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从冗余到安全边际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投资中最重要的概念“安全边际”,结果有一个读者问,不就是“冗余”吗?
这两个概念是有相似之处,但设计冗余只是一种工作方法,而安全边际的内涵要丰富得多,甚至可以是一种人生哲学。
最典型的设计冗余是备胎,绝大部分时候用不上,但带来的安全感可以让你放心地把车开到荒郊野外。
“设计冗余”的产品或者任务,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 收益很高,增加一点成本也划得来;
2. 出错的后果很严重,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
“安全边际”的思想,确实包含了一部分设计冗余的理念。安全边际的英文是Margin of safety,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你与“不安全的处境”之间的距离,本来是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如开一家奶茶店,你得知道这个店盈亏平衡的销量,比如每天30杯。如果你现在每天卖50杯,那么你的安全边际就是50-30=20杯。
这个经营上的术语被更广泛地运用到生活中,安全边际指你距离某一件糟糕的事件发生,还有多大的空间,安全边际越高,你就越安全。
比如“安全车距”就是根据安全边际设计的,按照交通法的规定,高速上,如果你的车速是时速100公里,那么你的“安全车距”应该是在100米以上,这个数字是怎么定出来的呢?
大脑从发现危险,到向脚发出信号,再到踩刹车,时间平均为1.5秒,此时车已经开出了40米,但车并不会立即停下,还有一个制动距离,再来一个40米,整个“停止距离”就是80米,所以你真正的“安全边际”也仅仅为20米。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上面两个安全边际的例子有一定的区别,“安全车距”更接近设计冗余这个概念,因为100米的车距,主要是防止小概率意外事件,并不会给你带来收益;而奶茶店的安全边际则不同,你比盈亏平衡线多卖20杯,就可以多赚20杯的钱。
“安全边际”这个词运用到企业经营上时,实际上是扩大了设计冗余的内涵,而当巴菲特等人将这个概念再扩展到投资上,赋予更深刻的思想,让“安全边际”理念成为价值投资的两大核心理念之一,甚至成为一种人生哲学。
99种思维模型,今天介绍的就是设计冗余和安全边际的思维与应用方法。
二、成本、收益与风险
最早把“安全边际”运用到投资领域的是塞思·卡拉曼的作品《安全边际》,后来被巴菲特和霍华德·马克思沿用,卡拉曼也是一个取得过20年年化收益15.9%的投资大师。
投资中的安全边际,用最通俗的表达,就是巴菲特所谓的“用五毛钱买价值一块钱的东西”,但这个定义很容易让人想到收藏界的“捡漏”。
“捡漏”是利用卖家不专业,不识货,把有价值的东西定成不值钱的东西,它的关键在于确认对方是否真的不专业。
而巴菲特所谓“用五毛钱买价值一块钱的东西”,是因为公司的价值不像古玩的价格那么明确,公司经营是动态的,价值是变化的,每一个买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估值,这会带来一个问题:人人都有可能看错,看错就要付出亏损的代价,代价就是这一笔投资的风险,巴菲特当年重仓IBM,多次在股东会中夸IBM,但7年后最终还是承认自己看错了。
但巴菲特在IBM的投资中并没有亏钱,原因正是因为他买得便宜,2011年的买入成本是170元左右,仅13倍PE,持股6年,2018年初,完全退出,股价150左右,但算上6年期间的分红,基本打平。
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但本金没损失,所以又是一笔正确的投资,就算失败,也要尽可能全身而退,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损失本金”,可以失败很多次,但只要正确一次就能翻身,这也是安全边际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以看到设计冗余和安全边际最大的区别:
设计冗余应对风险的方法是增加成本,而安全边际应对风险的方法是降低成本。
设计冗余的思想是:我做某事,未来的收益是确定的,成本也是明确的,但如果出现了某些小概率风险,我就前功尽弃了,为了防止尾部风险,宁可增加成本,只要成本不超过收益,我就可以接受。
而安全边际的思想是:我做某事,未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有收益低于成本的亏损风险,但成本是可选择的,为了防止这些风险,我需要在同样收益水平的机会中,选择成本更低的。
如果说,安全边际是用五毛钱买价值1块钱的东西,那么设计冗余就是用两个五毛做一个五毛可以做的事。
这两种思维针对不同类型的任务:
设计冗余针对的任务,风险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成本越高,风险越小,多花点钱就可以保证关键环节的安全,软件系统、航天飞行、机器设备都是如此,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的任务也都是如此;
而安全边际适用的任务,任何一笔投入都对应着未来的收益,以及为了获得这份收益要付出的风险。比如创业、创新业务、发明创造等任务,但麻烦的地方在于,风险是50%左右的随机事件,收益是完全不确定的,所以成本越低,风险越小。
为什么说安全边际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人生哲学呢?
你看,股价便宜是相对容易看出来的,但真正难判断的是企业价值。像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不但经验丰富,对企业价值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对商业经济、社会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但他们仍然对自己的判断保持一份警惕,永远先考虑——如果自己错了,会怎么样?
答案就是“安全边际”——既然价值判断很容易出错,那至少要把便宜先占到吧?
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说得那么高大上,不就是“占便宜”吗?那别人为啥要给你占便宜呢?
三、选择大于努力
前面说过卡拉曼的长期年化收益非常优秀,而且,他的业绩是建立在较低仓位的基础上,常常只有一半的仓位,也就是说,它实际股票仓位的收益率要高得多。
很多人会想,既然卡拉曼的收益那么高,为什么不提高仓位呢?
这正是安全边际思想的另一层体现。
前面说过,安全边际是针对那些投入与收益不确定的事,半份耕耘换一份收获,但你想,平白无故,为什么别人要把一块钱的东西五毛钱卖给你呢?
是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好公司好价格,烂公司烂价格”,想要找到好价格,你就必需苦苦等待这样的卖家出现。
卡拉曼在《安全边际》的第一章就分析了股票市场上的各种参与者,每一个人的盈利模式不同,对价值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愿意出手的价格也不同,在很多时候,他们确实可能把一块钱(在你看来的价值)的东西五毛钱卖出,比如:
1. 机构投资者在客户重大赎回时,被迫压低价格出售;
2. 技术分析者的止损交易;
3. 投资者在恐慌的环境中;
4. 公司价值短期内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大部分投资者没有意识到,或还在犹豫。
上面的情况并不少见,价值一块的东西有时也会卖八毛钱,但想获得更高的“安全边际”,就要用更高的利润安全垫,一定要等到五毛钱才能出手。
所以安全边际还有一层设计冗余完全没有的含义——选择大于努力,耐心是一种能力。
开车有爆胎风险,但你并不会因此不出行,只需要做好准备,这是“设计冗余”的应用场景;但“安全边际”适用的投资场景则不然,没有老板对你说“这笔交易你一定要谈成”,你必须选择那些对你非常有利,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交易。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不仅仅是眼光,更重要的是耐心,善于等待,这正是卡拉曼长年保持半仓的原因,他需要保证,一旦有“安全边际”的机会来了,就要有足够的资金一举拿下,他认为,“安全边际”给他带来的收益,高于现金仓位造成的“机会成本”。
四、管理风险的态度
设计冗余和安全边际,在生活中有各自的应用范畴:
角度一: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如果收益是确定的,但有小概率的大风险,那么就应该“设计冗余”,增加成本,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如果收益和风险不确定,而且风险是50%概率的随机事件,就要首先考虑“安全边际”的思想,控制成本投入。
以企业投资新业务为例,如果新业务与原先的优势业务相关性很强,成功概率很高,那么,最佳策略应该是“设计冗余”,以确保项目成功为前提,一开始宁可做足资源,饱和攻击,降低小概率尾部风险;
相反,如果新业务与原先的优势业务无关,只是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认为该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且无有实力的玩家,可以“下一手闲棋”,那么控制资源投入、使用非核心人员,就是“安全边际”的理念。
再举一个个人事业发展中的例子: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面临裁员风险,一旦失业,房贷压力和家庭经济压力都是你无法承受的,此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选择设计冗余策略,你就需要多加班、多争取业务、多与领导搞好关系,争取自己不出现在裁员名单上;
也可以使用安全边际策略,你反而要控制工作上的精力,无功无过即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开发自己的副业资源;
应该选择“设计冗余”还是“安全边际”,取决于你对“收益、成本和风险”三者的判断:
1. 如果你的副业资源比较充分,则安全边际优于设计冗余;相反,则设计冗余优于安全边际;
2. 如果裁员的概率比较高,则安全边际优于设计冗余,反之亦然;
3. 如果现在的工作稀缺性和性价比很高,则设计冗余优于安全边际,反之亦然。
角度二:是否存在选择权
安全边际是选择大于努力,设计冗余是十分努力大于努力,所以,当你有选择权的时候,尽可能用安全边际,当你别无选择时,就只能设计冗余了。
比如开发新客户,正常情况下,你需要评估在手客户的性价比、可能性,进行排序,选择高安全边际的客户优选投入营销资源;
但如果领导说“某某客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且你只有一两次见客户谈判的机会,那就要用“设计冗余”的思想,投入百分之二百的资源,并把交易条件的底线想清楚。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付出的努力中,只有一部分是为了直接出成果,而且更多是为了未来有选择权,能够让自己永远处于更有安全边际的状态。
价值分析与安全边际是巴菲特方法的两大基石,分别对应“好公司”和“好价格”,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价值分析是一种需要天赋的能力,普通人就算一天24小时跟着巴菲特身后学习,也不可能具备他的眼光,但“安全边际”本身没有难度,它更像是一套保守审慎、先胜后战的人生哲学。
这样的人很可怕,他可失败很多次,但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彻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