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17 09:34

《乡下人的悲歌》讲了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翔李翔(ID:gh_b19aab226944),作者:叫我以实玛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乡下人的悲歌》讲述了作者J.D.万斯对美国底层白人群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底层白人对成功的认知、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对改变的信念。

• 💡 作者身临其境描写底层白人群体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对成功的认知不同

• 🌟 通过故事展示了不同阶层生活方式的分化,突出了社会问题远非金钱问题

• 👏 作者深入探讨底层人民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特朗普在2016年击败希拉里·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是那一年最让美国和欧洲的精英阶层瞠目结舌的事。在像《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看来,特朗普几乎一无是处。但是选民却投票选举他为美国总统,以此证明纽约、华盛顿和硅谷的精英们对美国的了解是多么脱离现实。


在这种背景下,J.D.万斯的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在美国能引起轰动和巨大的讨论,也就不足为奇。《纽约时报》的书评说,万斯的这本书“讲述了社会底层的白人如何驱动政治反抗,推动唐纳德·特朗普的崛起”。包括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内的科技精英也对这本书推崇有加。


比尔·盖茨2017年的夏季书单中推荐了这本书,盖茨说,《乡下人的悲歌》展露了美国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个话题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要,远超万斯开始写这本书时的情况,“不仅是一本重要的书,也是一本伟大的书”。


能够收到如此多名人和知名媒体这么高的评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J.D.万斯在这本书里,描述的是一个精英们很少会去主动接触,更说不上了解的阶层。精英对贫穷的认知,其实是想象出来的。他们能意识到贫穷的存在,但是穷人为什么会陷入贫穷状态,以及能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贫穷问题,精英阶层给出的答案其实一直都不是很奏效。这也造成了所谓的对精英的反抗。在美国,最突出的事件就是贫穷白人们投票给特朗普。


J.D.万斯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现在在硅谷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他跟妻子住在旧金山,还养着两条狗。仅仅看出版社网站上的这一行介绍,你会以为这就是一个美国白人精英的简介。


但真实的情况是,J.D.万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那是一座不断在衰落的工业城市,很多人没有工作。他的外公是一名钢铁工人,他的父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被我几乎不认识的父亲抛弃的孩子,我的母亲是一个我宁愿不认识的人”。也就是说,他成长于美国下层白人群体之中。这部分群体几乎也都是支持特朗普的选民。


万斯自己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我想让人们知道那种对自己濒临放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会有人放弃自己。我想让人们了解穷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精神和物质上的贫穷会对穷人家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比尔·盖茨说,万斯的一大优点是,他没有假装自己是一个专家,能够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美国底层人民的问题。万斯在这本书里的确没有提供什么解决方案,他只是平静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底层人们的生活。


他不认为这种状况仅仅是跟钱有关。他说,美国的白人工人阶级是美国最悲观的群体,比拉美裔移民和黑人还要悲观,但是他们的经济状况其实好于后两者,所以,肯定是金钱之外的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万斯这本书要传递出的最核心的一个观点。


万斯仍然自视为这个阶层中的一员。他说:“我们从未如此地脱离社会,而我们还将这种孤立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信仰也发生了变化,更多地依赖情绪化的修辞,而不是那种可以帮助贫苦孩子进步的必要社会支持。我们文化中的某些特性带来了特有的危机。这种危机使得我们的男性形成了某些劣根性,难以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们的悲歌无疑是一个社会学上的问题,但同时也与心理学有关,与社区有关,与文化有关,与信仰有关。”


他冒着被视为叛徒的危险,用“消费主义、与世隔绝、愤怒、不信任他人”来形容这个群体。显然,他现在事实上所处的阶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不仅仅依靠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他的这本书里,我试着总结出一些万斯认为导致这种糟糕状况的原因。这些原因,对于理解人们为何陷入贫穷,以及为什么阶层流动变难,都有启发。


1. 首先是对成功的认识


万斯说,在他生活的群体中,人们会把成功的人分成两类。第一类靠运气,这些人出身好,含着金钥匙出生,因此注定要成功;第二类人靠天才,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因此也很容易成功。这种认识,让大家认为,辛勤的努力不如天生的才能重要。


万斯回忆,自己家那时有一个邻居,经常抱怨说,利用现有体制的人太多了,那些勤劳的人根本得不到需要的帮助。她认为其他成功的人都靠的是招摇撞骗,但是她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工作过,靠的是政府救济。而在米德尔敦这个城市,30%的年轻人一星期工作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0个小时,但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懒惰。要知道,在硅谷和纽约这些地方,经常会有人夸耀自己一天就可以工作20个小时。


2. 在这种认识论的主导下,小孩子有时会分不清知识和智力


他们轻易地就会放弃努力,以为是自己太笨了,但事实上这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


万斯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一年级时,学校会玩一个游戏,老师宣布一个数字,然后列出正确数学方程式的孩子会得到奖励。有一天,老师宣布的数字是30,孩子们纷纷列出29加1,15加15这样的方程式。万斯得意洋洋列出了50减20。老师马上对他赞不绝口,因为他第一个列出了减法。


但是下一个孩子说:10乘3。万斯当时的反应是,他连乘法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他以为是因为天生太笨了,所以才不知道。“对于一个想在学校好好表现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那尚未成熟的大脑并不明白智力和知识之间的区别。我认为自己是个笨蛋。”


好在,他的外公帮助他认识到这一点,还帮助他补习数学。但是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小孩,出身单亲家庭,母亲忙着工作可能还吸毒,不停换男朋友,根本没人管。


万斯说,当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长大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律师、银行家。更不知道,在其他地方,其他的孩子早就开始了对将来出人头地的竞争。


3. 家庭和生活方式


万斯的一个姨妈嫁给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人。万斯的外婆说,姨妈和姨夫之间从来不吵架,也不相互大喊大叫,原因是,姨夫是个圣人。这是万斯第一次发现,原来家庭成员说话是很和气的,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大闹。后来,他慢慢了解到姨夫的整个家庭,发现其实人家整个家里的人都这样,在公众场合从来不会对彼此大喊大叫,而且,在私下场合也都是和颜悦色,有事情好好商量。


万斯在外婆的坚持下,在一个杂货店找了份兼职工作,做收银员。这份工作也让他了解到更多。他发现,有些人来杂货店匆匆忙忙,拿到东西就走,有些人是很放松地在货架之间穿行,仔细地划掉购物清单的每项物品。有些顾客买一大堆罐装和冷冻食品。有的人推到收银台的购物车里满是新鲜食物。


越是匆忙的顾客,越有可能购买熟食和冷冻食物,也越有可能是穷人。怎么判断出是穷人呢?一个方法当然是看衣着;另一个方法是,买单的时候付款的方式,穷人会用美国政府发放的作为救济穷人福利的食品券。


过了几个月,有一天,万斯回家后问他的外婆,为什么只有穷人会买婴幼儿奶粉。“难道富人家就没有婴儿吗?”外婆回答不上来。他过了很多年之后才知道,中产阶层和有钱人家庭,更倾向于用母乳喂养孩子。


万斯还看到了穷人是怎么揩福利制度的油的。食品券只能用来买饮料跟食物,于是,就有人用食品券买很多汽水,买单时再减价卖给杂货店换现金,然后,把要买的东西分开结算,用食品券买食物,用现金买啤酒、红酒还有香烟。然后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阶层。这个阶层里,有人努力工作,想要往上走,但也有人宁肯就靠失业救济金工作,还发明出了生存技巧。


所以,万斯总结说,社会流动不只是财富多寡等经济学问题,还关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穷人相比,中产阶层有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活准则。


4. 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什么


万斯为了交大学学费,曾经在一个地砖工厂打工。这份工作报酬其实还可以,就是有些辛苦。老板一直苦恼的问题就是,工人流动性特别大,年轻人经常是干几天就不干了。万斯就看到自己同时期工作的一个年轻人,很随意就放弃了这份工作。尽管这个年轻人有各种需要工作的理由,比如要供养未来的妻子还有即将出生的孩子,但他却丢掉一份有着很好医疗保险的不错的工作。


而且,万斯说,“更令人不安的是,当丢掉自己工作的时候,他还认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身上缺少一种主观能动作用,他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掌控很少,总是想要责怪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万斯说,什么都不信的人,当然就没有办法有效参与到社会运作和社会协作里了,“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你就会努力;如果你认为即使你尝试了也很难取得进步,那么你会觉得干嘛还要尝试呢?”


这就是《乡下人的悲歌》的启发,不同阶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分化,才是最致命的,绝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翔李翔(ID:gh_b19aab226944),作者:叫我以实玛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