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2-09 20:00

一件假文物的升天之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ID: buuuxiangji),作者:发财金刚,原标题:《让假文物流进博物馆,是文物投机者的终极梦想》,封面来自:东方IC


“这里的村民开价300元的文物,跟市面上价值一两万的文物相差无几。”


只有文物圈资深老炮才知道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的秘密,深入当地,你会发现农户家里看着比乾陵还牛逼。


不管是春秋莲鹤方壶、战国方鼎、东周天子驾六,还是东汉马踏飞燕及各种造型壁挂、仿古台灯,这里的上万种青铜器能让一个对文物一窍不通的外行瞠目结舌。



数据显示,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的专业加工户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880余人,年创产值9000余万元。


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中,一群外表普通的农民,都是身怀绝技的青铜器制作高手,足以乱真的仿古作品甚至远销欧美,让文物收藏界和鉴定界十分头疼。


村子里的村民常常因为牵扯其他地方的文物走私案件,而被警察盯梢。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位叫方兴庆的人,就因为把一件酷似战国出土文物的铜镜卖给了文物贩子,被警方带走。


他死活不承认,说那是自己做的工艺品,要多少有多少,家里还有很多。最后警察上门排查,还真如他所说。



“河南造”是一个让收藏界和鉴定界都头疼的词,不少专家都曾经栽在“河南造”上。同样因为造假技术闻名的,还有河南洛阳孟津县男石山村,这里是唐三彩的重灾区。


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曾花高价,抢救性收购出现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一批来自河南据说是因为施工挖出来的“北魏陶俑”。


当时全北京的专家鉴定为真品,经过C14鉴定的结果也显示,这一批文物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重合。但奇怪的是,之后类似的“北魏陶俑”开始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北京的收藏市场,这时中国历史博物馆才起了疑心,国家文物局成立专案组开始调查,最后一直摸到河南洛阳孟津县男石山村高水旺的家里。


高水旺承认这是自己仿制的,并拿出了国家颁发的工艺品营业执照。包括之前海关查获的一批唐三彩马和乐俑,同样来自于他的高仿作坊。



为了避免与文物造假挂上钩,高大师后来在自己的高仿品上都落了自己的款,最终他因为高超的仿制技术,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经常听到的青铜器,瓷器,书画文物造假都算小儿科,更狠的是连新疆的干尸文物都有假的。


改革开放初期,美国人热衷到中国新疆收购文物,而且他们早就听闻了中国文物造假的厉害,所以只买现挖出来的干尸。


但是令美国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那段时间新疆的各大殡仪馆尸体频频失窃,文物贩子把尸体脱水风干,再弄身古代的衣服穿上埋在土里,然后静静等待金主的到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地下文物多不胜数。越是历史底蕴丰厚的地方,就越有可能藏匿着造假技术惊为天人的高手。


2012年3月,一份涉及中国文物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公布。该调查对中国庞大的文物造假体系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并对文物造假按照类型进行分区。



陶瓷造假重灾区以江西景德镇、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县神镇、宝丰县)、浙江龙泉地区、广东潮州等地为重;青铜器造假重灾区则是以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的制假村。



玉器造假重灾区: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安徽(蚌埠),这些地区主要是汉代玉器造假地,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书画造假重灾区:天津鼓楼地区为最广,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则多为当地书画家,作品被造假严重。


随着中国收藏热潮的兴起,假文物制造在全国遍地开花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上述产地的假文物会通过文物贩子手中倒腾,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市场中,甚至流向海外。


而假文物的制作者,位于整条产业链的最底层,他们挣的都是些小钱,真正靠假文物牟取暴利的投机者另有高人。让人感叹文物圈水很深的,正是这些背后推手。



2018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拍卖总成交额64.1亿美元(约合42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下滑10%。在高峰时期,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额曾一度达到全球艺术品拍卖总额的50%。但随着经济政策环境与国际局势的变化,这一收藏门类在全球范围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至31%。


让假文物流进博物馆,是一些文物投机者的终极梦想。


为了让这些原本一文不值的假文物卖出天价,人类的脑力被开发到了极限。他们会不择手段制假、造势、假鉴、拍假、护假。


造假,也从一门技术,上升到了学科,涉及水文地理,工业制造,商业包装技巧,社会学和心理学。



带动这个产业链的是一群“国宝帮”,所谓“国宝帮”,就是指那些通过贩卖、包装假文物,最终想办法变成“真文物”者。


他们通过专家鉴定、媒体报道等一系列包装手段获得声誉,继而将文物捧出天价。而有些所谓的专家,往往也是这个产业链上的一环,而且是作为寄生者而存在,只要给钱,给出怎样的鉴定都不是问题。




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师对78元的景德镇陶瓷花瓶估价上百万元。


2003年,富商谢根荣为了骗到银行贷款,用零散玉片穿起了假“金缕玉衣”,并请了五位国内文物界泰斗级专家,集体鉴定其为罕世珍品,并给出24亿元的估价。谢根荣以此向银行骗贷7亿元,最终银行的5.4亿元打了水漂。


而帮助谢根荣的假古董背书的几位学界泰斗,互相推诿“看走眼”,事情不了了之。





不仅花高价买通专家鉴定,有人甚至会将假文物编进权威书籍里。


今年7月份,有网友披露一件首次出现在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文献古籍里的“嘉峪关出土罗马烛台”文物丢失,后面被证实是“三十年前,一个人品不端的编辑,帮假古董贩子做了本画册,大量真文物中间,夹带进一件准备坑老杆儿的假“魏晋罗马”文物。


三十年后,这本画册坑了一个不爱钻研的学术棒槌,顺带吓了甘肃和酒泉文物局一大跳。”




有网友表示各种图录里出现假文物并不稀奇,现在甚至有整本都是假文物的书。


除了这些,文物圈还有更见不得人的算计威胁,权钱交易,这就导致各种关于假文物不可思议的新闻见诸媒体报道。



近年来,还有不少赝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际性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价越高,对新仿作伪者的刺激也越大。


在2014年德国昆克拍卖公司(Kunker)第246场钱币拍卖会上,一枚”伪满洲国吉林省治安维持会奖章“(拍卖编号3293),以840欧成交,这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一枚老乡造。



还有一些假文物,出口转内销,通过一番海外包装,回国就变成了真文物,被一些博物馆奉若至宝。


香港商人邱季端向母校北师大捐赠6000件瓷器,并称捐赠品涵盖了中国各个朝代和窑口的精品。然而消息一出,引来古董界和文物圈一边倒的质疑声。



细心的网友从邱季端的这批文物照片上发现了端倪,“大明永乐皇帝朱棣”


中国古董专家马未都曾说过:“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设有类似的假博物馆,以谋取金钱收益。”


在近年艺术市场水涨船高,各项拍卖纪录不断被刷新的情况下,追求文物收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是部分人的主要目标:穷人指望着淘宝一夜暴富,富人指望着通过艺术品来获取巨额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直白的金钱,也包括通过捐献来获得其他利益。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网上曾热炒的各种假文物流进博物馆事件,很多业内人士都抱有一种平淡的态度:“因为这里面的水很深,谁也不知道这些赝品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



北京的古玩迷朋友跟我感叹,早些年潘家园还是能淘到好东西,现在放眼望去真是成了仿造品聚集地。


他怀念前几年有一次到潘家园古玩市场淘到一件好东西,明朝花瓶。拿回家一看,瓶底还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了扫果然是明朝的,心里顿时踏实很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ID: buuuxiangji),作者:发财金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