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24 23:15

美国人几岁退休?养老收入从何而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ID:Story-about-Science),作者:Y博的科普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84岁仍在工作的传染病学家福奇)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人退休的年龄和养老收入来源,包括社会保障福利、养老金和401K等,以及退休年龄与收入的关系。

• 💰 解释了美国人退休的主要收入来源

• 📊 讨论了美国人退休年龄与社会保障福利领取年龄的关系

• 💡 分析了401K制度对美国退休收入来源的影响

很多人讨论延长退休年龄,起因大概是有个公众号把一些退休年龄调整的推演当成结论发了出来,吓得90后们惊呼要干到65岁。


其实任何XX年龄才能退休的说法都不准确。所谓退休年龄只是可以领取退休金的最早年纪。退休是一种生活状态,退休金只是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类收入来源。如果你有其它方法维持退休这种生活状态,那什么时候能领退休金和你决定什么时候退休,可以没有一毛钱关系。


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词叫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经济独立早早退休。鼓励年轻人疯狂赚钱投资,有了足够资本后退休。网上的FIRE故事,40岁退休都是晚的。你觉得那些人退休和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发放年龄有关系吗?


说白了,你要是有足够的钱,现在给老板发邮件说世界很大,我想退休去看看,也没有问题。


但残酷的现实是,绝大部分人只有钱不够,没有钱太多。国家支持的退休金,是大部分人退休收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也有了几岁拿退休金与几岁退休的对等。


某种程度上,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没有别的意义,它既不能完全决定你的健康程度,也不能决定你的经济保障程度。因此,对于个人乃至社会,我们需要看的不是退休年龄这个数字,而是思考如果退出工作(退休),我们需要多少经济收入维持自己理想的或必要的生活条件,而这些经济收入又能来自于哪里?


这里以我个人相对熟悉一点的美国为例,聊聊美国人的退休收入类型,决定退休的年龄。


美国与退休相关的收入类型很多,与国内退休金概念相近的是social security benefit,社会保障福利,简称SS。它是美国政府支持的社会福利项目,本身非常广泛,比如说残疾人的生活保障,也会涉及。不过我们这里只简单讨论针对普通人的退休福利。


在美国,基本只要工作就会交SS tax,专门支持SS的税。到了一定年龄,你可以领取SS,类似退休金。具体几岁可以领呢?这就是美国退休金制度比较特殊的设计了,你有一定的自行选择权。现在最早可以领取的时间是62岁。


领取年龄和领取的额度有关,1960年后出生的人,67岁领取SS,能领到全额;62岁领,会少30%;如果你在67岁以后领,能领超过100%,但70岁以后就没有进一步增加了。


也就是把领取年龄与退休金金额做了关联:你早拿钱,每月拿的少一点;晚拿,每月多一点。


这让美国人需要考虑:我适合多干几年再退休呢,还是早点退休?


SS的金额计算方式也会影响美国人退休的决定:用收入最高的35年平均下来的钱,计算你的退休金。这意味着SS非常鼓励你工作至少35年——或者说如果你干不到35年,会变相受罚。比如工作了34年,SS计算时会算35年,有一年收入是0,一下子就把平均收入拉下来了,退休金相应会少很多。


可以想,美国一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他至少要工作到57岁,计算SS时才不会因为“工龄”不够受罚,而57岁时他还不能领SS,一般情况必然要再工作几年,才能想退休的事。


也像我们前面说的,有些人早早FIRE了,那可以很早退休,完全不考虑SS这些年龄、工龄限制。不过大部分美国人没那么厉害,目前美国男性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女性是63岁。


也就是说大部分美国人是到了能拿SS的年龄才退。


这也是有原因的:SS是很多美国人最重要的退休收入来源。只是,这有一个灾难性后果:SS从来就不是作为全部退休收入来设计的。理想状态,SS只应是退休收入的40%。


但据美国社会保障局统计,65岁以上领取SS退休金的人群里,12%的男性与15%的女性,SS退休金占他们的收入比例超过90%。


这意味着很多美国退休老人处于收入不足状态。


如果SS退休金不应该是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美国人退休应该靠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美国这里很多工作单位会提供的退休福利


在过去,普遍的工作退休福利是以pension,养老金形式出现。一般来说pension有固定金额保障。比如说你为一家公司工作,每一年工龄折成1%的pension收入,如果工作30年,你退休后,这家公司会按30年里年薪最高几年(比如5年)的平均年薪,乘上30%,作为今后每年给你的养老金。


现在pension在私营企业里越来越少了,主要是政府部门、学校等行业还有。原因是pension的模式对雇主有很大的压力,它保障绝对金额。随着一家企业退休员工增加,支付养老金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例如美国三大车厂,过去庞大的养老金支出让它们的生产成本增加很多。


可另一方面,pension对蓝领阶层是非常好的退休保障机制。在一些高校里会表现得很极端。像我以前读研究生的学校,有pension计划。学校附属医院里开救护车的,或者做护士的,一般很年轻就开始工作。比如22岁开始在学校工作,pension往往有上限,比如工作30或35年后不会继续累积比例。你22岁开始干,干到pension满额,那么也就57岁,不算吓人。可要是做学校的教授,常是读过博士,做过博后,可能入职时已经40岁了,要拿满pension就真是干到人不行为止了。


当然,教授这些收入会比那些蓝领的工作高很多。可pension累积年份少的话,就会让你退休时收入下降特别明显,生活水平落差可能会更大一些。


1978年美国税务法律做了一个重要改革,引入了401K系统。这导致了美国退休收入来源巨变。401K允许企业将员工的部分税前收入存入专门的账户。把税前的钱移走了,缴税的薪酬基数下降,交的税也少了。401K等于是一种避税机制。美国政府给美国老百姓合法逃税的目的是啥呢?让你存钱养老。401K避税的前提是59.5岁后支取,在此前取要罚款(等于补税)


一般来说,退休后的收入低于工作时期。401K让你在工作时降低缴税总额,退休时支取再缴税,等于税收上国家补贴养老。随着401K相关法律的建立,80年代起美国企业逐渐都转向401K,pension越来越少。


pension与员工收入直接绑定,是企业承担员工一生养老。401K不同,实际是员工存钱,以后是员工自己负责,企业不用管。一般来说存401K也不是存银行吃利息,都是投资。由于股市收益高,401K很多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最后投到股市。从投资建议上看,年轻人需要追求收益,401K投资股市的比例要高一些,老年人要考虑风险,401K就要逐渐撤出股市,转为更稳定的债券。


这里也能看出401K和SS以及pension的不同。SS和pension都是根据工作时的收入以及工龄计算出来的固定收入。401K则是不固定的投资收益,它通过税收优惠扶植你去投资,让你用几十年储蓄+税收补贴的本金,连带这长期投资后的潜在收益作为未来养老所用。


理想情况,美国这里建议退休收入要到退休前的80%,能维持比较好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对美国普通工薪阶层,这会有SS、pension和/或401K这些工作单位支持的退休福利,然后再自己存一些钱。后者也有个人退休账户这些有税收优惠的项目,这里只介绍美国退休收入的大概,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退休规划咨询,就不多展开了。


遗憾的是,很多美国人没法做到理想的退休状态。像前面说了,有部分人只有SS,pension如今越来越少,转变为401K后,很多美国人也没有多余的钱存401K。这些都导致美国老人里普遍的收入不足。


不少美国老人会采取渐进的退休方式,就是到退休年龄了,还是打工补充一点收入,逐渐减少工作量,慢慢退休。



2016—2022年间,65—69岁的美国人,退休比例只有70%,甚至75岁以上也只有88%退休。


当然,我们也要区分有些老人就是有自己想做的工作。比如美国之前的首席传染病学家福奇医生。82岁才从政府部门退休,退了也没赋闲,跑去大学教书去了。其实他的政府pension应该会创记录,有媒体估计在30—40万美元一年,他显然也不是为了钱工作了。


不过更普遍的现实是,很多美国人是真的没钱退休。这也是社会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贫富差距大,社会公平度低。甚至很多人生下来就有着巨大不公。但任何一个社会,最大的贫富差距、最大的不公,会在老人、会在退休这件事上。


作为个人,我们需要明白,从来没有多少岁退休这件事。有的是我们需要思考自己退休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状态,要达到那样,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经济条件会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条件,但也不是唯一。


这种思考不用等到50岁、60岁、64岁,20岁都可以。甚至现在的大学,就应该为每个学生开设经济理财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介绍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未来走向社会需要如何考虑。我敢肯定,这种经济通识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收益超过任何一门专业课。


中国过去的教育、社会有太多条条框框,定义一个人几岁读书、几岁工作、几岁退休,巴不得把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弄成一个可以复制黏贴的标准流程,SOP。其实生活应该是让每个人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仅此而已。


社会要做的,不是告诉每个人几岁退休,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从工作到退休,都有更多的机遇,更公平的环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ID:Story-about-Science),作者:Y博的科普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