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4-08-02 19:19

来中国“见世面”的老外,还养不活淘金者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冰

编辑|周月明

题图|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近年来,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数量逐渐增加,但入境游市场仍面临挑战和限制。

• 💡 144小时免签政策带动外国游客增长,但对创业者来说挑战重重

• 🌏 东南亚游客活跃度高,对中国入境游市场有积极影响

• 🚀 China Travel成为中国成功的文化输出,为外国人揭开中国真实面纱

看老外在中国的特种兵旅行vlog,以及他们“没太见过世面”的样子,已经成了中国网友的新版电子榨菜。

 

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城市加入144小时免签政策,“China Travel”火遍全网。一时之间,景区、高铁、大街上,到处“长满”了外国人,中国人去到热门景点,有时差点怀疑自己才是那个老外。

 

外国人扎堆来中国旅游,带动了入境游的发展。

 

据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享受144/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54个国家的境外游客,入境中国旅游订单环比一季度增长28%。享受该政策的国内23个城市,二季度入境游订单环比一季度增长42%。

 

这些增长数字令不少从业者开始兴奋。从头部平台到小旅行社,从资深机构到初创团队,各路人马都蠢蠢欲动。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很快发现,这块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肥。

 

“144小时免签政策最受益的还是那些廉价批量团。”从业20多年的成都鼎文金旅旅行社的黄丹告诉虎嗅。

 

用跨境电商思路运营的创业者,很多行不通。”头部定制入境游平台ChinaHighlights的品牌经理Nora告诉虎嗅。

 

想接住这波流量分一杯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东南亚游客最活跃

 

老外的一句“city不city”成了爆火网梗,折射出入境游的火热。

 

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

 

不过,或许与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最踊跃的并不是在社媒上活跃的欧美游客,而多是中国的亚洲老邻居。

 

据携程国际版Trip.com平台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入境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其中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入境游客增长最明显,分别激增10倍和9倍。据去哪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持马来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护照的预订增幅最明显,均在2.2倍以上。

 

活跃的东南亚游客令一些入境游公司尝到了甜头。

 

两个旅行社均表示,东南亚地区的订单恢复最快,游客数量较疫情之前甚至都有增长。

 

东南亚地区之所以表现更为踊跃,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较近、文化相似、以及中国旅游宣传在东南亚做得相对较好。当然除了144小时免签政策,此前中国也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签订了30天免签政策,这也是这两个国家入境游增速最快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东南亚游客来中国旅行的便利程度,其他地区的游客则更易被其他因素干扰。

 

比如以色列游客。

 

“以往每年我们会接待五六个团,但是在巴以冲突爆发后订单量大减,2023年一整年只接到一个订单。”黄丹告诉虎嗅,在此之前,以色列一直是其旅行社长期合作的区域。

 

又比如美国。

 

美国在2024年4月中旬更新了对华旅游警告,将到中国大陆旅行的警告级别定为第三级。美国旅行警告共分四级,级别越高警告越严重。其中,第三级为“重新考虑旅行”,意味着建议旅行者谨慎考虑前往相关国家或地区,同样被美国列入该等级的国家还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等被认为是社会治安状况恶劣的地区。旅游行业业内人士表示,旅游警告可能对美国民众的来华意愿有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入境游市场增速很快,但实际上,目前的市场规模跟疫情之前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2019年中国共接待海外游客4910万人次,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观光休闲,当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313亿美元。而2024年上半年,入境中国的外国人数量为1460万人,距离2019年的一半2455万人次还有一段距离。

 

“今年七月份,我们旅行社接待了几十位外国游客,比2023年一整年的接待量还多,但还远远比不上疫情之前,在2019年,旅行社平均每个月都能接待上百位外国游客。”黄丹告诉虎嗅。

 

不过,目前我国入境游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预计下半年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的人数会超过1500万人次,全年数据可能会恢复到2019年的80%以上。

 

入境游一片蓝海?

 

入境游市场增速明显,不少创业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于此。

 

在小红书上,有不少人已经瞄准入境游行业,开始匹配资源、谋划创业:有的有旅游行业经验和接待资源,有的精通出海广告投放,这两类人互相配合,打算共谋事业。还有不少有外语、旅行、跨境电商等相关技能的人也打算把入境游作为自己的副业,来分一杯羹。

 

然而据虎嗅观察,在小红书的一个500人的入境交流对接群中,大多数人都发出了自己的具备的能力和需求,但极少见转型入境游成功的创业者。

 

有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介绍了20个订单给旅行社,但最终没有一单能够成交。”Nora告诉虎嗅。据其描述,今年来,陆续有几位从事跨境电商的人向旅行社寻求合作,这在之前是是从未有过的,跨境电商从业者想要借助自身海外获客渠道丰富的优势,介绍有入境游需求的客户给旅行社,再由旅行社为客户提供接待服务。

 

“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在旅游行业,最后转换成客户的难度会这么大。以我们的理解,可能是他们把旅游业想的过于简单了。从社交媒体上获客,到真正能为客人定制旅行需求,并把行程交付,整个业务链条建立起来,是非常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你把客户交接到我这里这么简单。”Nora总结说。

 

而在从业二十多年的黄丹看来,虽然现在入境游炒的火热,但对于创业者来说,目前并不是入局入境游的好时机。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入境游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以2023年为例,入境游客人次(不含港澳台同胞)远远少于出境游、国内游。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入境游客中外国人仅有1378万人次,但国内出游则达到48.9亿人次,国内居民出境(不包含赴港澳台)也有2392万人次。

 

2021年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三大旅游市场中,国内旅游市场保持年均 10% 的增幅,出境旅游市场在 2012 年一度达到 18.40% 的历史新高,而入境旅游市场在 2012 年、2013年连续两年下跌后,自 2014 年开始缓慢恢复,直至 2019 年才恢复到 2.9% 的增长水平,与国内游、出境游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入境游产品相对落后,线路也比较陈旧,对于初入行业的创业者来说,想要短时间内提升产品质量并不容易。

 

对国内游来说,疫情虽然打击了市场,但也倒逼国内供应端在有限的市场中卷出花样,深度本地游、个性化定制、文化创新游层出不穷,三年里,国内游产品进步很大,走向了创新、丰富且深度。反观入境游产品却没有太大进步,很多大众团还是20年前的老路线,再加上一些热门网红景点。

 

此外,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波免签政策更利好那些批量团或廉价团,比如满是老年人的邮轮团,或半日游、一日游等快团,这类产品更适合成熟的旅行机构或平台。

 

这类产品的利润空间本就不大。即使在一些创业者擅长的线上营销领域,盈利空间也较为有限。

 

过境免签政策带来的大多是‘顺便来中国看看’的游客,而不是‘以中国为目的’的游客。”黄丹告诉虎嗅。

 

这两种游客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需要碎片化的、短途的旅游服务,后者在中国的停留时间往往更长、对中国深度游产品的需求更高。更多地,可以将这次政策带来的增长视作对外宣传的机会,但在她看来,对于入境深度游市场,这次政策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推进作用。

 

当然,对于创业者来说,虽有种种挑战,但仍有一些成长空间。

 

比如最常规的移动支付程序繁琐、办理旅游SIM卡不方便、国内APP使用缺少外文版本等,仍是外国人来中国最担心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旅游资讯网站信息太陈旧未更新、景区难预约、外语服务相对匮乏、导航软件使用不便等,这些痛点仍有待解决,背后可能藏着创业者的“商机”。

 

“China Travel”的火热本身,可能没法立刻拉动中国入境游市场有质的飞跃。但重要的是,China Travel本身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可以说是中国很长时间以来最成功的文化输出。

 

外国人自己亲眼来看看后,抹黑、歪曲中国的谣言都不攻自破。在YouTube搜索”China Travel”,标题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就是“unexpected” “not what we expected”——出乎意料。

 

外国人没有预料到中国根本不是西方媒体口中那么的落后、危险和邪恶。恰恰相反,中国很安全、便利,一位外国博主分享他在广东凌晨的街道上,感慨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这么安静和安全,另一位博主为第一次坐无人驾驶出租车兴奋不已。

 

能一定程度上撕开西方媒体给中国蒙上的面纱,给中国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本来就已经是入境游好的开端了。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组编辑周冰,关注出海、消费领域,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zzz7827827,请注明身份,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m18438975212@163.com。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扫码下方图片二维码了解详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