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4-09 22:09

风暴前夜:被忽视的非洲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纵横(ID:whzh_21bcr),作者: 程诚


导读


当新冠疫情的多数报道还集中在欧美时,非洲已传出了令人担忧的数据:两周内确诊人数增长4倍。当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通过暂停经济来隔离防疫,通过财政货币手段对冲疫情影响时,非洲国家却极度缺乏抗风险能力。脆弱的公共卫生和财税系统,不合理的产业和就业结构,粮食净进口国的身份和蝗灾对收成的影响,加上自身难保的西方援助国......疫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而言,无异于一场“完美风暴”。


本文以前瞻性眼光,系统分析了非洲面对疫情的三层潜在危机。作者最后特别指出,对于非洲抗疫,中国应不止于单方面援助,而可以借此促进互利共赢。疫情会冲击撒南非洲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而人民币已具备国际货币职能,可助其进行国际交易。作为撒南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大国,中国可以探索短时期内在非洲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以及中长期内促进中资金融机构在非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的可行性。毕竟中国也是抗疫物资的“全球工厂”,提升撒南非洲的国际采购能力,也有助于中国度过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


新冠病毒疫情:撒哈拉以南非洲迎来“完美风暴”?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截至四月初,已经有近两百个国家出现了共计超过130万的感染案例。在中国终于对疫情取得基本控制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情况却急转直下。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已经出现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传染病案例,美国的感染数量则后来居上,纽约成为全球疫情的中心。有关机构预测,美国的新冠死亡病例很有可能超过十万之巨。


目前,新冠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已经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快速扩散,特别是南亚和非洲。这些地区脆弱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能力,意味着一旦疫情扩散,那么一定会导致严重的感染情况。


然而,相比别的地区,低收入国家所面临经济冲击和社会动荡的风险可能更为紧迫。简单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决定一个系统承载力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全球经济活动和国际产业链的停滞,其最为暴力和直接的影响,恰恰会由这一系统当中最为脆弱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首先感受到。


假如国际社会无法快速形成有效的协调干预,那么新冠疫情有可能形成一场肆虐大多数撒南非洲国家的“完美风暴”,导致严重的医疗系统危机、社会经济动荡,甚至于人道主义灾难。而这一完美风暴的第一波,就作用在公共卫生和财政领域。


第一波风暴:公共卫生和财政-经济危机


与其他地区一样,新冠疫情对非洲的冲击,首先发生于公共卫生领域。据非洲疾控中心数据,截至4月5日,非洲已有51个国家报告出现新冠确诊病例,累计确诊人数8736人,累计死亡人数399人,仅有3国暂未报告确诊病例。而两周前,非洲累计确诊人数仅为1654例,那就意味着在两周之内,非洲确诊人数就增长了4倍。由于非洲各国检测手段层次不齐和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实际的感染规模难以估量。


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疫情在非洲所引发的经济影响,可能不会如其他地区一般滞后一段时间,而是与疫情几乎“联袂”到来,形成双重的冲击。这是由非洲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和新兴市场国家所采取了大面积停航、封闭边境、限制居民外出活动,以及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首先在本国引发了失业和通缩等问题,但是这些国家财政实力雄厚,经济基础好,能够采取财政和货币手段来对冲疫情的影响。


上月底峰会上,二十国集团G20就达成了超过5万亿美金的纾困措施,而这种规模对于低收入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将会直接面对疫情的经济影响,尤其是对国家财政的严重冲击。


非洲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较差,贫困人口占据多数,国内税收基础极其薄弱,财政高度依赖国际资金,缺乏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创汇能力。长期以来,非洲主要依赖大宗商品(工业原材料)出口、侨汇收入、旅游业和国际援助获取美元欧元来维持必要的国际收支平衡,近年来非洲在欧洲债券市场的融资也有较快增长。而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的防疫措施直接冲击了非洲国家的外汇来源,可能动摇财政和金融系统稳定性。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以铜铝钢材和原油为代表国际大宗商品,已经在2014年以后经历了严重的降温。疫情发生以后,这些商品的期货价格腰斩,原油价格在二月底还维持在60美金上下,而近期却一度探底到25美金。由于全球经济活性的降低和对疫情的发展难以预测,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长期无法反弹。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源出口型撒南非洲经济体,尤其是尼日利亚、刚果金、安哥拉等国的财政和金融体系稳定性。


旅游业(包括交通行业)和侨汇收入预期巨减。非洲国家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旅游业可以直接带来外汇收入,为撒南非洲提供了超过3%的GDP。侨汇收入近年来已成为很多低收入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给非洲很多国家提供了从近20%到8%不等的GDP增长量。而随着旅行禁令和发达国家国内经济活动的停滞,这两个重要的外汇来源长期来看可能接近于“归零”,将会给非洲国家的国际收支造成剧烈的冲击。



非洲国家外债水平高,而疫情所导致的美元荒和美元指数提升将会进一步破坏这些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超过三分之一的非洲国家处于债务不可持续的边缘,而他们所借取的债务绝大多数是美元计价,并使用国家主权担保偿付。疫情所导致的避险情绪,导致国际货币市场快速推高美元指数,目前已经超过100的多年高点。美元的汇率不断提升,将会变相导致非洲国家短期需要支付的美元利息快速提升,再加上创汇无力,财政脆弱性将会不断恶化。一旦出现违约,那么违约国原本就极低的的主权信用将会被进一步降级,导致国际融资更为困难的恶性循环


第二波风暴:社会-经济危机与人道主义灾难


4月4日,麦肯锡针对非洲逐渐严峻的新冠疫情发布了冲击分析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四种假设情况,即使在最优情况下,非洲的GDP增长率也会由2019年的3.9骤降到-0.4,损失超过900亿美金;而在最糟的情况下,非洲GDP将会跌落八个百分点到-3.9,损失超过2000亿美金。新冠风暴的第二波冲击,主要作用在宏观经济领域,其结果将由由非洲百姓来承担,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失业问题。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从世界各国来看最主要是对于服务业的冲击,而多数非洲国家的三产结构当中,服务业都占据大头,服务业就业和非正式就业的比例大都超过了总就业人口的一半(见下图)。随着防疫措施的到位,所有国家的服务业都限于停顿,出现大规模失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非洲的特殊性又在于,除去高端服务业,如金融行业以外,绝大多数的服务业就业,如佣人、服务员和建筑工人等,都是周薪甚至于是日薪结算。


(2017年撒南非洲主要经济体服务业占GDP比重/来源CIA world fact)


除了服务业以外,非洲国家普遍还拥有大量的非正式经济(informal sector)部门,意即未在政府机关注册,也不纳税的经济个体,多数以小摊贩为主。这一部分经济活动也随着防疫措施的施行而基本停止。服务业(包含旅游业和交通行业)和非正式部门加在一起,在非洲各国基本上都占据了GDP的大多数,为全非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这一部分就业的丧失,将会导致严重的失业潮。


而日薪或者自我雇佣的非正式就业群体本身几乎没有存款,一旦失去工作就会失去口粮,只能依赖救济,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加剧非洲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妇女和未成年人在非正式部门就业当中占据多数比例,这一部分群体本身就是社会上最为脆弱的人群,如何对他们加以保护,非洲政府面临的局面难上加难。


“民以食为天”,是低收入国家民众生活的真实刻画。新冠疫情如果得不到控制,摧毁了非洲政府的财政,又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就有可能导致以粮食危机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灾难出现。与多数人的经验相反,由于技术和资本投入提升了农业的单位生产效率,全球农业产品的出口国多数是发达的工业国,而南方国家多数处于进口国地位。


出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诸多原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撒南非洲的多数国家都成为了粮食净进口国,东非地区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还爆发了严重的饥荒,震惊了世界。到了2016年,撒南非洲地区为粮食进口总共支付了超过350亿美金,预计2025年达到1100亿美金。非洲国家不仅多数需要进口大量的谷类粮食,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动物饲料、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


自二十一世纪开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进入“超级周期”和不断涌入的大型基础建设资金,撒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全球领先地位,埃塞俄比亚、加纳、卢旺达等国家长期保持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人均收入也处于稳定增长的水平,非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相应的,非洲的粮食供给问题逐渐缓解,进口粮食占人均GDP的比例保持在5%以下。


但是,非洲粮食进口问题的缓解是在经济高增长情况下形成的脆弱平衡,一旦经济增长出了问题,将会迅速反映在粮食问题上:撒南非洲的粮食进口的年增长率虽然保持在3.4%的低水平上,但是人口自然增长却保持在2.6%的高水平,也就是一旦国际支付出现问题,非洲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速的新增人口将会马上面临口粮安全问题。


如上文所述,新冠疫情首先冲击的就是撒南非洲政府的财政,尤其是国际支付能力。目前,这次新冠疫情并未对农业生产,也就是粮食的供给端造成破坏。相反,全球的粮食价格在三月份还由于总需求不振而出现了下降。问题在于假如疫情无法快速平息,撒南非洲国家作为粮食净进口国,可能因为经济下行和外汇减少而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手段。


而非洲已经拥有了超过13亿人口,大多数处于青壮年,既需要就业也需要口粮,而且对于基本的营养也有较高的人均需求,失业问题将会直接打击百姓的粮食购买能力。失业潮叠加食品保障出现问题,本来就较为脆弱的非洲政府还可能出现执政危机,出现社会动乱等难以预测的危机。


更糟糕的是,2019年秋天起,严重的蝗灾肆掠了东北非,已经对2020年的收成形成了破坏。非洲多国需要对蝗灾进行控制,但是农药和喷洒机器需要进口,防控专家需要国际交通才能到达非洲,灭蝗药物需要大规模人力喷洒,这些在疫情下都充满了变数。总而言之,各种不利因素结合在一起,最后可能对非洲的粮食及日常生活物品供应形成压力,可能酿成人道主义灾难。


第三波风暴:国际发展融资枯竭影响撒南非洲的中长期发展


新冠疫情对于全人类都是巨大的灾难和挑战,但是撒南非洲由于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不仅面对疫情的冲击没有还手之力,而且很有可能成为疫情连带经济衰退的第一批牺牲者。不仅如此,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假如疫情真的在一两年内无法彻底解决,还将动摇撒南非洲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从发展经济学上来讲,没有资本的有效积累,任何经济增长和福祉改善都是无源之水。而撒南非洲由于自身积累能力若长期高度依赖国际发展融资来提高发展资金,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和贷款。


然而,目前新冠疫情打击最为严重的,恰恰是美日欧等传统援助国和以中国、俄罗斯和海湾国家为代表的新兴援助国。这些国家目前都面临严重的国内疫情,以及严峻的经济衰退局面,不仅短时间内政府无暇他顾,中长期上看可能也难以继续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来帮助非洲。


更糟糕的是,目前的国际发展领域缺乏领导力量。作为二战以来国际发展资金和行动领域毋庸置疑的领导国家,美国在特朗普当选以来全面消减了发展援助规模,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原则全面渗透和侵蚀了国际发展合作。


在国际发展体系当中,一方面传统援助国不论是在资源还是经验方面都还处于绝对的统御性地位,尚未“交班”,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援助国不说经验和可动员物资难以满足整个发展中世界的需求,自身也还面临着疫情反复爆发的风险。目前来看,在国际层面进行协调,组织大规模国际人道主义合作来帮助非洲对抗新冠疫情及其经济社会冲击的可能性较为黯淡。


希望和建议


英文有谚云“每一片乌云边上总有一条银边”。在大灾难面前,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虽然面临着国内的严重困难,新兴援助国仍然维持着较好的国际合作精神,中国、古巴、俄罗斯都对意大利伸出了援手。尤其是中国正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非洲对抗疫情:4月6日中国医疗物资抵达加纳,内含18万只医用口罩、3.6万只N95口罩、3.6万套医用防护服、9000台额温枪、3.6万个医用隔离眼罩、18万副医用手套、18万副鞋套以及呼吸机。这些物资将以加纳为转运中心,通过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仓储渠道,进一步分送至其他17个中西非国家,为当地抗击疫情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全球民间组织也在抗疫方面贡献着巨大的力量。以美琳达盖茨基金会为代表的国际慈善组织在疫情一开始就投入了一亿美金支持新冠疫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中国的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3月16日就表示将向非洲54国每一个国家捐赠10万个口罩、1000件防护服、1000个防护面罩及2万个检测试剂盒,并将与非洲各国医疗机构合作,提供新冠病毒临床治疗网上培训资料。截至4月6号,已经有超过五十个非洲国家收到了这些中国民间捐赠物资,极大的支援了非洲防控疫情的努力。


对于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或许中国也可以在提供有效的支援同时,进一步促进中非互利共赢。如上文所述,疫情会冲击撒南非洲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而近两年以来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货币职能,完全可以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国际交易。作为撒南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大国,中国可以研究在疫情之下进一步扩大非洲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的方案,比如说短时期内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中长期内促进中资金融机构在非洲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的可行性。毕竟中国也是抗疫物资的“全球工厂”,提升撒南非洲的国际采购能力也有助于中国度过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


全球化不是一种理论假设,而是保证了人类社会数十年来高速发展和财务增值的基本现实。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不论大小和贫富,可以在在新冠疫情面前独善其身。除了携起手来,首先帮助弱者,我们别无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纵横(ID:whzh_21bcr),作者: 程诚,本文为“疫情改变中国与世界”文化纵横专栏特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