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9 18:48

“我亲爱的LP,砍了我一半的管理费”

作者:王涛,编辑:吾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风投寒冬,GP降管理费求生存

• ❄️ 大量GP因募资难、财务回报差,降管理费求存

• 📉 国资LP严格控制管理费,GP面临更高压力

• 🔄 行业内优胜劣汰,修炼内功应对挑战

中国的风险投资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但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股扑面的热浪。


根据历史数据,在2009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为576家,较2008年增加112家,增幅为24.1%。创业风险投资管理的资金总量达到16051亿元,较2008年增加149.4亿元,增幅10.3%。其中,2009年新注册成立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126.5亿元,占比84.7%。


这个阶段的风投行业毋庸置疑的火爆,而后续的几年,态势持续蔓延。在2018年2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3097家,管理的基金规模为6.61万亿元。


在好奇心和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GP大军中的一份子。


然而大浪淘金,时间辗转,一场资本寒冬的突临让大部分的GP受挫。投资难、募资难、退出难,三大难题犹如悬在GP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这是创投行业大出清阶段,并且在今年或将到达一个最为关键的时刻。”一位华东区的从业者说出了自己对当前局势下的看法。


据中基协数据,2023年,全年注销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有1725家。在注销类型上,不同于2022年,2023年协会注销的私募数量明显多于主动注销。


2022年之前,我国存量的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管理人一直维持在15000家左右,而2022年4月份开始逐步下滑,特别是2022年底前和2023年,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存量出清速度加速。


十年前鲜花簇拥、烈火烹油的时代已然过去,紧接而来的就是刺骨寒风,这种过山车式的转变也让行业中人苦不堪言。大部分投资人开始放低身段去学掼蛋、喝白酒,只为了可以和金主们说上话。


虽说GP们的生存问题日益艰难,但尚且能够咬牙坚持。在募不到新资的情况下,依靠过去在管基金的管理费过活。只不过,靠管理费过活的日子在最近也越来越难了,这部分“稳定”的收入正在发生巨变。


一、GP卷向管理费,一举募资400亿


“去年机构的主线任务是活着。过去都说告别2023年,期待2024年,无非也就是希望在今年有新的转机出现。然而事实证明,2024年也没有太大改变,主要任务还是活着!”相关从业者吐槽道。


不想躺平的GP们,现在最关键的主线任务就是募资。去学习掼蛋也好,喝白酒也好,这些都是GP为了更好地募资所学习的新花样。


本质上,募资其实就是一个在下行市场中做好长期备战准备的事情。这个话题已经变得愈发沉重,虽然很难,但不得不进行下去。


随着近几年机构主动退还LP资金、收缩规模等新闻,管理费这一专属GP们的稳定收入被推上了台面上。值得一提的是,像上述那些放低姿态讨好金主的手段过时了,众多GP们已经开始卷向了“管理费”。


根据媒体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VC/PE市场新设基金8322支,同比下降4.7%,新成立基金总认缴规模共计6140.6亿美元,同比下降9.4%。而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Q1私募股权市场新募基金数量大幅下降,同比减少43.9%;募资总规模约3500亿元,同比微降5.0%。募集数量的大幅下降与募资金额的微降有关,留在市场上的机构仅有少数。目前,头部机构募走80%的钱,已成为创投行业共识。


这类募资难的问题愈发突出,GP机构无比渴求一级市场内有长期资金的出现来解渴,募资能力成为GP机构能否在寒冬之下存活的关键之一。


为了活下去,不少投资机构不得不选择拼一把,降低管理费获取募资已经成为一些投资机构的一种新的求生尝试。


众所周知,私募股权投资一直是一个很卷的行业,一旦有机构选择降低管理费,必定会有其他投资机构马上跟进。


如今,降低管理费的一幕已经被摆在台面上。


如今私募股权筹资环境的激烈竞争已经让大部分GP们感受到了压力,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美元的老牌PE们。


在2023年的上半年,黑石旗下的一支房地产投资基金遭遇了巨大的赎回危机,紧接着,黑石集团宣布针对该支基金计划在前六个月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将管理费降至不常见的1.25%,而carry也从20%降到了12.5%。(PS:VC/PE通用的费用标准一般是2%管理费+20%carry。)


黑石主动降低管理费的消息响彻云霄,在行业内部引起热议。黑石是谁?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黑石最新总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1.00136万亿美金,约合人民币7.18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历史纪录,也是第一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像这样的PE巨头在如今的募资困境下也不得不选择低头,降低管理费。


黑石并不是唯一选择降低管理费的玩家,2022年10月,环球老虎启动新一期VC基金的募资时主动下调首关LP的管理费至1.75%,哪怕这样募资仍不理想,首关规模还不到目标一半水平。还有在今年的1月,红杉资本合伙人表示,红杉削减了两支新基金的管理费,包括一支规模9.5亿美元的生态系统基金,以及一支专注于投资加密货币公司和Token的6亿美元加密基金。


光是这些巨头主动降低管理费的消息还不够。前不久的7月底,由前美利龙联席CIO的Bobby单飞创办的新对冲基金Jain Global成功募资了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85亿元,是对冲基金史上第二大新基金。在如今募资下行的市场环境下,这样夸张的金额属实不易。


复盘Jain Global的募资壮举,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这家基金不收传统机构中的2%管理费,只拿10%~15%的carry。具体如下:对1亿美元以下的投资者只拿15%的carry;1亿~2.5亿美元之间的投资者拿13%的carry;对于2.5亿美元以上的大额投资者则只拿10%carry。


乱拳打死了老师傅,在这样的环境下募资了400亿十分诱人。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对如今环境的妥协,毕竟虽然募到了400亿资本,但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跟风降低管理费的GP,毕竟活着才是唯一重要的,传统的“2+20”已然变得不再坚挺。


二、国资LP们拿捏GP的管理费


GP与LP的关系好坏与金钱利益挂钩。


这也导致除了市场下行的募资环境以外,财务回报差也是GP管理费下降的原因之一。根据《LP晴雨表2023》中披露的调研数据,超过70%的LP的DPI没有到1,近半数LP的综合IRR与所投子基金平均IRR在10%~20%,仅有3%的LP综合IRR达到40%以上。


由于财务回报较差,LP逐渐对GP失去信心。再加上之前市场中出现过的GP拿着LP的资金却长时间未投资的情况,这也导致LP们根据call款支付管理费的现象越来越多。一旦市场中这种模式更普遍地出现,LP又对股权产品的长期回报没有信心,效仿的可能性会变得更高。


而作为LP群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资LP们,开始逐渐“拿捏”GP的管理费了。


今年以来很多企业纷纷撤单IPO,投资人的钱困在里面,更严重的是这类投资主体里很大一部分都有各省级市级国投。如果不能IPO上市,那很大可能是重大投资失误+国有资产流失。基于此,国资LP们对于GP们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相关媒体的采访中,有国资LP透露,现在国资LP们对出资GP的LPA核心条款有很多共同的趋势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管理费。此前业内通行的认缴2%基本很少了,一般都是实缴2%,或者认缴1%。


虽然GP们的“2+20”是行业内的普遍规矩,但惯例终究是惯例,并没有相关法律和规范。降低就算了,前不久已经有母基金不给管理费的案例出现。


2023年底,华中某省会城市成立百亿招商母基金,并对外进行子基金管理人招标。而在GP的管理费上的说明为:拟从招商母基金出资部分将不支付管理费,其他出资部分按照行业惯例与子基金管理人、其他出资人商定。换言之,这只母基金不给GP管理费了。这样的弊端是什么?相关从业者向融中财经表示:“作为领衔投资的母基金都选择不支付管理费的话,那让其他跟投方支付就很难说通,有可能出现集体不交管理费的尴尬局面。”


如果往近了看,就在前不久,鄂尔多斯地区发布了风光氢储车产业引导基金的GP遴选公告,其中明文写道:管理费原则上不超过基金已实缴金额的1%。


这还不算完,上述媒体的采访中还透露,甚至已经收到手的管理费也可能需要返还。有许多国资LP约定,如不满足业绩指标或返投等要求,后续GP需要将部分管理费退还给LP。


并且,在管理费支付方式上,一次性支付的LP变得越来越少。某母基金招募子基金管理人的公告对管理费支付的规定为:子基金当年实际支付管理费金额按照提取管理费的70%给付;次年上半年根据上一年度考核结果确认合格后,再给付15%;余下的15%在基金清算时给付。而这类规定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资LP对于GP的严格要求。


在如今的环境下,机构们的募资需要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给予支持。根据数据,这类出资方已然成为当下市场上最主要的LP。而另一方面,通过地方财政助力不仅可以做到地方的招商引资,亦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帮助基金募集成立并进入投资阶段。这本是对政府和机构双方都是利好的事情,但是在这样不给管理费的操作下无疑是把机构的参与门槛提升了很高。


三、降管理费是一时妥协,修炼内功才是成功之道


就像上文中所说,现在创投行业正在进入大出清的关键时刻。


2024年的5月份,中基协官网上公示了新的内容,其中注销类型增加了“12个月无在管注销”一条。这也无疑是在出清僵尸机构,据悉,首次公布该条内容就有68家VC/PE管理人因此注销。这无疑会加速行业中的优胜劣汰现象,没实力的GP正在被淘汰。


同时,该条内容的发布也再次强调了募资的重要性,因为如果GP一直募不到资,就不会有新基金的出现,最终将被注销管理人资格。


在中国,未来一级市场投资领域预计将持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与过往基于牌照制度的模式不同,未来的投资工具、组织架构及整体体系将趋于多元化,催生出一系列新兴架构主体与参与者的涌现。


之前的融中夏季峰会上,有国资LP就GP如何加强募资能力一题上发表观点,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产业逻辑与生产要素,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号召,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往,市场习惯于将价值与生产要素货币化,但未来,这种转化方式或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直接实现生产要素向价值的转化。


在近期的一次闭门论坛上,有资深专家深刻探讨了如何激活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引发了在场市场化GP的广泛共鸣。他们普遍反映,无论是通过市场渠道还是政府引导基金、国企产业基金等途径募资均面临不小的挑战。


对于负责政府引导基金或拥有国企产业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而言,资金来源问题尤为棘手。在资金规模难以迅速扩张的背景下不得不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其核心在于高效利用每一笔资金,减少不必要的转化环节,因为每一环节的增加都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政府货币资金的投资需要精细管理,确保资金流向高效转化的渠道。当前,若资金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即被视为浪费国资资源,这体现了严格的审计标准。在过去市场繁荣时期,资金流动迅速且高效,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市场与经济的活力。然而,在当前缺乏新增稳定资金流的背景下,必须更加精细地挖掘每一分钱的价值,直接提升生产要素的转化能力。


综上所述,主动降低管理费也好,学习新花样讨好金主也罢,这些无非都是低头妥协,属于一朝一夕之功并不能长久改变局势。GP们要想在当下顺利活着,主修内功,顺应时代新要求才是重中之重,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虽有管理费下降的现象发生,但市场上好的消息也在不断传出。过去,机构被困在国资LP们的返投要求里,而如今引导基金却集体出现降低返投比例的一幕。比如近期30亿温州母基金开始招GP。公告中关于返投的说明表示,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返投比例仅为0.4倍。这样的返投比例,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罕见。而回过头看,像这样降低返投比例的事件发生不在少数。对于GP们机构而言,这也是一大利好消息。


攻守之道,在于相时而动、随机应变。2023年,我们就说要活着,活下去才是胜利。到了2024年,主题依旧是活着。但到了今年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和新变化,顺应这些去寻找属于2024的生存之道,辅以内功的修炼,这或许才是GP们更好的过冬之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