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1-06 10:53

英国脱欧:全球主义的挽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ID:eeoobserver),作者:杨大巍、薛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19年的12月12日,英国的后人将会长久地忆起这一日。


这一日的议会选举,保守党获得了1987年以后的最大胜利,在下院的650个席位中,获得了365个席位,而工党则遭遇了1935年以后最大的失败。英国人在多年的迟疑不决以后,终于将脱欧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交给了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使这位鼎力脱欧的前伦敦市长,今日的英国首相,在英国经历了漫长低迷的岁月之后,豁然看到了那个熠熠闪光的出口——Brexit。2020年的1月底,世界终于就要见证重新走回“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的英国。


在胜选之后的演讲中,约翰逊首先致敬那些在选举中失去席位的同僚,并且认为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约翰逊也清醒地告知选民:“我和保守党永远不会认为,你们的支持是理所当然的。”言词谦逊、诚恳而且得体,十足地牛津风范。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


从牛津到唐宁街


从学生时代到步入政坛,以常规来作评判,约翰逊的生活和事业里,可以说是“劣迹斑斑”。他与卡梅伦几乎是同时就读牛津大学,还具有少许王室血统。然而不同于卡梅伦,那个典型的英国绅士学业优异,行端影正,仕途一帆风顺,一生守护唯一的一个妻子;而约翰逊吸食大麻,在每一职位上都有迟到、任性和坏脾气的不良口碑。


他以专栏作家著称,但是口无遮拦,不停地为自己有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歧视的不当言论而道歉,甚至还曾因为编造文字而遭解雇;约翰逊两次婚姻皆以离婚收场;他在婚内多次出轨,与秘书有过一个私生女。


很难想象风波不断、丑闻绯闻缠身的约翰逊能够在英国的政界站稳,并且最终取得保守党领袖的职位。不过不同的人群,对约翰逊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约翰逊在早期做记者的时候,因其独特的文字和犀利的观点,成为撒切尔夫人最喜欢的记者;但是撒切尔夫人的继任者梅杰首相,却又对他相当反感。约翰逊在2008年当选为大伦敦市长,2013年成功连任,直至2016年卸任。他这一段的政治生涯,一方面为一些政界人士批评和攻击,一方面却为伦敦市民称赞。在约翰逊离任以后,他仍然被伦敦市民评为受欢迎的市长。


总体来说,约翰逊的个性颇具色彩却也饱受争议。他看起来有些懒惰,常常不守规矩,有时候还会撒谎。相当一部分的名人称他为小丑、骗子、道德败坏者和种族主义偏执狂,但是不少选民却莫名其妙地喜爱着他。约翰逊金发碧眼,本可以如卡梅伦那样修饰一番,成为精英的楷模,他在牛津修文学和古典学,精通包括拉丁文等多种语言,完全有望成为传统而优雅体面的绅士代表。不过英国文化中,特别有一种自嘲式(self-deprecation)的幽默。乱发飘拂,衣着随意,一辆自行车行遍天下,随性也颇具喜感,好似完全不以自己为意的约翰逊,大概正是这种英式幽默的最好注解。


约翰逊以这种漫画式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有点滑稽,却更使人感到快乐和亲近,很难说不是其刻意所为。他随意散漫的外表和非正统言论之外,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机智和幽默,由此而产生的魅力,为他带来了众人的关注和青睐。


大选前夕,约翰逊亲自上阵做竞选的视频广告。他呐呐谨言地站在黑夜之中,悄然举起一张张牌示,请求人们为脱欧而投票。他满目谦卑,满脸诚恳,企望着也宣告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这种伟大与渺小,神圣与谦卑的反差和对比,让人莞尔却也感人至深。12月12日保守党的大胜,大概多少也得益于约翰逊对选民的这番诚恳请求。


外表幽默而随性的约翰逊,在生活中却没有私交甚好的朋友。他将自己的私人生活很好地隐蔽起来,与人保持着距离。约翰逊崇拜丘吉尔,以其为真正的英雄,不仅撰写丘吉尔的自传,连举止行为都似有模仿。他盛赞丘吉尔在二战期间作为领导人所作的努力,认为丘吉尔以个人之力挽救了英国的文明。


约翰逊对欧盟深具戒心,因为回望欧洲大陆的历史,不难发现一直有人妄想建立罗马帝国式的统一欧洲。他说,“拿破仑、希特勒、各种各样的人都试过,结果都不幸。欧盟试图用不同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确实,欧盟建立以后,德国从中得到最多收益,其经济实力更是远超英法和其它欧洲国家。德国的迅速膨胀,国家之间实力发展的不均衡,英国人难免不从过往的历史中感觉到不妙征兆而心有所忌。约翰逊对欧洲大陆持有的怀疑,对英国脱欧所作的支持和努力,既是出于一种英雄情节,也是出于一种警觉——对于可能重复的历史灾难的警觉。


人们见惯了约翰逊为之前的不慎言论而作道歉和更正,因此以为其政治多变。然而作为强硬的脱欧派代表,约翰逊在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早在1980年代末,约翰逊已经成为著名的欧洲怀疑论者(反对欧洲一体化)。其时,约翰逊是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被派往布鲁塞尔负责报道欧盟委员会的工作。约翰逊在报道与文章中批评当时的欧盟主席雅各·德洛尔,并将对欧盟的怀疑和警觉传递给了英国民众。


约翰逊成为首相之后,首先向世界表明英国脱欧的决心不可动摇。他在胜选之后的演讲中,谴责政客在过去的三年半里,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之中,而他将结束这些无稽之谈,一定要在1月31日之前完成脱欧,“没有‘如果’,没有‘但是’,没有‘可能’”,其毫不妥协的语气和风格,远远呼应着丘吉尔在大半个世纪以前的讲话。1940年二战爆发之际,丘吉尔接替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他在议会的著名演说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


约翰逊固然为他的成功而感到兴奋,但是脱欧以后的英国会要走向何方?约翰逊责任重大,压力重重。然而此刻肩负的使命,却也使约翰逊有望比肩他一生膜拜的丘吉尔。


约翰逊和特朗普


约翰逊的个性和生涯充满了不定的因素,然而上天似乎总能垂怜于他,助他得到企望所得。无论是他在2008年当上伦敦市长,在2019年7月当上保守党党魁,还是他豪赌式地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都像是基于某种奇迹的产生。而特朗普,似乎也常常能化解种种不利因素,仿佛是拜机遇所赐。


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约翰逊和特朗普进行比较。约翰逊的政治主张与特朗普相近,也出生在纽约,发型相似,常常被人称为英国的特朗普(Britain Trump),或者更好的特朗普(Nicer Trump)事实上,大西洋两岸的这两位政治家,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个性与行事风格尤其相像,口无遮拦,观点无忌,无视政治正确,喜欢受人关注。一半人讨厌甚至憎恶他们,另一半人却情不自禁地喜欢他们。


政治家的职业生涯最易毁于政治不正确,因而政治家们总是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约翰逊却和特朗普一样,生来无所禁忌,所发表的非常规言论,一方面招致抨击,一方面却为下层的民众原谅而喜欢。究其原因,两人皆非传统意义的政治家。特朗普因其商人的经历,尤其是建筑商的经历,而与下层民众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他的语言不事修饰和讲究,很大程度上是经常与建筑工人打交道的结果。


约翰逊则是早就开始经营他的随性形象,以此来缩小他和民众之间的距离。约翰逊和特朗普都有一种来自性格的直率,不加掩饰也难以掩饰,常常使他们因此显得粗鲁残忍而饱受诟病,却在最后又帮助他们从那种粗鲁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反而成为某种真实诚恳的象征。


约翰逊和特朗普的相似之处,也体现在其跨越党派界限。虽然是保守党,约翰逊却能在极为开放的伦敦连任两届市长,其执政方面的开放和左倾,不可避免。约翰逊支持伦敦设立最低工资,支持大赦非法移民。鉴于曾有媒体评论其行为和个性怪异偏执,为了改变对他的这种看法,约翰逊会出现在同性恋的游行队伍中,或者去赞美少数族裔的刊物。约翰逊特别向北部和中部传统工业区的民众许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修路,同时也倡导各项社会议题。这些政策与行为,皆属工党范畴。这正如特朗普以共和党身份,倡导基本建设,降低药品价格,是在民主党的领域大举施政。


约翰逊和特朗普皆受精英们的关注,他们常常受到攻击,语言和举动都会被放大解读。不过两人所受到的来自精英的批评和抨击往往令人惊异地相似。“BBC”评论约翰逊的文章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评论特朗普的文章,如果将文章里两人的名字互相换置,基本上读来无妨。事实上,今日全球精英们的思维已经出奇地一致,并且不能容忍与他们理念不一致的人群。


尽管如此,约翰逊与特朗普其实大不相同。特朗普自我强大,容不得批评和挑战,设计的发型显示其良好的自我感觉。约翰逊则乱发飘拂,以幽默和自嘲做招牌,有趣而讨人喜欢。不过约翰逊虽然是反“精英”的脱欧主将,他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社交圈子富有且有权势。所以确切地说,带有些许王室血统的约翰逊,其实是反精英的精英


在他轻松而狡黠的笑容后面,则深藏着他的勃勃野心和庞大的自我。约翰逊的文章、著作和讲演,虽然常常尖刻和犀利,却仍处处带着学院的典雅、谨严和体面,非特朗普所能相比。约翰逊在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上,深受欧洲文化氛围的影响,赞同并支持环保人士。


获胜的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


约翰逊认为自己是“国家保守主义者”(One-Nation Tory),特别致力于关注劳动阶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境况,他的脱欧理念即基于此。这与特朗普著名的“美国优先”异曲同工,是将本国及公民的利益和文化核心放在首位。这种国家保守主义,构成了约翰逊的政治风格,也助保守党在选举中获得了渴望已久的胜利。


议会选举的结果令工党感到的震惊和沮丧,其程度甚至超过了保守党所感受到的欢欣鼓舞。工党在选举中不仅失去了许多席位,更失去了英国中部和北部大量的选民。这些选民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一直跟随工党,从未有过背离。他们所在的地区因此被称作工党的心脏地,成为工党坚不可摧的壁垒。2019年民调专家詹姆士(James Kanagasooriam)将此称作红墙(Red Wall),红墙遂成为这一区域选民的指称。红墙选民忠心耿耿将近百年,而今红墙轰然倒塌,工党所受打击可想而知。


事实上,工党早已应该对此有所察觉。回到2016年的脱欧公投,那个贫穷而绝望的群体,在社会已将他们遗忘了许久的时候,脱欧派的成员终于发现了他们,将选票送到他们手中,这是他们多少年来第一次获得选票。他们是帝国创造者的后代,曾经富庶而生活体面,如今窘迫凄凉,行将默然消失于尘世。脱欧的历史正是由于这批人的参与,开始发生变化。但是工党、左派精英和媒体对此却不能正视,始终以为是脱欧派的误导而心有不甘。他们对悄然发生的一切或是忽视,或是未能察觉,而依然高谈阔论崇高的理念,追求世界大同。


这批被遗忘的群体遭受了两重失落。在经济上,他们早已是一贫如洗;在文化上,更是失去了身份和认同。约翰逊的承诺是在经济上要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重新获取失去的一切;在文化上则再次给他们以依靠和荣耀。约翰逊在脱欧运动中所示意的文化自尊,不仅对于下层民众有着极大的感召力,对于传统老派的英国人,也是一种灵魂的撞击,其影响甚至超过解决经济方面的困扰。


以此,约翰逊得以依赖保守党在文化方面的理念和工党的经济政策,组合了他的选民——北方的蓝领工人和南方的红裤子富人(Blue Collars and Red Trousers),取得了保守党久未有过的胜利。不过约翰逊也面临挑战:红墙之内投奔他的人群,能够在他身边聚集多久?正如1980年代的里根民主党人,在里根离任不久以后又转回到民主党的阵营,直到2016年的总统大选,受到特朗普的感召而重新转向共和党,成为特朗普忠诚的支持者。


媒体对于保守党的获胜,犹如当年对待特朗普的获胜。大选之前,媒体亢奋而喧哗,一面唱衰脱欧,一面寄望工党的获胜。直到投票前,他们仍然认为2016年的选民是受脱欧派的蒙骗而失去了理智。面对12日大选的结果,左派媒体和精英们集体失语,就此不再就脱欧议题而出声。


工党的失败,对于美国民主党来说,不啻为教训和启示。英国和美国在血缘和传统方面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观两个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事件和变迁,更能看到某种近乎神秘的呼应。两国选民,往往同时推出理念与风格相似的领导人。上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复兴,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携手并进,在世界政坛叱咤风云。1990年代各国经济高涨,人类朝气蓬勃,自由主义风行天下。世界见证了克林顿和布莱尔,年轻而又具魅力的两位领袖,成为两个国家最受欢迎的领导人。


2016年的6月,英国首先以脱欧派的获胜震惊欧洲;11月,特朗普当选总统,半个美国哭泣数日。大洋两岸不同寻常的事件,预示了人们已经开始回归保守主义,而两国的政治版图也将发生变化。然而工党和民主党仍然在意识形态的左行线一路偏行。工党在科宾的带领下,一面承诺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通讯;一面宣称要将铁路、邮政、通讯、能源和水,统统收归国有。


工党固然是一番美意,对底层民众真切关注,但是极端的socialism政策却容易让人心生恐惧而却步。在美国,民主党的桑德斯和沃伦,依然坚定不移地要进行全民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然而工党如此美好的承诺和愿景未能打动民众,民主党是否还有把握能够说服选民在明年的11月,将信任交付给自己?


12月12日的选举结果,其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仅在于英国的脱欧,在于它对美国民主党的警示,更在于它意味着战后自由派精英主导的全球主义或许将要黯然落幕;意味着左翼自由派所努力倡导的人权高于主权的时代也行将结束。二战以后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七十多年以后,已经显示出不平衡与不合理。英国的脱欧,特朗普的退出一个又一个的条约,则预示着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不得不进行调整和重组。


2018年12月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布鲁塞尔曾做讲话,强调“恢复民族国家在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中的作用”(Restoring the Role of the Nation-State in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阐述了美国现在的外交政策。而约翰逊所鼎力推进的脱欧运动,正是呼应了“民族国家”这一理念。


蓬佩奥的讲话代表了特朗普政府对于全球化主义的重新解释和修正。全球化运动从经济一体化的尝试开始,但是经济的一体却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是经济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步或不相容。欧盟从最初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到今日的欧洲联盟,正是试图将欧洲的政治、金融、文化和其它各个方面,进一步组成一体,以利于经济更好的发展。这样一种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从来都是人类的理想。人类幻想着世界大同,幻想着公义、怜悯和文化的宽容。这些充满人文光辉的理想,将始终映照这个让人悲伤而又迷恋的世界。


然而国家永远存在着,冲突也永远存在着,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经济利益的不平衡,看到文化的侵略和文化内核的消蚀。欧盟的建立虽然是为了更好更和平的相处,德国的强大和渐渐获得的盟主地位,却使英国深感不安。经济不甚发达的时代,英德之间的冲突也许会诉诸武力。所以今日英国渴望离开欧盟,其情由可见一斑。


美国欢迎英国的选举结果。当今世界,除了中国,美国最需要考虑加强合作关系的国家即是英国。这既是因为两个国家特殊关联的历史渊源,也因为与英国的联合,能够均衡势力日益强大的欧盟。闻知保守党获胜,特朗普立刻向约翰逊发出祝贺,庆祝英美从此可以不受欧盟制约,自由地达成新的贸易协议。


孤立政策是英国几百年的传统,英国甚至将其称为“光荣孤立”。正是在这种传统之下,英国建立了它的一整套近代文明的体系,建立了帝国的辉煌。对于英国久远而伟大的文明,我们始终深怀敬意和信心,冀望英伦三岛在百多年的沉寂之后,能够以其自省、努力和智慧,步出困境,并且抚慰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


关于时代变迁,列宁曾经有过一段著名的评论:“有时候,几十年过去了,世界毫无动静;有时候,仅仅几个星期,却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时代”(There are decades where nothing happens; and there are  weeks where decades happen)。2019年和2020年,英国在进行脱欧,欧盟在进行重组,美国在进行总统选举……风云变幻,世界历史在人们的注视之下,也许即将呈现崭新的一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ID:eeoobserver),作者:杨大巍、薛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