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看似“升级”,实为“换血”。阿里旗下唯一的智能硬件产品线——天猫精灵,正遭受着新一轮内外部的双重施压。
2020年第一天,阿里突然放出消息,将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阿里云IoT负责人库伟负责该事业部。
而天猫精灵业务原负责人陈丽娟(花名:浅雪)将带领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余业务加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负责产品解决方案与大网站事业部,推动并建立云智能2B产品体系。
虽然整个消息内容显得“暧昧不清”,但我们仍然能获得两个有效信息:
天猫精灵智能音箱业务线在推出将近3年后,首次大换血,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陈丽娟将另有任用。
天猫精灵事业部的新负责人库伟,也将继续负责阿里云IoT事业部,这个部门主要做的事,是为硬件制造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与云端服务。两个事业部是否融合虽然没有定论,但这条智能音箱业务线兜兜转转,最终又回到了阿里云事业群,甚至可能成为IoT事业部的一部分。
虽然此次以“升级”为名进行了人士调整,但回看近一年来,天猫精灵与其背后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内部架构调整中“地位”的起起落落,不难看出,这个阿里设立不到3年的年轻业务正在经历着一段阵痛期。
人工智能实验室前负责人浅雪
2018年9月马云宣布退休,同年11月,阿里内部架构就进行了一次洗牌式调整。
其中,于2016年低调孵化于阿里云内部,并在2017年7月正式向外界推出智能音箱品牌——“天猫精灵”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不再隶属于阿里云,而是被纳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实验室负责人陈丽娟,改为直接向CEO张勇汇报。
1年后,也就是2019年6月,张勇再次发“全员信”进行业务重组,首当其中被调整的便是“阿里创新业务群”——
原阿里大文娱新媒体业务总裁朱顺炎出任总裁,陈丽娟将向他进行汇报;阿里文学、阿里音乐以及UC及旗下移动创新业务都被归到创新业务群。
让人疑惑的是,作为一款硬件设备,“天猫精灵”夹杂在偏内容娱乐方向的业务板块里面,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当然,这次更引人注目的,是汇报关系上的直接降级。这一变化甚至曾被外界猜测为“阿里将放弃智能音箱业务”。
又过了半年,如今,除了做出“换帅”这个重大决定,阿里让天猫精灵重新拥抱云与IOT(物联网),倒像是回到了4年前智能音箱诞生时,虽然老套但却最原始的目标上——做智能家居网络的控制中枢。
或者说,做IOT时代的超级入口。
2017年,天猫精灵刚诞生时对自己的定位,与亚马逊以及谷歌等公司相差无几,就是想做控制中枢
坦率讲,时间上的先发优势与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与渠道资源,是天猫精灵能够在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排名中仅次于亚马逊,稳居头部阵营的两张“致命牌”。
尤记得2017年中旬,当百度、腾讯以及联想等公司要做智能音箱的传闻还在满天飞时,阿里却神不知鬼不觉突然宣布推出第一款“神似”亚马逊Echo的圆柱体智能音箱,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一个大品牌,勉强能接受的语音交互效果,铺天盖地的淘宝广告,便宜到双十一用打折券几十元就可以买到的价格……多个条件的组合效应让天猫精灵的销量一飞冲天,仅2017年的双十一就贡献出了“破百万”的大字报。
然而,随着两年多来市场中小玩家的陆续退出,我们大多却只看到了天猫精灵等智能音箱大厂在营销和市场销量方面的厮杀较量——今天一个销量榜单,明天一个特惠套餐,后天一个合作联名款。唯独不见产品层与消费者体验层的重大改善。
天猫精灵皮卡丘合作联名款
坦率讲,作为一个从2017年7月就开始用天猫精灵的资深白鼠,虽然能感受到语音识别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音乐方面根据用户喜好所做的个性化推荐,依然不能稳定发挥水平。譬如,我深深怀疑蔡依林的《72变》是天猫精灵推荐程序故意设定的跳转节点。
还有就是,你永远不要指望让智能音箱听懂你说的一首冷门英文歌名;也别想听到被腾讯把持着版权的部分音乐资源(因此,我没感受到阿里内容资源系与天猫精灵能互相带来什么助力)。
在软实力层面,阿里曾经试图模仿亚马逊搭建Genie开发者平台,建立智能音箱技能(Skill)库,但并没有笼络多少开发者。如今打开天猫精灵app,“技能”那一栏的丰富度还不如小米与百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凸现了软件层竞争——搭建智能语音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而语音助手AliGenie,也没有在开发者群体中拥有响亮的名声。
此外,所谓背靠阿里强大的产品生态体系,依然只是互联网业态内的表层联动。上线“查快递”,“交话费”,“收能量”,“叫外卖”等种种功能,倒是把自己的所有app都打通了……然而这种做法,其实是将物联网的游戏法则,“误读”为互联网功能的延伸。只不过是在自己搭建的家族生态中自high罢了。
2017年发布的技能市场,初衷是笼络个人开发者为天猫精灵开发新技能,如今来看效果似乎不太好
三年过去,有多少人仍然只用它来听歌,设闹铃,问天气;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通过语音在淘宝上买东西(这是阿里极力强调的一个优势);又有多少人在新鲜劲儿过后,早就把它扔到角落里默默落灰;又有多少人投入到别家品牌的怀抱……
也许市场数据的微妙变化可以提供一个侧面答案。
根据知名海外智能硬件调研机构Canalys提供的报告显示,长时间稳居中国销量第一的阿里,在2019年第二季度曾被百度与谷歌拉下马,全球出货量仅排在第四位;直到第三季度,阿里才靠与多家零售品牌联名推出合作款音箱的激进营销策略,重新夺回中国销量第一宝座。
与此同时,即便天猫精灵暂时回春,但另一个产品形态上的趋势也不容忽视。
2019年第三季度,带屏智能音箱销量为630万台,增长率为500% ,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类。特别是亚马逊与百度,前者的带屏音箱Echo Show 5为其第三季度总销量贡献了16%的份额,后者的带屏音箱占其Q3总销量的61%。
研究分析师 Cynthia Chen 因此给出这样一个判断,智能带屏音箱将在供应商策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仍然是有待解决的主要挑战。
然而在这场带屏音箱大战的Top榜单中,没有天猫精灵的名字。
绿色部分代表智能带屏音箱的占比
其实最让人唏嘘的,并不是产品本身在技术创新与层面的停滞。而是包括阿里在内,所有企业在做智能音箱之初时,确立的“物联网入口之争”这一思路,要么因为战略问题转移了方向,要么触碰到了技术也解决不了的难题边界。
战略来看,从天猫精灵选择脱离阿里云的基础设施与繁杂的应用场景,作为一款独立的主打“内容”与“个人陪伴”的消费级产品被推入市场,就意味着,它将会放弃一部分与内外部软硬件的接触权,进而封闭自己的一部分生态。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2017年天猫精灵还在积极推动让海尔、格力、美的等老牌家电厂商的智能产品接入自己的智能语音平台,但进入2018年以后,这方面的消息就渐渐销声匿迹了。
然而,这并非是阿里一家所面临的“困惑”。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公司认识到,做到设备的互联,是一个问题;做到设备的无缝互联,是另一个问题;做到消费者者能够接受的无缝体验,是第三个问题。
而那些智能音箱企业吹过的“可以跟某某空调某某电视无缝连接的合作”,最终落实到消费体验端大多十分“凄惨”,效果十分骨感。
从下载各种app,到弄清楚遥控器的控制方式(射频与红外),再到确认电器的品类型号是否兼容,甚至还要掰扯一会儿路由器……解决这些环节出现问题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是你动一动手就可以完成“拉窗帘”任务的若干倍。
“目前来看,智能家居没有哪个公司是做成功的,表面看小米比较‘成功’,但这种成功没有创造新的价值,而是借智能概念反吃传统行业。” 一位智能家居分析师告诉虎嗅,做物联网的互联网公司,视点都是有问题的,以为互联网延伸过来,拿到数据就OK了,暴力且无效。
“即便他们做到电视、台灯以及电视销量第一,但仔细看许多用户都不会去使用智能功能,那么从智能家居角度看,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仅仅是商业操作的胜利,这是没有更长远价值的。”
因此,物联网入口之争的关键所在,其实根本不在于“寻找入口”,也不在于从销量和市场层面拼个你死我活,或者给智能音箱披个星巴克的联名款外壳……
而是在于,如何把湖面上的木船全都用锁链连起来,才能用一把火打开一个新局面。
仅一方的开放,一方主导的生态,永远不可能让用户在体验端完成认知升级,也就绝不可能真正打开智能家居市场。
就在十几天前,亚马逊、谷歌与苹果为推动物联网发展做出的一个举动值得敬佩。
作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头部企业,他们互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也很清楚物联网背后不兼容且混乱的网络标准——亚马逊生态里的某品牌微波炉,是不可能“回应”Google Home的。
所以,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开发一个开源网络标准,让物联网硬件供应商与软件开发商至少可以轻松一点儿——通过IP(互联网协议)连接实现以“家”为单位的设备互联,让智能家居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
只有让这群人轻松了,他们才可能让我们轻松。
目前,这个奇特的联盟正在尝试为新网络标准寻找开源的共同点。而他们这一做法,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开源软件走向成功的进程格外相似。
无论如何,他们看到了一个更长远的利益——通过使用开源软件让智能家居设备安全和无缝工作,从来吸引更多软硬件开发者;而更多的支持者,将为他们的设备和服务带来更大的市场。
如今,在市场拓展空间受限的当下,也许阿里不仅仅要让旗下唯一的消费级智能硬件产品与阿里云IoT统一战线,更应该让自己与所有竞争对手统一战线。
就像十几天前,虎嗅主笔房煜在解读“阿里巴巴宣布新一轮架构调整”时所认为的,阿里的阵容调整预示着“分久必合”。
然而,这里的“分久必合”,不应该仅仅指内部。我们相信,外部的“合”,也是时候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