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5月30日,在中关村论坛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上,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启动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各项工作,争取今年内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是碳交易市场(以市场为基础的碳定价工具)的产品之一,另一种产品是为政策制定者初始分配给企业的减排量(即配额)。相关研究表明,碳交易短期能够提高企业,尤其是低碳强度企业的价值。
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只有发电行业被纳入进来,生态环境部表示将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尽早纳入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碳排放权价格将如何变化?对企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次关键问答,妙投邀请到碳智汇CEO邓恒先生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核心看点:
碳交易市场扩容,短期内碳排放权价格会有所波动,但是长期还是看涨的,因为目前国内的碳排放权价格远远不能反映一个企业要做碳减排的成本。
正常情况下,CCER的价格永远不会高于碳配额。中国CCER市场暂停至今,目前碳市场交易都是存量的CCER碳减排量,越来越少导致其价格甚至超过了现在的碳配额的价格。CCER将使具有相关项目的企业利润增加,现金流得到改善。
碳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必须购买短缺的配额来完成履约任务,然而我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大部分企业均难以转移成本。碳市场的调节机制肯定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一些落后产能。
随着碳排放配额收紧,减排压力上升后,火电行业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无法承担主力发电任务前,优质火电企业经营状况有望改善。
我国在2013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在2017年底建立了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专家表示,从目前碳市场的交易量和换手率来看,它都不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性交易,更多的是受政策调控在每年履约的时候集中交易,平时很少有人会去交易碳减排量。
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碳排放权价格将如何变化?
专家表示,如果未来更多的行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必将扩大其交易规模与交易总量,增加换手率。碳排放权的价格也会更加趋于科学和合理,更能够反映真实的碳减排的成本。碳交易市场扩容之后,短期内碳排放权价格会有所波动,但是长期还是看涨的,因为目前国内的碳排放权价格远低于国外,所以说现在这个价格远远不能反映一个企业要做碳减排的成本。
2017年起,中国CCER市场暂停至今,重启与否一直受到市场关注。如果CCER供过于求,就会让CCER变得一文不值,无法实现清洁能源的灵活补充机制,所以现在相关主管部门对重启CCER非常审慎。
CCER现在停止了行政审批的流程,但是在全国碳市场和地区试点碳市场都还可以进行交易。不过这些交易都是存量的碳减排量,越来越少导致其价格甚至有一些倒挂,超过了现在的碳配额的价格。一些购买者认为未来碳配额涨价时,CCER可以以一个更好的价格卖出,这些投机行为会导致其价格有一些上涨。
正常情况下,在我国的碳排放机制下,CCER的价格永远不会高于碳配额,因为CCER只是碳配额的一个补充机制。比如说一个企业有10万吨碳配额的缺口,10万吨的5%才可以用更加便宜的CCER来进行置换,剩下的还是要用碳配额指标来进行抵消。
碳交易对企业的影响?
碳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可通过出售富余配额获得额外收入,碳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必须购买短缺的配额来完成履约任务,增加其生产成本。如碳排放权价格升高,将进一步增加减排困难企业的生产成本。
对于拥有成本转嫁能力的垄断企业,可以将碳减排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中。然而我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和电力等行业,而钢铁和水泥属于产能过剩产业,电力行业正面临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均难以转移成本。
专家认为,为完成履约任务,企业可能会选择购买碳排放权、停产减产或者购买设备等清洁化生产。碳排放权价格不同,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同,选择也不同。企业是逐利的,会在完成履约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去做一些改变以获取碳交易的额外收入,但最终还是看成本的博弈。碳市场的调节机制肯定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一些落后产能。
减排压力上升后,火电行业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无法承担主力发电任务前,优质火电企业经营状况有望改善。且主要火电能源集团内部都有大量新能源项目的储备,可以提供CCER。
CCER将使相关企业利润增加,现金流得到改善。CCER项目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两类项目的占比超过总项目的60%。虽然风电光伏未来可能会不再参与CCER市场,转为绿证绿电来进行抵消,但无论是CCER还是绿电绿证均会增加相关企业的收入。
另外与环保领域相关的避免甲烷排放的CCER项目有406个,像一些动物的粪便会产生甲烷,这部分项目符合现在提倡的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会比较受青睐。CCER虽然不是这些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也可以充当一定的补贴性质。
一些相关概念和目前的情况
1、试点碳市场:
成立试点碳市场就是为了去吸纳一些好的经验并减少试错成本,再将成熟的行业纳入到全国统一碳市场。企业一旦被纳入到全国碳市场,就不再参与试点碳市场的交易了。
试点碳市场包含各个行业,碳排放不只是包含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包含甲烷等气体,衡量时统一换算成为二氧化碳当量,也就是标准煤的燃烧。企业1年的碳排放超过1万吨标准煤,那么就会被纳入到试点碳市场,像造纸、化工、有色金属、玻璃这些行业都会被纳入到试点碳市场。
2、全国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相对简单,只有发电行业被纳入进来。发电行业工艺比较简单,电量数据容易核查,能够保证企业不弄虚作假,同时也能拿到一些更加真实的情况,所以率先被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目前总的策略就是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
全国碳市场扩容呈现加速态势,生态环境部表示将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尽早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专家认为,水泥行业也有望率先被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
3、碳配额:
1)试点碳市场
根据碳汇网,地区试点碳市场的年度配额总量主要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产业发展政策、行业规划及行业减排潜力等因素加以确定。分配时主要采用基准线法或历史法。
基准线法根据部分行业领域的碳排放基准值、企业年度产量(如供电量、供热量等)及综合修正系数等确定的各控排企业可分配的碳排放配额,通常适用于数据条件较好、产品种类较为单一的行业企业,如电力、热力、钢铁、供水、供气、交通行业企业。
历史法根据企业在近3~5年的历史碳排放量、年度产品产量/年度业务量等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另外,由于配额的生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地区都采取了配额调整机制,使配额总量和企业分配存在可调节的灵活性。
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目前除北京、福建完全采用免费分配方式外,其他设有地区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区则采用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的分配方式。控排企业可视需要购买有偿配额。地区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发放均采用不定期竞价形式,竞买底价通常设置为竞价公告日前当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上浮或下浮20%以内的价格。
2)全国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及分配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定各控排企业的配额数量并上报至生态环境部,再由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再据此向本行政区域内的控排企业分配规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的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目前系由企业所在地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免费分配,后续可能会适时引入有偿分配。
4、CCER:
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据智通财经,已公示的CCER项目数量已达2871个,已备案项目861个,已核证碳减排量的项目254个,减排量约为5000多万吨,仅占碳市场覆盖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1%,但占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的25.5%。
公示项目中,风电项目947个,光伏项目833个,而与环保领域相关的避免甲烷排放项目有406个,废物处置项目108个,生物质能项目112个,废能利用项目43个。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两类项目的占比超过总项目比例的60%,远高于其他项目技术类型。环保领域CCER项目是除风电光伏外占比最大的类型。
碳市场按照1:1的比例给予CCER替代碳排放配额,即1个CCER等同于1个配额,可以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过度放开CCER会对碳配额市场造成冲击,削弱配额有效性、降低企业减排内生动力,过少则无法充分利用CCER对碳市场的促进作用。因此CCER的抵消比例一般不超过总碳配额的5%-10%。
全国只有一个CCER的注册开户交易所,就是北京的绿色交易所。CCER既可以参与试点碳市场交易也可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试点碳市场可能会有一些保护性或者约束性的条件,不会让CCER进行任意流通。地域不同,碳减排量开发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试点碳市场会出具限制条件和措施以减少异地CCER对本地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