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近期,连续下跌的碳酸锂行情回升,叠加新能源车产销双旺、三元动力电池装车量修复明显,储能中标规模再创新高,动力电池市场迎来修复。同时,复合集流体的投产也为动力电池的技术端迭代提供了新的动力。
动力电池市场现阶段的需求回暖会延续吗?电池行业会迎来竞争格局的变动吗?电池的迭代重点集中在哪些环节?相关变化如何带动投资市场调整呢?
核心看点:
行业去库存进入尾声,过剩产能消化比较顺利
二线电池厂商竞争激烈,出海成重要拓展渠道
头部厂商规模优势仍在,竞争格局短期难有大规模调整
产能利用率和利润水平是价格战中判断标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Q:碳酸锂价格近期显著回暖,是否意味着电池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需求增长呢?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回暖是的确有回暖的,主要是车企在三四季度集中推新品,销售情况在不断转好,很多车企在此前的订单上增加了一些需求,但这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多,后续还要再看销售情况的进展,因为推产品的时候车企已经提前规划了一部分电池的需求,需求增长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除此之外,不管是电池企业,还是上游的供应商企业,其实确实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去年电车的火爆让行业在扩产决策上都相对比较积极,比如磷酸铁锂的产量实际上一直在往上走,但价格不断下降,扩产之后的变现其实是比较困难的。这轮需求回弹,能不能真正消化这些产能?我觉得还需要观察,但前期比较激进的扩产想要依靠车企在四季度的小幅回升消化是有难度的。不过近期行业里有很多海外市场的拓展动作,比如蜂巢能源拿到宝马的订单,宁德时代也在持续提升海外的市占率,各家厂商也都在寻求消化产能的途径。新一轮的需求增长会不会来?从现阶段的发展看,是有明显的复苏迹象的。但碳酸锂期货价格跌了很久了,这波回升可能是持续下滑后的小反弹。
Q:近期宁德时代市占率有所下降,叠加股市的低迷表现,电池行业会迎来竞争格局的较大变动?
随着电池行业的持续发展,一线厂商和二线厂商相比,先发的许多优势已经小了很多了。二三线厂商在扩产能上更为激进,现阶段想要从市场中分一杯羹,不仅需要足够的技术储备,还需要产能的稳定性,这也是前阶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取代宁德时代的二线厂商还没有出现,从成本控制和利润水平来看,二线厂商很难达到宁德现阶段的高度,当市场行情越来越卷的时候,肯定是头部厂商能够在成本和议价能力上发挥优势的节点。二线厂商的竞争,一方面是在“蚕食”一部分宁德时代的份额,另一方面是二线厂商彼此之间的竞争,包括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三家代表性二线厂商的竞争,及二三线其他厂商的竞争。
此外,在出海端的竞争格局同样迎来一定的变化,或者换句话说,其实也是市场在的不断成长之中。出海是消化产能不得不做的动作,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厂商,在出海这块业务上的投入都是相当积极的。尤其在今年,相对头部的电池厂商在海外的份额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二线厂商在出海端可能会有很多机会,来实现对宁德时代先发壁垒的超越,但整体来看,宁德时代在海外的竞争力仍然是最强的。
总体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出海,电池行业目前并没有一个大的契机,来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我们看到宁德的股价跌了,其实也是行业整体去库存的一个缩影,二三线厂商在价格战中其实也实现了降价去库存的实际需求。随着这轮库存见底,我认为电池行业会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Q:现阶段电池行业的迭代重点在哪些方面?将带动哪些板块的投资?
之前也讲过,这轮库存实际上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新的累库过程可能面临一定的技术迭代。比如复合集流体,可能在下一批库存的积累中,拉开头部厂商和二三线厂商的距离。除此之外,海外市场的拓展情况、产能的利用率,都是产业里非常关注的话题。像宁德时代,三季度产能利用率差不多在60%~70%,是行业里比较高的水平,新品神行电池也在逐步出货,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如果行业真的要洗牌,肯定也是发生在这几个方面,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市场上都关注的毛利率、市占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产能的利用情况,海外的拓展情况等等。其次,电池的价格战仍在持续,是否能够在残酷的价格战中保持利润的增长,也是判断电池厂商能否在行业迭代中生存的关键。
从竞品的角度来看,4680电池仍然是国内很多电池厂家的重要竞品之一,特斯拉目前还是受限于产能瓶颈,但良品率和工艺都已经逐步成熟。随着4680电池的产线体系逐步完整,国内现有的电池体系可能会被大圆柱打破,大圆柱电池主要采用三元锂,这也将对上游的电芯原料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调整,三元锂的地位可能进一步提升,而且这一技术冲击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
Q:动力电池未来的竞争格局和投资价值将会如何变化?投资者现阶段如何调整?
动力电池上半年以来的价格回落是正常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路线确定等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现阶段以整车厂为价格主导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因此,价格战作为竞争主线的说法为时尚早,但也不能否认目前头部厂商在此阶段阶段规模化的竞争优势,所以,二、三线以下的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会被市场率先淘汰,而二、三线的厂商则会加速内卷。电池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行业路线或者技术标准,它不像GPU,英伟达的路线就是行业要走的技术路线,动力电池还没有发展到这一阶段,那行业内卷就是必经之路,通过提升工艺、制造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二线厂商是有能力在这轮内卷中实现市场份额重塑的。其实近期几家二线厂商的份额已经可以看出一定的迹象,但后续还要看利润较薄情况下的持续性。二三线电池厂商,和龙头宁德时代还是有差距,最大差距就是盈利能力。二三线向上要看原材料价格波动、整车厂定价等等,限制因素还是很多。
投资者现阶段其实也可以看到,电池厂商的股价整体都是在往下走的,在这个阶段,直接判断出哪些二线厂商会成为行业内卷的胜利者是很困难的,但头部厂商在股价下跌后显然是有一定投资价值的。但头部厂商整体的估值应该还是高于二线的,我作为个人投资者,对头部厂商股票的收益率是不乐观的,毕竟本身的估值就已经偏高了;二线的投资就要看投资者自己的想法,可以从产能扩张的趋势、利润水平的保持等方面来判断哪些二线厂商能够脱颖而出,现阶段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线厂商的投资价值都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