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特别策划
2019-11-14 22:18“不胡跑个昏?”
一句已被当作笑谈的话,反映出的现实却又那么真实。
如今,处理器性能已经是消费者选择手机时的核心参考项。结果就是每年甚至每半年就会有性能更高的“下一代”产品出现。高性能的新型号不断把老型号踩在脚下,搭成了一架永无止境的天梯。
手机CPU性能天梯图
性能竞赛也推高了处理器的研发成本。当下,手机处理器竞争早已不是“跑个昏”那么简单,频率、功耗、图像解析、基带技术哪一项也不能掉队。十年硬创新淘汰下来,有资格站上天梯的玩家已经屈指可数。
德州仪器、英特尔相继宣布放弃移动处理器业务。放眼望去,天梯顶端只剩下苹果、高通、三星、华为在神仙打架。
然而,身处时代变局之中,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几乎所有国产手机厂商又都对处理器研发抱持着十分迫切的心态。
在手机处理器阵营固化的当下,国产手机厂商还有攀爬天梯的可能吗?
答案是:有。
参考主要玩家的“芯”路历程,国产手机厂商仍可以沿着“自研”和“定制”两条路径向上攀爬,在这里权且称作手机CPU天梯的北坡和南坡。
天梯的北坡和南坡
正如攀登珠峰,北坡是相对艰难的路径,但中国人却比较熟悉。因为华为在爬北坡。
华为一直高举“自主研发”大旗,旗下华为海思公司位列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前五。因为长期深耕通信领域,并且押宝5G成功,其麒麟系列移动终端处理器更因为高性能和完整的5G兼容性而出尽了风头。
关于华为如何成功的文章已经连篇累牍。然而,想要复制华为的成功却并非易事。
因为大多数人直只看到了海思成功之后的故事。实际上华为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始为数字程控交换机设计芯片。
别看当时的研发投入只有几万块美金。但在外汇管制的年代,那已经是让华为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了。而且当时华为首块ASIC(集成电路)一次流片成功,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在这样的铤而走险之下,才有了任正非的那句名言:“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即使十几年后华为海思成立,自主研发之路依然坎坷。然而,2010年苹果A4处理器的成功刺激了华为。经过改良,华为K3第二版,也就是K3V2处理器上市。并且大规模用在自家D系列、P系列、荣耀、Mate系列旗舰机型上。
后来又过了近十年研发,才有了现在的华为。
显然,北坡有路,但并不好爬。华为“自研”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他赶上了数字时代的大潮,分享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吃透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在处理器研发领域,华为是从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从交换机开始研究芯片,经过数个技术浪潮,把自己的能力水平逐渐拓展到移动处理器研究上的。做到这样的程度要多久呢?答案是30年。
再难有一家公司重复华为的路径。尝试者有之,但更多的是高调宣布后黯然收场的例子。我想我也无需在这里点出他们的名字了。
你看,这就是天梯北坡的故事。诚然,在天梯本身已然变得越来越陡峭的当下,对于大部分国产手机品牌,我更寄希望于南坡的风景。而且这里早已盘踞了苹果、三星、vivo等一众品牌。
苹果的“南坡”风景
相对于“自研”,“定制”是另一条路。
按常理来说“南坡”会比较易于攀爬,实际上这条路径上也早已登顶了一位巨人,那就是苹果。
在移动处理器上,苹果才是真正的半路出家,因为在制造iPhone之前,他们早把自己的芯片设计部门给解散了。
事实上苹果早期参与投资了芯片设计公司Arm(对,就是那个Arm)。但是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之后出售了全部的Arm股份。目的是为了变现,因为当时苹果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所以苹果在2007年制造初代iPhone时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
一开始,苹果处于某种目的没有介绍初代iPhone处理器的详细信息,只说是一种“封闭平台”。但是科技博客和第三方测评机构拆解之后发现,它使用的是三星制造的基于Arm11架构的处理器Arm1176JZ。
外媒TheVerge获得的当时代号是“M68”的初代iPhone原型机图片,处理器上依稀可见SAMSUNG字样。
想来当时也只有这一种选择了。彼时,Arm已经和诺基亚、黑莓等大厂合作多年,产品研发和授权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而三星又是少数几个能够保证稳定大量供应的芯片生产商。再加上iPhone本质上是一个整合创新产品,苹果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工程师投入到芯片领域。
因此,此后3年,iPhone以及iPod touch一直使用三星制造的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
但是,苹果丰富的产品经验,仍然让这颗定制产品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苹果依据iPhone的功能提出了修改意见。比如将初代iPhone、iPhone 3G、初代iPod touch处理器的频率从620MHz降到412MHz,而把二代iPod touch频率调整为532MHz,以协调其他部件的效能等等。
正是这3年攀爬南坡的时间,让苹果以定制的姿态切入到移动处理器的设计和生产中去。不仅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为日后自己发展芯片设计业务打下了基础。
直到第4代iPhone发布,苹果才有了成熟的自研芯片产品。加之完全拥有iOS系统,以及乔布斯早期拿到的Arm指令集授权(从底层改动Arm架构的权限),苹果坐稳了行业老大的位子。
vivo的“安全绳段”
你看,这个行业里做的最好的家伙,是从“南坡”爬上去的。
在攀岩运动中,前人会留下一些可靠的岩石栓或者落脚点,形成一段较为简单的路径,叫做“安全绳段”。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来说,苹果走过的路,就是行业前辈为其留下的安全绳段。
同时,国产手机品牌对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广大市场的用户需求感知,就会成为独一无二的行业资源。
比如,在国产品牌vivo就与三星联合研发了双模5G AI芯片Exynos 980平台。在这个过程中,vivo采取了比定制更深入的“前置定义”的方式。
用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的话说,“把消费者需求和我们所能扫描到的、所能控制到的一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些解决方案,这就是vivo的创新体系。”
在Exynos 980的整个联合研发过程中,vivo补充了积累的多达400个功能特性,解决了100多个硬件层面的问题。这样研发出来的芯片,将更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带有一定的vivo烙印。
正如上文所说,独立研发芯片的代价已经非常高,vivo目前并没有独立研发芯片的想法,但却有了一些芯片领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比如,在5G射频方案上,vivo就主导设计了终端侧射频方案和天线技术。vivo贡献了170余个与调制解调器相关功能特性。在射频方案方面,vivo投入了数十名射频专家,基于以往的经验,主导器件选型、方案设计,与三星共同预研优化5G设计方案。
整体来看,由于采取了前置定义的方式,Exynos 980平台的整体批量进度提前2-3个月,保证了双模5G手机在年内推向市场,也加快了中国5G进程。
而在与三星联合研发的过程中,vivo也深度参与到芯片的设计和制作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三星的助力下,vivo依凭前置定义的模式,成为了新的”天梯“攀登者。
登顶,还是扎营?
变局时刻,新玩家的出现,面对的是机遇也是挑战。
芯片行业存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大佬Arm存在也有25年了。因物理限制,摩尔定律早已失效,架构潜力压榨殆尽,行业固化......一系列隐忧逐渐暴露出来。
这样的情况下,纵然是走前人留下的路径也并非易事。
大多数国产品牌的特征是善于整合跟进,但不够锐利。表现就是,在行业好的时候滋润,但遭遇增长见顶或者重大变革时,往往承受较大的转型压力。
从2G到3G,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贴牌到自产,以往几个关键节点总有国内巨头掉队倒下。这是行业的通病,但却并非死结。
这次,又一个节点来临。以Exynos 980平台为代表的前置定义模式会成为中国手机品牌怎样的纵身一跃?
答案是:能。一切的关键在于机会窗口。
中国厂商一定程度上占据了5G时代的先机。在与高度国际化的上游厂商合作时,如果将场景感知能力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就可以抓住全球手机终端更新的机会窗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架构都有其发展曲线。在Arm架构指令集性能增长放缓之际,更加开放,更加简洁的RISC-V指令集架构已经呼之欲出。谷歌、特斯拉、三星等公司都已加入RISC-V基金会。
中国手机品牌若能在攀上“天梯”之后积蓄力量抓住下一次洗牌的机会,那将是另一翻图景。
巨大的变局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毫无疑问,在变局到来之前,越深入了解,就越能获得主动权。
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攀上天梯,就会看到与以往不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