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作者:糊粥,原文标题:《网红“飞天魔毯”致1死60伤,有这安全隐患的景区还没被扒完》,题图来自:虎嗅(德天瀑布,拍摄:萬一)
一早起来,看到“魔毯事故”四个大字挂在热搜上,还以为是什么奇幻片里的桥段。
点进去一看,才知道是真真实实的重大安全事故。
根据官方通报,8月11日凌晨,在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一个登高观瀑的魔毯项目发生了设备故障,目前已致1死60伤。
涉事景区已经暂停营业,进行设备设施维修检查,同时开启了免费退票手续,但事故原因还要等进一步调查。
“魔毯”也叫“飞毯”“雪毯”,类似机场的传送带,是一种常见的代步项目。最初,它们多用来在滑雪场搭载上坡滑雪的游客,后来被逐渐用于景区中,给人们带来更便捷的登山体验。
据新京报报道,一位亲历者称,意外是8月10日下午发生的。当时她正从山脚下的入口出发,反坐电动传送带上爬坡,每人间隔约1米。出发还没两分钟,传送带突然停了,然后所有人都随着传送带快速下滑。
她的手机直接被甩飞,身体多处出现擦伤,“我前面的一个阿姨直接摔骨折了,很多游客都吓哭了”。
另一位游客也描述了当时惊险的场景。据扬子晚报报道,“前后人群因为惯性都撞在了一起,下面的人也都堆在了一起,当时左右两侧的挡板也破了。”
没想到,出去旅游随处可见的代步项目,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如果不好好扒一扒这背后的问题,不论它的名字有多么新潮、体验有多么刺激,估计再去坐也得心有不安了。
看似安稳的代步项目,被游客爆料暗藏风险
事实上,这不是德天瀑布景区的飞天魔毯第一次发生事故。
“百姓关注”发布的视频显示,去年1月,该景区飞天魔毯曾发生过这种“突然急速下滑”的事故,并造成了现场人员受伤,大批游客也不得已步行上山。所幸,伤者无大碍,设备维修后当天就恢复了运营。
这次意外发生之前,不少游客也已经捕捉到了蛛丝马迹。报道魔毯事故的词条下,聚集了一批体验过该项目的网友。他们分享了自己乘坐的体验,有的人甚至在事故发生前十几分钟才坐过,回家才发现自己与死神刚刚擦肩而过。
有些细心的网友还指出了当时发现的安全隐患,两边没有安全带,时不时有钉子脱落……都可能是触发危险的导火索。
有人亲身体验过也发现,在魔毯上反坐着很难站起来,估计出点岔子就很难及时反应。
也有人注意到,魔毯两侧几乎全封闭,没有通道和缓冲地带,出事了也逃无可逃。
一些网友围观魔毯的图片视频后,义愤填膺。在他们眼里,魔毯看上去就像是运货物的传送带,但人可不是不怕磕碰的货物。
将不同网友的游览体验一对比,还能明显看出园方在管理上的松懈。
在魔毯入口处,贴着“前后保持一米以上间距”的警示语,有的游客也提到,会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提示保持距离、不要站立。
但事故发生当天有网友去时,已经没有了间距要求。
视频中,人和人挨得很近,狭长的魔毯上排满了游客,一眼望不到尽头。
除了魔毯本身,同一景区的另一种代步设施——高空滑道也被游客们不断吐槽。
这种滑道一般使用玻璃轨道,让游客穿上特定的衣服和手套,借助重力迅速滑行。为了安全,一般会设置钢护栏和玻璃安全罩。
如果说魔毯至少速度平稳,滑道对于游客来说就像是人体过山车——很多网友质疑它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必须全凭手脚并用控制速度。
让一些网友更受不了的,是园区派发的手套:被穿戴过不知道多少次,味道难闻,戴着也很不舒服,往往一趟滑下来就能让手部脱一层皮。
游客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魔毯设施本身就存在着诸多隐患。
记者采访到一位与维修厂商的知情人士,他表示:“景区要做好日常运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事故发生,还是说明景区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可能是想着暑假景区游客比较多,(出现)超负荷运行。”
同时,该知情人士还提示到,魔毯属于非标产品,没有国标,只有团标,检测的机构也参差不齐。
从运营前的培训、检查,到运行期间的巡检、维修、零件保养,这一个个稍有错漏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环节,似乎都没有统一的规定。
那些年,景区盯上的网红代步项目
魔毯和滑道两项设施,是当下国内很多景区常见的代步项目,也是德天瀑布为了吸引游客,常常宣传的打卡点。
2020年,趁着双十二将要来临,“德天跨国瀑布”公众号发布了高空滑道的抢票攻略,门票只用12.12元。
另一篇推文里,形容乘坐滑道可以实现“上山两小时,下山‘五分钟’的快速体验”。
文章里贴出许多滑道的图片,与其他景区长得十分相似——简易的玻璃护栏间,游客垫着一块坐垫滑下,坐垫会通过绳带绑在身上,但未见其他安全保护带,也没有能控制速度的开关,只能扶着两边的扶手走走停停。
等到2021年的五一假期,飞天魔毯已经成为景区对外宣传的一大景点。
据景区介绍,魔毯分为两段,合计长度356m,“在喀斯特风貌的映衬之下,气势蔚为壮观”。
图片中,游客坐成一列,在传送带上打卡、观景,从下往上看没有尽头,也不知道有没有间隔在安全距离以外。
每逢旅游旺季,景区总会带着这些代步项目进行宣传,吸引更多流量。
德天瀑布的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是国内许多景区的缩影。
一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类似追求“惊险刺激”或“好玩打卡”的网红项目层出不穷。
园方也抓住了游客想要轻松便利的心态,尤其是在大热天,一个速通山路的设备能受到绝大多数游客的追捧。
德天瀑布园内标识 图源小红书@我是麋鹿不迷路
但或由于设施质量不过关,或由于景区监管不到位,一系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据中新网报道,2017年2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茶山滑雪场,一名9岁女童搭乘魔毯上坡时跌倒,头发和手臂被卷入了正在运行的传送带中,肋骨断裂后刺破了内脏,最终不治身亡。
滑雪场使用的魔毯,和景区的飞天魔毯结构十分相似,都是代步用的传送带电梯。
据界面新闻报道,2019年6月,广西平南县安怀镇佛子岭风景区发生玻璃滑道的安全事故,造成1死6伤。
事发时,游客坐在简易的布质护垫上,戴着手套,从起点滑下垂直高度301米、全长260米的滑道。
因为下雨,滑道变得更加湿滑,游客逐渐难以抓住护栏减速,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有一名游客冲破钢化玻璃与护栏,飞到了离护栏7米多远的地方。
如何守好暴利下的底线
像德天瀑布一样,许多景区因安全事故频发或存在安全隐忧叫停了这些项目,但新的设施却犹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地。
网红代步项目频频翻车,已有如此多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景区还竞相开设,大部分都是因为它们成本低、效率高、盈利大。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辽宁本溪大峡谷景区2018年玻璃滑道开发后,4个月内观光人次增长到约12.47万,实现营收106.08万元,其中参与玻璃滑道、玻璃吊桥的游客占比高达71.73%。
亲自参与其中一个玻璃滑道项目投资人表示,在投入运营7天后,他就收回了3000万元的投资成本。
根据每日新闻报道,一家旅游公司曾对外表示,景区魔毯的成本不足缆车的十分之一,运载能力却是普通拖牵的5倍。
也有专业人士指出,魔毯属于危险系数小且具有高收益率项目。它每米造价5000元左右,平均投资200万元。
景区按年客流量30万人次为基础,人员工资按5万元/年核算,游客消费比例在30%左右,客单价为15~30元,预测年利润能高达130万元。
然而,安全问题人命关天,景区官方和魔毯的厂商,并非只想着赚钱,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他们都准备了相应的规则和措施。
今年6月9日,也就是事故发生刚好两个月前,德天跨国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6月11日—7月6日景区“登高观瀑”项目维护保养停运公告》。
据新京报报道,不久前,该景区还曾开展登高观瀑应急救援演练。
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厂商对于魔毯的安全隐患问题,表示设备本身是安全的,(如果发生事故)可能是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
“比如超载负荷运营,不停地上人,或者景区其他运营问题。设备每天都要试运行和检修,主要部件半个月、一个月需要保养,检查是否有异响,都要注意到”。
记者了解到,魔毯设备安装完成后会由设备公司先完成自检,再由相关部门完成检查核验,最后才能投入运营。运行过程中,完备的流程需要进行每天检查,主要部件也需要按时保养。
只是规则制定了是一回事,人遵不遵守是另一回事。
无论如何,抛开安全和质量问题不谈,许多网友还算比较肯定景区里的这些代步项目。
“山一步没爬,景一个不落”,又能省去走路爬山的功夫,又能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小孩来说非常友好。
于是市场交易,只要买家愿意,卖家乐意,就会这么不断地进行下去。
或许等这起事故渐渐淡出大众视野,不论是“飞毯”“雪毯”还是“魔毯”,都会继续载着一个又一个游客徐徐前进。
但如果这次悲剧能带给我们些什么,希望是对生命的多一些尊重,对规则的多一些敬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作者:糊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