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4-02 11:01

城市“隐形贫困”青年们,都在烦恼些什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研究(ID:china-youth-study),原标题:《从“隐贫”到“脱贫”:新时代我国城市“隐贫”青年问题再探讨》,作者:赵开开(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聂家华(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城市“隐贫”青年,麻木在体面的工作中,享乐在尽情的消费中,依仗在父母的保障中,成长在婚恋的责任中。城市青年的“隐贫”成因存在个体差异,依据不同的消费动机和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五种“隐贫”类型:自我投资型、阶段性享乐型、归属融入型、虚假虚荣型和消费成瘾型。要帮扶城市“隐贫”青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强化风险意识,做到科学理财;针对不同的“隐贫”类型,要有侧重性“对症下药”;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隐形贫困”显性化。


关键词:城市青年;隐形贫困;消费观;五种“隐贫”


一、研究背景



当代城市青年是“隐形贫困人口”的主要构成。“隐形贫困人口”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非常能花钱,朋友圈里晒的是去各地旅游的照片,用的是最新款大牌手机,穿的是当季新款衣服,时不时就去高档餐厅吃大餐,花高价健身或者请私教;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什么钱,不仅没啥存款,许多还身负债务”[1]


“隐形贫困”并非真的贫困,而是由消费与收入失衡造成的贫困,反映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城市青年的消费观。现有研究中,罗峰围绕“消费”探讨了城市“隐贫”青年的成因与幸福忧愁,他认为,“城市青年所处的特殊城市情景以及‘准成人期’的特殊阶段,才是使其以这样一种差异于以往消费现象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的原因”[2]


现代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场域,是享乐主义的天堂,身处社会转型中的“准成人”在其中“享受”着一段因社会责任延迟而带来的“幸福时光”。虽然能在“自我取悦”的消费中获得幸福感,但是也因无法彻底隐形的贫困而忧愁。敖成兵分析了城市“隐贫”青年的生活状态和阶层理念,他指出,城市“隐贫”青年“贫”于物质、“穷”在心绪、“窘”在境遇、“困”于精神,在话语、消费、风格和精神等方面有着自我阶层认同,并对现实社会进行着温和委婉的抵抗[3]因此,要关心和爱护他们,同时也要尊重他们。


武晓伟、王成龙、吴枋泠等人剖析了城市“隐贫”青年的生活态度,他们发现,城市“隐贫”青年“工作缺乏价值感,而寄托于消费,以消费来平衡‘原子化’个体的孤独,形成以城市为标准的符号化消费观念,通过消费婚恋来满足自身更加务实的追求”[4]。之所以形成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在根本上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巨大社会转型。


高彦菁从纵向代际变迁的历史视角,阐释了当代城市“隐贫”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他认为,当代城市“隐贫”青年因分配不均、阶层固化、炫耀享乐等时代特性而受损,在微观层面个体诉求“我要买”和宏观层面社会与时代“要我买”的影响下,最终陷入消费主义的怪圈而无法自拔[5]


城市“隐贫”青年的新世相,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然而,现有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其一,城市“隐贫”青年鲜活的工作、消费、原生家庭和婚恋等状态有待进一步呈现;其二,城市“隐贫”青年之所以“适度”消费、超前消费乃至过度消费的多样行为动机和不同“隐贫”类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笔者就城市“隐贫”青年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了75位受访者,主要以山东省城市“隐贫”青年为主(59人),也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隐贫”青年(7人),还有其他省市“隐贫”青年(9人)


其中,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55.26%,女性占44.74%;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在24岁~29岁区间(占71.05%),80后18人,90后57人;在学历层次上,专科及本科学历占46.0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53.95%。总的来看,75位受访者大多工作了两三年,工资在其所在城市普遍属中等水平,而类似“工资还没发但花呗账单已经等不及了”的“下半月自嘲式抱怨”却具有共性似的出自他们之口,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刚刚还在为自家爱豆、为“心水好物”、为品质生活而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那些人。


二、麻木、享乐、依赖与成长:城市“隐贫”青年的状态呈现


问卷调查和访谈设计主要从工作、消费、原生家庭和婚恋情况等四个方面呈现城市“隐贫”青年的真实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城市“隐贫”青年的确并非“真贫”,他们麻木在体面的工作中,享乐在尽情的消费中,依仗在父母的保障中,成长在婚恋的责任中。


1. 麻木在体面的工作中


工作是社会分工中每个劳动者体现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角色定位,是城市“隐贫”青年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75位受访者中绝大多数拥有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主要从事非体力劳动,普遍8小时工作制,收入中等可观,较为稳定。虽然工作比较体面,但是却在麻木地工作着。


综合工作种类、职位层级、工资水平、工作时长及休班等情况,可以发现,75位受访者的工作普遍较为体面。在工作种类上,受访者中多数在公司上班(39人),从事广告文案、新闻媒体、网络通信、软件开发、秘书文员、销售推广等行业岗位;部分是教师(18人)和公务员(12人);少数是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等(6人)


在职位层级上,受访者中绝大多数是普通员工(86%),也有“底层小领导”(13%),但鲜有中高层领导(1%)。在工资收入上,超过七成的受访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其中月收入高于7000元的有22人,普遍处于其所在城市整体收入水平的中等区间范围内。在工作时长上,五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内,工作时间普遍比较稳定。在每周平均休班上,有24%的受访者每周休息不足1天,50.67%的受访者每周能够休息1天~2天,25.33%的受访者每周能够休息2天以上。


那么他们对现有工作的情感态度如何呢?结果表明,普遍是在麻木地工作着。


典型代表,坐标山东青岛,从事广告行业已三年的职场达人小彭表示:“工作就是工作,和我生活本身毫无关系。有时候很轻松,有时又很忙,相对其他广告狗算是特别轻松了。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