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转自《Vista看天下》,作者:陈树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在持续扩散,全国上下数以亿计的人被困在家中。屋外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危险。口罩,是普通人对抗病毒的重要防线,可即便戴着它出门,很多人都不觉安全。
昨天(1月29日),关于疫情的防治,还是有了一些新的好消息.
一个消息是:中国科学院官方公号发布消息称: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 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等三种“老药物”。其后续的临床使用,正在走相关程序报批。
此前,我们曾采访过一位研究者,他解释道,考虑到新药研制的成本和周期很长,目前针对这种新病毒的治疗,只能靠现有药物。很多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中科院的这次研究结果意味着,这三种药物,对抗病毒的作用更好。
至于“抗体检测试纸”,我咨询了前述研究人员,他解释,这意味着:我们对病毒检测,可能找到了新的、更快的办法:
我看新闻上说,目前医院常用的还是核酸检测,这种检测通常需要4到5个小时才会出结果。
抗体检测试纸的研究,是为了更快速检测病毒。比如早孕试纸就是一种抗体试纸,很快就能出结果。只不过早孕试纸,利用的是孕激素抗体。病毒试纸和早孕试纸原理类似,只是换成了病毒蛋白抗体。
如果设计的这个抗体试纸性能比较好,检测效率会高很多,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当然目前还不知道中科院研制的这种试纸所用的抗体性能如何,检测速度快不快,特异性高不高,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治疗之外,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另一道防线——疫苗的进展。毫无疑问,疫苗是普通人对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屏障。有个著名的例子:一百年多年前,天花还是令人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古老而致命,在全球共计造成约三亿人死亡。牛痘疫苗的出现,终结了天花在各地的肆虐。自此,天花“有幸”成为人类首次成功消灭的传染病。当然,遗憾的是,这也是目前人类唯一终结的传染病。
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接受央视采访时,就透露了疫苗研究的进展:目前我们距离拥有疫苗已经很近了。当然,之后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李兰娟:现在我们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的种子株培养,可以变成疫苗株。通过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1、创纪录式的速度
1月28日,李兰娟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室分离到三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此前的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随后,各省疾病中心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新闻屡见报端。1月29日,继中国后,澳大利亚多尔蒂研究所成功培育出海外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这些消息之所以令人振奋,是因为分离出病毒毒株的意义十分重大。
浙江省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张严峻向媒体介绍,短期来看,有了病毒毒株之后,可以研发一些快速诊断的试剂,意味着将现在的检测所需要的3小时左右,缩短到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对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
从长期来说,分离出病毒毒株,是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的重要一步。就像前面李兰娟介绍的,“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可以变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1月29日,港大传染病专家袁国勇宣布,自己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新型肺炎病毒疫苗种子。
这个速度,已经是创纪录式的。
1月27日,湖北武汉武昌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博士军医周磊在实验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病体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图)
传统疫苗从研发、生产,再到流通和使用,有一个产业化流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通常,一个疫苗从研发到上市,至少要经过8年甚至20多年漫长的研发历程。
对于病毒疫苗来说,毒株的筛选属于临床前研究。通过必要的毒株减毒、探索工艺质量稳定性、建立动物模型等流程,制作出疫苗株后,根据每个疫苗情况进行动物试验,整个临床前研究一般需要5-10年。经过全部临床试验后,通过申报的疫苗才能上市、生产。
现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很可能在几个月里问世。李兰娟就介绍道:
制备疫苗要有个过程,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真正拿到疫苗株的话,要一个月,这个疫苗株拿到以后,还要进行一些方面的检查、检测,还要半个月,出来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有关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感染病研究所(NIAID)负责人安东尼·福奇也曾对外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周期将为3.25个月甚至更短。
2、仍然已经晚了?
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表示,中心已经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
来自各个省市的专家,也陆续开始在实验室里打响疫苗研发的攻坚战。据一财网报道,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与人用疫苗研发领域的领跑公司GeoVax Labs Inc合作,共同研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苗。
此外,据上观新闻报道,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
mRNA疫苗是一种基于信使核糖核酸的新型疫苗,最大特点就是“快”,研发周期甚至能缩短到三个月左右。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教授Aubree Gordon介绍,对于诸如新型冠状病毒、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新型、突发、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mRNA疫苗技术是首选。
与此同时,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海外国家,由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团队也加入到这场人类与新型病毒的对战中来。
为了应对武汉肺炎,美国最近新组建了一个疫苗研究小组,组长是美国国家过敏症和感染病研究所(NIAID)负责人安东尼·福奇。该小组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技术。
1月27日,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在处理患者的医嘱。(新华社图)
福奇在《美国医学会杂志》撰文称,疫苗的研制方式是将冠状病毒的组成部分植入一种不致命的感冒病毒,激起免疫反应,而这正沿袭了当年另外两种危险的冠状病毒——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苗所留下的经验和基础。
此外,以昆士兰大学教授查普尔为首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正在研制一种俗称“分子钳”的新型疫苗。这项技术的原理是为病毒蛋白提供稳定性——合成病毒表面蛋白,该蛋白在感染过程中“钳住” 宿主细胞的形状,使免疫系统更容易将其识别为正确的抗原。
这也是一项进程极快的研发——据昆士兰大学官方信息,最短六个月,研究小组研发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便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投放生产。
“我们是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J. Joseph Kim向《科学》杂志感慨道,他是Inovio的CEO,该公司1月26日宣布开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
尽管速度已经如此之快,但《科学》杂志认为,疫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科学家们也正在努力攻破重重难关,但经验告诉我们,疫苗的作用有限,有两个原因:
1、随着气温升高,以及政府防控措施进展,很可能在疫苗研制出来前,疫情就得到了控制并消除。2003年SARS疫苗从基因频谱化至研发出疫苗经历了20个月。
当科学家在猕猴身上刚刚成功接种不久,这场疫情已然终止。
2、批量生产的问题。J. Joseph Kim就坦陈,目前Inovio的生产力是一年10万剂。另一家规模更大的疫苗生产商Moderna停下其他所有疫苗的生产,每年也只能生产1亿剂。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疫情没有消失,反而全球爆发,这样的生产能力,也没办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因此,这可能说明,它的出现很可能为时已晚,甚至无法对疫情起到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