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1-18 21:41
我们可能再也拍不出《围城》这样的电视剧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比耶男孩(ID: biyeahboy),作者:林比利 郭一澎,封面来自:东方IC


葛优当演员晚,28岁才入行,最初演了几部戏都没让他火起来。


他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葛存壮是老一辈演员,母亲施文心是北影厂的文学编辑。当妈的一看葛优都30多了,还没混出啥名堂来,着急了。


有一天,施文心找到刚从美国回来的英达,说上海的导演黄蜀芹在拍一部电视剧,看他能不能带话过去,让葛优演个角色。


黄蜀芹听说后,告诉英达,你把葛优的照片拿来我看看,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葛优那时候还有头发,但人还是长得惨了点儿。最终黄蜀芹答应让葛优演了,正好里面缺一个反面角色。



年轻时的葛优


葛优他妈之所以这么想让儿子上这部戏,原因很简单,这部电视剧的原著作是中国近当代最经典的小说之一——《围城》,而写他的人也是不世出的大才子钱钟书。


但这么一部经典小说,改编起来可不简单。白岩松老师有句话说得好:


背靠大树,不要以为你就是大树。


1


1984年的一天,正在陕北拍电影《童年的朋友》的黄蜀芹,接到一个电话。


黄蜀芹是炙手可热的第四代导演,之前拍过80年代的偶像片《青春万岁》,1986年她又以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人鬼情》震撼影坛。


给她打电话的是上影厂的编剧孙雄飞。孙雄飞跟她说,要不要我们一起把小说《围城》拍成电视剧?


黄蜀芹一脸懵逼,她从来就没看过这个小说,她问孙雄飞:


这本书…是讲打仗的吧?


孙雄飞很无语,你自己先去找本书看看,咱们再谈。


当天因为天气不太好,摄制组正好没戏拍。放下电话,黄蜀芹立马叫了一辆车,赶到附近最大的县城延安,在新华书店里买到了两本薄薄的绿色的《围城》。回到房间,在炕上看完这本小说后,她才知道:哦,原来这本书和打仗没关系啊!


1980版《围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也不怪黄蜀芹看书少。《围城》创作于解放前,它不是一个很有故事性的小说,里面主要连讽刺带挖苦的,对一群知识分子进行了描绘。


新中国成立后,这部小说30年没人知道。1980年,当时正值革命文学退潮,学者文学升温,再加上海外学者夏志清的鼎力推荐,这部小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围城》的叙事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刺破一切虚妄和矫情。


这也是钱钟书年轻时代的写作风格。后来韩寒也深受这部小说影响,他曾经说,看了《围城》才发现小说还可以这么写。韩寒的《三重门》,就是模仿了钱钟书夹叙夹议的调侃式手法。


把文学作品搬上荧屏是一件既惊险又刺激的事儿。80年代,翻拍文学名著成为一股热潮。四大名著中,86版《西游记》和87版《红楼梦》不知道被播了多少遍,直到今天还是孩子们寒暑假必看的电视剧。



黄蜀芹当然也知道改编文学作品的好处,至少还没播名声就先有了。虽然之前没看过《围城》,但她这个人的优点是识货。黄蜀芹看完小说后,当即决定和孙雄飞拍摄这部电视剧。


但问题来了,把小说拍成电视剧,人家原作者还没答应呢。


拍摄《围城》必然要经过钱钟书的同意。钱钟书夫妇生活一向低调,不愿接受任何采访,更别说跟影视圈沾边的事儿了。


其实,好多人老早就盯上这部小说了。他们以各种方式联系钱钟书,不愧是大才子,钱钟书回绝得都特别有文采:拙作上荧屏实不相宜。


钱钟书、杨绛夫妇


黄蜀芹一看这不好办,必须得找点关系疏通才行。她找到了中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剧作家柯灵,请他写了一封引荐信。


柯灵是上海文坛大佬,当年他可是提携过张爱玲的人。1943年他主编《万象》期间,张爱玲的很多小说都是在那本杂志上发表的。他也是钱钟书的朋友,1980年《围城》的重新出版也有他“劝说”的功劳。


有了这么大咖位的引荐人,黄蜀芹和孙雄飞很容易就敲开了钱钟书家的门。见面后,一聊发现关系更近了,黄蜀芹才知道,原来她爸爸黄佐临还是钱钟书的恩人,救过他和杨绛的命。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有句老话说得好:


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2


黄蜀芹的父亲助人为乐的事,还得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说起。


1941年,珍珠港事变爆发,上海沦陷。那时候钱钟书夫妇刚从英国回来不久,在上海两眼一抹黑。


年轻时的钱钟书、杨绛


钱钟书虽然在那一年创作出《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两部著作,但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他没有正式工作,不得不替岳父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授课,赚点生活费。


杨绛不但要四处兼职上课,还要搞副业,创作话剧,卖俩钱花花。黄蜀芹的父亲黄佐临是著名的话剧导演,他慧眼识珠,买下了杨绛《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两个剧本。


黄佐临的这笔投资很有价值,不仅缓解了钱钟书夫妇的生活压力,还为自己的女儿几十年后将《围城》改编成电视剧扫清了障碍。


既然发现是救命恩人的女儿,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钱钟书当即答应了小说的改编授权。接下来就看黄蜀芹他们怎么改编了。


刚开始改《围城》的时候,孙雄飞把它往革命化的方向去弄了,竟然出现了地下工作者,险些搞成了谍战剧。黄蜀芹赶紧叫停,让他完全按照小说来。


1989年9月,黄蜀芹和孙雄飞从上海飞到北京,再次看望钱钟书夫妇,听听他们对剧本改编的意见,钱钟书只淡淡说了一句:小说我是作者,电视剧你们是作者。


你们就自己弄吧,别来烦我好吗?


要想把《围城》改编成电视剧剧本,必须给每个人物赋予灵魂。这样一来,演员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很多文学作品从选演员开始就不过关。比如今年张爱玲的小说《第一炉香》又要被翻拍成电视剧,刚传出马思纯要演主角葛薇龙、彭于晏演乔琪乔的消息,就遭到网友的群嘲。有人说:


这是拍《骆驼祥子》吧,膀大腰圆的虎妞和黝黑健壮的祥子。


《围城》演员的挑选显然比《第一炉香》成功得多,黄蜀芹当年的要求是:要做到几十年不后悔。事实证明,她真的做到了。


对于全剧最重要的人物、男主角方鸿渐的扮演者,她早就想好只有陈道明能演,除了他找不到第二个人选。


陈道明那时候30出头,刚拍完《末代皇帝》,凭借在里面演的溥仪,他一举拿了国内几个影帝,正是当红的时候。


1988年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陈道明


没想到黄蜀芹一找他,就被陈道明拒绝了。


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觉得原著小说结构松散,完全是依靠文学语言性的幽默支撑起来的,很难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物。他不想糟蹋作品,其实潜台词是——他也不想糟蹋自己。


但黄蜀芹觉得非他不可,她甚至公开跟陈道明表示:你不演《围城》,我就不拍了。


最后是黄蜀芹在一次采景时摔断了腿,陈道明才于心不忍,答应下来。


至于女主角孙柔嘉,钱钟书起这个名字时就充满了讽刺,“柔嘉”即柔嘉之术,是古代君王统治的手段,意指恩威并施。


孙柔嘉结识方鸿渐时是娇弱的学生模样,总在方的面前展示柔弱的一面,与方鸿渐结婚之后渐渐露出了善妒、跋扈、市侩的另一面。


这样一个婚前婚后反差极大的角色,演起来很不容易,必须得由一个实力派演员扮演。黄蜀芹找到了她拍摄的《童年的朋友》里的吕丽萍。年轻时候的吕丽萍眼距较宽,和书中描述的孙柔嘉的外貌很相似。


婚前的孙柔嘉与方鸿渐


婚后的孙柔嘉与方鸿渐


后来电视剧播出后,她这个角色果然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尤其一些大学生的评价最高:


找媳妇千万不能找孙柔嘉这样的!


在《围城》里,方鸿渐在感情上与三个女人有瓜葛: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其中苏文纨是主动追求他的,而且人家是典型的白富美,又有文化,是真正的博士,可偏偏方鸿渐不喜欢她。


找谁演苏文纨就很重要了。黄蜀芹找来了话剧演员李媛媛,她人长得就非常端庄大气。


白富美苏文纨


对于这个人选钱钟书也赞不绝口,电视剧播完,在给黄蜀芹的信中他表达得很含蓄:苏小姐、高校长、方鸿渐、孙小姐、汪太太等角色甚佳。


谁演得最好,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唐晓芙的扮演者史兰芽,选得尤其成功。因为原作并没写她是超级大美女,只是行动举止在方鸿渐看来特别可爱,外貌描写基本是虚写。实写的只有类似“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


1987年,史兰芽只有16岁,还在上高二的她被剧组选中。她花样年华的本色出演为唐小姐增添了许多天真浪漫,在剧中她浅浅的笑曾经迷倒了无数人。


有句歌词形容得贴切:


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没见过的人不会明了。


白月光唐晓芙


3


男演员中戏份仅次于陈道明的,是赵辛楣的扮演者英达。


那时候英达刚从美国回来,跟第一任老婆也离婚了,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之前他并没有表演经验,为了争取这个角色,英达向黄蜀芹寄了一份自己认真钻研角色写成的人物小传,没想到导演看完后认为他对剧的理解很到位,非常适合做电视剧的执行导演。


英达想了想,还是更想演戏,后来他既当了副导演,又演了赵辛楣。事实上,英达不仅自己弄了个角色演,还受葛优妈妈委托,把她儿子介绍进了剧组。


黄蜀芹决定让葛优饰演很坏的教导主任李梅亭,因为他看起来不像好人。


大反派:教导主任李梅亭


当年葛大爷虽然也是“大光明”,也还是有一圈头发的。剧中他瘦削的脸上架着小墨镜,斜着眼从墨镜外看人,露出两颗大大的门牙,李梅亭的猥琐形象一下子从书中浮现了出来,简直不能更形象。


剧中的李梅亭频频向孙柔嘉示好,直到方鸿渐挺身出来保护他才罢休,让李梅亭气个半死。这让人联想起葛优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饰演李冬宝时,有一次李冬宝吐槽吕丽萍喜欢濮存昕演的那个诗人,也可以移到他对方鸿渐的吐槽:


你说他不就头发比我多点,眼睛比我秀气点,文采比我好点么。


除了这些叫的出名字的演员,《围城》的诸多配角也都大有来头。


高松年校长的扮演者是英若诚,是英达的父亲,也是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执教时的学生。他那时候还是文化部副部长。


当英若诚听说要拍《围城》时,立刻要儿子英达转告导演,自己希望以钱钟书学生的身份来参演。拍摄时,老爷子特意抽出一周时间,专心表演。


英若诚戏瘾很大,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他还参演了《我爱我家》和电影《末代皇帝》,后来因为演戏太忙,干脆辞掉了官职。换到现在,一个副部长去演戏,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英若诚饰演的高松年


方鸿渐的挂名岳父周经理的扮演者吴贻弓,也是一名官员。那时候他的头衔包括:上海电影局局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委委员,他其实是导演黄蜀芹的领导——《围城》的出品公司就是上影厂。


吴贻弓还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导演的最有名电影是《城南旧事》,90年代他作为制片人制作了张艺谋导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苏小姐最终嫁给的曹元朗,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编剧沙叶新,他写过电视剧本《陈毅市长》、电影剧本《宋庆龄》。剧中他演的曹元朗因为口吃而非常搞笑,但事实上他从小就是口吃,口吃的毛病是他爸爸让一个山东大汉吓出来的。黄蜀芹干脆将计就计,让他当成一个结巴来演,整个剧里他就没多少台词。


剧中苏文纨与曹元朗的婚礼


每句话都以“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开头而闻名的学监扮演者李天济,现实生活中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编剧,代表作是经典电影《小城之春》。


剧中还有两个美女,一是跟方鸿渐在船上鬼混的“鲍小姐”,当年是《大众电影》的封面女郎盖丽丽,她可是那个年代的女神。还有迷倒赵辛楣的“汪太太”则是在刘晓庆版本《武则天》中饰演萧淑妃的于慧。


“鲍小姐”盖丽丽



“汪太太”于慧


另外,褚慎明的扮演者是凭借《济公》成名的吕凉,女生指导范懿“范小姐”是他的妻子宋忆宁,董斜川的扮演者是导演张建亚……里面的名人实在太多了。


就连剧中的旁白也是国内顶级的。他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配音大师毕克。他曾为《音乐之声》、《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多部经典译制片配音,也是《少林寺》的旁白。


因为汇聚的大咖太多,黄蜀芹将当时参与拍摄的72名演员称为“七十二贤人”。


现在能有这么豪华阵容的电影,估计只有《我和我的祖国》了。


4


1989年秋天,《围城》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开始拍摄。这个基地刚建成两年,是央视为拍摄《唐明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建的。


那个年代拍戏,都时兴像87版《红楼梦》那样搞集体学习。开拍前,黄蜀芹组织所有演员集中研究了一周剧本,讨论钱钟书的原著小说,让每个大咖都能抓住原著人物的精神气质。


《围城》的拍摄很讲究。黄蜀芹对这部剧的拍摄概括成了三个词:电视形式、小说容量、电影拍法。


拍电视剧的时候,她把原著的9章用了十集来拍摄,在片场采用了双机拍摄的电影化方法,把十集电视剧当成五部电影来拍。


黄蜀芹还号召大家即兴发挥,表演时越自然越好。


葛优去报道时,第一次见到黄蜀芹是在上影厂门口,黄蜀芹腿伤了,还拄着拐。黄蜀芹见他第一句话就是:你随便演。


作为当时剧组最大牌的演员,陈道明对自由发挥很擅长。进剧组前就跟黄蜀芹打了招呼,我可能会讲些笑话,调动一下气氛。果然,他成了剧组里最爱搞笑的一个。


陈道明与导演黄蜀芹/摄影:种楠


扮演苏小姐的李媛媛刚进组不太适应,她是学院派出身,喜欢严格按照程序工作。陈道明就跟她讲:丢掉剧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围城》里方鸿渐的岳父岳母扮演者,是吴贻弓和他的夫人张文蓉。吴贻弓是导演出身,但演戏却是头一回。有一天拍一场搓麻将的戏,吴贻弓要么牌出错了,台词说对了,要么牌出对了,台词又说错了,让所有人跟着他不停返工。


黄蜀芹也敢怒不敢言,人家好歹也是她领导啊。吴贻弓夫人张文蓉可不管那么多,直接用上海话开骂:哪能介笨,这几句台词也讲不拎清?


还是女婿陈道明机智,他赶紧对“岳母”说:老丈人被您骂傻了,这戏咋拍呀?


《围城》人物,左起:导演、李梅亭、学监、高松年


拍摄的时候,黄蜀芹特意把小说中一部分妙语和警句借由剧中人物的台词说出口,其余大多都在旁白中得以呈现。编剧孙雄飞回忆,他们选取并改写了四十个旁白,分散在每集的首尾和段落之中。


像杨绛点题的那句话——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就做成旁白放在每集片头的最后,以至于这句话后来深入人心。


还比如在方鸿渐用法语打电话拒绝苏小姐,说他其实喜欢唐晓芙的时候,旁白响起来了:


在这种场合下,用外国话来谈尴尬的事,就像政治犯躲在外国租界里活动一样地觉着方便。


故事进行到三闾大学那一段时,有这么一句旁白,也非常到位:


通常猴子蹲着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它向树上爬去,爬得越高,后部就露出来供大众瞻仰了。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围城》里的台词都非常经典,这也延续了钱钟书在原著中讽刺的一面。剧中孙柔嘉姑妈对侄女说的那句话,放在今天也很有用:


对男人,不治是不行的。


5


1990年其实有两部热播电视剧,一部是创造了空前绝后收视率的《渴望》,另一部就是创造了“文人剧”典范的《围城》。


《渴望》:国剧历史上最早的“女主”剧


《围城》剧本准备了三年,拍摄又花了小半年时间。在央视播出后,立刻成了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


在《围城》改编和拍摄过程中,钱钟书夫妇的总体立场是,不支持,也不反对,换句话说是,眼不见,心不烦。但在电视剧播出时,老两口也忍不住在家边看边评论。


杨绛看了几集后,觉得电视有好多毛病:一是苏小姐在自家称呼不对,二是赵辛楣给方鸿渐夫妇订一间房是不对的。


钱钟书有考究癖,但凡发现剧中哪里不对,他一定要找到原文研究一番。为了避免影响日常工作,他索性不看,除非被老婆女儿拉到电视机旁,他才看几眼。


不过,写小说时非常刻薄的钱钟书,对拍电视剧的这帮人温和多了,他后来给电视剧盖棺定论:


总体拍得算好了,谢谢他们。


在电视剧播出后的第二年,举行了第11届电视剧飞天奖——这是官方搞的“政府奖”,黄蜀芹拿了最佳导演奖,陈道明拿了最佳男主角奖。可惜的是,整部剧只拿到了长篇电视剧二等奖,只怪当年得一等奖的《渴望》实在是太火了。


《围城》剧组再聚首


 《围城》的播出,让所有演员都火了,尤其是陈道明,他凭借方鸿渐这个角色在国内各种奖拿到手软,在表演上他也被正式“封神”。


葛大爷也不用说了,此后一路高歌猛进。他演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让他获得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紧接着又靠张艺谋的《活着》拿下戛纳影帝。之后他又陆续演了冯小刚一系列贺岁电影,成了中国喜剧明星的No.1。


英达也越混越好,《围城》的播出为他带来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荣誉,也成为他演员生涯的巅峰。他后来改行当导演,拍的《我爱我家》成了中国情景喜剧的不可逾越之作。


剧中美得不可方物的苏文纨的扮演者李媛媛,后来还出演过《上海的早晨》等热播电视剧,本来星途一片大好,可惜的是,2002年她因宫颈癌去世,年仅41岁。


6


电视剧《围城》已经播出快30年了,但它用今天的眼光评判一点都不差,在豆瓣上它的评分是9.2,下面的留言中仍不断有人似乎像找到宝藏一样发现了它。


不过现在的人看当年的剧,被吸引的点很不一样,有人说:


看第一集,方鸿渐跟鲍小姐一夜情了。想不到一百年前,中国就有一夜情了。那个时代中国男女关系就很开放了。


还有人说:为了一个美女,英若诚饰演的高校长,跟儿子饰演的赵辛楣争风吃醋,让人不忍直视。



知乎上也有个帖子“如何评价电视剧《围城》”,大多数人对这部剧的用心和选角之精准赞不绝口。


有人说,这是一部极难得的能充分还原原作精髓与韵味的改编影视作品。无论是先读原著还是先看电视剧都可以,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能无差别地呈现给你。


仔细想想,阅片无数的我们还能再找到这样一部神剧吗?


现在回想起来,《围城》这部电视剧的最大意义在于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大大提升了小说的知名度,使一般群众也知道了钱钟书。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有这么一位大学问家,他竟然还写过这么一部通俗有趣的传世之作。


其实,影视圈向来看重这部电视剧,它被誉为中国名著改编剧、文人剧的神作。


即便是现在,随便打开《围城》一集,看看这些腕儿年轻、敬业、还不那么出名的时候,精心创作的情景剧,庸而不俗,透着钱钟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冷嘲热讽,你就会立刻发现,它远远超过当下那些把家长里短做到极致的《都挺好》、《我的前半生》等生活剧。


只不过当年拍《围城》还不是高清,是用磁带拍的,效果跟现在的电视剧没法比。2016年1月,陈道明在公开场合还说,想自费修复《围城》,给所有参与创作的人留一份纪念。


不过直到现在,也没听说明叔到底修好了没有。


跟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剧不同,《围城》这些年来很少有人说想再拍一次,只因为当年那些形象太经典,几乎不可能被超越。


我们可能再也拍不出《围城》这样的电视剧了。


豆瓣上有个帖子:如果现在再重拍一遍,你会选谁演?


他给出的方案是,黄磊演方鸿渐,徐静蕾演苏文纨,唐晓芙让高圆圆或董洁演都行,至于赵辛楣可以让孙红雷出演。


帖子下方的第一个评论,得到的赞同最多:


如果按楼上,就不用看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比耶男孩(ID: biyeahboy),作者:林比利 郭一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