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13 12:46

Open AI新模型o1问世,能像人类一样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原文标题:《Open AI发布新一代模型01》,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OpenAI新模型01具有强大推理能力,适用于复杂任务。

• 🧠 o1-preview和o1-mini两版本,分别针对复杂推理和快速处理任务。

• 🥇 o1模型表现超越人类专家,适用于科学、编程和数学领域。

• 💸 高成本和使用限制,适合大公司、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

凌晨1点,我还在追剧。


这时,朋友发来一条消息说:Open AI发布了新模型,你在电脑上试试看能用吗?哎,大哥,都要睡觉了,这要强制开机,让我起来加班码字啊。‍‍


带着好奇,打开PC端ChatGPT一看,果然,多出两个模型,分别是ChatGPT o1-mini和o1-preview。


这是什么东东?怎么叫这个名字?这个模型有什么特点?怎么还有两个版本呢?价位如何?难道是此前被传的“草莓”做出来了?


带着疑惑,熬夜看完官方文档,把内容总结分享给你。



为什么叫o1呢?官方说:


For complex reasoning tasks this i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and represents a new level of AI capability. Given this, we are resetting the counter back to 1 and naming this series OpenAI o1。


我用自带浏览器的翻译功能,翻译出来就是:


这个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代表了人工智能能力的一个新水平;因此,我们决定重新开始编号,把这一系列模型命名为OpenAI o1。


袄,原来因为这个模型非常厉害,能做很多复杂的事情,OpenAI 觉得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把编号重新设为1,开始一个新的系列。


那么,它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呢?官方说:


o1 mini版是个简化的版本。它在速度、体积和成本方面都做了优化。


这个版本在处理数学、编程推理任务时表现不错,特别适合需要快速处理问题的场合;因为它体积小,成本也低,所以,如果你想快速得到答案,那么o1 mini版可能更适合你。


相对o1 preview版,是完整版本。


比较擅长解决复杂的问题,比如,无论是科学问题、数学题还是编程,它都能处理得非常好;当然,如果你遇到的问题要广泛的知识或者深刻的理解,那么这个版本更适合你,因为它的推理能力非常强大。


我不信,于是,让国产大模型Kimi Chat给我想了一个逻辑数学逻辑题,如下:


假设我有一个农场,里面有鸡和兔子。有一天,我数了数农场里动物的头和脚,发现总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请问,农场里各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preview版的确很强。除了告诉我有23只鸡,和12只兔子外,还给出了步骤,整个下来,也就不到2秒。当然,这种测试用来对付Chat肯定是无压力的,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带入工作中的问题,自己体验下。


总的来说,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处理任务的能力、速度和成本;o1 mini版在速度、成本上有优势;preview版更适合推理。


不过,实际体验下来,没觉得有什么差异,也许我本身要它做的事情,比较简单。



体验完后,仔细一想,这和GPT-4o、GPT-4omini有啥区别呢?非要搞出四个模型吗?加上GPT-4,我电脑上已经有五个模型了。


查了下官方文档,有一篇文章叫《用法学硕士学习推理》(Learning to Reason with LLMs)详细介绍了一切。


他们是这么说的:


在对OpenAI的两个AI模型——o1-preview和GPT-4o的实际使用偏好测试中,人类评估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比较了两个模型对复杂问题的回答。


结果显示,在需要大量推理的任务上,比如数据分析、编程和数学问题,大家更喜欢o1-preview。因为o1-preview经过特殊的强化学习训练,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推理能力更强,更高效。


但是,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o1-preview的表现不如GPT-4o。这是因为它的训练重点在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而不是在语言的流畅度或文本生成的多样性上。


这说明,虽然o1-preview在某些领域很出色,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任务,尤其是那些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场景。


原来如此。


我又看了看o1-preview和o1 mini版适合哪些人。官方说,如果你在处理科学、编码、数学等领域的复杂问题,这些增强的推理能力可能特别有用。


比如:


医疗研究人员可以用o1来标注细胞测序数据;物理学家可以生成量子光学所需的复杂数学公式;各个领域的开发者都可以用o1来构建和执行多步的工作流程。


所以,如果你做科学、敲代码、编程、数学方面的工作,用它再好不过了。



那么,o1-preview和o1 mini到底做了哪些测试呢?


首先,为了显示o1模型在推理方面比GPT-4o有多大改进,他们在不同的人体检查和机器学习基准上测试了它。


比如:


在2024年的AIME数学考试中,GPT-4o平均只解决了12%的题目;而o1模型单次测试的平均解题率达到了74%。如果算上64次测试的平均得分,能达到83%;重新从1000个样本中排名,平均得分甚至可以达到93%。


这个成绩不仅让它进入了全美前500名,还超过了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的分数线。


他们还用一个叫做GPQA钻石的难题来测试o1。这个测试涉及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他们请了一些拥有博士学位的专家来回答这些问题,结果发现,o1模型的表现超过了人类专家,成为第一个在这个测试中取得这样成绩的模型。


这并不意味着o1在所有方面都比博士更厉害,而是说明它在解决某些专业问题上更为熟练。



当然,在其他一些机器学习的测试中,他们也做了大量测试;它在MMMU的视觉感知测试中得了78.2分,成为第一个能和人类专家竞争的模型;而且,在57个MMLU子测试中的54个项目上,它的表现都优于GPT-4o。


我好奇地搜索了一下,什么是 MMLU?简单讲,MMLU 像一场大型的综合考试,参加考试的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模型。


总之,这些测试最终结论是:


OpenAI的o1模型在全球编程比赛Codeforces中排名第89位,在美国数学奥林匹克(AIME)的资格赛中,进入了全美前500名。


在物理、生物学和化学问题的测试中,它的表现甚至超过了博士水平。


因此,o1-preview和o1 mini在解决高难度的推理和专业问题上表现更出色;而GPT-4o更适合处理日常的任务。




所以,这么强的推理能力怎么实现的?关键有四个方面:


首先,o1模型用了一种“自我对弈强化学习”(Self-play RL)的方法;这是一种通过模拟环境和自我对抗来提升模型性能的技术。


这种方法中,模型在没有外部指导,通过不断尝试和错误来学习策略和优化决策。


想象一下:


它就像在和自己下棋,一边玩一边学;过程中,不用别人教,自己试试、出错、再试,慢慢就学会了怎样做决策和解决问题。


其次,o1还模仿了人类的“慢思考”(Slow Thinking);这种思考要时间、努力和逻辑三者结合,就像我们在考试时仔细思考一个难题一样。


通过深思熟虑的方式,o1先分析问题,然后把它拆开,再推理,再解决;这让它在科学、编程或数学上更精准,更出色。


当然,这一步离不开思维链。


思维链的推理,还用一种独特的方法来监控模型。如果这些思维链是可读的,研发人员就能“读懂”模型的思考过程。


这对于监测模型是否能操纵用户行为非常有帮助,但是,为了让模型能自由地表达思考,他们不在模型中加入任何与政策、用户偏好相关的硬性规定。


因此,这个模型整合了安全政策和人类价值观,通过在模型的答案中重现思维链中的有用想法,让用户间接了解模型的思考过程。



还有一点,思维链加入了鲁棒性(Robustness)测试。所谓鲁棒性指一个系统、模型或者设备在面对各种意外情况、干扰或者变化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不容易出问题。


比如:


一辆汽车,无论在高温、低温、下雨还是颠簸的路面上,都能正常行驶,这说明它的鲁棒性很好;在AI领域,鲁棒性指软件、模型在面对不同的数据输入、错误,甚至恶意攻击时,仍然能保持稳定和准确。


所以,鲁棒性强调的是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仍然能保持可靠和稳定的性能。


除以上两点,o1在训练时还用上了数据飞轮(Data Flywheel);它的正确答案会被用来再训练它自己,帮助它变得更聪明。


当然,为支持这些复杂的思考任务,o1还用上了一些特别优化的算法、架构。这些技术让它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提高了它的整体能力。


总之,o1模型训练关注五个维度:


1. 自我对弈强化学习;2. 模仿人类慢思考;3. 拆解了思维链的过程;4. 在思维链中加入了鲁棒性测试;5. 数据飞轮再强化。


看完官网文档,说白了,我觉得他们让AI更像人了。



再强大的东西,不商业化肯定不行。那么,o1模型的成本和使用限制有哪些呢?


o1-preview的价格是:


每处理一百万个输入要花15美元,每处理一百万个输出则是60美元;这说明,如果你用这个版本,输入和输出的处理费用会比较高。


真贵啊。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


如果你每天和这个模型聊天100次,每次输入1000个单词,那么一天的费用是75美分乘以100次,等于75美元。按照现在汇率,75美元约等于540人民币。


这样看来,使用这个模型的成本相当于每天花540块钱。如果你每天都这么使用,一个月下来的花费就非常可观了,堪比请一个专家了。


而o1-mini的价格便宜一些。


每一百万个输入只需3美元,每一百万个输出12美元。但这个便宜版在功能上可能会有些限制;如果你是ChatGPT Plus或Team的用户,就可以优先尝试o1模型的功能。


对开发者来说,要求就严格多了,只有支付了1000美元的五级开发者才能用这个模型,而且每分钟只能调用20次。


至于API的调用限制,o1-preview每周只能调用30次,o1-mini每周可以调用50次。这种限制是按周来算的,不是按小时或分钟。


功能方面,目前的o1模型还不能支持所有的功能,比如理解图片、生成图片、解释代码、网页搜索等。所以,用户现在只能用它来进行基本的对话。


官方还说:


虽然现在o1模型成本较高,使用也有限,但随着技术发展和OpenAI的不断改进,预计将来会有更多用户能使用到这个模型,成本也可能会降低。


不管怎能说,AI越来越像人一样“深思熟虑”了,至于这个模型,谁会付费呢?谁又能为它支付1000美金呢?或许,只有大公司、研究机构、有特定需求的专业人士才能承担得起。


那到时候,真就成了花钱请了一个“AI专家”,所以,AI会替代专家吗?


总结‍


越来越像人的模型。


谁也猜不到,未来的o1-preview(mini)会发展成什么样,至少,它肯定不会是个普通的GPT。


它会发展成具身智能吗?有这个可能。随着技术不断进步,o1-preview(mini)很大概率会改变一些行业的运作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