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能源杂志(ID:energymagazine),作者:王勇,原标题:《油气交易中心乱象》,题图来自:东方IC
在上海、重庆之外,西安、舟山、深圳等地都在积极筹备天然气交易中心。“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究竟是百家争鸣的盛世,还是三教九流的乱象?
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正式成立,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已被打破,国内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同样承载着市场化改革使命的天然气交易中心,也在以不断推陈出新的方式助力改革的步伐。
从目前来看,天然气交易中心形式的主体数量和规模仍处于上升期,继上海、重庆两家油气交易中心落地后,各地方也在相继筹备交易机构。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究竟是百家争鸣的盛世,还是三教九流的乱象?未来国内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又将呈现怎样的局面?
百家争鸣
目前,国内已先后在上海、重庆建立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作为国家级的能源交易平台,其背负的使命和具备的实力绝非此前各个地方开设过的油气要素市场或交易所。
自2016年正式运行的上海油气交易中心,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直接指导,由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截至2019年12月26日,上海油气交易中心交易量达到800.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45%,继续保持亚太天然气第一现货交易中心的地位。其中管道气成交707.35亿立方米,LNG成交633.23万吨。
重庆油气交易中心于2017年正式注册成立,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重庆市政府共同推动建设,股东由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及金融和高新技术企业组成。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重庆之外,西安、舟山、深圳等地也在积极筹备天然气交易中心。2019年10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德国未来天然气协会、三亚长丰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四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安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作为国内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同样具备成立交易中心的条件。在“优化大湾区能源结构”方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推动在粤设立区域性天然气交易机构”。
此外,新奥也在着力推进舟山LNG资源流通开放的商业共享平台建设,以舟山国家自贸区与舟山LNG接收站为依托,打造舟山LNG集散与交易中心。
“早期,国内也曾出现过一段交易中心遍地开花的时间,那时主要依托期货交易所或第三方民间机构。目前建设的主体已是略有不同,尽管显得更为官方,但仍是较为混乱的局面。”天然气从业人士刘广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广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目的不一致,上海、重庆等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目的是辅助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而地方政府主导的交易中心主要为了协调本省资源。
谁的话语权?
尽管上海、重庆油气交易中心作为国家指导的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其对外口径必然是互相协作的关系,然而实质上,包括两者在内的诸多交易中心,竞争意味仍较为浓厚。
“竞争的核心在于国内天然气定价话语权,”刘广彬认为,“未来天然气市场走向市场化,政府将弱化定价指导。届时哪一方能够把平台上交易数据所形成的的价格打造成国内天然气运行的指导价格,哪一方的影响力扩张到最大,谁就将获得该话语权。”
从各方优势来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更靠近市场端,地处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与科技创新中心,可充分对接资源服务国内市场,辐射国际市场,贯通国内外天然气市场,利用金融要素市场优势服务实体经济。
发改委负责人介绍道,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更靠近资源端,特别是页岩气开发全国领先,工业大用户集中,管网运输发达,金融市场较为成熟,这是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成立的主要原因。其股东涵盖石油天然气行业上中下游10余家大型企业及创新能力强的金融企业。倘若未来重庆能够在争取到中亚天然气管道过境,将同重庆-喀什-厄瓜多尔、中缅油气管道组成交汇点。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则可凭借其明显的区位优势、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和高度自由化的金融制度,直接吸引全球油气市场的客户参与其中,在全球油气领域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众多交易中心中,谁能从中脱颖而出夺得话语权?从已有的上海和重庆两家来看,上海油气交易中心更被人看好。上海成立时间较早,具备先发优势;其次上海交易中心在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新的交易模式和指数,同更多的机构展开合作,在规划和视野来看更为突出。
“除此之外,深圳地区即粤港澳大湾区交易中心或许也将是一匹黑马,该地区聚集了国内大量燃气企业,具备足够的主体来支撑平台的建立,在沟通方面会更具效率。从燃气企业分布、重要基础设施分布情况来看,未来将具备一定的优势。”刘广彬补充道。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战略研究部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各地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是拼刺刀的过程,胜者为王,败者或将成为区域性的交易中心。未来交易中心的建设或许会是‘1+1+N’的模式,即期货交易中心、现货交易中心以及N个区域交易中心。”
目前各省区市均将能源交易中心尤其是油气交易中心作为未来的重点之一,部分省区市已经在酝酿、筹建之中。“交易中心的遍地开花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油气体制改革和培育定价基准提供了一片土壤,因为缺少市场化交易平台的市场体系一定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也很难走向国际化,更谈不上话语权的问题。然而,大规模建设交易中心也并非可取,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董秀成认为。
美欧油气市场都经历了从多中心到少数中心的演变过程。1993-1998年,美国陆续建成36个天然气交易中心,部分交易中心因交易量小、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后来退出市场。目前存有24家天然气交易中心,其中亨利中心(Henry Hub)建立最早且规模最大,是美国天然气管网枢纽,也是纽交所(NYMEX)天然气期货合约指定交割地,其价格是北美天然气交易的基准价,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德国交易中心在2009年由14个减少为6个,2011年减少到3个,目前只有2个。法国则由2005年的6个减少为2009年的3个,2015年继续减少至2个。
由此可见,国内油气交易中心或许将是百家争鸣,或许未来的数量将继续扩大,但距离成熟的格局还尚有一段路途需要摸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能源杂志(ID:energymagazine),作者: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