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15 13:30

一级市场全面进入国资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题图来自:AI生成


6月底,投中网以《谁是招商卷王:3138家科创企业搬到了江苏》为题,统计了56.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迁移情况。这次,我们将目标投向全国的国有投资平台,想深入分析2019~2023年这5年间,国资平台的投资情况与投资逻辑。


于是投中研究院发布了《2019~2023年国资平台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国资主体数量为23014家。其中,5981家国资GP,16205家国资LP。



从投资结果来看,全国国资机构在过去5年间直投金额高达1.59万亿,直投了约1.29万家企业。如果算上间接投资,国资机构共投资了约2万家企业(已去重)而且数据显示被投的2万家企业中,98%以上依然存续。


对于企业而言,国资平台的大力投资,让初创企业降低了对银行债权融资的过度依赖,无疑体现了国家一直倡导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于产业而言,国资平台推动了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卡脖子领域的持续注资,为相关公司提供了发展动力。可以说国有资本的投资,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对区域经济而言,地方国资平台与产业招商的联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聚集起到关键作用。从时间上看,发生跨市迁移的企业数量在逐年递增,这反映出国资的招商效果日益显著。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忧虑。目前,国资直投1.29万家企业,意味着大量被投项目等待退出。国有投资平台需要深刻认识到,IPO仅仅是小概率事件,探索多元化的退出路径,将密切关系到国资机构的投资效益与持续投资能力。


另外,随着地方产业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国资机构的总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一级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将进一步抬高资产价格。未来“如何投?”无疑也是对国资机构的一大考验。


当然,除了以上直观的投资数据外,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发现,比如:


  • 在过去5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每3家就有1家获得国资机构直投。


  • 从省级层面看,广东国资在直投总金额上一马当先;江苏国资在间接投资上位居第一。


  • 国资机构投资最多的前三大领域是: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其中电子信息投资数量一直占到30%以上。


  • 大白马和拥有产业背景的机构最受国资青睐。获得国资支持的前10大机构中,盛世投资、鼎晖投资、毅达资本位居前三位。


一、国资凶猛:直投1.59万亿,每3家企业就有一家被国资投资


在2019~2023年间,全国国资机构直接投资了63663.47亿元。其中,并购交易占比过半,金额高达33519.90亿元;新股发行15662.48亿元。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除了并购和新股发行的企业融资部分。数据显示,国资直接投资企业数为12852家,直接投资金额为15868.49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同一时期,全国有38279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不包括并购、新股发行),融资总金额62697.43亿元。这意味着每3家企业中,就有一家企业被国资机构直投;每融资100元,就有25元直接出自国资之手。


如果还不够形象,咱们再做两个对比:2023年青岛的GDP总量为15760.34亿元,相当于全国国资机构过去5年,投出了青岛一年的GDP。


再对比下国外,2019~2023年欧洲一级市场融资总额约为34911.62亿人民币(以时年汇率估算),相当于同一时期国资机构直接投资金额约等于欧洲的一半(45.45%)


在此之前,我们知道国资LP已经在一级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第一眼看到国资机构的直投规模时,还是感到惊讶,它远比我之前了解的更大。


再看一下这5年国资直投的变化细节:


2019年国资直投总金额为2739.58亿元。此后数据逐年上升,2022年有短暂回落,2023年跃升至4322.07亿元,为5年来最高。直投的企业数量也同步增长。2019年有2152家企业获得投资,到2022年有3834家企业获得投资,为5年来之最。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22年被投企业比2023年多158家,但是投资金额少1440.45亿元。这说明2023年单个企业获得的投资金额在减少。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受“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潮流影响,国资机构直投的早期企业的比例在增大;其二是受风险偏好的影响,国资选择分散化投资,减少每家企业投资金额,以此来降低风险。


当然,从五年的整体情况看,目前中后期企业还占绝大比重。68%的被投事件还是中后期公司,早期阶段(包括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投资事件只占32%。



以上是直接投资的情况,我们再说说间接投资。


2019~2023年间,国资机构间接投资了14003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数据的缺失,我们很难统计出国资机构间接投资到底投了多少钱,我们只能统计出间接投资事件的金额,即累计间接投资事件金额为10731.78亿元。这些投资事件的金额,并不全是国资的投资,国资仅作为LP参与其中。


数据显示,国资的间接投资在2019~2021年是逐年上升的,2021~2023年是逐年下降的。其事件数、投资事件金额、企业数量都在2021年达到顶点。分别是,投资事件5023起、投资事件的金额2709.31亿、投资企业数4486家。可见,2021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



2021年,全国的创投市场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原因是受益于国内环境的稳定,2021年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同比上升70.53%,共计9350支。在国资领域,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数量和自身规模较2020年度也有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77%与207%。而2022年开始受宏观环境影响,创投市场整体下滑。


间接投资先增后减还有一个原因,2019年到2021年,不少新设立的国资平台尚处于学习阶段,主要以做LP的形式出资GP尝试股权投资。但在2021年之后,不少国资开始自己下场,这造成了随后两年的间接投资减少。


二、谁是最慷慨的国资机构?广东江苏一马当先


如果我们把目光落到省一级,就会发现,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安徽,这6个省份的国资最为活跃。


先说直投。


广东国资在直投金额上一马当先。直投总金额高达1701.72亿,远远超过排在第二位上海的994.87亿。江苏的直投金额为758.95亿元,排在全国第三,但是直投企业数名列前茅,以2490家企业的数据与广东2467家并驾齐驱。这意味着江苏每家企业的投资额远远小于广东。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江苏和浙江,大部分直投资金都投向了本省企业。其中安徽投资本省企业的金额占比高达79.32%,这意味着8成的直投金额给了本省企业。而湖南投向本地的金额仅占32.29%。这或许与本地产业生态密切相关,安徽的本土产业生态已经形成聚集效应,而湖南本土生态较弱,投资外地企业有利于向本地招引。


再说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中,江苏国资平台就排在第一了。不论是间接投资事件数、投资金额还是被投企业数,都位居第一位。江苏间接投资事件8359起,企业数量6219家,都大幅度领先第二名浙江的5328起和4319家。由此可见,江苏国资可称为最慷慨和最活跃的LP。


而且我们发现,2019~2023年,获得国资平台投资的企业数共计19987家(已去重)家,目前存续的共19572家,说明98%以上的被投企业依然在经营


而且,其中发生跨市迁移的企业数仅为1143家,占比5.72%;而非国资机构投资了18291家,其中1515家,占比8.28%。这表明获得国资平台投资的企业更加稳定,并倾向于在本地持续发展。


不过从时间上看,发生跨市迁移的企业数量在逐年递增,这也反映出国资的招商效果日益显著。


三、国资投向何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获投最多


最关键的问题是,国资机构投向了何处?


先放结论: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是获投最多的两大领域;先进制造、能源和汽车交通持续增长。


先说电子信息产业,这一领域包含半导体、软件、人工智能、信息化服务、硬件5个细分子项。在过去的5年中,电子信息稳居第一,投资事件常年占比在30%以上,这也意味着国资的每三笔投资中,就有一笔投向了电子信息产业。而且2022年电子信息的投资事件占比更是达到了36.53%,可见全体国资都在搞半导体(半导体在其中无疑占大头)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医疗健康则一直位居第二,占比在15%~19%左右。不过医疗健康明显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21年达到最高点,占比接近20%。2019~2021年投资上涨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2019年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为一级市场的投资增加了退出通道;二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刺激了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


但是以2021年下半年港股医药股大跌为标志,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进入了下行周期,此后两年投资逐年降低。不过作为长线投资领域,国资机构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关注不会减退。几乎所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都将医疗健康纳入了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再看一下增长最快的先进制造。2019年先进制造的投资事件占比为8.08%,但是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变为了12.52%。而与先进制造相关联的能源矿业(新能源)、汽车交通两大领域,投资事件也在不断上升。


这也说明了一个趋势:国资机构对于制造业的“偏爱”与日俱增。这一点从各大城市发布的产能扩建项目中一目了然。奇瑞汽车的产能基地选址青岛,京东方的面板项目落地成都,这些城市推进的重大项目,背后都带动着对制造业龙头和相关产业链公司的投资。


当然有涨就有消。2019年,消费投资事件占比3.89%,到2023年下降到2.32%;2019年金融投资事件占比3.01%,2023年数据为1.72%。消费和金融两大领域萎缩幅度无疑是最大的,这与行业的切身感受基本一致。


以上是全国的统计。我们再把目光下移,看看各省国资的投资情况。


整体来看,电子信息依然是所有省份投资最多的领域。上海国资直投了491家电子信息公司,总金额354.38亿。被投企业数量是医疗健康的两倍(223家),总金额是医疗健康的3.6倍(98.78亿)。北京电子信息投资了417家公司,总金额184.45亿元,也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医疗健康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热度,可以从各地设立的产业引导基金,和IPO数据中窥见一二。


北京的8支百亿级产业引导基金,其中100亿投向信息产业,100亿投向人工智能。上海发布的三大先导产业基金,集成电路母基金高达450亿,人工智能母基金225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也相继落地了相关产业基金。


而2023年A股IPO募资规模前10的公司,有4家是电子信息(半导体)公司,其中位列前三名的华虹公司、芯联集成、晶合集成,分别是2023年上海、浙江、安徽最大的IPO项目。募资规模第10的云天励飞也是广东去年A股上市公司中最大的IPO项目。


当然,这4家企业背后都有国资机构直投的身影。甚至芯联集成、晶合集成两家公司,本身就是绍兴地方国资和合肥地方国资发起设立的企业。


关于产业这一块,还有一点有意思:福建省国资在能源矿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多。这可能与宁德时代、厦钨新能源、紫金矿业等能源/矿业巨头位居福建有密切关系。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产业链向福建聚集,福建国资扮演着背后的资本推手。


四、投白马、重赛道谁是国资最爱的GP


那么谁是国资平台最爱的GP呢?


在过去5年中,获得国资平台支持最多的品牌机构为盛世投资,它设立的49支基金都获得了国资机构的投资。其次是鼎晖投资47支基金获投,毅达资本41支基金获投。


盛世投资是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母基金管理机构,帮助地方政府管理政府引导基金是其一大特色,其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亿。CVSoure投中数据显示,在盛世投资的LP中,国资平台、引导基金、政府机构共计103家,占比高达43.05%,是最大的LP类别。


当然,除了盛世投资、鼎晖投资、毅达资本这些大名鼎鼎的老牌劲旅外,最让我感到意外是有3家低调的黑马机构挤进了前10。分别是成立于2014年的青松资本、兴橙资本和成立于2017年的智路资本。这三家机构的管理规模相比于前面三家都要小得多了。


青松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青岛的机构,LP中山东的国资机构占了半壁江山。山东铁路发展基金、青岛鼎信产投、青岛城投、青岛平度市国资等都位列其中。从投资标的上看,新材料、机械设备、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山东优势产业,是青松下注最多的赛道。比如2023年IPO的山东集中润滑系统供应商盘古智能,就获得青松资本的3轮注资。


兴橙资本与智路资本则都是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机构。兴橙资本已投资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概伦电子等四十余家半导体优质企业。智路资本在公开的20多笔投资,均是半导体及相关产业链公司,广芯微电子、华勤技术、瓴盛科技等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从这前10名的GP也可以国资LP出钱的逻辑:一方面看重历史业绩和管理能力,往往投向人民币基金的老牌机构。另一方面,受当下各地产业政策的影响,专注于半导体、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机构,更容易获得青睐。



以下为完整报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