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本文综合编译自马来西亚《星报》(The Star)、印度科技媒体 Gadgets Now 以及 Social Media Today
短视频平台 TikTok 正在测试新的用户展示界面,效果和 Facebook 旗下照片和视频分享平台 Instagram 有些相像。
“我们一直在寻找提升用户体验的新方法。最近我们正在测试新的用户个人资料界面。我们希望,新功能可以给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让大家设计出更符合自身特征、充满个性化的界面。”一位 TikTok 的发言人周一表示。
据悉,新的资料界面将把“关注者数量”移至左侧,同时也会在资料输入与输出系统做更多的设计。按照纽约时报记者泰勒·洛伦茨(Taylor Lorenz)在其 Twitter 上的爆料,新的页面是这样的:
而目前的老页面是这样的:
再把新页面和 Instagram 的页面对比一下(右图是Instagram)看看:
是不是很 Ins 风呢?
除此之外,TikTok还在进行另一个功能的灰度测试: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资料页面里加入电商网站的链接,显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视频创作者进行内容变现。
不过这种变现方式相比于上线不久的新晋竞争对手,美国短视频应用 Byte (是的,名字和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即Bytedance颇为相似),TikTok 的方法还是有点保守了。
Byte 是由 Vine 的联合创始人多姆·霍夫曼(Dom Hofmann)创办的。该网站在最近发布的一篇声明中写道,Byte 即将启动一个创作者奖励机制,视频创作者的收益将由其发布内容的观看量来决定。声明称,在一个尚未确定的试行期内,“内容本身带来的广告收入将百分百地全部回馈给用户”,而在试行期结束之后的更长时间周期里,“创作者也能得到绝大部分广告收入”。
这种模式与 TikTok 不同,长期看,它可能会促进Byte平台上整体内容质量的提升。
“这几年,TikTok 一直没为创作者发布的视频提供官方的变现渠道”,Sensor Tower 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观察家与分析师凯特·威廉姆斯(Katie Williams)说道。
“创作者是能在TikTok上获得收入,但渠道来自于其品牌合作方或赞助商,而非 TikTok。如果创作者想获得这项收入,他们就需要自己去和品牌方或赞助商进行协商谈判。整个过程 TikTok 置身事外,平台方面并不会帮助创作者。当然,变现渠道也不只这一种,直接在流媒体频道打赏也行。但用这种模式,创作者的收益也更低。相比之下,Byte 这种直接把收益与点击量挂钩的奖励办法更吸引人,同时也具备可行性。”威廉姆斯表示。
不过威廉姆斯也指出,“虽然和 Vine 的关系让 Byte 在启动时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在短视频平台市场愈发饱和的背景下,这重关系并不能确保他们取得成功。”
Vine 诞生于2012年夏天,但上线不久即被 Twitter 买下。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仅在上线第一周,Vine 在 iOS 和Google Play 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30万。这其中,70%来自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7%和6%。
不过好景不长,Twitter 治下的 Vine 一直没能盈利,于是2016年该平台被迫关停。
Byte 的竞争对手是 TikTok,而据最新数据显示,TikTok 在苹果应用商城和 Google Play 的总下载量达到了15亿,这其中,印度用户的下载量最多,达到 4.668 亿次。
另据 Sensor Tower,2019年 TikTok 的总下载量为6.14亿,这一数字比前一年提升6%;这一年,TikTok 还超越 Facebook 成为全球下载量第二高的应用,仅次于排名第一的 WhatsApp。而在总共6.14亿的下载量中,印度用户的下载量为2.776亿,在全球总下载量中占比 45%。
这一现象敦促 Instagram 这样的平台也必须在短内容领域加大投入。TikTok 的母公司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字节跳动。后者于2017年收购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美国应用 Musical.ly,因此它也可以被视为是 TikTok 的前身。而这起收购也帮助字节跳动拓宽其海外市场。
不过 TikTok 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包括美国在内的政府监管者担心 TikTok 存在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对此,TikTok多次发出声明,称其平台上的用户信息并没有存放在中国,而是在海外数据库。此外,他们还强调,公司为了保护未成年用户的隐私而做了许多工作。
对比 TikTok,虽然 Byte 继承了 Vine 独具特色的6秒视频,但其并不包含 TikTok 内置的诸如混音效果、转场音效等简单易上手的小功能。而事实上,这些小功能的存在也是 TikTok 能拥有大量用户的重要原因。
居住在英国怀特岛的21岁年轻人奥利弗·里奇斯(Oliver Riches)是 TikTok 和 Byte 的“双料用户”。谈到二者的区别,他表示由于 TikTok 的平台更大,在上面发布作品得到的流量曝光确实也更多;不过从界面和运行体验来说,Byte 更加简洁流畅。
里奇斯称,他已经参加了 Byte 的创作者回馈计划,不过截至目前,该计划还未在英国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