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1-02 09:17
清华北大毕业生流向超级中学,后果会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司徒,封面:视觉中国


如今这些“超级中学”借助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优势,他们不仅有一流的生源,还有一流的设备,且越来越想打造他们所认为的“超一流”师资,教育的两极分化在加剧。


这两天,一份招聘名单引发热议。


10月30日,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发布2020届毕业生拟聘名单,20个录取者中,有19人毕业自清华北大,其中有13人为清华北大本硕连读,另外1人为北师大本硕连读,20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



不同的维度,对这份名单的解读是不一样的。


有人感叹,考不上清华北大,以后连到深圳当中学老师的资格都没有了。当然,感慨清华北大毕业生不过也就去当教师而已,替名校学历不值者显示了中国社会某种固有的偏见。


乐观地看,教师工作吸引力的增强,意味着对教师素质的重视,以及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它总比“国考热”一直居高不下要好,当更多精英人才愿意投身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应该是社会之福。


01


不过,这份名单有个比较奇怪的地方:


从这份名单看,只有一位从北师大本硕连读的毕业生似乎为师范生挣回了一些面子,但其他清一色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也许,这19名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有很强的师范技能,从近些年来看,许多一线城市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对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青睐有加,所谓只有“大材”才能培养出“人才”,但是否只要是名校毕业就“赢者通吃”,而是否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训练反而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2018年,清华大学举行秋季校园招聘会/视觉中国


我们曾经有过但凡能识几个字会算数就可以走上讲台去当代课老师的年代,直到改革开放初年,我们还一直认为,教师只要掌握了学科知识,就足以胜任该学科的教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教师供需矛盾的缓解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如何才能有效教学的问题,才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从“能教”转向“会教”,对教师的认识从“工匠化”逐步转变为“技术化”。


1993年《教师法》颁布,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资格的国家标准。1995年,又相继颁布了《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师必须持证上岗。2000年9月,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面铺开,至2004年年底完成首轮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02


梳理这个历程是想说明,会读书未必就会教书。


教育界内总这么说,教师要教给孩子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是,不是有了一桶水,它就能自动倒出来就能让学生自动接受。教师本身是一份专业化的职业,因而才需要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对师范人才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


2019,某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开考/视觉中国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学科教学知识和教育知识,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一种专业化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课程标准解读能力、学生学习进程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完备的教学知识图式,这些专业技能,显而易见,并非是因为他(她)是名校的毕业生就自动具备。


同样的道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体现为外显的教学能力,还要内在的教学知识、教育信念和教育品格,这些也并不因为他(她)是名校毕业生,就是教育的“大材”。


当然,必须承认,现在的教师资格证都统考了,只要一证在手,就意味着已经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只是从深圳这几年扎堆招聘清华、北大等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现象来看,至少应该注意到,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随着教师工作吸引力的增强,会慢慢成为一种常态。


但是,现在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后,却严格规定了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资格证的专业要一一对口才行,这一规定,是否应该对此有所回应?


03


高学历、名校出身,已经成为深圳招聘教师的普遍现象。


有数据显示,深圳中学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吸引了40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来校任教;而2017年创办的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深圳学校,除了来自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教师之外,目前学校特级教师7人,博士及博士后27人,海归人才1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毕业于北大、清华、北师大、北外、人大的教师共45人,硕士研究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52%以上。


深圳某中学课堂/视觉中国


现在深圳的前几名的学校诸如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等,其重点本科率均超过90%,直接出国留学的更是多数,如今这些“超级中学”借助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优势,他们不仅有一流的生源,还有一流的设备,且越来越想打造他们所认为的“超一流”师资,教育的两极分化在加剧。


“超级中学”对教育生态平衡及公平性带来的挑战,无论是舆论还是学界,讨论已经足够多。有教育学者敏锐观察到,分数以其惯常的权威姿态,决定着学校的等级秩序。重压之下的薄弱学校教师,逐渐形成了以“堕落”和“逃离”为特征的现象。这与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开始扎堆“超级中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超级中学”正在垄断一流大学入学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与向上流动机会向精英集团倾斜趋势已经形成,有理由担心,它由此导致的阶层固化的逻辑链条,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强化。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远比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如何保证它的专业性更为令人担心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司徒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