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2-08 20:16
我在B站云蹦迪

来源|北方公园NorthPark(ID: northpark2018)

作者|+o

编辑|木村拓周


01


如题,我在B站上看了几天“音乐节”。


当然是“假”音乐节,我看的是B站跟摩登天空合作上线了“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的直播活动。直播的内容是一些去年草莓音乐节内容集合加部分特殊录制内容,内容覆盖 70 多组音乐人。


放在任何一个正常的时间,这样的内容显然无法获得我的注意力。但情况大家都知道。在经历过可能是疫情发生以来最令人难以平静的一个夜晚——2月6日晚 ,以及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失去之后,今天我们迎来了元宵节。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已经在家呆满了至少半个月——一个完整的隔离周期,并向下一个周期努力进发。


上一次我有正当理由出门,还是春节前几天,奔去买口罩的路上。小县镇的街道上忙着办年货的人热热闹闹,从街面上看起来,口罩并没有普及到每个人;直到踏入药店,我才发现这个县镇上可能藏着更多我没见到的人:我跑了一条街上的四家药店两家母婴店一个小诊所和一家超市,结果是一无所获。


然后我就再没有机会踏出家门了。疫情迅速扩大,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各类 Livehouse 的演出、乐队巡演、音乐节和演唱会被全部延期或取消。


在不停刷着疫情最新讯息以及感到百爪挠心之余,我尝试过用游戏、看书和观影把自己从焦虑和呆滞的情绪中解救出来。这也是大部分人采用的方法,但到后来变成了带点疲乏的机械动作。当然不只是我,更多的人开始在家数米、钓鱼、给猫讲函数......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学会足不出户、“线上生活”,填充自己的独处时间,可能是我们每个人近段时间关注疫情之余,最重要的命题。


我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点开了“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的直播间。



02


大概音乐是许多人共同的安慰剂。这个也被称为“卧室音乐节”的直播活动,参与人数确实不少,弹幕像雪花一样飘过。


我打开的时候,尧十三正抱着吉他在台上唱歌,那是去年潍坊站的草莓音乐节。屏幕里也正是下午太阳斜照的时候,音乐节现场人头攒动,收音里听不到多少欢呼声,但一个一个新挤进直播间的人看起来比现场的人还要亢奋。


虽然只是录播集合和部分特殊录制内容,但搬到线上的“卧室音乐节”在很多地方都和线下音乐节有一种奇异的相似感。比如,等待晚上 7 点上场的流量明星歌手的粉丝,可能会从下午 4 点就开始刷弹幕,然后剩下三个小时弹幕的主旋律就是“xxx我爱你”和“xxx的粉丝让一让行吗”之争。



我一直蹲到最后,压轴的是新裤子。


最近这大哥每天在微博上,发一个他拿着吉他弹唱的视频,从《过时》开始,他坚持每日一歌:“卧室重金属风格”的《撑得慌》、《你都忘了你有多美》、去年热歌《别再问我什么叫迪斯科》、新歌《我们羞于表达的感情》第一版小样......”


我们都在猜测彭磊怎么在这个节点歌兴大发,直到2月7日,在大家都还沉浸在李文亮医生过世的消息里时,彭磊发了一首《没有你的旅途没有意义》,配文“这些天都是难过消息,我尽量坚持每天唱一首歌直到情况好转。”我们才确定过去半个多月彭磊并不是随意地歌兴大发,这是他独特的慰藉大家的方式。


评论里除了点歌的人,还有来“谢谢彭裤子”的,“最近有你那蔫儿了吧唧的声音听着真好”。



说起来,这和大家刻板印象中的B站风格似乎有点出入——当B站和音乐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古风、二次元音乐这样的东西,但这场直播内容里,“阵容”和风格确实是一个正常音乐节应该有的那些,民谣歌手、说唱歌手、摇滚乐队。


我和两个朋友拉了个群,一起看了这场直播,看完已经临近午夜。我们在一起蹲直播的群里聊出了高楼。朋友一边感叹新裤子乐队的现场魅力,一边拒绝了三月去新裤子演唱会的提议。




不用化妆、不用顶着风吹日晒,在没办法享受到现场的时候,我们在这场直播里有了一小段放松的时间。


围观线上音乐节到了第三场,我的家人也跟我一起蹲到了屏幕前,他们不认识马頔,但是认识《南山南》。戴着眼镜和帽子的马頔在舞台上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差点在家里搞起了大合唱。



屏幕上飘过一排排互怼、表白或者向歌手、乐队喊话的弹幕,代替了现场的欢呼声,放在以前,活跃在 B 站弹幕上的狂欢和音乐节现场的狂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但现在,他们在这种特殊的时机产生了交汇。


弹幕里有人给这种交汇丢出来一个解释,“蝙蝠使我们相遇”,刚看到的时候觉得滑稽,想拍手叫绝,仔细想想,又说不出话来。


因为是音乐人宅家分享和 2019 年草莓音乐节演出现场素材交错进行的直播,头两场“宅草莓不是音乐节”在节目单编排的设计上埋了一些东西,为了还原一点“现场感”,直播曲目以现场录像的光线强调时间感,白天是日间的 live 现场,晚上是夜晚的 live 现场。


有人在现场演唱,还有人分享自己宅在家的心得,跳宅舞的阿肆、教人理发的大喜......崔开潮的现场演出结束后,16 层的乐队成员甚至直播做起了菜,油焖大鱼、烧鸭血,看到这一趴大家纷纷想起来:到饭点了。




一个音乐节直播被搞成了一个居家好伙伴的模样,能穿着睡衣开麦蹦迪,还兼代三餐饮食闹钟。两场直播看完,我已经忘记了它音质不好的问题,最开始打开它是为了听歌,但到最后,听歌已经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了。


03


除了摩登和B站合作的“宅草莓不是音乐节”,我还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卧室音乐节”已经在 B 站上线:音乐节RSS联合海朋森、丢火车、国足等乐队一起搞了个“2020卧室POGO线上云音乐节”;赤瞳音乐也把旗下的音乐人拉来,准备做三天在线直播。


被关在家里的音乐人和热爱 Live 的人总算找到了地方汇合,不爱去现场的人也难得集中感受了一下音乐节现场的魅力。几拨年轻人交汇在一起,B 站突然就成了最合适的地方。


上一次B站在社交媒体上刷出引起强烈反响,还是元旦时口碑超高的跨年晚会。舆论齐刷刷夸起了B站,认为它把小众内容做出了大众市场,还不失原味,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平台研究标的。



我倒觉得,某程度上,B站的成长本质上是年轻人的成长,是这代年轻人“线上生活能力”的成长,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新模式、新工具去创造和消费这件事的成长。


如今十八廿二的千禧一代年轻人们,总是被贴上“虚无”、“佛系”的标签,最近一两年最新的罪名则是生活“原子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逐渐疏离,人际社交的淡薄和分离。这些似乎都是蛮负面、贬义的阐述。


但实际上,年轻人之所以能这样地过生活,也是因为我们的基础建设允许的。过去十多年互联网推动下的新经济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学会了如果度过足不出户“线上生活”。我们可以不出门就购物、消费、社交,不出门就完成创作和发声。


在平时这看起来没什么,如今疫情大敌当头时,这样的基础素养让我们不至于显得过于无措。过去两周,我们见到大量明星粉丝、饭圈的年轻人们,迅速组织成一个一个战斗力强大的物资捐助小组;喜欢文艺的年轻人搞起了“卧室音乐节”、策划起了大大小小的线上活动;在2月7日,通过社交网络,人们几个小时就组织出了一个个纪念,一座城市的人点起蜡烛吹起口哨,令人动容。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我们无法踏出室外的情况下完成的。


B站的“卧室音乐节”只是很小的一个体现。经历过这一次的天灾人祸,许多年轻人信息收集和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全面被得到集体锻炼。也许我们的数字化生活能力又会上升一个台阶,也许更多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