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我们常常赞颂艾伦·艾佛森、勒布朗詹姆斯这样出身贫民窟单亲家庭,通过体育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草根励志故事。而当谈论科比时,他的中产甚至精英出身、他父亲的篮球背景,以及他的跨国成长经历,总让我们觉得他的成功似乎水到渠成,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勤勉——也因此,我们嘉奖科比最多的总是他的勤奋,比如那个众所周知的关于凌晨四点的故事。
事实上,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虽然不需要面对贫民窟的生活,不需要面对充斥枪支、帮派和毒品的童年,科比自然也有他长久相伴的痛苦和问题。在科比去世将近一个月、他的追悼会刚刚举行完的此刻,我们想用这条视频,带大家回顾一下科比布莱恩特短暂而光芒万丈的一生,尝试带大家更好理解他的经历、他的困境,以及他留给我们的传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方公园NorthPark(ID:northpark2018),文稿/旁白:木村拓周,视频:捏一横,头图来源:IC photo
费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英文是 Philadelphia,在希腊文里是兄弟之爱的意思,Brotherly Love。费城也因而得到了友爱之城的别称。
然而这座城市在上世纪的产业转型和不恰当的城市治理中,却逐渐变成了美国种族问题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民权组织(Philadelphia Civil Rights Rapid Response)和费城警察局都给过一些惊人的关于仇恨犯罪的数据。18年的黑人男子因为坐在星巴克没有点单借用洗手间就被店员报警拘捕、去年13名警察因为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种族仇恨言论而被革职,都是发生在费城的事情。
1978年8月23日,科比·布莱恩特在这座友爱和仇恨交缠的城市出生。他当然不至于因为种族遭遇太多问题,毕竟他的父亲乔布莱恩特,是一名效力于费城76人队、年收入两百万美元的 NBA 球员。
在科比出生的前一年,76人队由于在ABA联盟和NBA联盟合并时“趁乱”得到了 ABA 联盟最具统治力的球员之一——“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成功打进了1977年的 NBA 总决赛,但最后输给了波特兰开拓者队。这是乔·布莱恩特最接近 NBA 总冠军的一年。科比出生之后,乔·布莱恩特作为角色球员又在NBA打了五个赛季,然后就从 NBA 退役,到意大利谋求自己篮球生涯的延续。
1984年,刚好是大卫斯特恩上任 NBA 总裁的那年,科比一家从美国搬到意大利。他们首先在意大利中部的列蒂(Rieti)定居,这是一个只有四万多人口的小城市,离罗马不到100公里。两年之后他们又搬到南部海边小城,雷焦卡拉布里亚(Reggio di Calabria),再然后又搬到意大利北边的雷焦艾米利亚(Reggio nell'Emilia),一座以儿童教育闻名世界的小城,离米兰只有两个小时车程——在这里,科比成为了AC米兰的球迷。这也是科比在意大利最有归属感的一个地方,他称之为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但不同于美国,意大利是种族相对单一的国家,超过92%的居民都是意大利人。科比一家不会意大利语,在当地也没什么人脉。科比在几次采访都提到,他在意大利的生活里,身边几乎没有像自己这样的黑人小孩。这段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熟一些,因为他需要快速成长,克服一个美国黑人小孩在意大利可能会遇到的一切问题。
为了让孩子更有归属感,布莱恩特一家想尽了办法。当时也有一些退役 NBA 球员在意大利的篮球联赛打球,家长们会努力安排一些聚会,让孩子们能玩在一起。其中就包括同样在76人待过的哈维·凯金斯,他的女儿只比科比小一岁,名叫塔米卡-凯金斯,日后成为了 WNBA 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篮球运动员之一。塔米卡和科比几岁的时候就在意大利成为了玩伴,谁也没有想到日后各自会成为如此伟大的两位篮球运动员。
在意大利的日子里,靠着爷爷从美国寄回来的 NBA 比赛录像带,科比不断地磨炼球技。80年代的 NBA 属于9年5夺总冠军的湖人,科比少年时期就成了一个湖人球迷。而到了夏天休赛期,乔布莱恩特会带一家人回美国,专门找一些青少年夏季比赛让科比练练手。
随着乔布莱恩特篮球生涯的结束,在科比八年级的时候,科比一家搬回了美国。科比回到费城,并在1992年入读劳尔梅里恩(Lower Merion)高中。
但对于14岁的科比来说,家乡对他来说有些陌生。从懂事到青春期,科比都在意大利长大。他意大利语讲得很好,反而英语很一般。好几次上课,老师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甚至无法顺畅地读出课本上的内容。黑人小孩有自己独特的俚语体系,科比几乎无法融入。像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
身份认同的问题一直伴随着少年科比。6岁搬到意大利之后,他是生活中唯一一个美国小孩,黑人小孩。但14岁回到费城,他又变成了一个不懂本土文化、操着奇怪意大利口音的“外国人”。Spike Lee 斯派克李曾经给科比和塔米卡拍过一个访谈,片子的标题就叫《Italian Imports(意大利进口)》,两人聊了很久跨国成长经历对他们的影响。
我们在科比随后的人生里,会看到他为了融入美国黑人的社群,做出了多少的努力。但现在,让这个少年感到最安全的,不是任何其他人,是篮球。
进入高中之后,科比从高一就入选校队并打上首发,并在接下来的四年的校队生涯里创纪录地拿下了 2883分。菜鸟科比第一次被媒体注意到,是1992年12月费城问询报的报道,记者写道,“记住这个孩子,科比布莱恩特,6尺4寸,14岁的高一生,乔布莱恩特的儿子。他不仅能打进大学篮球,还会是首发球员。”
高中四年,科比几乎打遍了校内校外高中生能打上的大型比赛、训练营。95年,乔·布莱恩特找到了“球鞋教父”索尼·瓦卡罗(Sonny Vaccaro)。这位传奇的体育营销人,当年帮助 Nike 耐克签下乔丹的第一份球鞋合同、奠定了未来几十年 Air Jordan 品牌传奇。而当时他已经离职了耐克,就职 Adidas 阿迪达斯,创立了 Adidas ABCD Camp 训练营,帮助公司物色年轻的球员。
乔·布莱恩特找到瓦卡罗,说服了对方让科比到 ABCD Camp 打球,科比随后成为了95年度该训练营的 MVP。科比的表现,征服了许多球探和品牌方,奠定了他高中毕业后就签下 6 年阿迪球鞋合同、以及跳过大学直接进入 NBA 的基础。
名气大涨之后,虽然还没正式进入 NBA,科比也开始像其他年少成名的运动员一样行事。他签下了一个一个商业代言,接连上了好几档情景喜剧。以及,在96年5月份高中毕业舞会上,带去了当红女星 Brandy Norwood——要知道这个时候他还没参加NBA选秀大会。由于当时两人都未满18岁,科比得到了 Brandy 母亲的允许,才得以约到Brandy。大量本地媒体得知消息,长枪短炮守在校外等待科比和他的舞伴。这差点毁了同学们的毕业舞会,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毕业舞会变成两个小明星和一堆娱乐媒体的狂欢。
在毕业舞会结束后的那个夏天,通过经纪团队的运作,科比团队顺利打消了手握高顺位球队们提前选掉科比的念头。篮球记者 Jonathan Abrams 在 2016 年写过一本《Boys Among Men》,里面提到经纪团队采取的措施,包括不让一些有意向球队接近和试训科比,甚至威胁当时无限接近于选走科比的篮网队“如果你们选了科比,科比会回意大利打球”。最终科比在第13顺位被夏洛特黄蜂选走,经过两周的运作,被交易到湖人。
一切都指向一个少年成名的完美故事。直到科比真正踏入自己梦想的 NBA 赛场。
好队友,坏队友
1997年1月份,体育作家 Pat Jordan 在纽约时报上发了篇文章,标题叫《How Do You Like the N.B.A. Now, Kobe Bryant?》文章记录了他所观察到的一个湖人比赛日:下午,作客密尔沃基的湖人队员们,在下榻酒店大堂享用城内著名的下午茶餐品,美女球迷环绕,而新秀科比一个人在房间里吃午餐;晚上比赛,科比整晚的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板凳席上看着自己同届的新秀雷阿伦大放异彩,而自己只得到几分钟的上场时间,一分未得。
这是菜鸟赛季的科比一个典型缩影。赛场上,时任湖人主教练的银狐哈里斯似乎并不欣赏这位自信满满的年轻人。科比打了两个赛季的替补,第一个赛季只拥有15分钟的上场时间,他甚至怀疑自己跳过大学是不是一个正确的确定。在今年年初科比上 ALL THE SMOKE 节目接受马特巴恩斯和史蒂芬杰克逊采访时,他也提到过当时教练的做法让他觉得“not really fair”。
赛场上的问题随着菲尔杰克逊的到来开始得到解决,赛场外的问题似乎更棘手一点。98年新闻周刊的一篇专栏起得标题很准确——《KOBE GOES IT ALONE》。科比的竞争本能让他无法容忍嘻嘻哈哈的球队氛围,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人际经营关系上。奥尼尔在最近回忆科比有关的趣事时,提到当年球队开会的时候,菜鸟科比会一个人在角落,旁若无人、全速地模拟各种运球和投篮动作,满头大汗,自言自语——重点是他手上甚至没有球。
科比就像班级里成绩最好但行为怪异的那个学霸,作为他的同学,你佩服他,但很难喜欢他。而随着这位插班学霸的成绩越来越好,他和老班长奥尼尔之间的不和也逐渐浮出水面。98年的停摆赛季,也就是科比开始打上主力的那个赛季,科比和奥尼尔甚至真的动手打了一架。
和奥尼尔的紧张关系随着后来二人年龄渐长、接连走向生涯尾声,得到了修复。但如何和队友达到理想的相处模式,一直是科比职业生涯中在摸索的事情。
众所周知,03~04年,是科比职业生涯最黑暗的一年。鹰郡事件发生之后,他的名声跌落谷底,球迷对他大失所望,品牌代言商纷纷和他解约。他和奥尼尔间的问题扩大爆发,湖人管理层做出了二选一的选择。他的恩师菲尔·杰克逊离职湖人之后写了几乎一整本书数落科比。另外,科比还要花大量的时间重新获得家庭的信任——比如那年过后,我们第一次看到科比右臂上多了一个文身(科比老婆的形象和蝴蝶)。
在这段堪称黑暗的十多个月里,科比做了几件事情。他给自己取了《杀死比尔》里女杀手的代号作为昵称,也就是黑曼巴,从而隔绝赛场外的噪音,把自己最凶狠、最好斗的情绪统统装载到这个人格里,走上赛场,用最纯粹最投入的竞技来令自己平静。
赛场外,他似乎开始反思自己和其他人,尤其是团队的相处模式。不过,看起来,你科最终并没有改变他的风格。
在2012年那场著名的科比和斯马什·帕克的 beef 中,曾经在2005~2007年在湖人待过两年的斯马什说,他觉得科比是个极其糟糕的队友,他不喜欢科比的性格,以及对待其他人的方式,说他没法在湖人待下去是因为他不愿意当“舔狗”,还说洛杉矶湖人队应该改名叫 Los Angelas Bryant。他还多次讲到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尝试在训练中和科比闲聊一些篮球之外的东西,科比板着个脸告诉他,在你获得更多的成绩证明自己之前,你不够格和我说话。
关于科比对待队友的冷漠和残酷,一直是赛场外经久不衰的趣味话题。湖人名宿魔术师约翰逊在前几年和著名篮球记者、作家Bill Simmons 讨论过领导力的问题。魔术师觉得,一个球员,有四种方式领导一支球队,第一是 example 以身作则,第二是 intimidation 恐吓,第三是 communication 大量的沟通,第四是以上三种的任意结合。
科比应该在几种之间经历过徘徊。在经历了独自带队的几年之后,科比似乎开始加强了和团队的沟通。他在一次和 Bill Simmons 的电话里提到,08年湖人交易来加索尔、阵容齐整之后,他曾经试过和团队的人搞好关系,成为球队里的知心哥哥,照顾每个人的情绪,做一切他的haters 觉得他不可能做的事情。但那年湖人总决赛4:2惨败给了宿敌波士顿凯尔特人。科比花了一个夏天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最后判断,湖人败在不够狠,不够强硬。
他又调整了自己的领导方式,变回那个训练中和媒体前的坏人,用尽一切方式让队友们play angrier。接下来,湖人连续两年夺得总冠军。
很难说科比向 Bill Simmons 阐述的自己的领导方式的转变是否真的是决定了湖人两连冠的决定性变量,但科比自己显然深信这点。在后来2012年斯马什事件中,科比在 facebook 上写了一封著名的自白信。他说:“Leadership is responsibility”,“有时候你需要把队伍取得成功这件事情的优先级,放到比你表现了一个很好的个人形象更高的位置。你需要想办法唤醒你队友心中真正的野兽,不管他们是否会因此怨恨你。这件事情比多传球给他们或者让他们感觉舒服更重要。我更希望成为一个赢家,而不是一个好队友。”
这似乎也是科比一生的信条。
世界的,时代的
自从 2003 年詹姆斯加入联盟,之后的几年内,现役第一的球员是科比还是勒布朗,成为了 NBA 乃至整个美国体坛最大的争论。论得分能力,个人荣誉,战绩,科比优胜;论得分以外的数据,观众缘,以及出身背景、对社会话题的参与,贫民窟出身的勒布朗又更讨黑人社群的欢心。如果你那时候有上过一些国外的聊天室,许多网友张嘴就是“Kobe or Lebron”?以此来辨识对方是否“自己人”。
2008年2月份,体育媒体 BR 的编辑实在受不了,写了一篇文章提到,科比和勒布朗的争论我真的够了,起床一上网,不下两位数的文章在比较他俩。但半年后的北京奥运会,算是短暂地终结了这个话题。
首先是科比在08那支美国队里,竖立了几乎没有疑问的榜样效应和领导能力。其次,在这个日渐成长 NBA 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国家里,没有任何一个篮球运动员,可能除了姚明,能和科比的人气比肩。开幕式上,镜头划过纳达尔、费德勒这些同样是地球上最出色的运动员之后,镜头给到科比,瞬间整个鸟巢都沸腾了。
每一个入选美国国家队的 NBA 球星都觉得自己应该是个腕儿,直到他们发现科比在中国的人气。
2009年华尔街日报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提到“科比征服中国”。开头第一句话,是“中国对科比的喜爱是当代体育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科比在中国的现象,实际上可以理解。在1984年科比全家搬去意大利那年,大卫斯特恩上任 NBA 总裁。接下来的三十年,斯特恩做了许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乘着全球化的东风,把 NBA 推广到全球,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89年他来到北京、在央视大楼传达室内等了40分钟才见到节目采购负责人的故事,现在已经被球迷津津乐道了。在他的推动下姚明02成功登陆NBA,04年开始,NBA 举办中国赛,这些都让中国成为 NBA 除了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海外市场。
在乔丹第二次退役之后,NBA急需一个在能力和形象上能和乔丹比肩的球星充当门面,科比正好横空出世。
21世纪初,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我们很早就有了像 ilovekobe 这样的球迷论坛,几年后我们又得以在功能手机上通过图文直播、在上学上班的同时关注 NBA 比赛。再后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中国视频网站的快速崛起,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轻松得接触到 NBA 比赛。某程度上,科比是中国人有了互联网之后认识的第一个 NBA 球星。
也许得益于他的跨国成长经历,科比和他的团队也及时留意到了中国的潜力。实际上,早在2001年他就来过北京,爬了长城,还在长城上秀了几手。此后的十几年了,他来中国超过10次,他和章子怡互动,和周杰伦一起拍雪碧广告,上卫平·布莱恩特主持的访谈,他甚至让自己的女儿 Gigi 学起了中文。
而中国也回馈给科比无与伦比的喜爱和尊重。他的球衣常年霸占中国 NBA 球衣销量榜榜首,即便在他的职业生涯晚期。
科比在很多场合说过中国是他的第二个家——当然,你科在意大利也这么说。意大利是他真正生活过的城市,而中国只是他每年夏天来参加活动的地方。但我仍然相信,科比对中国的喜爱是真挚的。
我们前面讲到过,跨国成长早年经历给科比带来不一样的视野,但也为他种下关于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问题的种子。从意大利回来之后,他几乎要重新学习语言和文化,才能跟身边的同学朋友交流。在2014年纽约客发布的特稿《科比·布莱恩特的第四节:漫长又痛苦的告别》中,记者写道科比到现在还会琢磨那段时间的经历。科比提到,“Kids are cruel, It’s always been hard”, 小孩子是很残忍的,那时候的生活一直很难。
科比像其他黑人一样,视李小龙为偶像,也尝试做说唱音乐。但我们很明显能感受到,比起其他黑人球星,他对这些黑人族群标志性的文化兴趣其实并不高。
这种种族和文化上的错位在2014年纽约客那篇文章发布后得到爆发。在那之前,17岁的黑人青少年男孩 Trayvon Martin 因为“行踪可疑”被警察枪杀,激起了全美黑人社群对警察执法问题的愤怒,勒布朗詹姆斯带头发了一张热火球队合照,每个人都穿着一件象征支持 Trayvon 的深色卫衣。纽约客的记者写到,当他想和科比讨论詹姆斯积极声援公共事务时,科比说“我不会因为我是黑人就去支持什么,或者反对什么,社会和文化想进步到更高层次是不应该是这样的。”这番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黑人群体认为科比过分无情,没有对黑人群体遭遇的结构性困境有足够的理解,一些黑人意见领袖甚至号召年轻人抵制科比。
科比随后在 Twitter 上解释,他的这番话被误会了,他指的是通常情况下,而不是特指 Trayvon 这件事。具体到这件事情上,他同样认为 Trayvon 被错误对待了。几个月后,他也身体力行地去和 Trayvon 父母亲一起参加关于事件的演讲活动。
Jim Brown 事件,Trayvon Martin 事件,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科比的职业生涯中层出不穷。事实上,当谈论科比是否能比肩乔丹时,最常被批评者们拎出来说的一点,就是他并不像乔丹那样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影响力,也似乎不像勒布朗詹姆斯那样,那么愿意为黑人文化、黑人社群站台。
我们没有人是科比,我们没有人能代入一个勤勉、优秀的伟大黑人运动员仅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饱受区别对待的情况。我们也不知道科比因为身份和文化归属的问题承受过多少。当少年詹姆斯在街头听着 Hip Hop 音乐摇头晃脑的时候,少年科比的确就坐在意大利的课室里学习拉丁文版的荷马史诗。我们能谴责他吗?好的出身不应该是黑人运动员的原罪。
科比因为跨国的成长和文化背景而受到质疑,也得益于全球化大浪潮带来的跨国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启发了无数跨越时区、跨越文化、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年轻人。有时候我还在想,科比在他的全球球迷,尤其是遥远东方的中国球迷中,所收获的爱和尊重,也许弥补了一些他心中关于归属感的遗憾。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当科比说他视中国为 home away from home 时,他是认真的。
好在,在近些年,我们能看到以往对科比的种种质疑正在减少。因为二女儿 Gigi 钟情篮球,科比成为女性篮球最大的代言人和推动者之一。他投入写作,致力为青少年提供更有价值的少年文学,而不是快餐小说。从篮球退休之后,他几乎将他的时间投入到所有他认为有公共价值的事情。那个把下排牙齿露出来、想尽办法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恶人的科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比平和、充满慈爱神态的 family man 科比。他甚至可能和一直闹腾的父母和好了——科比父亲的老友 Wayne Slappy 最近接受采访时提到,他前阵子看到科比和父亲在一个训练营上互相拥抱了。
然而悲剧偏偏就在最美好的时候发生。
每个人有自己纪念科比的原因。我是一个从三连冠时期看湖人比赛的老“科蜜”了,我的脑海中有一万零一个科比投篮得分的比赛画面。但当最近噩耗发生后,我一遍又一遍地回顾他的生涯,我发现他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篮球运动员追求卓越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如何和困扰自己的问题相处,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不停地完善自己,最终成就一个伟大的人格。
我们这些球迷纪念科比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继承他的精神活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方公园NorthPark(ID:northpark2018),文稿/旁白:木村拓周,视频:捏一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