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作者:易水寒风,题图来自Usplash
在互联网圈有个段子:如果今年被称为XX元年,那XX今年别指望赚钱。
互联网媒体一条,前日发布《2019,付费自习室元年》文章,讲述了起源于日韩的付费自习室,2019年在国内各大城市急速扩张,短短一年里,上海、北京已经开业超过80家,沈阳、西安、成都也有60家。“经济下行,AI浪潮迅猛,许多人担心自己中年失业,学习者中女性占7成,高知、高薪群体更注重提升自己。”
在大众点评上,仅仅北京大望路SOHOA座一栋楼里,就有包括喜鹊、圈子空间、肆悦这3家付费自习室,在大学集中的五道口-中关村一带,也有20家各种各样的付费自习室。
仅在北京海淀黄庄-五道口就有20多家付费自习室
主打情怀的一条,说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和焦虑,却没有算算付费自习室的这笔生意帐。正巧笔者在近期也和朋友们考察付费自习室项目,做了多方调查。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和经营者,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们的部分心得和结论。
单一的用户:为了应试而冲刺学习的人
如果我们用一种以道德来看商业,可以简单分为满足欲望的商业,满足成长进步的商业,满足日常生存需求的商业。
满足欲望的商业,大多是诱导成瘾的习惯,烟酒麻将,奢侈品,游戏等等,我们并不评价是非对错;而成长进步的商业模式,如健身锻炼,付费教育,音乐艺术,往往被冠上梦想、情怀和正能量的光环,而忽视作为生意的利弊考量。
付费自习室在日韩的火热,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的社会环境:狭小的国土面积,高度集中的人口密度,一个家庭拥有多个子女的嘈杂环境,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用人单位对资格证学历的重视。除了多个子女,其他一切社会条件和中国一线城市非常相似,于是把付费自习室这项服务平移过来也是顺理成章。
电影《垫底辣妹》中的日本塾
在首经贸上学的韩国留学生金同学和我透露,爱学习的韩国学生在高中时代就经常去付费自习室,首尔每月收费约合500人民币~1000人民币,服务项目也是提供安静独立的环境,“但北京的要贵许多”。在北京大望路、望京、五道口和中关村的自习室收费是12元~18元/小时,50元~70元/日,250元~350元/周,1000元~2000元/月。
为什么选择去付费自习室?金同学回答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为了避开外部的诱惑。在家里有饭点,有各种娱乐,有各种杂事不断诱惑人分心。你需要一堵墙来切断与外部的联系,专心学习。”《乌合之众》中有一个观点,人的情感和行为具有效仿性,当周围的人都在学习,你也会产生学习的从众行为。
和共享空间不同,这里不适合长期办公和交流,而且北京共享办公空间的价格3000元/位以上,和付费自习的人群并不重合。
但实际上,付费自习室更像是学习版的健身房,是一种创业者和消费者营造的美梦:我付费许愿了,我能有个好结果。
付费自习室的受众人群很单一:为了某个考试而冲刺学习的人。用户拥有短期性和波动性,在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托福雅思等大考前期都是自习室的高峰期,大望路的自习室在下班时间有时会坐满;而在考完后大多数消费者完成了目标或放弃了目标后,再也不会选择回去——除非明年再战,消费者一般不会复购。
自由职业者不会选择付费自习室。从事网络小说创作的李小姐和笔者透露,她更喜欢去轻松的咖啡厅写作,音乐、阳光、沙发、较好的饮品蛋糕会给写作带来灵感。“当你灵感暴发的时候,不会在乎身边的嘈杂”。
想掌握外语的学生也不会来自习。如果仅为应试还有自我学习的必要,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对话,听力,思想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需求付费自习室都无法满足。
中国的高中生们因为本身的课业压力,留给自习室的时间就不多了;大学生们天然拥有图书馆和自习室,怎么不够香吗?
剩下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消费者虽然有了学习的需求,除了付费自习室同时还有很多选择。图书馆虽然人多抢不到位置,有的还离家远,但比较氛围好而且几乎免费;咖啡馆很嘈杂,但在大城市找个CBD外的清静咖啡馆并不难,咖啡馆办公的人比比皆是;家里虽然人多嘈杂,但大多数打工仔还是蜗居在出租屋内,找个清静的房居住也就解决了环境问题;如果真的想学习技能,还有着英孚华尔街尚德这样的培训机构,付费上课的同时也蹭个桌椅板凳。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要切断外部的干扰,把手机关了比去个清静的地方更有用。我们见多了大学自习室里玩手机、看杂志、睡觉、发呆的学习者,一个付费的好环境并不能改变懒惰。
所以,付费自习室更像健身房:老板说我这环境好,你可以好好专注实现目标;你觉得你花了钱获得了好环境就能实现目标。学习是一个自发的、内驱动力主导的行为,诺大的城市,心静的人找个书桌很容易,心野的人关在哪里都能走神掉线。
低成本的同时,盈利模式单一
自习室本质上还是出租空间的简单生意
对于开过网吧的老李来说,付费自习室简直就是比网吧更美妙的商业模式:同样的半封闭空间,同样的沙发,同样的茶水饮料服务,同样的店面面积,撤掉网吧桌上的电脑,营造安静的环境,原来8元~10元一小时上网费就可以摇身一变涨价到12元~18元一小时自习费,还不用操心网吧经营许可证,不用负担高额带宽费用,不用操心打架斗殴,还帮助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简直棒呆。
然而老李在选址上发现许多雷区:首先周边居民不能太老,二环内老胡同可没多少潜在客户,但不能太靠近学校,人家有免费的自习室和图书馆;要开在CBD的话租金和面积是个问题,但CBD的上班族白天有空的话宁愿去咖啡厅泡着也不会来学习;交通最好出门就是地铁,来自习的人没多少自己开车的。
开一个自习室的成本不高,主要是房租、装修、和日常水电人工运营,但营收方式却只有买时间这一条,大多自习室提供的是付费使用空间,免费茶水饮品,要增加利润只能吸引更多客户,以及涨价。
而拉新意为着增加营销成本,而每年考验考公务员的周期是固定,客源也稳定,而且这帮消费者对价格十分敏感,你想做点好咖啡收费都会造成用户流失——毕竟有钱人可以在自己的豪宅内学习,找个家教辅导,或者去报各种高档培训班,不需要委屈自己在逼仄的空间悬梁刺股。
自习室肆阅空间的创始人何敬平在接受猎云网采访时表示,若不计算装修房租等成本,第一家门店花了10个月才实现营收相抵,如果想回收房租装修,初步估计至少得三年后。
另一家北京的自习室飞跃岛,创始人张文亮表示,开业试营业一周,吸引了40多名顾客,购买主要是长期储值卡和月卡、周卡,200元~500元居多。
何况一旦有盈利的苗头,同样地段就会冒出许多家跟风的竞争对手——开个自习室实在是没有门槛,用户也没有丝毫忠诚度。之前提到的大望路SOHOA座,同一栋楼内就包括肆阅空间在内的3家自习室。还没看到盈利,市场就已经红海了。
“还不如去基金理财产品呢”
运营了自习室不到一年后,老李就把店转了出去了,下家转身就把原来的自习室改成了咖啡厅。
“有人说自习室是共享经济,这个词太夸张,在我看来和网吧,或者和自助健身房一样,租下店面后,通过装修和设备增值服务吸引用户赚个差价而已。”老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自习座位人均最低需要2㎡,一个容纳50座位的自习室教室空间就是100㎡,算上公共空间、过道、卫生间、储物间等至少需要150㎡~180㎡,以大望路SOHO为例在安居客上商用租金5元~6元/㎡/日,房租成本在2.25万元~2.7万元,至少需要1名员工用于日常维护清洁打扫并且7天无休,算上水电耗材月运营成本在3.2万元~3.6万元。
“看起来成本并不高,但换算成收入的话,每个月至少需要36个人办1000元以上的卡才能回本。在考研期也许能实现,但在淡季,客源很不稳定。有这闲钱,还不如去买理财。”
提高收益的办法是提高翻台率,这点在健身房、网吧、餐饮业尤为重要。同样的面积,同样的设备,可以给多批次消费者用,对运营者来说产生的是净利,用打折让消费者错开高峰期,让投资的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然而自习室很难提高翻台率。餐厅用餐一般1小时~2小时,还可以通过外卖创收;健身房器材多样,用户不太会占据一个器材1小时以上,一个健身器材可以多人轮流使用,何况还有各种付费私教项目;自习室消费者往往久坐,保证自己办的周卡月卡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在1小时~2小时内就完成消费走人。而如果自习室坐满,后来的消费者看到没有位置,大多选择是掉头寻找咖啡厅等替代场景,不会和餐馆一样排队,也不会和健身房一样容易地找到空闲设备。
老李和我们介绍,“我们圈里有一个词叫办卡博弈。健身房和培训机构的老板对办了周卡月卡或者年卡的消费者有一个两难困境,既希望消费者来,又不希望他天天来,更不希望他来了不走。”
“经营者会希望消费者来,来的人多店里才有人气氛围,才会吸引新用户,员工教师也会有干劲。但如果消费者从开店就来,然后一直霸占设备用不走,我们称为霸台,严重影响翻台率,所以又不希望消费者待的太久。
健身房和餐厅都很少出现霸台,网吧是按时收费霸台无所谓,但以周卡月卡为主的自习室,很多刻苦的学生一来就至少坐半天到一整天,作为经营者佩服他们的刻苦努力,但又确实影响了自己的收入。”
尽管投入少,运营成本低,但单纯自习模式受客源波动影响大,盈利模式单一,哪怕在发源地日韩也始终保持在个体创业阶段。但日韩的破局方式是从单一的自习室向补习学校“塾”的转型,分为以辅导学生课业为主,大多进行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补习性学习的“学习塾”;和以退休教师为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提高技艺为目的,如教授音乐、美术、体育等“趣味塾”。用指导和培训作为盈利点,营造学习的交流环境,摆脱仅靠出租位置的单一经营模式。
日本常见“学习塾”
实际上,自习室的学习效果能有多好呢?笔者认为,自习室诞生的都是刷题精英、应试学霸、考证狂人,这些人或许通过冲刺学习考试中能有好成绩,但在未来职场中,这些刷题技能真的能带来优势吗?
职场中的失意者,大多缺乏的是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这些能力,自习室并不能给你。
本文作者:易水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