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11 19:51

开源AI新王被指造假,不要迷信大模型的榜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appso,原文标题:《号称打败 GPT-4o 的开源 AI 新王被指造假,不要迷信大模型的榜单了》,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AI榜单的可信度存疑,测评结果不一定可靠。

• 🤔 Reflection 70B被质疑造假,基准测试结果难以复现

• 📉 基准测试可能泄题或被操控,影响真实表现

• 🌐 Chatbot Arena综合用户投票,提供更现实的排名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AI模型是怎么论资排辈的?


和人类的高考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考试——基准测试(Benchmark)


不过,高考就那么几个科目,基准测试的花样就多了,有的考察通识,有的专攻某一项能力,数学、代码、阅读理解,无所不包。


Google发布Gemini时的基准测试排名


基准测试的好处是直观,榜单这么一拉,得分高低一目了然,比大段的文字更有拉拢用户的效果。


然而,测归测,准不准就不一定了。因为最近的一个疑似造假事件,基准测试的可信度又下降了一层。


开源模型新王者,转眼被“打假”


9月6日,Reflection 70B的出现,仿佛是个奇迹。它来自名不见经传的纽约初创公司HyperWrite,却自封了“世界顶级开源模型”的称号。



开发者Matt Shumer是怎么证明这一点的呢?用数据。


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参数仅有70B的它,打败了GPT-4o、Claude 3.5 Sonnet、Llama 3.1 405B等一众大佬。比顶尖闭源模型还有性价比,瞬间惊艳众人。



Reflection 70B并非从石头里蹦出来,自称基于Meta的Llama 3.1 70B,花了3周训练,用到了一种新的技术Reflection-Tuning,可以让AI检测自身推理中的错误,并在回答之前纠正。


用人类思维类比,这有点像《思考,快与慢》从系统一到系统二的转换,提醒AI悠着点,别脱口而出,而是减慢推理速度,也减少幻觉,给出更合理的答案。


然而,质疑声很快就来了。


9月8日,第三方测评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表示,他们没能复现基准测试的结果。



比如,其中一项基准测试MMLU的分数,Reflection 70B和Llama 3 70B相同,但明显低于Llama 3.1 70B,更别说GPT-4o。


Matt Shumer回复了质疑,解释第三方的结果更差,是因为Reflection 70B的权重在上传到Hugging Face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模型的性能不如内部的API版本。


理由蹩脚了点,两者交锋有来有回,随后Artificial Analysis又表示,他们拿到了私有API的权限,表现确实不错,但还是没有达到当初官宣的水平。


紧接着,X、Reddit的网友们也加入了“打假”队伍,质疑Reflection 70B是直接在基础测试集上训练的LoRA,基础模型是Llama 3,所以能在榜单刷分,实则能力不行。



甚至有人指责,Reflection 70B套壳了Claude,从头到尾就是在骗人。



9月11日,面对舆论,Matt Shumer团队给出了声明,否认了套壳Claude,尚不清楚为什么基准测试的分数没法复现


分数虚高,可能是一开始就错了,数据污染,或者配置错误,请大家再给他们一些时间。



目前事件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AI榜单的可信度需要打个问号,拿刷榜的高分自我营销,对不明真相的群众而言很有迷惑性。


五花八门的大模型考试,人类的排名焦虑


让我们回到最基础的问题:怎么评价一款大模型的性能?


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是看参数量,比如Llama 3.1就有多个版本,8B适合在消费级GPU上部署和开发,70B适合大规模AI原生应用。


如果说参数量是“出厂设置”,表现模型的能力上限,基准测试则是通过“考试”,评估模型在具体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至少有数十种,侧重点不同,彼此分数还不互通。


2020年发布的MMLU,又称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是目前最主流的英文评测数据集。


它包含约1.6万个多项选择题,覆盖数学、物理、历史、法律、医学等57个科目,难度从高中到专家,是一种通用智力测试。模型回答正确的题目越多,水平就越高。


去年12月,Google表示,Gemini Ultra在MMLU的得分高达90.0%,高于GPT-4。


但是,他们也不隐瞒,提示Gemini和GPT-4的方式不同,前者是CoT(逐步推理),后者是5-shot,所以这个分数可能不够客观。



当然,也有测试大模型各项细分能力的基准测试,列举起来就太多了。


GSM8K主要考察小学数学,MATH也考数学,但更偏竞赛,包括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HumanEval则考Python编程。


除了数理化,AI也做“阅读理解”,DROP让模型通过阅读段落,并结合其中的信息进行复杂推理,相比之下,HellaSwag侧重常识推理,和生活场景结合。


HellaSwag基准测试的测试题


虽然英文居多,中文大模型也有自己的基准测试,比如C-Eval,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爱丁堡大学共同完成,涵盖微积分等52个学科的近1.4万道题目。


中文基准测试SuperCLUE测试逻辑与推理


那么“评卷老师”是谁?大概分为三种,一是自动化程序,比如编程的基准测试,模型生成的代码通过自动执行验证正确与否,二是用GPT-4等更强大的模型做裁判,三是人工。


混合拳这么一打,比四书五经六艺全面多了。但基准测试也存在严重的隐患。背后的公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和老师怕学生作弊的情况如此相似。


一个隐患是容易泄题,导致模型“抄答案”。


如果基准测试的测试集是公开的,模型可能已经在训练过程中“见过”这些问题或答案,导致模型的表现结果不真实,因为模型可能不是通过推理解答问题,而是记住了答案。


这就涉及到数据泄露和过拟合的问题,导致模型的能力被高估。


人民大学等高校的研究指出,与评估集相关的数据偶尔会用于模型训练


还有一个隐患是花样作弊,这里有很大的人为操作空间。


Reflection 70B在X被讨论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Jim Fan发帖表示:操纵基准测试,不难。


比如,从“题库”入手,基于测试集的改写例子训练模型。将测试集里的问题以不同的格式、措辞、语言重写,可以让一个13B的模型在MMLU、GSM8K、HumanEval等基准测试中打败GPT-4,倒反天罡。



同时,也可以改变“做题方式”,增加推理的算力,通过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思维树(Tree of Thought)等,让模型减慢推理、多次推理,从而提高准确性。


Jim Fan的态度很明确:


很惊讶,到了2024年9月,人们仍然为MMLU或HumanEval的分数兴奋。这些基准测试已经严重失效,操控它们可以成为本科生的作业。


另外,基准测试的难度,可能不一定跟得上AI的发展速度,因为它们通常是静态的、单一的,但AI在狂奔。


参与开发MMLU的AI安全研究员Dan Hendrycks,在今年4月告诉Nytimes,MMLU可能还有一两年的保质期,很快会被不同的、更难的测试取代。


百模大战,人类社会的排名焦虑被传递给了AI,各种暗箱操作之下,AI排行榜成为一种营销工具,却鱼龙混杂,不那么可信。


AI模型哪家强,用户会投票


但很多时候,有数据、有标准,事情才好办。


基准测试是一个结构化的打分框架,可以作为用户选择模型的一个因素,也可以帮助模型进步。做中文基准测试的C-Eval甚至直言:“我们的最重要目标是辅助模型开发。”


基准测试有其存在价值,关键是怎么变得更权威、更可信。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测试集被用于模型训练,可能导致模型在基准测试“作弊”,一些第三方的测评,便从这个缺口入手。


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的SEAL研究实验室,很强调自身数据集的私密性。很好理解,“闭卷考”,才能见真章。


目前,SEAL可以测试模型的编码、指令跟踪、数学和多语言能力,未来还会增加更多测评的维度。


今年8月SEAL的编码能力排名


除了做题、打分的模式,还有一种更接地气的基准测试:竞技场


其中的代表是Chatbot Arena,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研究人员的非营利组织LMSYS发起。


它让匿名、随机的AI模型相互竞争,并由用户投票选出最佳模型,然后使用国际象棋等竞技游戏常用的Elo评分系统排名。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线向两个随机选择的匿名模型A和B提问,然后给两个答案投个票,更喜欢A,更喜欢B,平局,还是都不喜欢,这时候,我们才能看到A和B模型的真面目。


我提的问题是之前难倒过很多AI的“9.9还是9.11大”,两个模型都答错了,我点了个踩,发现抽中的幸运儿一个是GPT-4o,一个是法国的Mixtral。



Chatbot Arena的长处很明显,海量用户提出的问题,肯定比实验室捣鼓出的测试集复杂和灵活得多。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了,排名也就更接近现实世界的需求。


不像一些基准测试,测试高等数学,测试输出安不安全,其实离研究更近,离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很远。


目前,Chatbot Arena已经收集了超过100万个投票。马斯克的xAI,也用过Chatbot Arena的排名背书。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Chatbot Arena会被少数用户的偏见影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用户可能喜欢更长的答案,也有些用户欣赏言简意赅,文无第一,这怎么比?


所以,Chatbot Arena最近做出了一个调整,区分了“风格”和“内容”这两个指标,“内容”是说什么,“风格”是怎么说。通过控制对话长度和格式的影响,排名发生了改变。


简言之,怎么测,基准测试都不能保准,也不能被迷信,它们只是一种参考,就像高考只能反映学生的部分能力。


当然,最令人不满的行为,是主观地在基准测试刷榜,为自己背书,单纯地追求华而不实的排名。


回归初衷,我们都是要用AI解决现实问题,开发产品,写段代码,生成图片,做个心理咨询收获点情绪价值......基准测试没法帮你回答,哪个AI讲话更好听。


假的真不了,用脚投票,小马过河,才是最朴素的道理。那些更主观、更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仍然要用我们的实践换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