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之前的视频里,我提到过我人生一大爱好就是刷小红书逛抖音,看看沙雕博主们又推荐哪些沙雕产品了,比如什么瘦脸面膜、丰胸霜、燃脂裤等等。
这种通过“以人带货”再加以“伪科学”站台的模式,在过去三十年里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铸造了一部中国智商税简史。
有些主角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而有些,则在今天还在瞎蹦跶。
1993年,一个叫王洪成的人声称自己发明了“水变油”技术。
只要在水中加入“水基燃料膨化剂”,即可变成“水基燃料”,热值比汽油、柴油还高,成本低且无污染,简直是科学奇迹。
这种膨化剂别名“洪成基液”,其原理来源于王洪成的思考:既然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那么总有一种方法能让两者在不分解的情况下燃烧。
天才,如果不是我学过初中物理化学,差点就信了。
当然,王洪成不知道很正常,毕竟他最高学历是小学四年级。
结果这个技术被《经济日报》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全国人民都为这个技术所陶醉。
《人民日报》甚至高度赞扬:“一种高效廉价的水基膨化燃料最近由国防科工委高级研究员王洪成研制成功。”
王洪成是怎么做到哄骗全国人民的呢?
首先,他给自己立了各种专业人设,为自己的技术背书。
他伪造了中国科学院的“王洪成发明成果”文件等专业机构证书,甚至还拍了一部纪录片《盘古开天燎世篇 —— 中国王洪成》。
你品一品
其次,他特别善于炒作。
如果真有这么神奇的技术,只要投产,就能立即挣钱。
但是王洪成没有。在 “发明”了“水变油”技术之后,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全国各地进行表演。
最有名的例子是 1993 年,一名哈尔滨公安局副局长带着下属去王洪成家观看成果。
王洪成先用一个桶装满水,用一个玻璃杯舀了一杯桶内的水,让副局长喝过后证明确实是水。
他又在桶内滴入了几滴液体,水随即变红。随后,王洪成将红色的水再倒入一个易拉罐,让副局长举着两杯液体去厨房实验。
结果是玻璃杯里的水无法燃烧,而易拉罐里的液体点着了。
于是,这个“水变油”的鉴定就这么成功了。
最后,他利用了传媒进行传播。
这些鉴定过程被拍成录像带四处播放,加上频繁地在各级领导和媒体面前表演,被冠以“中国第五大发明”,有数十家企业争相投资,总额达到 4 亿元。
因为各种宣传,甚至不少老百姓也真的相信这个技术。王洪成本人也多次成为各地政府座上宾,影响力越来越大,媒体也不敢轻易刊登反对的文章。
直到 1995 年全国政协八届会议上,由几位科学家牵头 41 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要调查王洪成“水变油”事件,才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后王洪成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这个可谓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大骗局愚弄了全国人民数年之久,仅仅是因为王洪成用各种手段将这个技术进行了包装,然后将自己塑造成了“开天辟地”般的人物。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也正是因为社会变化剧烈,才发生了许多离奇的故事。除了水变油、气功热以外,这还是一个保健品充斥着市场的年代。
虽然最早是宗庆后用“娃哈哈营养液”开启了大陆保健品的狂潮,但真正点燃民众热情的,是王洪成的老乡马俊仁。
当时马俊仁所带领的马家军让黄种人打破了黑人在田径赛场的垄断,一年刷破66次记录,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针强心剂。代表性人物“东方神鹿”王军霞,现在依然是父辈们记忆中抹不掉的回忆。
直到前几年,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中未公开章节《药魔重创马家军》被曝光,才向人们揭露了这段尘封的往事。
在这三万字的章节中,赵瑜在调查马家军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骇人的事实——自1991年起,马俊仁就在给自己的队员亲自喂服或者注射兴奋剂。
这也是后来王军霞和其他队员毅然出走马家军,后期马家军数次更迭再无法创造辉煌的根本原因之一。
1994 年春晚黄宏小品《打扑克》中有一句台词:“外国人得了冠军啥说的没有,中国人得了冠军就兴奋剂啊?告诉他们,不是马家军打了兴奋剂,是马家军给十二亿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打得一针兴奋剂。”获得了热烈掌声,现在看,却是如此讽刺。
但是“药魔”马俊仁可不止把兴奋剂一种药物作为行骗工具。
当时在被媒体包装成“民族英雄”后,马俊仁借着这个光环开始行骗,从体坛转到商界,依然获得了巨大成功。
跟王洪成不同,马俊仁不需要自我炒作,相比之下,他更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马俊仁率先接触了电视广告。在浙江圣达集团的中华鳖精广告片中,马俊仁竖起大拇指吼道:“我们常喝中华鳖精。”
出于民族自豪感,外界一直想知道马家军成功的奥秘。马俊仁透露他们之所以获得好成绩,是因为常喝鳖血。
中华鳖精这个保健品因为马俊仁的广告风靡一时。和许多保健品一样,中华鳖精自称是从鳖中提取了大量精华,又辅以名贵中草药,总之,强身健体,补肾补脑。
后来经过记者暗访调查,发现这不过是一个骗子公司,鳖精基本是糖精合成。厂里确实有鳖,但只有一只,还是观赏用的。
在为中华鳖精做了广告以后,精明的马俊仁发现这钱也太好赚了,干脆自己来一手得了。
1993 年广岛亚运会的时候,马俊仁就让队医用几种常见药材配了一副秘药配方,1000万卖给了广东今日集团,命名为“生命核能”进行出售。
你再品一品
广岛,“生命核能”。听起来就像是吃了这药,人就能产生核聚变。
还好我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不需要保健品,不然怎么也要尝试一下变成人形核弹的感觉。
之后马俊仁丝毫不浪费自己的名气,陆陆续续代言了不少产品。直到 1994 年自立门户创建马氏保健品总公司,用之前“生命核能”一样的配方冠名为“马家军 1 号”进行售卖。
退出体育界后的马俊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炒作能力依然顶级。进入新世纪,他当上了所谓中国藏獒协会的主席,将藏獒打造成“中华神犬”,将其身价抬至虚高的天价,引发了一场藏獒投资的狂潮。
那段时间被称为“中华神犬”的藏獒被赋予了各种“忠心护主”的故事。其实这是一种智商偏低的犬种,有多低呢?排它前面一名的是哈士奇。
而且这种凶猛的犬类根本不适合在城市饲养,甚至有藏獒袭击主人的案例。时间一久,藏獒神话最后也不攻自破了。
直到今天,曾经被炒到 3000 万一只的藏獒,一万块也没人买了。
进入互联网年代,虽然随着信息的流通,让“智商税”的收缴难度变得更大,“聪明人”们却总会找到更具时代气息的方法。
明星代言被多次打假后,也开始变得谨慎
但是因为对于流量的追逐,各大平台的网红们纷纷崛起,上演了一出出好戏。
李佳琦夸张的表演虽然有人诟病,但是口红这种产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擦什么颜色好看,也看使用者的感受。
还有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固然利用了现代人的知识焦虑,可是说到底,“知识”本身没有坏处。或许为碎片化的知识付费并不划算,但获取知识这件事总归是好的。
毕竟,跟那些颠覆了自然法则的产品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比如林志颖老师,大概是最早涉入互联网营销的明星之一,早在微博头几年,就盛传了一份林志颖“让奥巴马都大吃一惊”的简历。
2013年的时候被称为“不老男神”的林志颖老师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借着《爸爸去哪儿》热播的东风,在微博上写下了“我已经组织一群顶尖的生技团队来研究我自己,相信这个逆生长的秘密很快就有答案了,相信我。”这样的名言。
因为我长得年轻,所以我找人研究自己,然后找出答案,这样大家就可以一起逆生长了。
这逻辑,真没毛病,能与之媲美的也只有英国人的”让大多数的人得病产生抗体,就不用害怕新冠病毒“了。
结果林志颖的专家团队还真就研究出了能让人逆生长的胶原蛋白饮品。而且这种破解了人类终极谜题的研究,差不多就用了十来天。
诺贝尔化学奖不颁给他,我第一个不答应。
随后,方舟子打假盯上了林志颖的公司,声称其“胶原蛋白”饮品是骗人的。林志颖为了证明这个产品是其“精英团队”研发出来的,于是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穿白大褂做试验的照片。也正是因为这张照片,暴露了其不懂化学基础知识的本来面目,被网友冠以“化学四煞”的美名。
在连续几次风波后,林志颖和他的爱碧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微博上的热度也逐渐转冷。
护肤品向来是另一个“智商税”的重镇,每年,中国都会有数十种新产品面世,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号称能补水、冻龄、祛斑等神奇功能的面膜,许多实际上只是贴牌销售。
为了打开知名度,为此不少面膜产品投了不菲的资金在营销上,邀请各种网红试用他们的产品。
在微博、小红书等种草社区中,总能看见这样的对比图:不管是多么暗沉、发黄、粗糙的皮肤,只需要一片小小的面膜,轻轻敷上十分钟,等再次揭开,就是一张白到发光,细腻到连毛孔都消失的脸。
而一些减肥和改变形体的产品更为夸张。
减肥本来是一个运动+节食的长期过程。在这些网红的表演中,却往往 7 天速成——即使连续 7 天不吃饭饿死,也瘦不到这种夸张程度。
你是当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美图秀秀吗?
从王洪成到如今的一些网红,割韭菜的套路永远没有变过。
因为人性从未改变,变的只是媒介和手段罢了。
当然通过名气或者流量去变现,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我自己也靠这个吃饭。赚钱没什么不好,但你不能把消费者当傻子。
很多人觉得“智商税”是因为消费者笨,其实并不如此。
去年出版的书籍《坏血》就描述了一个真实案例。
2014 年,伊丽莎白・霍姆斯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由于其所谓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 —— 在一滴血上进行两百多项专业检测 —— 就在短短十年间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
她本人被称为“女版乔布斯”,拥有众多科技界、政界大佬站台,是硅谷的明星。然而,在记者 约翰・卡雷鲁的调查下,却发现这项技术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他们的技术根本做不到对血液进行这么全面的检测,因此检测结果全靠编造。
这群商界精英、科技大佬,依然被一个说穿了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骗局缴了“智商税”。
这也说明但凡是人,总会有知识的盲点,总会有从众心理,有心算无心,谁也不保证没有翻车的一天。
所以防范智商税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提高“智商”,而是学会“理性”。不要盲目地从众,也别盲目地相信什么专家,还有“黑科技”。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理性,像贾跃亭老师这种专业韭菜收割户,最终也无处遁形,只能逃亡美国,享受一个月熔断三次的乐趣了。
商家总喜欢告诉你,如果你不买某样东西,就会错过什么。
但是相信我,以我多年的韭菜经验来看,你不会因为不买,而错过什么。但肯定会因为乱买,而错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