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特约作者李翔写的文章《与马云聊天:我和我们的时代》,里面写道,在阿里巴巴宣布会到美国上市之后,马云更加避讳有媒体在场的公开露面。他说,公司的律师写了无数封邮件提醒他不要“在外面乱讲话”。
但在商业媒体里,李翔算是最得马云心的记者。马云与李翔事后有过一次谈话。马云说:“如果说Google是在拓展技术的边界,我们就是在用技术拓展商业的边界。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到商业社会当中,现在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商业社会,但我们的很多思路还是农业社会的思路。”
他还说,“我觉得阿里如果对于中国社会有一些贡献,我们希望能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讲究契约、讲究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讲究把人类的创新、创造力激发出来的阶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努力。”
虎嗅节选出了马云跟李翔聊到的那些律师们提醒他不要乱讲的话:
文 李翔
马云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南宁。作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他和包括柳传志、王石在内的其他理事一道参加一年一度的绿公司年会。他接受了一次时长在一个小时以内闭门会议的安排。参加者在二十人左右,包括柳传志、沈国军、李连杰和蒋锡培等人。
在阿里巴巴宣布会到美国上市之后,马云更加避讳有媒体在场的公开露面。他说,公司的律师写了无数封邮件提醒他不要“在外面乱讲话”。但当他露面时拥挤的人群,和想要进入闭门论坛的人数之多,仍然说明了他的巨星般的号召力。
后来在同他的一次谈话中,他向我讲述他所认为的阿里巴巴对商业世界的贡献。他说:“如果说Google是在拓展技术的边界,我们就是在用技术拓展商业的边界。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到商业社会当中,现在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商业社会,但我们的很多思路还是农业社会的思路。”
他重复了此前他在几个场合陈述过的言论,即他想要让商人在中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2013年在他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演讲中,他就曾大声宣布:我自豪我是一名商人。“大家现在还是看不起商人,但商人是真正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者。”他说。
“我觉得阿里如果对于中国社会有一些贡献,我们希望能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讲究契约、讲究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讲究把人类的创新、创造力激发出来的阶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努力。”马云说。
即便不考虑上市之后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这家公司对整个中国商业世界的贡献也已经不容抹杀。淘宝是少数真正改变了人们生活的一家公司。此前阿里巴巴反复在宣扬的淘宝系公司对就业和创业的贡献,也并不是夸大之词。它在商业文化上的贡献可能没有像阿里巴巴集团创造的就业机会那样让人印象深刻,但却在软性地产生着影响。无论是否是批评者所称的“道德制高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云总是挂在嘴边的“新商业文明”和“诚信”,的确是这个国家所需要的。
如果说以今日的眼光来看,阿里巴巴系公司已经取得让人赞叹的成功,那么能够解释这种成功的,除了外部商业观察者分析的各种原因,从马云本人的领导力、运气、资本的帮助、中国增长的红利、商业模式之外;马云本人的解释亦有道理,他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公司要想成功,它需要为社会解决问题。
马云说,2014是阿里巴巴的一个大年。即将到来的公开上市会将这家公司放到全世界的目光之下。所有对这家公司感兴趣的人,从投资者到媒体记者,都将可以获取到它的公开财务数据和运营信息,然后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是一家大公司和受人瞩目的公司不可避免的,无论实际运营这家公司的人会受到怎样的困扰。
这只是上市带来的改变的一部分。这家公司还会面对着更多因改变而生的挑战。为数不少的阿里巴巴员工通过上市解决财务问题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像之前那样全力投入工作?阿里巴巴集团的COO张勇说,上市对团队心态的改变会是巨大的。“财富引起的员工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惰性”,他说。
另一个问题,则是所有大公司必然面临的挑战。无论马云和作为平台的阿里巴巴是多么地赞赏小公司,但是这家公司已经是一个巨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会怀念它之前的酷。管理学大师克里斯腾森提出的“创新者的窘境”理论,也正是为这些成功的巨头量身定制:它讲述巨头们如何因为已有的成功而错过破坏性的创新——这种创新不可预期,却会改变巨头成功的土壤。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曾果断地分拆淘宝,努力将公司变“小”。当然,按照马云的一贯逻辑,他仍然坚持从人和文化入手来解决这个宿命的窘境。无论如何,未来会为我们这些外部观察者展现他们的努力是否会成功。
经济观察报 特约记者 李翔
一
我开始明确地意识到阿里巴巴已经是一家大公司,是在2013年的双十一。
那时我已经不再专注于商业报道,但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仍然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网上购物狂欢节。他们说,他们并不是想要我就此事件写一篇报道或者在微博、微信上为这家公司美言几句,他们只是希望我还能够继续了解这家公司。在很多人看来,我一直是阿里巴巴和它克里斯玛型领导者马云的忠实拥趸,虽然我很久没有再写过关于这家公司的报道。
尽管拥有着让人惊讶的交易额——以至于以后双十一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当日交易额多高我都不会觉得惊讶,但全场的高潮是在马云出现在报告厅时。当时有上百名记者聚集在这个报告厅里,在他们面前的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双十一的交易与物流状况。马云毫无预兆地出现了。在之前的双十一活动中,马云和公司的高管的确会出现在现场,发表介绍双十一的谈话,并且回答一些记者的问题。但在6个月前,他刚刚宣布“退休”,将CEO职务交给了同他一起工作多年的陆兆禧,并且声称“在此之前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在此之后,生活就是我的工作”。而且,他的同事还曾表示此后他也不会再出来接受媒体的访问。因此,没有人能肯定马云会再次出现在聚满媒体记者的现场。
但他还是来了,穿着一身宽松的练功服,脚上蹬着一双布鞋,好像刚刚练习完他钟爱的太极拳。他从报告厅的前门进入,还没来得及走到讲台的中央,一群发现了他的记者已经拥了上去,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对准马云。坐在后排的记者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马云就已经转过身离开了报告厅,逃离向他涌来的人群。
巨大的失望弥散在这个拥挤的房间内。人们都怀疑马云是否就这样被人群吓走。但随后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准备他的再次出现:他们在报告厅的观众席与演讲台之间拉起了隔离带,一排工作人员站在隔离带前,以确保不会有人再冲过去。做完所有这些准备之后,马云再次走进来。他毫无悬念地掀起了高潮,并且贡献了在网络传播时夺人眼球的句子。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包括,他评价自己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和王健林的打赌时说,如果王健林赢了,那“我们这个时代就输了”。他还说,他希望能够通过电子商务来拉低商业地产的价格,从而使整体房价得以降低。
就是在那时候我突然开始意识到阿里巴巴真的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了。此前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庞大的销售额,以及身为BAT三巨头之一,都没有让我感受到这一点。是在马云被人群拥堵到转身就走,随后拉起隔离带时,我才感觉到了这家公司的庞大。已经不能再将马云仅仅视为草根创业英雄了——他自己会否认这一点;他成了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尊偶像:人们或者赞美他或者恐惧他甚至想要打倒他。这和历史上众多传奇般崛起的人物一样。史蒂夫·乔布斯希望扮演着一个反权威的角色,最初的他是要挑战IBM,是使世界免于垄断恐惧的大卫,但随着苹果公司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大卫也变成了歌利亚。很多公司像当年恐惧IBM一样恐惧苹果。或者如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我这一生都反对权威,结果上帝对我的惩罚是让我变成了权威。
在几年前,当淘宝还没有被拆分成四家更小的公司淘宝集市、天猫、一淘和淘宝后台时,我曾经参加过淘宝举办的活动。直到如今有一幕场景仍然印在我脑海中:一个快乐的身材微胖的年轻女孩,衣着打扮像古装戏中的群众演员,经过我身边时问我,请问你知道XXX在哪里吗?她的目的是要搜集到足够多的贴纸。在那个活动上,淘宝的员工们纷纷打扮成古装电影中的形象,外表和他们的花名相符。那是淘宝著名的“武侠文化”的高峰期。马云似乎是按照着金庸的武侠小说来装扮自己的这家公司——金庸可能会为此自豪,因为全世界应该没有另一个如此规模的公司其文化和行事风格竟然产生于一个作家的作品。所有参与者都兴高采烈,简直是对“游戏精神”的最佳阐释。看到双十一那一幕时,我会怀念那时候兴高采烈的淘宝。它很酷,浑身上下洋溢着游戏精神。它看似玩闹着把事情做起来。
但是当然,阿里巴巴在当时面临着其他方面的困扰。马云用免费的方式在中国击败了互联网巨头eBay——他提出对在淘宝上开店的店家免收任何费用,而当时要想在eBay上开店,是需要向这个C2C平台服务商缴纳一定费用的。在《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互联网经济的免费模式之前,马云就已经这么做了。这是他的天才之处。后来免费的模式又被应用到了网络游戏和杀毒软件行业,史玉柱的《征途》和周鸿祎的杀毒软件360都是这么做的,并且一样所向披靡。淘宝成为中国最大的C2C交易平台,其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占据着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人们会问:是的,所有人都很开心,可是,这家公司靠什么赚钱?有马云参加的发布会,最流行的问题之一,就是去问淘宝的商业模式。无论是他,还是先后做过淘宝总裁的孙彤宇和陆兆禧,都对此避而不答。他们总是说淘宝不考虑盈利的问题。一家杂志做过一篇针对淘宝商业模式质疑的封面文章,标题是“淘宝苦苦赚钱”。
以今天的后见之明来看当时媒体和分析师对马云与淘宝的质疑或者说忧虑,会显得非常讽刺。因为,按照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5月7日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数据,主要利润来自淘宝系的阿里巴巴已经超过腾讯和百度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并且拥有着超过50%的利润率。最新的质疑是这家公司实在太赚钱了,它如此赚钱,会不会是挤压平台上商家利润的结果?如果我们以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待很多观点,都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讽刺意味。
二
马云踏上的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在以童话写作著称的安徒生的一篇文章里,他写道:“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踏上这条路的人,会“得到无上的光荣和尊严,但是他却长时期遇到极大的困难和甘冒生命的危险”。
这些引文可能有些夸张,他在最近几年遭遇的事情,不过是一群人围在他们公司楼下举着标语抗议、有人在香港街头为包括他在内的公司高管竖灵牌、一群人谩骂威胁他和他的家人,以及我们并不知道他也没有办法表达的其他境遇,比如近来同银行之间的麻烦……
他的经历在互联网上已经随处可见。1994年,马云在美国见识了互联网。早年写马云的文章,多谈及其中戏剧性的经历。真实性不知道。1995年,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现在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那时的一段视频。马云到北京国家体委推销自己的业务,他要提供给国家体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宣传”,结果被告知“这个问题很复杂,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你应该先约,办事程序上你应该先约”。
1999年,不得志的马云重新回到杭州,创办了后来的阿里巴巴。这个故事同样被描述过很多次。2月21日在杭州湖畔花园马云的家中,18个人聆听马云关于“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的演讲。同样是这一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这次加盟也被渲染上了神秘色彩,当时名副其实的“金童子”蔡崇信竟然愿意主动加入阿里巴巴,而且传说中薪水是500元。这种神秘色彩由于蔡崇信直至今日仍然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之一并从来不接受大陆媒体采访而加重。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另一件被神话的事情:马云拿到“互联网皇帝”孙正义的投资,据说,“聊了6分钟,孙正义要投3000万美元”。马云最后拿了2000万美元。当然,这笔投资进一步变成神话,是因为它的投资回报率。如果阿里巴巴集团市值为2000亿美金,那么软银2000万美元投资如今的价值是668亿美元。
接下来,他们挺过了2003年的非典。因为在阿里巴巴的员工中发现了SARS病例,马云决定让所有员工都在家办公。与此同时,他已经在筹备淘宝网。尽管在创立初期并不被人看好,但2004年成立的淘宝最终击败了eBay,成为中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2005年,阿里巴巴接受了雅虎10亿美元市值的投资和雅虎中国的资产——尽管这笔投资在随后一直被媒体视为困扰阿里巴巴的资本枷锁,马云为此交出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但在当时,这可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投资。2007年,马云将集团中盈利的B2B业务拿出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是当时的全球第五大互联网公司,排在谷歌、eBay、雅虎、亚马逊之后。
从外界来看,可以说自从1999年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以来,好运就一直在眷顾着这个小个子的杭州人。但其中甘苦,也许只有他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可以感知到。
在宣布提交招股书之后的第三个晚上,马云他从上海回来,参加完集体婚礼和支付宝年会(尽管现在这家公司名字是小微金融,但大多数人仍然以支付宝来称呼这个可能的金融巨头),他和公司的几个高管在自己家里喝茅台酒回忆往事。这位刚刚被彭博通讯社宣布可能超过王健林和马化腾成为中国首富的人回忆起他的第一任秘书。那个女孩总是在他的公司门外徘徊,终于有一天她提出要做他的秘书。马云大吃一惊,回答道:我们公司一共才只有五个人啊!但他还是接受了她的请求。
让这位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的人念念不忘的是在一次一个煤老板的饭局上。这个风格粗犷的老板说,如果马云能够一口气喝掉九杯白酒,他就会承诺投资马云50万元。文人出身的马云很犹豫:可是我根本不会喝白酒啊!这时候他的秘书拿过酒杯,决定替她的老板挡下喝酒的要求。她最后喝了27杯。在他创立的公司即将在美国公开上市,可能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际,马云想起了这段往事。让他遗憾的是,他的这位秘书并没有能够一直跟着他创业。因为当他决定到北京去同外经贸部合作时,她刚刚结婚一个月。
这仅仅是他在无意间对人讲出的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个公司15年的历史,或者从他1995年创立中国黄页开始的近20年历史中,他应该面临过众多的遗憾和纠结。比如在国家体委办公室被一位公务员阻拦,丝毫没能展现出他今日的雄辩;比如在SARS期间他是否会大叹倒霉,因为第四例病症竟然发生在阿里巴巴员工身上;比如他该如何将最初跟随自己创业的太太劝说到放弃在公司的事业,专注到家庭;比如他又怎样将劳苦功高的孙彤宇从淘宝总裁位置上劝退;再比如他讲自己出让40%股份给雅虎时的心情,即使是当时他也不是没有意识到,“2007年我给雅虎40%股权的时候,我知道,这步棋,40%都被人家控制了,你将来就惨了”。
2014年年初,马云以一句“纠结和疼痛就是参与感”结束了他谈论阿里巴巴战略的致员工公开信。对他和阿里巴巴集团而言,“纠结和疼痛”最明显表现出来是从2011年开始的。2011年2月21号,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经批准CEO卫哲和COO李旭辉的辞职请求。在马云发布给其员工的公开信中,他说:“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起因是马云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现了B2B中国供应商的部分签约客户有欺诈嫌疑,而阿里巴巴销售团队中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次事件在当时看来是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之后最大的故事。马云从百安居请来卫哲出任B2B的CEO,曾是众人津津乐道的用人典范。甚至王石在接受我采访时都提到过,马云用卫哲对他启发很大。但如今的结果竟然是卫哲出局。
马云的解释是他作为集团的CEO和创始人,需要捍卫这家公司的价值体系。在那次事件之后,他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说:“业绩与价值观对立,这事儿不通……我是公司文化和使命感最后一道关。如果你叫我一声‘大哥’我就可以不杀你,那以后,有多少兄弟叫我大哥?我不是大哥。”在他的公开信中,他动情地声称:“这个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联网公司,也不需要再多一家会挣钱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分享、更加责任,也更为全球化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
他自己说,不相信他的解释的,大概占30%。但之后的一连串事情,让他没这么自信了。这一年是阿里的劫难年。随后就发生了支付宝VIE事件和淘宝商城新规引发的“围城”事件。支付宝VIE事件,谴责者说他没有“契约精神”,甚至更严重点,他的这一举动是在以一己之力毁掉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石。对于商城围城,他则被指为抛弃赖以起家的众多小商家:淘宝系倚仗着蚂蚁雄兵崛起,但在面对做B2C的压力时,却忘记了马云自己一直宣扬的对创业者的责任感。除了这些被媒体热议的事件之外,再加上马云没有对外言及的其他事情,他自己称之为“七伤拳”。他开始对公众舆论失去信心,在各个场合都发表了一些表示失望的看法。直到最后,他说:“我不在乎别人批评我。哼,我们要自己有骨气,我们就是这个样子……别人冤枉你,如果你是对的,时间会证明你;如果你是错的,时间也证明不了你对。”
公众舆论的风向正是从2011年开始转变的。在此之前,他的跟随者众多,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概括了这种情绪。这本书名叫《马云教》,封面上赫然写着“在中国,一个新的宗教已然诞生”——这只是在他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版的关于他的图书之一。在他的激励下,众多中国年轻人走上创业之路,其中有一部分的创业是在淘宝网上开店做电子商务。他是中国创业热潮的最初引领者。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能迎来一片赞美声。虽然也有人认为他和阿里巴巴的故事在被神话,也有质疑之声,但这些声音都被淹没在马云的巨大魅力营造的浪潮中。在此之后,他和阿里巴巴的处境则可以用动辄得咎来形容。可能他和这家公司的行事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公共舆论和社会情绪已经在变化了。人们一方面羡慕他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另一方面,又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打量着他和这家公司的成功。
2011年2月,在3Q大战之后腾讯公司组织的“诊断腾讯”上,一位发言者以阿里巴巴作为典范来对腾讯公司的人说:“阿里巴巴始终在向外输出文化——马云所提的‘新商业文明’。这种文化一方面对阿里巴巴是一种约束,它的行为需要在‘新商业文明’的框架下,各个子公司和对外部门都要服从‘新商业文明’的守则,能够把企业员工约束好。另一方面,既然是一种文明输出,它也影响着一大批人,影响着意见领袖,影响着媒体的观点和立场。”如今看来,情况则发生了逆转。腾讯在输出它的产品经理文化,在向整个社会宣扬它关于科技、移动互联网、产品和人性的理解,“影响着一大批人,影响着意见领袖,影响着媒体的观点和立场”。而阿里巴巴,很多时候则陷入了一种“不解释”的尴尬中;或者即便解释,马上迎来的却是新一轮的质疑。
三
2014年的5月10日,杭州还在下着小雨。我从京杭大运河边上的一家酒店出发,坐出租车沿着文一路一直向西,目的地是阿里巴巴集团在西溪的总部园区。在堵车的间隙我偶然地看到了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的公司所在地湖畔花园。“湖畔花园”四个字掩映在江南的朦胧烟雨和顺着拱顶蔓延的绿植中。15年前没有人会想到这里将诞生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
之前三天,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它的估值之庞大和盈利能力之强已经是媒体议论的焦点。招股书中马云通过关联公司购买了此前阿里巴巴为其采购的飞机也被广泛谈论。我认识的一名阿里巴巴的员工说,他回到家时,连他妈妈都向他打听:“听说你们公司给马云买了一架飞机?”他在招股书中表现出的无私反而不太有人提及。在其中马云承诺说他投资的所有关联公司的收益他都无意占有,都可以用来为阿里巴巴公司服务;支付宝VIE事件的另一只鞋也在招股书中水落石出,马云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承诺,称他在这家名为小微金融的新公司中,所占的股份和享受到的收益不会超过他在阿里巴巴集团中得到的。
5月10日被这家公司命名为“阿里日”。在这一天,阿里巴巴将会向所有阿里巴巴员工的家属开放,请他们来公司参观,并同公司的高管们交流。于是,园区门口接待家属的工作人员代替了之前曾经站在这里的偏执的创业者。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雨中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他想要推销的项目,他保证它会“让马云和马化腾动心”。另外一个人则保证他能帮助马云打败腾讯的微信。
这个占地26万平米的园区,比阿里巴巴诞生时所在的整个湖畔花园小区都要大,主体建筑由知名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园区像公园般拥有自己的湖泊与湿地,湖中有马云赠送的白鹅。它像一个生活区那样拥有书店和咖啡馆。要想在星巴克买到一杯咖啡,至少需要排上十分钟的队。同时它又像一个大学那样拥有互相竞争的食堂。它让不少的阿里巴巴员工感觉到自豪;但是同时也会有员工觉得这个庞大的园区让这家公司太像一家大公司。
这一天整个园区中四处悬挂着同阿里日相关的招贴画和标语,包括相亲大会和业务体验在内的活动吸引着家属和员工的参与。曾经是双十一发布会会场的报告厅内,聚集着阿里员工的家长和孩子。一群吵吵闹闹的孩子争着要上台表演节目。阿里巴巴的高管们则会到这里来和员工家属们交流,回答诸如自己的孩子如果结婚是否能够参加明年集体婚礼的问题——2014年的集体婚礼因为报名人数太多,因此没有做到让所有新婚的阿里员工参与。临近中午时,原定要来同阿里员工家属见面的CEO陆兆禧仍然未能到达。因为他必须要和马云一起参加同一位重要客人的会谈。人群开始散去。门口站着的阿里员工为每一位女性送上一支花。阿里的高管们中午则会在食堂为大家打饭。一位带着员工卡的年轻长发姑娘在向外走时对他的父亲解释,往年阿里巴巴的几乎所有高管都会出来见同事的家长。但是今年情况实在多变,因为阿里巴巴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
即使不考虑马云总是在说的同阿里巴巴平台相关的就业人口,仅仅看着眼前的人群,也足以感到人们对这家公司的感情。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一家人们想要为之工作的公司。最近几年来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从政治家到普通人关心的对象。包括两任中国总理在内的人都对马云和阿里巴巴表达了自己的诸多期许。这已经不再是15年前创业时无人知道的那家幻想着要改变中国商业世界的小互联网公司。
BAT是媒体对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三家互联网巨头的简称。这三家公司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很多人称之为“垄断”,尽管这三个巨头都会反对这个称呼。百度是搜索、腾讯是社交、阿里巴巴是电子商务。其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都已经超过了千亿美金。这三家公司从2013年的大肆收购让媒体大开眼界。它们都试图超越自己此前的优势领域,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其他业务蔓延:地图、音乐、视频、手机游戏……2013年年底开始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烧钱”之战,仅仅是这场竞争的一个白热化表现。如果去细看这三家公司,一个互联网记者会发现它们跟5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变化太迅速了。马云自己也说,现在已经不能再将阿里巴巴仅仅视作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了。
微信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的言论阐释过。它被称赞为一款杀手级或国民级应用。马化腾2013年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现场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称如果没有微信,腾讯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时会出一身冷汗。借助微信,腾讯在移动电商和移动支付上开始重新具备了想象空间。它也被视为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一直是阿里巴巴深耕的领域。马云上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阿里巴巴技术论坛。在论坛上,他说,凭借着包括余额宝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阿里巴巴在摇晃着此前形同垄断的国有银行金融服务,他原以为腾讯会借助微信来摇晃同样形同垄断的国有电信运营商,但是,腾讯却选择了摇晃阿里巴巴。
当然,仅从外部观察的角度,对腾讯而言,最理性的做法当然是去摇晃同为市场产物的阿里巴巴,而不是挑战三大电信运营商。只需看一看国有商业银行对待余额宝的态度和反应就不难判断。要去摇晃可以影响监管政策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危险的。
尽管它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了5%,也尽管关于它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争论一直在延续,余额宝毫无疑问仍然是2013年的年度产品。它的出现证明了此前支付宝首席执行官彭蕾在同我交谈过程中阐明的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开放和平等。以往的金融理财服务是具备一定金额门槛的,同时赎回是需要时间的;而作为一款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余额宝可以实时赎回,同时任意金额都可以购买。它成功使得很多不使用理财服务的中国人开始使用理财服务——当然是通过余额宝,或者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类余额宝服务。
的确不能再简单将阿里巴巴理解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因为支付宝VIE事件拆分出的小微金融在未来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新的金融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大手笔收购的娱乐文化类公司和它的硬件天猫魔盒,让这家公司加入了客厅觊觎者行列;志在建立物流网络的菜鸟;以及马云在年初公开信中提到的“云”和“端”;这些都是这家公司想要传递出的新的想象空间。
四
马云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南宁。作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他和包括柳传志、王石在内的其他理事一道参加一年一度的绿公司年会。上一年在昆明,由王中军主持的马云晚间演讲环节“天马行空”成为年会最受欢迎的环节。他回答了台下创业者从如何处理合伙人冲突、家族企业接班到创业者处理两性关系的问题。但在这一次,他却百般推脱。最后,他接受了一次时长在一个小时以内闭门会议的安排。参加者在二十人左右,包括柳传志、沈国军、李连杰和蒋锡培等人。
在阿里巴巴宣布会到美国上市之后,马云更加避讳有媒体在场的公开露面。他说,公司的律师写了无数封邮件提醒他不要“在外面乱讲话”。但当他露面时拥挤的人群,和想要进入闭门论坛的人数之多,仍然说明了他的巨星般的号召力。
后来在同他的一次谈话中,他向我讲述他所认为的阿里巴巴对商业世界的贡献。他说:“如果说Google是在拓展技术的边界,我们就是在用技术拓展商业的边界。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到商业社会当中,现在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商业社会,但我们的很多思路还是农业社会的思路。”
他重复了此前他在几个场合陈述过的言论,即他想要让商人在中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2013年在他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演讲中,他就曾大声宣布:我自豪我是一名商人。“大家现在还是看不起商人,但商人是真正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者。”他说。
“我觉得阿里如果对于中国社会有一些贡献,我们希望能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讲究契约、讲究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讲究把人类的创新、创造力激发出来的阶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努力。”马云说。
即便不考虑上市之后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这家公司对整个中国商业世界的贡献也已经不容抹杀。淘宝是少数真正改变了人们生活的一家公司。此前阿里巴巴反复在宣扬的淘宝系公司对就业和创业的贡献,也并不是夸大之词。它在商业文化上的贡献可能没有像阿里巴巴集团创造的就业机会那样让人印象深刻,但却在软性地产生着影响。无论是否是批评者所称的“道德制高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云总是挂在嘴边的“新商业文明”和“诚信”,的确是这个国家所需要的。
如果说以今日的眼光来看,阿里巴巴系公司已经取得让人赞叹的成功,那么能够解释这种成功的,除了外部商业观察者分析的各种原因,从马云本人的领导力、运气、资本的帮助、中国增长的红利、商业模式之外;马云本人的解释亦有道理,他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公司要想成功,它需要为社会解决问题。
马云说,2014是阿里巴巴的一个大年。即将到来的公开上市会将这家公司放到全世界的目光之下。所有对这家公司感兴趣的人,从投资者到媒体记者,都将可以获取到它的公开财务数据和运营信息,然后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是一家大公司和受人瞩目的公司不可避免的,无论实际运营这家公司的人会受到怎样的困扰。
这只是上市带来的改变的一部分。这家公司还会面对着更多因改变而生的挑战。为数不少的阿里巴巴员工通过上市解决财务问题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像之前那样全力投入工作?阿里巴巴集团的COO张勇说,上市对团队心态的改变会是巨大的。“财富引起的员工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惰性”,他说。
另一个问题,则是所有大公司必然面临的挑战。无论马云和作为平台的阿里巴巴是多么地赞赏小公司,但是这家公司已经是一个巨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会怀念它之前的酷。管理学大师克里斯腾森提出的“创新者的窘境”理论,也正是为这些成功的巨头量身定制:它讲述巨头们如何因为已有的成功而错过破坏性的创新——这种创新不可预期,却会改变巨头成功的土壤。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曾果断地分拆淘宝,努力将公司变“小”。当然,按照马云的一贯逻辑,他仍然坚持从人和文化入手来解决这个宿命的窘境。无论如何,未来会为我们这些外部观察者展现他们的努力是否会成功。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年代,一家想要成为伟大公司的中国公司的努力。用马云的话说,他们所面对的挑战,是此前在书本上都没有记载过的、但却在真实发生的问题,而且,并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一家公司遇到的问题。因为,商业的边界从来没有如此模糊过;商业也从来没有如此密切地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