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8 21:14

富二代也开始在金融圈混不下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访谈:Echo、Jonas,编辑:Sebastian,题图生成:豆包大模型

文章摘要
金融圈富二代逐渐面临更多挑战,资源与人脉不再是绝对优势。

• 🏦 富二代在金融圈积累人脉和财富管理经验

• 💼 金融机构对富二代有高额存款和严格KPI要求

• 🎓 普通人面临内卷和付费内推实习的困境

在金融圈中,自带资源和人脉的实习生常常被称作“VIP”,他们有些是公司客户的孩子,有些则是领导的亲戚,因此,不少人调侃金融打工人的命运分水岭,在羊水里就已经注定了,一些头部金融机构甚至被称作“富二代幼儿园”。


“家里有钱也得努力挤进金融圈”


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富一代们在创业成功后积累了大量资本,但不少二代们却不愿意接班,甚至远离自家生意,自甘躺平。于是,将他们安排进外表光鲜的金融机构就是不少家庭优先为二代选择的职业道路。


其中的动机多种多样,无非出自两点:一来可以在金融圈内积累人脉,二来可以从中学到未来打理家庭财富的能力。


Jake的父母在当地是企业家,父母的计划是在他大学毕业后,用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来管理家产。父母总是跟他讲一句话:“家里有钱你也得努力。选择大于努力,并不代表努力就没意义。”


但Jake高考成绩不理想,考进了一所211大学文科专业,并计划毕业后考公,但父母要求他毕业后出国,父亲的话让他记忆深刻:“你考公还不如去学商科,积累点人脉,将来还有点用。”


进入北美一所商科排名前五研究生专业的第一年,Jake就开始结交各种朋友。他听说有高一届的学长在最后一学年在纽约一家顶级金融机构办事处实习的经历,他想方设法联系到这位学长,每天给这位学长送早餐、嘘寒问暖,请他吃高级法餐,一起打球:


“其实在不少同学眼里,我当时的行为可太‘油腻’了。和几个朋友开车去旧金山自驾时,我主动提出要带上学长一起去。中国人在国外都喜欢抱团,其他朋友刚开始觉得挺正常的,但发现我一路都特别照顾他时,他们就觉得我这样太反常,有的人觉得我们关系暧昧,但其实我就是想接近他,然后适时提出我的需求,社交不就是要看更长远的目标吧,也是很正常的利益交换。”


后来,Jake和这位学长成了好朋友,他在毕业前夕,通过这位学长的引荐去了纽约一家机构实习了三个月。


金融圈富二代不好混了?


一直以来,金融圈一直是资源型员工的聚集地。一些银行甚至公然将“验资要求”放在招聘公告中。


2022年,一家地方银行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要求入围的候选人在该银行营业部开存款账户,要求存入不低于1000万的存款,如果没有存款证明,则无法进入体检环节。能满足如此要求的富二代们甚至有更为严苛的KPI:获聘人员在1年考核期内新增日均存款需达到3000万元,考核期满后1年内日均存款余额不应低于500万元。


二代们再富,能够完成千万级别的存款也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而随着金融行业在最近几年的下行,富二代们在金融机构里混日子的待遇也在逐年下降。


互联网上曾有热门问题“带3000万存款能和行长聊进银行工作吗”?在几年前的回答大致都倾向于正面,但在最近两年答案却变成“不可以”。


进入金融机构的VIP富二代们,还会遇到带资进机构,最终却被机构利用甚至抛弃的情况。


在一些券商机构里,一些自带资源的“VIP”们进入这个行业后,用家产来冲工作业绩,结果亏损的例子非常多见。


互联网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位富二代所入职的券商需要3000万—5000万的资金,这些钱在入职后必须购买自家公司的理财产品,但这些本质上都是一些回本困难,注定要亏损的产品。


而作为富一代的父母们,本想通过自己的钱让二代们不用受多大苦就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没想到子女们入职后,反而亏掉自家资产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成了机构业绩的牺牲品。


富二代们的境遇也十分尴尬:“找到工作后该拿的工资是拿到了,但完成业绩该亏的钱也是亏完了。付费上班,亏掉家底,还不如逃出职场,在家躺着算了。”


“别人打高尔夫,我凌晨加班”


富二代在金融圈被坑,那金融圈中的普通人则面临着内卷和内耗的双重夹击。


正在读研的Jessie曾有过一次特别想要离开金融行业的时刻。


在面试某外资银行的过程中,面试官直接了当地问她:“身边有哪些可以为公司贡献的资源和人脉”。那一刻,Jessie觉得就算拼命在金融行业立足,还是无法比过那些天生自带资源的人。不久前知名金融机构实习生炫富事件也是这一现实的一个注解。


每年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的商科生,导致金融行业在学历方面内卷非常严重。对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顶级券商公司三中一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等行业头部来说,清北复交是敲门砖,QS50毕业的留学生也数不胜数。


对于学历平平的Jessie来说,更用力地卷,是她想要入行的唯一方法。在本科四年里,她一共做过四份实习,从私募公司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再到两份券商行业的实习,她努力地在不同领域积累实习经验,以弥补找工作时学历的不足。但在她的每一家实习公司里,身边的同事基本都是名校毕业,留学生更是遍地都是。


“留学生在外资企业的优势会更明显一些,因为涉及海外业务,它会要求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我之前的同事90%都是海归。”


“其中一份实习,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表现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他们卡研究生学历,最终我没能成功拿到留用机会,还是挺可惜的。”


中信建投实习生vlog里,他每天下班后有时间去打高尔夫和羽毛球,但对像Jessie这样的普通金融人来说,凌晨下班才是实习常态。在券商实习期间,Jessie每天下班都是凌晨一两点,但从陆家嘴打车时,仍然需要排队等待很久。


谁在花30万付费实习?


当Jessie还在为工作而拼命的同时,她的同事们已经找到了另外一条用手头资源获利的渠道——实习内推。金融降薪潮之下,有人曾曝光了多家券商公司存在“实习生套娃”,有实习生打着正式员工的旗号大搞“付费内推”,并从中获利。


其实,有不少留学生都愿意付费获得实习机会,价格为两万到五万,Jessie说:“对于家境很好的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在纽约实习期间,Jake本来梦想可以留在实习那家金融机构,但公司HR告诉他,可能无法留用,因为大环境都在裁员。于是,他在毕业回国后,想凭借自己在纽约这家著名投行实习三个月的经历顺利获得一份国内券商的工作岗位,但没想到,现实跟他想象的完全相反。


“去年回国后,刚开始对工作我还精挑细选,规模小一些的银行和券商我都看不上。投了比较头部的机构,都没有什么回音。唯一一家在广州的投资机构让我去面试,面试官看本科学历就皱起了眉头,说事后还要跟领导商量下。等我回到北京后,就再也没消息了。”


转战北京后,Jake就在小红书上找到了不少进机构实习的中介帖子。他在咨询后发现,一些实习内推的报价都在2万元上下。


不少求职中介都会“出售”金融行业的内推实习名额,报价一般为15000元以上。这些中介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营多年的机构,主要客户群体为留学生,收费大多在5万到10万,某头部机构的平均收费更是达到了12万元。据36氪报道,香港摩根大通可转正实习生岗位录取的中国人全部为该机构客户,但他们提供的不是付费实习,而是面试培训类服务。


第二类则是小型机构,收费一般也在一两万之间。第三类是私人工作室,主要依靠闲鱼获得客源,小红书上也有不少隐蔽的软广。


实际上,所谓的付费实习很多并不会走人事系统,甚至连纸质的实习证明都拿不到。不少有过付费经历的实习发现自己被机构坑了,但由于渠道不够正规,很难维权。


在寻找实习时,Jake曾遇到一些特别极端的实习职位推广案例:“最高的一个30万—40万付费实习三个月,承诺保证转正,还有一个是100万付费可以得到全职。”


Jake后来才知道,他的父母也曾在网络上咨询过这种付费实习的服务。父亲曾先期转了3万所谓的“定金”给一位声称有顶级投行内推机会的中介,这位中介加到微信之后说有30万可以直接内推直接入职,不成功就退钱。Jake得知后从中介那里想办法要回了这笔钱,才避免了一场可能的骗局。


在愈发严峻的金融就业市场里,为了获得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付费实习的风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下来。Jake联系到了在研究生时努力攀附关系认识的那位学长,最终帮他找到一家投行的工作机会。


那位学长如今已经是公司中的中坚力量,在聊天中,他嘱咐Jake一再低调,“别乱发朋友圈,闷声发小财就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访谈:Echo、Jonas,编辑:Sebastia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