,这都可以。

 

总之如果是这件事情,你在做个体户之前没有意识到,光想着我去卖什么产品,卖什么服务的话,那做个体户之后的日子就会比较难过了。

 

姜旭:我来做几个假设,你来点评一下我这些想法。假设就是大厂,我以产品经理和运营为例,因为程序员大概率不会做个体户,还是很少的,就以我目前看到的情况。

 

判官:也有。这个其实跟职业没关系,任何职业都会有做个体户的。

 

姜旭:程序员的话,可能做这种业务外包,他会比如接一个网站的搭建。

 

判官:那不就是上班吗?那你还不如找个班上,至少有人稳定的给你任务,没任务的时候也不会少给你钱。

 

姜旭:也是哈。我看到的,比如说我现在是大厂的产品经理,我转型卖保险,那我过去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是我的客户,这条路径行不行?

 

判官:除非你有裂变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获取客户的能力。你能让这些同事这些朋友去帮你介绍客户,不然的话你能有多少个同事和朋友,对吧?一千个?一万个?总有用完的时候,因为保险这个东西它又不是随时都需要买,也不是买菜是吧?几份大保险买完了,他自己和全家的所有的重大保险买完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再复购的东西。

 

如果是这种,我管他叫吃社交资源。你没有持续拓展社交资源的能力的话,这个事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而且这个和你是不是产品经理,也没什么关系。

 

姜旭:这两年比较火的大厂离职赛道,在小红书上开一个账号,教别人怎么在职场上披荆斩棘,这是一种。另一种是教别人怎么做职场IP。

 

判官:这个事我觉得可以做一时。但是离职时间长了以后,就意味着一方面你的大厂光环会迅速消退,再一方面你在大厂获取到的这些经验也会过期。

 

你教别人怎么在大厂里生存,那是基于你之前的经验。但是在你离职之后,这种经验也会迅速过时。

 

总之我觉得这种基于职场经验来对外提供咨询,或者对外做个人IP的话,可能不是一个太好的赛道。

 

姜旭:教别人做IP,可能会说在平台怎么去搞流量,然后怎么把视频做得更好。

 

判官:我会认为个人IP这个事情是很难复制的,因为我们知道个人IP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于它的独特性。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段视频的脚本,你来拍和我来拍,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说人是一个非标准化的产品,那你如何去标准化的培训别人,对吧?你让这些不同的人都去做IP,最后效果是很难保证的。

 

当然,通常这种培训就是拼一个转化率。教100个人,一两个人成了,那你去不断地鼓吹这一两个成功案例,就说你看这人是我培训出来的。其实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确实具有这个素质和能力,和你的培训也没多大关系。

 

所以这条赛道你想做的话,你要先搞清楚,它其实拼的是一个转化率,而并不是说我们作为培训方在里边提供了多大的价值,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姜旭:第三种就是我周围有开牛肉店和种地的,目前牛肉店的还在经营,然后这个种地博主已经返回做IP咨询了。就是开店这个类型的,但我手上样本也不够多。所以很难说这个事情成功和不成功。

 

判官: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线下的问题。线下的事情一定是难的,因为线下意味着你要在物理世界中和很多人打交道。这些人他有可能是利益相关方,或者有可能他是要跑到你这来占便宜的。所以线下一定意味着更复杂的环境。

 

这种情况下,比如说你去种地也好,卖肉也好,还是回到我刚才说的,我们做个体户,要先想一想你自己有什么获客能力,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去承载去转化这些客户,也就是我们尽量的要去延伸我们的优势。

 

如果你之前的工作跟种地跟卖肉没有任何关系的话,我也不觉得这个事情本身有什么可做的。当然也可以像你说的,他做一段时间,然后就教人做IP。他自己这个IP可能都没做起来,他就去教人做IP。

 

姜旭:现在网上有大量的没做过IP的人在教人做IP。其实有一些可能是在大厂工作过,有一些可能不是,就在MCN工作过的,我们会发现市场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判官:对,这个也没毛病。我17年有一篇文章,后来这个文章也收录在书里面,我就说做生意比较好做的有两种,一个是赚那些想赚钱的人的钱,还有一种就是满足有能力为自己需求付费的人的需求。

 

第一种既然有很多人有这个需要,他想学做个人IP,学做个体户,那你就做这些人的培训就好了。那你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怎么去获客,还是又回到获客的话题,你怎么把这些人筛选出来。

 

姜旭:如果想要获客,我能想到的要么是之前自己的合作方,比如说不是一家公司的人。另一种就是以前自己在的公司的这些人。第三种可能就是你的家里的亲戚延伸的,这是我能想到获客的来源。

 

判官:你这个事不就是俗称杀熟吗?这个杀熟,可能卖保险还行,因为你是一个高客单价的产品,你去杀熟总能杀几单子。如果对方他反正是要买这个保险,从哪儿买都一样,那干嘛不从熟人那儿买。

 

但是对于一些我们叫培训服务市场,既然你的交付你是要拿案例说事,你要去拼转化率,所以你的池子还是要够大。

 

如果你只是服务身边有限的客户的话,你池子不够大,你拿不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案例,或者所谓的爆款案例。拿不出这样的案例的话,可能你在后续的产品销售的过程中,竞争力还是有问题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那句话,既然你是做IP孵化的,你先把自己的IP孵化出来给大家看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你获取了客户,第二别人看到了你确实有这个能力,甭管这个能力是出于运气或者怎么样,总之你做起来了。

 

现在这社会还是很浮躁的,这是低情商的说法。高情商就是大家都是要看结果的,你要拿结果来说事。那你自己做IP孵化,人家一看,你这个账号可能几千粉丝,还有一半是买来的。这个事,很难评。

 

姜旭:你一开始做个体户的时候,有想过获客这件事情吗?

 

判官:我2013年做个体户,当时的获客是付费的,我当时在微博上付费推广获取粉丝,然后转化导流到QQ群里。因为当时的付费推广成本特别低。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当年有很多创业公司,它的App买量成本也很低,包括今日头条去做预装,到14、15年预装成本也很低。其实当年反而可以用更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做付费投放的方式来做获客。

 

但是到了现在,我为什么近些年都会主张用内容获取免费流量的方式,就是因为付费投放这个赛道也很卷了。

 

除非你是一个有经验的投手,你能很快地测算出这个投产比,就是ROI,你能测出这个东西。只要ROI能打正,你加大投放,然后在转化这端你又有比较好的承载方式。这个能力一般人都不会具备的。

 

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以做内容的方式,你不管叫个人IP也好,或者叫什么,无所谓,通过做内容的方式先去获取平台的免费流量,有一定积蓄之后再尝试做一些付费的投放,这是我的建议。

 

如何面对社交和社会压力

 

姜旭:我们说过了最重要的问题是获客。我来讲一讲我想象中个体户可能会有哪些坏处。第一是我觉得会没有朋友,因为你没有一个固定上班打卡的地方,而且你的客户也是不确定今天有还是明天有。那你可能没有一个社交范围。

 

判官:交朋友这件事儿,我反而觉得个体户特别有优势。因为你上班的时候,你的社交圈,你的同事就是固定的那些人,除了离职入职,剩下的不会有变化,每天打交道就是这些人。

 

但是你不上班以后,所有人都会变成你的同事,你高兴和谁聊就和谁聊,不高兴的时候谁也可以不用见。社交这个事就完全变成一个由你来主导的过程。

 

比如上个月有一次,潘乱突然给我发微信,问我在不在家,我说在,他就来找我。你知道潘乱也是个体户,前段时间刚学下驾照,那天他想练车就开到我家附近。然后我们就喝咖啡,吃晚饭。你看我俩这个状态,其实就是个体户的典型状态,你完全可以去掌控你的社交。

 

当社交这个事让你觉得有一些过度消耗的时候,你就可以躲回家。当你需要补充能量,需要和外界交换信息的时候,就主动出击去社交。包括你去找上班的人喝咖啡也行,他可以带薪摸鱼,他也很高兴对吧?

 

姜旭:对,但个体户还得配合上班的人的时间,选他午休或者是晚饭的时间见面。

 

判官:对,错峰社交。

 

姜旭:还有一点,我不知道男性会不会有这种困扰,我觉得女性可能会有困扰。大家对于传统中国女性,还是希望能你有一个大平台大公司,对吧?最好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位,大家会觉得这个人会更优秀。

 

如果一个女生她非本地家庭,然后如果是在非常小的公司,面临随时都可能倒闭,或者说她是一个个体户,那有可能随时就吃不上饭,家里会觉得她在择偶中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男性你会不会有这样的忧虑?

 

判官:面对这种世俗评价的压力,不管男女性应该是都会有的。我的方式一种是尽量地跳出这种评价体系。当你不在这个体系的时候,自然你就不会受这个体系的影响。还有一种方式,你更专注的应该是自己的进步。

 

就谈相亲这个事,比如说我老婆是北京人,北京人其实特别无所谓,大多数这种北京土著根本不在意你有没有房,反正人家也都有,也不在乎什么孩子能不能上大学。他觉得孩子只要努力了就行,只要别吊儿郎当的到社会上瞎混就行。

 

我觉得北京的婚恋市场,北京的丈母娘从宽容度来说,可能是最高的,在北方来说是最高的。南方我不太熟,北方我感觉北京土著对择偶这块特别的没要求。

 

姜旭:我觉得是跟我在网上看的不一样。大家会讲其实本地人还挺排斥外地人的。但我觉得本质上人这件事情本身是具备很多个例的因素在的。

 

判官:除非他父母不是土著。

 

就拿北京来说,大家都知道海淀可能挺卷的,因为海淀有大量的这种家长,他本身是通过上大学就业或者调动的方式来北京的,他就会带很多看起来可能更有功利心的想法。这也是我的观察。

 

因为他这一代人是通过高考,或者说通过卷来进北京的。所以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对婚恋的要求就会高一些。他们自己是以这种方式来成功的,人都会遵循自己的经验,他们靠读书来逆天改命,所以他们认为孩子择偶的时候,他们的子女也应该走这条路。

 

但实际上我觉得北京本地的土著在这方面没有对孩子很高的要求。有一些可能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或者社会地位高一些的,他们也不会认为孩子留在北京就是一个好选择,他们可能更喜欢往国外去送。这也是我看到的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这么一个现象。

 

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北京,那北京就不会对你有什么特别的光环,你就会觉得这地方没什么特别的。人的成长都要有一个祛魅的过程,包括对城市、对婚恋、对名人等等。一旦你长时间在这个环境里,那你自然不会对这个环境有什么特别惊艳的感觉、有过高的期望。

 

姜旭:这里面有可能有一些地域攻击。你是一个山东人,然后你家里其实也是这种知识分子类型的家庭。你刚出来做个体户的时候,父母不反对?因为你本科学校也不错,最开始的工作也还行。

 

判官:他们是会有些不放心。但是因为我在北京,后来把他们也接过来了。还是那句话,你要跳出之前的评价体系。当这个体系让你觉得被动的时候,你就主动去跳出它。

 

到后来就是我说的,大家用结果说事。我在北京做个体户,虽然也没发什么大财,但是我在北京这种城市做个体户,做了十年我也没饿死是吧?我也有房贷,有家庭,有常规开销,但是我没饿死,而且又买车买房。

 

父母看到这些情况之后,他们不管是因为没办法了只能接受,还是因为觉得我也有这个能力去独立地生存,所以慢慢的他们也就不提了。所以人都是一个和自己、和社会和解的过程。

 

我是一个高校子弟,父母也是高校里工作了一辈子的人。他们会喜欢稳定的环境,比如说国企事业单位、体制内的环境,他们希望我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长。但是我自己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

 

当年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完全可以留在山东,甚至就在我家的那个高校里面再过一辈子,但是没有什么意义。生个孩子又像自己一样从幼儿园开始,你愿意的话,上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然后留下来再工作,再过这么一辈子,好像意义也不是很大。

 

可能我骨子里也有一点儿那种逆反心理,或者说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祛魅。我已经太熟悉高校这种生活了。

 

姜旭:那我会有一个问题,会不会有社会评价的压力?虽然你说跳出来。假设过年春节山东人回家,我想象的可能有一些恶意。你周围都是这种高校子弟,可能很多人也是跟这个大概相关,有可能回高校更多。你其实不属于这个体系里的,别人介绍你的时候会怎么介绍,一般也不会说这个人是个个体户,会不会就算我们说跳出体系等等,在这种世俗和它不是一线城市的场景,它依然会不会存在一些问题?

 

判官:这个也很简单,就是不回老家了。我已经把老家的车、房全都卖掉了,父母也接过来了。就算平时有时候回去的话,朋友之间都是熟悉的朋友。大家也知道你在干什么,知道你在混社会。

 

而且现在观念大家都在改变。年轻人,包括我的那些同学,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留在高校里面。也有很多在企业里,甚至在社会上混的。大家都到这个岁数了,也没有那么的容易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大家都会回归到人这个基本属性。

 

就是我和你来往,可能像这种从小就认识的朋友同学这些,我们来往更多的是因为兴趣爱好,就是谈得来,而不是说我觉得你有很高的地位或者怎么样。

 

所以我现在如果回山东的话,更多的还是找朋友聊聊天什么的,本身就没有什么功利性。所以大家也自然不会在一个比较功利的评判标准下来评价你。

 

姜旭:我会觉得我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刚毕业的两三年会让我觉得比较困惑和痛苦的点。

 

判官:那我也地域黑一下,你们东北比山东更功利。

 

姜旭:确实是,但是我不能代表所有人。

 

我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不到十个人的小公司。参加我们的校友会活动,你就会发现是一个大的聚会,可能各个年级的人都有。很多人都是在大公司,有的人有可能职位也很高。

 

你就会发现你自己内心里面会有一种不太好的感受,就是别人对你交往的欲望也会比较低。因为你在一个大家不知道的行业,不知道的公司,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尤其是我又是(毕业于)一个财经类院校,里面只有跟金融相关的人,也没有什么太多其他行业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会有这种困惑。

 

判官:刚才也说了,因为我自己是一个高校子弟,但是我的大学是在北京读的。在北京读的话,我大学同学自然就各行各业都有。当然也有很多是在体制内,在航空航天系统、国防系统这样的一些体制内的单位国企去工作,也有公务员的工作。我至少没有感觉到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什么问题。

 

因为我是学通信的,我们这代人是见识过了行业的起落的。通信行业,我印象特别深,在2000年入学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是96级,他说他们96级的同学很多毕业是去“巨大中华”,就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大当时的通信行业的国内的巨头去工作。

 

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外企的,像当年的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这些巨头。2000年的时候,他们本科毕业的,起薪就是5000往上。但在我们毕业之后,整个通信行业其实是走下坡路的。

 

包括我的一些同学,当时成绩非常好,去的也是当年的头部企业。但是后面随着整个行业的下行,所以他们过得也没有那么的好。

 

所以我会认为,其实从更长一些的时间维度上来看,任何行业都有起伏。由于你的专业,你大量同学都在这个行业,但是他们随着这个行业一块儿往下走。

 

如果你个人,比如说像我跳出了这个行业,到了互联网,到了现在这种个体户的状态,其实你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行业周期率的影响,所以其实你应该感到幸运。

 

其他人也没有什么道理会觉得,从行业的角度你没有去一个大公司,没有去做一个什么高级职位。大家可能在鄙视链上,其实还是我说那句话,就是你打破这个评价体系,大家都已经到了不同的评价体系上,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一定程度上,我想可以消解这种焦虑、压力。

 

面子不重要,里子才重要

 

姜旭:这些问题是不是都不是个体户最重要的问题?

 

判官:对,做个体户本身,其实我更多考虑的肯定不是这些问题了。鄙视链什么的,这些都是面子问题。

 

个体户最重要的肯定是里子问题,肯定是收入问题。就像我说的,最重要的还是在北京这种地方,不要饿死。如果你自己在财务上面都坚持不下去了,那你肯定就做不了个体户。这是一个大前提,是一个基础。

 

所以你刚才说有些朋友做个体户时间很短,几个月几年,然后做不下去了,我想大概率是因为财务上出问题了。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让自己还有让家里人感到满意。比如你是活下来了,但是如果你自己对工作、生活、精神状态不满意,或者家里人对你的状态不满意,那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但是自己的感受还有家里的感受还是要在意的,对吧?这个是第二点,就是自我评价不能降低。你家里人对你的感受,你不能因为你的这个状态让家里人觉得焦虑,那外界的评价就往后放了。

 

第三点可能是一个挑战,就是你要看你的这个业务有多大的前途,这个事还能不能做下去。

 

很多个体户他可能运气好一些,比如开张吃三年甚至吃五年,他在短期内就不用操心所谓的赛道问题。也有很多个体户不停的在换,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换的特别频繁,虽然钱也挣到了,但是把自己搞得特别的疲惫,觉得还不如上班轻松,也有这种可能性。

 

再往下说。我前段时间也发过一条即刻。你作为一个个体户的话,你是需要各个环节都跑通的。像我们公司每个月的报税就是我自己在做。当然我这个报税很简单,因为我自己公司的业务也没有太多。

 

但是至少在你做个体户的时候,很多环节你去做了以后,也许你因为这个事情他确实专业、复杂或者占精力,你把它外包了。但是你还是要自己做一遍,你自己要明白这里边有一些关键问题,这样你交给别人,也会对这个业务心里有数。这点和我们上班打螺丝,只负责一个环节,是很不一样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做个体户的关键,或者叫真实遇到的问题,就是你要意识到你做个体户的时间越长,你越回不去职场。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做个体户你会发现本事长得没有脾气快,也就意味着你对职场的适应能力在下降。因为你已经一个人闲散惯了,你不太适应再回到一个相对有压力有管理的环境里,那你就回不去了。

 

你做个体户,如果总是不上道,那就赶紧找个班上。因为时间长了确实就不容易再回去了,这是我的一些看法。

 

姜旭:最近两年,重回职场,有想过吗?

 

判官:没有。虽然最近两年生意不太好做,但是人是要有取舍的。

 

一方面在我这个年龄,想重回职场也不太容易了,因为我做个体户时间很长,年龄也比较大了。

 

再一方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做个体户这种自己可以掌控的感觉。尽管这种掌控会给你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带来一些经济压力等等。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只要是还有选择,那我会选择继续做个体户。

 

当然也可能是没选择,你只能做个体户。年龄大了以后,在现在这种就业环境下,也会有这种情况的。

 

姜旭:做个体户你会不会担心经济不好,然后你又是一个个体,你后面可能会没有生意做了,也获取不到客户了?

 

判官:其实我2013年开始做个体户的时候,那会儿基础设施远不如现在。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们想收钱的话,只能用支付宝来收。当时我们注册很多免费邮箱,比如说网易邮箱,然后注册支付宝账户。每个账户收款超过5000,你就要做实名验证才能把钱转出,所以我们(为了规避这个规则)就注册大量的邮箱来收款。因为13年当时还没有微信支付。

 

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平台可以供你去推广,像我们当时就是在微博去做推广获客。

 

现在来看,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特别有利于做个体户的。比如说内容这块就有很多平台可选择。图文有公众号、有头条、有小红书,视频的话有抖音、视频号,长一点的还有B站,海外还有油管。

 

大量的基础设施平台,他们已经帮你把用户整理好了,分门别类的摆在这儿,你只需要用内容去激活、去获取这些用户就可以了。

 

我觉得光这一点就远远好过当年我刚开始做个体户的时候的外部环境。基础设施特别重要。

 

你想想2013年互联网的渗透率和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也没有什么大平台帮你把现成的客户摆在这边。我觉得现在做个体户应该是更容易了。

 

当然这个容易不容易也是相对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擅长的地方。那从获取客户的角度,我会认为基础设施这块是特别完备的,我是没有什么不满意的,我觉得很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