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19 16:28
碧梨与防弹少年团,怪奇又精致的“Z世代领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看理想编辑部


Generation Z,Z世代,一个听起来新潮又赛博的词。西方世界习惯用它来指代当今社会上最年轻的一批人,又称后千禧世代(post-millennial generation)


虽然在中国的语境下,我们更习惯称之为00后,但Z世代其实囊括了生于97年后和00年初的那批人。他们代表着新时代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终将接棒千禧一代,成为社会的劳动与消费主力军。


21世纪翻开了新的篇章。随着大部分Z世代步入成年生活,他们也在社会各界拥有了更响亮的话语权。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Z世代是种族多元化最趋向平衡 ,且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届年轻人。这就意味着,美国将迎来一幅没有边界,内文复杂的社会图景。


其实Z世代也好,00后也好,他们都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个体。要想知道Z世代将带来怎样的世界,首先得从他们为了什么欢呼,又为了什么愤怒说起。


而这些情绪最直接和集中的投射体,就是新兴的偶像明星。仔细观望今天登上西方世界主舞台的偶像们,我们便可以窥探到一个时代的新旧交替,以及继位者精神面貌的点与面。


1. Billie Eilish和她的坏女孩时代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mpany)在2018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Z世代的调查文章。文中提到,对待Z世代的关键,是不要以一种刻板目光捆绑他们


这是自我认知非常流动的一代人,他们仍在探寻自我,因此,他们也可以被称为“身份游民(identity nomads)”。


无独有偶,在《纽约时报》发布于19年的一篇报道中,一位Z世代受访者也表示,“自我认知和政治立场一样,是会变的。”这种随性的群体态度,似乎也能看作是一种文化张力。


2019年的3月底,天气还是冷飕飕的。彼时,社交媒体刮起了一阵风,时间线被一首叫《bad guy》的歌刷屏了,不少人评价:“太上头”。


点开音乐链接,专辑封面是一名身穿白衣的少女,面目诡异地坐在床上,四周一片昏暗。


《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专辑封面


一年过去了,这首歌在欧美头部音乐流媒体Spotify上已有超过十亿的播放量,横扫包括格莱美在内的无数奖项。而它的演唱者Billie Eilish(碧莉·艾利什,中文媒体常称为“碧梨”),也一跃成为当代年轻人追捧的icon——你听Billie?那你可真酷。


把Billie与“酷”划上等号,可以看作是Z世代自我认知的一次集合。新旧时代的交棒仪式在新标准的建立中缓缓开始了。


出生于2001年的Billie,是不折不扣的Z世代。因此她的成名过程也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6年,彼时年仅14岁的Billie在音乐流媒体平台SoundCloud上上传了《Ocean Eyes》而被大众熟知,但名气仅限于欧美音乐圈。而2019年助她掀起全球热潮的《bad guy》,却是一首和《Ocean Eyes》完全不会共存于同一歌单的歌。前者是温柔的抒情曲,后者则是冷酷的电子音乐,唱腔截然相反,仿佛出自两位不同的歌手。


这样的Billie,无疑是“反类型”的。她本人曾在公告牌(Billboard)的采访中表示,不喜欢“genre”(类型)这个概念,或者说不喜欢把歌塞进一个个分类中的行为。


当被问到“你在做什么音乐?”时,Billie的回答总是简洁的一句:“Billie Eilish music(碧莉·艾利什式音乐)”。


这个看似模棱两可的答案,实则承载了Z世代的倔气——讨厌标签,不喜欢被随便定义,“我”就是形容自己的最佳词汇。


很大程度上,Billie是Z世代自己选择的“野生偶像”。她事先没有经过选秀或大公司包装,而是靠在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上上传自己的作品而走进大众的视野。


这种走红方式对于社交网络原著民来说并不罕见,像94年的Justin Bieber、95年的Troye Sivan和Post Malone都走过相似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Billie成名后创作的这张撬动了欧美流行乐坛的《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是张“陋室”专辑——


前期绝大部分录音制作都由Billie和制作人哥哥Finneas在家里完成,就像一个业余进行的项目一样,鲜少接受专业团队的帮助。


Billie与哥哥Finneas;图源:Getty Images


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专辑里面还混进了不少“玩笑”。例如第一首歌《!!!!!!!》,就是兄妹二人在嬉闹的语音。Billie边笑边说:“我终于摘了隐形牙套,这就是我的专辑了!哈哈哈哈!”,为这张格莱美最佳唱片增添了一点玩世不恭的趣味。


《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中所展现的的哼吟唱法、哥特视觉、诡异MV其实都不算是多么前瞻的音乐元素,它们只是在主流音乐市场中相对少见罢了。


但当人们得知这样的专辑的主人公是一名20岁不到的女生,难免还是会惊讶:现在的青少年都这么暗黑吗?


这恰恰是Billie最大的闪光点。作为一名青少年明星,她颠覆了欧美Teen-Pop(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固有规则。


纵观今天的欧美乐坛,不少童星出身的知名女歌手都曾以人美声甜的形象出道,包括“迪士尼甜心”Selena Gomez和Miley Cyrus,以及人称“A妹”的Ariana Grande。虽然这几位女歌手后来都在不同程度上修正了自己的形象,但起码在上一个十年,“乖乖女”可以给予一名年轻女艺人的公众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Billie的出现彻底破坏了行业的老规矩。她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表演,不掩盖自己的疾病;她说话带脏字,唱“bad guy”也唱“all the good girls go to hell(好女孩们都下地狱吧)”。


‍在滚石(Rolling Stone)的一则视频采访中,Billie和Finneas表示,《bad guy》的精髓在于这是一个女孩对“有毒男性气质”(toxic masculinity)的反讽:


so you're a tough guy?

所以你是所谓的硬汉? 

like it really rough guy 

很粗旷的那种

just can't get enough guy 

永远无法满足的那种 

chest always so puffed guy 

永远自信满满的那种 

i'm that bad type 

那我就是所谓的坏人吧 

make your mama sad type 

让你妈妈伤心的那种 

make your girlfriend mad type 

让你女友生气的那种 

might seduce your dad type 

可能会勾引你爸的那种


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崛起的女性意识,越来越多性别不平等现象得以被公开讨论。而经历着这一切的Z世代所反对的,就是陈腐的父权社会下,娱乐圈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


身穿oversized卫衣的Billie;图源:Popsugar


在最近的一场巡演中,Billie以一条“脱衣”短片开始了她的演出。短片中,她边脱下宽松的运动衣,边平静地控诉到:“如果我穿舒服的衣服,是否就不像个女人?如果我穿性感的衣服,是否就是个荡妇?”


视频流到网络后随即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这些冷静又尖锐的问题,为Billie的“坏女孩”时代写下注脚——你有做自己的自由,你有不被凝视的权利。


一个如此“失格”的年轻女孩,就是激活Z世代反叛因子的催化剂。


正如老一代总爱用审视的目光批评下一辈,叛逆则是每一代年轻人的反抗机制。


而Billie的公众形象和音乐态度,恰恰浓缩了属于Z世代的社会诉求与反叛基因,因为她就是其中一员。两者一旦相遇,便势不可挡。


如果说2019年是Billie冲上云霄的一年,那么2020年就是她告诉世界她还能往上冲的一年。


从SoundCloud红人到科切拉(Coachella,美国最受欢迎的户外音乐节)主咖,再到格莱美的大满贯和献唱《007》主题曲,一路以来,尽管Billie总是强调自己是各位乐坛前辈的粉丝,但谁也不会否认,这个小粉丝才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作为对说教和规训的反抗,每个世代就需要自己的“怪胎”。Billie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叛逆的偶像。


2. 防弹少年团和他们的逆袭时代


成长于一个自由广阔的社交网络环境,赋予了Z世代善变和包容两重天性。因而,在娱乐上他们是样样通吃的杂食者,在生活中他们也更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背景的差异。


便捷的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世界,也让每时每刻浸泡在信息碎片中的Z世代,比老一辈人更容易感到精神焦虑。

 

数据:Pew Research Center;图源:The Economist


据调查,焦虑症、抑郁症、霸凌和滥药被Z世代认为是同龄人中的常见问题。这些精神压力的积压增大了Z世代对正能量偶像的需求。


洋溢着叛逆精神的Billie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但对成人社会疲沓的少男少女们仍然渴望一处温暖的乌托邦,一个无需愤怒或激进情绪的精神寄托


这时,同为青少年偶像的防弹少年团填补了这个空位。



打从这支韩国七人男团的消息频繁出现在欧美娱乐博主的微博中开始,他们红遍全球就是不争的事实了。


不可否认的是,防弹的成功站在了韩流工业坚持不懈的国外输出上,而后又乘了欧美文娱产业种族多元化之风,一发不可收拾。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韩流工业一直都怀揣着进军世界的野心。这些野心体现在方方面面:小至组合名字、成员艺名、专辑主打曲多以英文命名,大至娱乐公司年复一年地去国外开K-Pop拼盘演唱会。这些努力为韩流全球化打下了基础,让长久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欧美对亚洲的造星系统形成了初步印象。


防弹少年团不是第一个闯进白人领地的韩国人,鸟叔PSY早在2012年就凭借《江南Style》在欧美掀起过骑马舞风潮。即便是八年后的今天,那句“oppa gangnam style(哥哥是江南style)”仍然朗朗上口。


《江南Style》的MV在YouTube上有超过30亿的播放量


但和日本PICO太郎的《PPAP》命运相似,鸟叔的《江南Style》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这其中的原因离不开内容风格猎奇的本质。它们更像是社交网络上被奇观化的迷因,承载了人们的爆笑和娱乐需求,却难以留存在每日循环歌单中。


那么防弹少年团是如何延续一次次神话,让不同肤色的人为之疯狂呢?


队长RM曾在访谈节目中表示,大概是歌曲中传递的正能量打动了粉丝。的确,相比起韩流工业中的其它大势偶像组合,防弹少年团的音乐有更丰富的原创故事性和一定的社会评论性。前者激发了大众对偶像的解读欲望,后者则突破了偶像惯有的扁平社会面貌,这也许就是让来自小公司的他们突出重围的原因之一。


奠定了防弹少年团在欧美地位的系列专辑《Love Yourself》


对于大多数走红的韩国偶像组合来说,大众也许能记住他们的风格,业务能力,以及几首脍炙人口的单曲旋律,但极少人会知道他们通过音乐表达了什么。这指向了整个韩流偶像工业最明显的症候——华而不实。


因为行业过度饱和,在原始的韩国偶像工业之下,参与者几乎都为速度而放弃了内在。我们不难发现,视觉美感是此前每个组合发专辑时最重视的事项。这包含了外貌妆容,穿着打扮,还有舞蹈表演,而对于歌曲本身,有抓耳的旋律和大众能跟唱的口号歌词即可。


毫无疑问,今天的防弹少年团依然是韩流工业流水线的一员。他们身上有着偶像工业的所有既定元素——节奏高昂的歌曲、整齐的舞蹈、帅气的外貌、暖暖的兄弟情。


公式的变数还是在音乐内容上。尽管还不能说防弹的歌写得多么有深度,但相比起韩流业界的其他组合,他们不依赖速食快餐般的口号式歌词,而是试图把内容核心从小情小爱拔高到自我认知上。

 


在让防弹少年团名声大噪的系列专辑《花样年华》中,他们以“七名少年的羁绊”为概念,描绘了青少年的迷茫、焦虑、迷恋、情义,展现了青春的阴阳面,最终在亚洲范围内大获好评。


于成名后推出的系列专辑《Love Yourself》,则表达了要拥抱自己,热爱自己的积极信息,专辑发行即在欧美Z世代中激起了浪潮般澎湃的反响。


2018年9月,防弹少年团受联合国邀请,以自尊自爱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们在欧美Z世代中的影响力被几何级扩大。同年,他们入选《时代周刊》的知名年度专题“新生代领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早奉俊昊一步成为“韩国之光”。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防弹少年团


对于不懂韩语的西方世界来说,树立一个明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防弹少年团的出现命中了靶心,例如专辑《Love Yourself》,就从命名开始给出了清晰的信息点。在最新单曲《ON》中,防弹少年团和Sia一起唱到“I'm alright, bring the pain oh yeah; Imma fight, bring the pain oh yeah”,表达了直面苦难的积极心态。


但,也仅此而已,或者说,这样就够了。有人说防弹少年团的音乐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但反过来看,或许语言障碍才是他们的优势。正因为欧美人不懂韩语,所以歌曲的积极信息蜻蜓点水便足矣。


除了音乐内容,防弹少年团本身的励志故事或许来得更有价值。在看重地域出身的韩国,防弹七名成员全部来自非首尔地区,他们作为三流小公司的男团走出了亚洲,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书写了一个没人能拒绝的小人物逆袭故事。


正如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所指,如今的美国有接近五成的Z世代是非白人。作为移民群体的后代,一部分Z世代在防弹少年团身上看见了“异乡人”成功的可能。防弹的黑马故事也因此被赋予了民族属性的回鸣。


在一定程度上,防弹少年团和夺得奥斯卡的奉俊昊都是各自领域中的模范生。


他们精致而工整,尽管没有突破框架的破格之处,却以代表行业最高水准的表现挑战了西方文娱世界的固有叙事。这时再回看Billie Eilish,会发现她做了同样的事。


Billie与粉丝互动;图源:Variety


“Idol”和“Icon”都可以被译作“偶像”,但后者却是能代表一种文化,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存在。认同与否,Billie Eilish和防弹少年团都已挂上了“Z世代icon”的头衔。


他们纷纷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了各自的处世态度。这说明在很大的程度上,Z世代的icon不仅是能唱能跳的娱乐对象,更要充当意见领袖和传声筒。这逐渐成了艺人们必须承担的角色功能。


他们的作品需要有态度,而其中传递的价值观,就构成了“明星人设”。这么看来,偶像的作品与人格的关联似乎越来越紧密了,但这究竟是王冠的重量还是枷锁的累赘,我们没有答案。


诚然,Billie和防弹少年团都只是观察Z世代的两块切片。一面向暗,一面向阳;一盒阿甘的巧克力,一碗咸淡刚好的鸡汤。


不管是Billie派还是防弹少年团派,透过他们,Z世代在筑建属于自己的文娱时代。而整个过程中最有趣的部分,莫过于观念的新陈代谢了。


我想,这一切终归会落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


不管时代的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希望新世界的舞台,是一个可以容纳形形色色的人物,呈现多元价值观的草原,而不要沦为一个为千篇一律的空壳和意象而筑造的噬魂器。


不知道我们的时代,是草原还是噬魂器呢?


参考资料:

Billie Eilish, the neo-goth, chart-topping teenage pop star, explained | Vox

Billie Eilish and Finneas Break Down Her Hit Song 'bad guy' | Rolling Stone

Billie Eilish on Her Viral Breakthrough | Billboard

Generation Z, Who They Are, In Their Own Words | NY Times

'True Gen': Generation Z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mpanies | McKinsey&Company

Generation Z is stressed, depressed, and exam-obsessed | The Economist

Early Benchmarks Show 'Post-Millennials' on Track to Be Most Diverse, Best-Educated Generation Yet | Pew Research Cent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看理想编辑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