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题图来自:AI生成
迪士尼因为“贵”又双叒叕被网暴了。这次带头冲锋的是一位中产妈妈,因为暑期在上海迪士尼1天1夜花掉一万五,体验又差,道心破碎。
我相信这轮开麦输出都源自于真实体验,毕竟我也去过几次迪士尼,虽然都是白嫖的。想让我花钱去?不可能,我也觉得不值。贵、排队、拥挤、流程短,这就是目前两大顶流主题公园的日常。
中产妈妈最后感慨,“感觉迪士尼真的是在收割家长,好像认准了不管怎么涨,都会有家长去花钱。”这是个错觉, 迪士尼收割的根本不是家长,而是“中年公主”。小朋友只是妈妈工具人、挂件,真相就是,迪士尼里挤满了“中年公主”。
这不是什么秘密。任何一个老练的迪士尼中年“看包男”都会总结出这个真相。他们通常背着书包,守着推车,要么玩着手机,要么观察人间。如果你需要数据支撑,上海迪士尼开业第五年的时候,出过一个消费者洞察数据。
数据显示,20—30岁没有带小孩的游客占总游客数近一半,而不带孩子的30—50岁游客的占比超过30%。另一组官方数据也显示,上海迪士尼游客年龄在25岁以下的仅占不到20%,而26—35岁年龄段的人群占到了60%。
甚至任何一个玲娜贝儿“倒儿爷”,也都会告诉你,他们最大的金主爸爸就是“中年公主”。只有“中年公主”们才看过米老鼠,现在的小朋友都在看汪汪队,他们只知道莱德冲冲冲。他们可能会抱着佩奇玩半天,也不会多看一眼玲娜贝儿。
去年疯狂动物城开园,身边最兴奋的就是一帮30岁上下的女生,她们对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牛局长等等如数家珍。而小朋友根本不知道疯狂动物城是什么东西。跟白雪公主、灰姑娘一样,都是属于他们妈妈那个年代的故事。
只有弄清楚迪士尼真正的客户群体,你才明白为什么迪士尼越涨价生意越好,生意越好越涨价。目前,上海迪士尼暑期门票719元,属于“高峰日”价格,涵盖了夏季大部分日期和部分节假日。自2016年开园以来,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已经经过5次调价,对比最初实行的票价,最高票价净增了300元。
大部分家庭的消费决策权仍旧在女生手中,一个四五岁、七八岁的小朋友在家里掀不了什么风浪。讲直白点,他的玩具买不买,电视看不看,午觉睡不睡,下不下楼玩都要看家庭话事人的脸色。但当家庭话事人说去迪士尼,住迪士尼酒店,那就是真的要去。而且稍微懂点办公室政治的职场妈妈,这个时候都会拉出小朋友垫背,说是小朋友要去。
“中年公主”们一方面是有点圆梦情结在,另一方面也需要点社交圈谈资。跟海蓝之谜、赫莲娜、芬迪、爱马仕一样,全家迪士尼之旅早已成为了一种社交标签。而且是分层级的,普通全家迪士尼之旅、优速通全家迪士尼之旅、全家迪士尼过夜之旅等等。
因为票价涨了一百块不去迪士尼,就跟从背爱马仕到背蔻驰一样。这位中产妈妈说对了一点,迪士尼就是在“饭圈化”,因为“饭圈”才愿意为信仰充值。甭管涨多少钱,“饭圈”是去朝圣的,有信仰的人会在意朝圣的花销么?
或许,迪士尼最初的涨价的确是为了分流,做收益管理。设想一个浮动票价,人多的时候贵一些,人少的时候便宜一些。毕竟目前被吐槽的关键点,贵、排队、拥挤、流程短、班味重,核心原因就是人多。
涨价,过滤掉一批人是个正常逻辑。但没想到在这块房地产都可以涨价去库存的神奇土地上,有些产品涨价并不能隔绝用户。时至今日,在上海一些社交圈中,迪士尼门票仍旧可以在礼品列表中占一席之地。
当然,与其眼红开麦,纠结贵不贵,收割不收割,不如反思反思,偌大一个长三角主题公园也不少,背景看起来也个个龙精虎猛,怎么就分不掉迪士尼客源?毕竟人家也没有强行按头消费者。
一聊这个就是IP不够强,整天谈论IP,黄牛都知道川沙头牌——玲娜贝儿。但5年前,迪士尼当家花旦是达菲。达菲是谁?是米奇系列中,米妮送给米奇的两只小熊玩偶:达菲和雪莉玫。达菲后的流量王者——星黛露是达菲在旅途中的另一个朋友。而玲娜贝儿则是一只帮助迷路的达菲找到米奇的小狐狸。
川沙三代头牌:达菲、星黛露和玲娜贝儿甚至都是没有单独故事线的角色。再看看我们各地景区、文旅,逮着《黑神话:悟空》齐天大圣元素狂蹭,但他们不知道,目前《黑神话:悟空》中顶流角色是亢金龙、蜘蛛四妹、黄风大圣。连IP都不愿意进入,又谈什么IP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